一种升沉式智能养殖网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2316发布日期:2019-05-11 00:11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沉式智能养殖网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水养殖领域,尤其是一种升沉式智能养殖网箱。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海洋养殖主要依靠网箱。普通网箱主要用于沿海内湾,对环境影响很大,受沿岸水域环境影响,养殖条件恶化,品质安全问题愈显突出,养殖规模亦受到控制;深水网箱主要设置在沿海较深海域,虽然具备一定抵御风浪和水流的能力,但安全性问题依然存在,一旦遇到强台风的正面袭击,损毁概率很大。

目前,我国网箱养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较低,导致养殖效率低下,养殖综合成本较高。网箱长时间浸泡在水体中,因大量丝状藻类等附着物的迅速繁生而导致网眼堵塞,造成网箱的滤水性能附降低,使网箱内水流不畅而导致溶氧量降低、波动变大,致使网箱中的鱼类因缺氧或滤食不到浮游生物而生长不良,导致鱼病频发,养殖鱼品质下降。由于缺乏安全、有效地防止附着物附着网箱网衣的方法,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随着鱼体的生长需要不断更换网衣并及时清洗网衣上的附着物,以避免附着物过多而增加网箱重量、阻碍水体交换。

现阶段,保障深水网箱网衣清洁无附着物的方法主要有:对网衣定期整体更换,由于养殖容量大,换网操作难度较大、效率低;在网衣上涂防海生物涂料,这种方法会造成养殖水体污染且成本较高;雇佣专业潜水员携带设备,潜入水下对网衣进行清洗,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成本极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升沉式智能养殖渔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升沉式智能养殖网箱,包括网箱主体框架1、网衣2、养殖管理工作中心3、多点锚泊系统4、升沉控制系统5,其中,

所述网箱主体框架1由边立柱1-1、中间立柱1-2、上部框架管 1-3、下部框架管1-4和支撑管1-5相互拼焊形成框架结构;

所述网衣2设置于所述网箱主体框架1的框架结构内,并分别与边立柱1-1、中间立柱1-2、上部框架管1-3、下部框架管1-4和支撑管1-5固定连接;

所述养殖管理工作中心3设置于网箱主体框架1的中间立柱1-2 上部,并与该中间立柱1-2通过升降装置进行连接、实现升降/固定;

所述多点锚泊系统4由锚4-1、锚链4-2、拖力眼板4-3、导缆孔4-4与锚浮标4-5组成,所述拖力眼板为多点锚泊系统4的固定部件,导缆孔4-4为多点锚泊系统4的导向装置,所述锚4-1通过卸扣与锚链4-2的末端连接,所述锚链4-2的首部通过卸扣与拖力眼板4-3相连,所述锚浮标4-5设置于锚链4-2上,所述锚链4-2 穿过导缆孔4-4的孔槽,所述拖力眼板4-3、导缆孔4-4分别与边立柱1-1的顶部甲板焊接固定;

所述升沉控制系统5由压载舱5-1、泵舱5-2、压载泵5-3、控制阀门5-4、管路5-5和海底门5-6组成,所述压载舱5-1设置于各所述边立柱1-1底部,所述泵舱5-2设置于所述中间立柱1-2底部,所述泵舱5-2内部设有压载泵5-3,所述压载泵5-3一端和压载舱5-1通过管路5-5连接、另一端和海底门5-6通过管路5-5 连接,所述控制阀门5-4设置在该管路5-5上。

优选的,上述升沉式智能养殖网箱,所述上部框架管1-3、下部框架管1-4为钢质管材。

优选的,上述升沉式智能养殖网箱,所述网衣2的顶部还设有用于防止鱼类逃逸的网盖。

优选的,上述升沉式智能养殖网箱,所述养殖管理工作中心3设有养殖配套设施、生活起居设施和饲料舱。

优选的,上述升沉式智能养殖网箱,所述养殖配套设施包括自动投饵设备、吸鱼泵、洗网机、起网机、自动监控系统、柴油发电机组和/或风光互补发电装置。

优选的,上述升沉式智能养殖网箱,所述生活起居设施包括住舱、厨房餐厅和/或卫生间。

本实用新型结构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升沉式智能养殖网箱,结构可靠安全,在预知的恶劣海况(如台风)下,可下潜至水下一定深度,以回避恶劣海况对网箱及养殖对像的损害;其还具有智能化水平高、养殖容量大的特点,可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此外,该网箱能够将网衣全部浮出水面,使得网衣更换、清洗简单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升沉式智能养殖网箱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升沉式智能养殖网箱结构底部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升沉式智能养殖网箱A-A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升沉式智能养殖网箱B-B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升沉式智能养殖网箱模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升沉式智能养殖网箱的升沉控制系统基本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升沉式智能养殖网箱的多点锚泊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现配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7所示,所述升沉式智能养殖网箱,包括网箱主体框架1、网衣2、养殖管理工作中心3、多点锚泊系统4、升沉控制系统5,其中,

所述网箱主体框架1由边立柱1-1、中间立柱1-2、上部框架管 1-3、下部框架管1-4和支撑管1-5相互拼焊形成框架结构,所述上部框架管1-3、下部框架管1-4为钢质管材;

所述网衣2设置于所述网箱主体框架1的框架结构内,并分别与边立柱1-1、中间立柱1-2、上部框架管1-3、下部框架管1-4和支撑管1-5固定连接;所述网衣2的顶部还设有用于防止鱼类逃逸的网盖,当网箱下沉抗台时,所述网盖可有效防止鱼类逃逸;

所述养殖管理工作中心3设置于网箱主体框架1的中间立柱1-2 上部,并与该中间立柱1-2通过升降装置进行连接、实现升降/固定,所述养殖管理工作中心3设有养殖配套设施、生活起居设施和饲料舱,其中,所述养殖配套设施包括自动投饵设备、吸鱼泵、洗网机、起网机、自动监控系统、柴油发电机组和/或风光互补发电装置;所述生活起居设施包括住舱、厨房餐厅和/或卫生间;

所述多点锚泊系统4由锚4-1、锚链4-2、拖力眼板4-3、导缆孔4-4与锚浮标4-5组成,所述拖力眼板为多点锚泊系统4的固定部件,导缆孔4-4为多点锚泊系统4的导向装置,所述锚4-1通过卸扣与锚链4-2的末端连接,所述锚链4-2的首部通过卸扣与拖力眼板4-3相连,所述锚浮标4-5设置于锚链4-2上,所述锚链4-2 穿过导缆孔4-4的孔槽,所述拖力眼板4-3、导缆孔4-4分别与边立柱1-1的顶部甲板焊接固定;所述多点锚泊系统4分别设于网箱主体框架1的各边立柱1-1顶部;

所述升沉控制系统5由压载舱5-1、泵舱5-2、压载泵5-3、控制阀门5-4、管路5-5和海底门5-6组成,所述压载舱5-1设置于各所述边立柱1-1底部浮筒内,所述泵舱5-2设置于所述中间立柱1 -2底部,所述泵舱5-2内部设有压载泵5-3,所述压载泵5-3一端和压载舱5-1通过管路5-5连接、另一端和海底门5-6通过管路 5-5连接,所述控制阀门5-4设置在该管路5-5上,所述管路可设置于下部框架管1-4内;所述升沉控制系统5进行网箱升沉的基本原理是应用了阿基米德定律,通过改变网箱浮力实现下潜和上浮,网箱需要下潜时,压载泵5-3通过海底门5-6吸入海水并压入压载舱5 -1,当浮力不足以支撑网箱自重时,网箱下潜;网箱需要上升时,压载泵5-3从压载舱5-1内吸出海水经海底门5-6排出船外,当浮力大于网箱自重时,网箱逐渐上浮至水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网箱正常作业时,网箱主体浮于水面,当预知恶劣海况后,提前将网箱主体下潜到水下一定深度,以回避恶劣海况对网箱系统和养殖对象的损害,与此同时养殖管理工作中心借助其升降装置升离水面到一定高度使其不必承受波浪载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