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岸带砂质岸坡植物群落构建用草本植物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3588发布日期:2019-02-26 17:24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滨岸带砂质岸坡植物群落构建用草本植物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滨岸带砂质岸坡植物群落构建用草本植物种植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围垦造田、无序放牧及采砂开矿等人为活动严重损害了河流溪沟滨岸带的植物群落,使得岸坡植物物种多样性降低、植被覆盖度锐减,地表裸露现象突出。岸坡在失去植被冠幅、枯枝落叶和根系的保护后,其因水流冲刷作用、风化作用、降水与径流作用以及反复冻融作用而发生严重水土流失。砂砾化岸坡因本身蓄水保土能力差,无法为植物提供适宜生长环境,造成更加严重地水土流失现象,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目前,改善砂砾化岸坡环境主要是通过客土覆盖的方法,以营造植物适宜的生长环境,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客土的量很大,客土的移动及覆盖工程巨大,不仅提高了砂砾化岸坡环境改造成本,还会造成客土提供地的土壤层被严重破坏,得不偿失。

鉴于上述描述,亟待有一种滨岸带砂质岸坡植物群落构建用草本植物种植装置,在减少客土使用量的情况下,又能保证滨岸带砂质岸坡草本植物群落的快速构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滨岸带砂质岸坡植物群落构建用草本植物种植装置,其能够实现快速构建滨岸带砂质岸坡植物群落,降低构建成本,提升构建成效。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滨岸带砂质岸坡植物群落构建用草本植物种植装置,所述滨岸带沙质岸坡上设置有容纳草本植物种植装置的坑穴,草本植物种植装置包括:

种植钵,其为一上端开口的圆柱形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填充有混合抗旱草种的土壤;

多条缓释肥纵肋,其均匀分散开设置在所述种植钵的外侧壁上,且任一缓释肥纵肋沿着所述种植钵的侧壁自下向上延伸设置;任一条缓释肥纵肋包括可降解外壳Ⅰ和填充在可降解外壳Ⅰ内的缓释肥填料;以及

多条缓释肥斜肋,其成列自上向下均匀间隔开排布在所述种植钵的外侧壁上,且每一列缓释肥斜肋倾斜设置在两两相邻的缓释肥纵肋之间;其中,任一条缓释肥斜肋包括可降解外壳Ⅱ和填充在可降解外壳Ⅱ内的缓释肥填料。

优选的是,一个种植钵的外侧壁上设置偶数个缓释肥纵肋,偶数个缓释肥纵肋将一个种植钵的外侧壁分割成偶数个弧形区域,其中,在一对对应分布的两个弧形区域内不设置成列的缓释肥斜肋。

优选的是,相邻两列缓释肥斜肋的倾斜方向相反,且任一列缓释肥斜肋的倾斜角度为30-50度。

优选的是,所述容纳槽的上端开口的直径大于容纳槽的底部的直径。

优选的是,可降解外壳Ⅰ和可降解外壳Ⅱ为半圆柱形结构,且可降解外壳Ⅰ的横切面直径与可降解外壳Ⅱ的横切面直径的比例为2-3:1,其中,可降解外壳Ⅰ的横切面直径不超过3cm。

优选的是,每一列缓释肥斜肋设置为至少包括三条缓释肥斜肋,相邻两条缓释肥斜肋之间的距离为2-4cm。

优选的是,一个种植钵的外侧壁上设置4条、6条或8条缓释肥纵肋,相邻两条缓释肥纵肋之间的距离为3-6cm。

优选的是,任一条缓释肥斜肋的两端分别与其两侧的两条缓释肥纵肋之间间隔1-2cm距离,且任一条缓释肥斜肋的两端成型为相对于种植钵的侧壁的外侧倾斜的斜面。

优选的是,种植钵、可降解外壳Ⅰ和可降解外壳Ⅱ的材质为聚丙交酯或淀粉塑料。

优选的是,所述种植钵的侧壁为三层叠加结构,三层叠加结构的内层和外层均为聚丙交酯或淀粉塑料,三层叠加结构的中间层为厚度不超过1.5cm的粉碎的作物秸秆层;

所述种植钵的底部为单层结构,单层结构具体为带有多个孔洞的聚丙交酯或淀粉塑料。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种植钵为一容纳槽,在容纳槽中填充有混合抗旱草种的土壤,为抗旱草种提供适宜的土壤及生长环境,可实现草种的快速生根、生长及繁殖;在实际应用中,针对本地沙质土壤区植物群落,调查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分析各植物种根系等形态特征、植物种耐旱性等生理特征及植物种繁殖特征,筛选出适于在营养贫乏、含水率低的砂质土壤生活的种子繁殖式土著植物;待植物种子成熟脱落后,自目标植物种种群/群落着生区采取表层土壤,以此完成种子库构建过程。向种植钵中填充土壤时,在保持土壤原湿度前提下,翻拌混匀含植物种子的土壤;土壤分装量以土壤刚好与种植钵的上端开口平齐为宜,种植钵中土壤不进行压实操作。多条缓释肥纵肋和多条缓释肥斜肋不仅用于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肥料,还能够为种植钵的侧壁提供硬性支撑,进而方便向种植钵内填充土壤,因此,种植钵可以是相对较软的可降解塑料材质,透气性好,为抗旱植物根部提供良好的呼吸条件,进一步促进抗旱植物根部吸收养分,进而实现快速生长繁殖。

综上,应用本实用新型在滨岸带砂质岸坡的坑穴内种植抗旱植物,能够实现快速构建滨岸带砂质岸坡植物群落,降低构建成本,保护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滨岸带砂质岸坡植物群落构建用草本植物种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滨岸带砂质岸坡植物群落构建用草本植物种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种植钵处于折叠状态;

图3根据图2A部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滨岸带砂质岸坡植物群落构建用草本植物种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种植钵处于折叠状态;

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滨岸带砂质岸坡植物群落构建用草本植物种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种植钵处于折叠状态;

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种植钵的侧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滨岸带砂质岸坡植物群落构建用草本植物种植装置,所述滨岸带沙质岸坡上设置有容纳草本植物种植装置的坑穴,草本植物种植装置包括:

种植钵10,其为一上端开口101的圆柱形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填充有混合抗旱草种的土壤;多条缓释肥纵肋20,其均匀分散开设置在所述种植钵的外侧壁上,且任一缓释肥纵肋沿着所述种植钵的侧壁自下向上延伸设置;任一条缓释肥纵肋包括可降解外壳Ⅰ和填充在可降解外壳Ⅰ内的缓释肥填料;以及多条缓释肥斜肋30,其成列自上向下均匀间隔开排布在所述种植钵的外侧壁上,且每一列缓释肥斜肋倾斜设置在两两相邻的缓释肥纵肋之间;其中,任一条缓释肥斜肋包括可降解外壳Ⅱ和填充在可降解外壳Ⅱ内的缓释肥填料。在本方案中,种植钵为一容纳槽,在容纳槽中填充有混合抗旱草种的土壤,为抗旱草种提供适宜的土壤及生长环境,可实现草种的快速生根、生长及繁殖;在实际应用中,针对本地沙质土壤区植物群落,调查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分析各植物种根系等形态特征、植物种耐旱性等生理特征及植物种繁殖特征,筛选出适于在营养贫乏、含水率低的砂质土壤生活的种子繁殖式土著植物;待植物种子成熟脱落后,自目标植物种种群/群落着生区采取表层土壤,以此完成种子库构建过程。在向种植钵中填充土壤时,保持土壤原湿度前提下,翻拌混匀含植物种子的土壤;土壤分装量以土壤刚好与种植钵的上端开口平齐为宜,种植钵中土壤不进行压实操作。多条缓释肥纵肋和多条缓释肥斜肋不仅用于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肥料,还能够为种植钵的侧壁提供硬性支撑,进而方便向种植钵内填充土壤,因此,种植钵可以是相对较软的可降解塑料材质,透气性好,为抗旱植物根部提供良好的呼吸条件,进一步促进抗旱植物根部吸收养分,进而实现快速生长繁殖。多条缓释肥纵肋和多条缓释肥斜肋可直接成型在种植钵的外侧壁上,也可以单独成型之后再套设在种植钵的外侧壁上。缓释肥填料为常用缓释肥,比如:包膜颗粒肥料、基质复合肥料、脲甲醛、其它脲醛缩合物、金属磷铵盐或部分酸化磷酸盐等。

如图2、3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一个种植钵的外侧壁上设置偶数个缓释肥纵肋,偶数个缓释肥纵肋将一个种植钵的外侧壁分割成偶数个弧形区域,其中,在一对对应分布的两个弧形区域内不设置成列的缓释肥斜肋。在本方案的种植钵结构通过一对对应的两个弧形区域可折叠的设置,可方便的存储或运输种植钵,为了方便折叠,种植钵的一对对应的两个弧形区域及种植钵的底部可预先设置折痕。比如,一对对应的两个弧形区域内连通底部设置向种植钵轴线方向折入的“V”形折痕,而底部102设置向种植钵内折叠的“W”形的折痕,在种植钵内未填充土壤时,自然处于折叠状态。

如图4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相邻两列缓释肥斜肋的倾斜方向相反,且任一列缓释肥斜肋的倾斜角度为30-50度。在本方案提供的种植钵中,相邻两列缓释肥斜肋的倾斜方向相反,这样设置,使得相邻两列缓释肥斜肋与夹设在其中的纵肋之间形成交联的网状结构,更有利于支撑种植钵,及保持种植钵的圆柱形结构,在保持种植钵透气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种植钵的承重能力。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容纳槽的上端开口的直径大于容纳槽的底部的直径。在本方案中,上端开口相对较大的种植钵结构更有利于装置收集更多降雨以及使得水分快速渗透入缓释肥中,进而促进抗旱植物种子萌发和根部的营养吸收。

如图1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可降解外壳Ⅰ和可降解外壳Ⅱ为半圆柱形结构,且可降解外壳Ⅰ的横切面直径与可降解外壳Ⅱ的横切面直径的比例为2-3:1,其中,可降解外壳Ⅰ的横切面直径不超过3cm。可降解外壳Ⅰ和可降解外壳Ⅱ为半圆柱形结构,其中,半圆柱形结构的平面侧壁用于贴敷在种植钵的外侧壁上,结构更牢固;可降解外壳Ⅰ给种植钵提供纵向支撑,可降解外壳Ⅱ用于给种植钵提供斜向支撑,相较于斜向支撑,纵向支撑需要更大的支撑力,因此,可降解外壳Ⅰ的直径大于可降解外壳Ⅱ的直径。其中,可降解外壳Ⅰ的横切面直径可以为1cm、2cm、3cm,相对应的,可降解外壳Ⅱ的横切面直径可以为0.5cm或1cm。

一个优选方案中,每一列缓释肥斜肋设置为至少包括三条缓释肥斜肋,相邻两条缓释肥斜肋之间的距离为2-4cm。本方案中进一步限定了相邻两条缓释肥斜肋之间的距离,具体,可以为2cm、3cm或4cm。

一个优选方案中,一个种植钵的外侧壁上设置4条、6条或8条缓释肥纵肋,相邻两条缓释肥纵肋之间的距离为3-6cm。本方案中进一步限定了相邻两条缓释肥纵肋之间的距离,具体,可以为3cm、4cm、5cm或6cm。

如图5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任一条缓释肥斜肋的两端分别与其两侧的两条缓释肥纵肋之间间隔1-2cm距离,且任一条缓释肥斜肋的两端成型为相对于种植钵的侧壁的外侧倾斜的斜面。任一条缓释肥斜肋的两端分别与其两侧的两条缓释肥纵肋之间间隔1-2cm距离,在种植钵发生折叠的时候,相邻的缓释肥斜肋与缓释肥纵肋之间不会发生挤压,保存良好。

一个优选方案中,种植钵、可降解外壳Ⅰ和可降解外壳Ⅱ的材质为聚丙交酯或淀粉塑料。

如图6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种植钵的侧壁为三层叠加结构,三层叠加结构的内层103和外层104均为聚丙交酯或淀粉塑料,三层叠加结构的中间层105为厚度不超过1.5cm的粉碎的作物秸秆层;

所述种植钵的底部为单层结构,单层结构具体为带有多个孔洞的聚丙交酯或淀粉塑料。

作物秸秆层提高种植钵的保水保肥效果,厚度适中,也不会影响种植钵的透气性;

单层的种植钵的底部同样保持良好的透气性,多个孔洞可提高透水性,避免抗旱植物烂根。任一孔洞的直径可以为2mm、3mm或4mm。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说明书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