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水净化功能的板式植物生态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8448发布日期:2019-04-16 22:18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水净化功能的板式植物生态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水净化功能的板式植物生态墙,属于城市立体绿化或垂直绿化墙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及城市化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热岛效应愈加明显,城市生态日益恶化。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共同主张是在城市中大力种植绿色植物,使绿色回归城市。因为,垂直绿化是利用植物材料沿建筑立面或其他构筑物表面攀附、固定、贴植、垂吊形成垂直面的绿化。垂直绿化不仅占地少、见效快、绿化率高,而且能增加建筑物的艺术效果,使环境更加整洁美观、生动活泼。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精心设计各种垂直绿化小品,如藤廊、拱门、篱笆、棚架、吊篮等,可使整个城市更有立体感,既增强了绿化美化的效果,又增加了人们的活动和休憩空间。

目前,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加城镇的人均绿地面积等的需要,屋顶花园、屋顶绿化、屋顶养花进入城市的建设规划、设计和建造范围。中国在屋顶绿化领域还处于发展阶段,而且屋顶花园、屋顶绿化只是建筑的立体绿化一个组成部分;建筑的立体绿化是指利用建筑的空间结构,尽量对其各部位进行种植绿化,即在建筑物的墙、柱、屋顶、露台、阳台、天台、檐口、门、窗、楼梯以及在构筑物的桥梁、道路、隧道入口、挡土墙等进行种植绿化。

现有的垂直绿化设计中,往往都采用植物在PP塑料花盒(槽或模块)中生长的特性进行绿化,其有二点不足严重制约了垂直绿化墙的应用范围和推广:1,PP塑料花盒(槽或模块)内部狭小的空间限制了植物根系的伸展,从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常有枯萎现象出现;2,PP 塑料花盒(槽或模块)的挂(扣)件容易老化变形断裂,存有安全隐患。并且现有的绿化体系中虽然会具有一定净化空气的效果,但是,往往没有对废水(雨水或生活污水)进行净化的效果,为了克服立体绿化体系对植株种类以及使用范围的限制和无法进行水净化的问题,特别设计本绿化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本实用新型,在实现雨水、生活污水等的水净化效果的同时,还能够降低立体绿化进程中对藤类等小型地被植株的依赖,可以使用灌木植株进行立体绿化,大大丰富立体绿化的植物品种选择范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带水净化功能的板式植物生态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功能结构块、螺纹竖杆、生根毯、前纤维毯一、前纤维毯二和水源管;多个多功能结构块上下重叠布置,多个多功能结构块的前侧壁形成平整的前面板,前纤维毯二覆盖在前面板上,前纤维毯一覆盖在前纤维毯二上,在前纤维毯一上具有开口使前纤维毯一与前纤维毯二之间能形成口袋状的种植袋,植株的根部可置入该种植袋;多个多功能结构块的后侧壁形成平整的背面板,生根毯覆盖在背面板上;所述多功能结构块上部设置有进水管、下部设置有溢水管,上一层多功能结构块的溢水管的出水口突出插入下一层多功能结构块的进水管中,最上层多功能结构块的进水管连通水源管;位于溢水管上侧的多功能结构块前后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若干大小不一的渗透孔,前纤维毯一和前纤维毯二固定在前面板上,生根毯固定在背面板上;在多功能结构块内设置有过滤净化腔,过滤净化腔内设置有用于过滤及引导植物生根的农用岩棉块,在过滤净化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串迭管,螺纹竖杆穿过对应的串迭管且其两端固定到墙体的钢结构龙骨上。

进一步,在多功能结构块的顶部开口,过滤净化腔内的农用岩棉块将包括雨水或生活污水的废水中不溶于水的有机物过滤并沉淀到过滤净化腔底部对应溢水管的部分进而被对应的微生物分解利用;废水中可溶于水的有机物通过植物根系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进而净化水质。

进一步,水源管通过水泵连接生活污水池、景观水池、雨水池或鱼池。

进一步,螺纹竖杆的上端通过上挂扣固定在墙体的钢结构龙骨上、下端通过下挂扣固定在墙体的钢结构龙骨上。

进一步,多组上下重叠布置的多功能结构块并且放置使多功能结构块呈矩形整列状分布;每组多功能结构块的上方分别接通进水管;进水管水平横向布置。

进一步,还包括L字型的挂扣,挂扣采用不锈钢制成,螺纹竖杆的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挂扣固定到墙体的钢结构龙骨上,生根毯通过多个塑料铆钉固定在背面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装置的由于采用多功能结构块这种单元结构的设计,灵活组装,能够方便于本结构的现场安装使用,提高推广性;另外,采用农用岩棉块填充过滤净化腔,在保证在透气性、透水性的同时,方便于植株生根,和污水的过滤,能够提供良好的微生物生长环境;

2、若干个多功能结构块上下串迭而成,背面固定生根毯,前面固定纤维毯,能够在植株生根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均能够保证植物根系生长的空间;植株种植位置呈口袋状,在实际使用时,可以使用工具在适当位置刮开5-10cm的开口,即可形成种植袋,操作方便简单;

3、当雨水或生活废水被污水泵或其他方式运输至最上层的多功能结构块内时,多功能结构块内的农用岩棉块先后过滤污水,并将污水中的含有机物的杂质过滤到农用岩棉块中,多功能结构块内植物的根系吸收农用岩棉块中的水和被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而成的无机物,不断生长,并进一步从渗透孔中穿过,并在生根毯和农用岩棉中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生态墙的框架结构图;

图2为本生态墙的使用状态剖面图;

图3为本生态墙的多功能结构块结构图;

图4为本生态墙净化水的过程原理图。

附图标记:1-螺纹竖杆,2-上挂扣,3-水源管,4-农用岩棉块,5-溢水管,6-背面板,7-生根毯,8-过滤净化腔,9-植物根系,10-下挂扣,11-植株,12-土壤,13- 前纤维毯一,14-前纤维毯二,15-前面板,16-螺母,17- 进水管,18-基质盒,19-种植袋,20-塑料铆钉,21-串迭管,22-渗透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水净化功能的板式植物生态墙,包括多功能结构块18、螺纹竖杆1、挂扣、生根毯7、前纤维毯一13、前纤维毯二14和水源管3;多个多功能结构块18上下重叠布置,多个多功能结构块 18的前侧壁形成平整的前面板15,前纤维毯二14覆盖在前面板15上,前纤维毯一13覆盖在前纤维毯二14上,在前纤维毯一13上具有开口使前纤维毯一13与前纤维毯二14之间能形成口袋状的种植袋19,植株的根部可置入该种植袋19;多个多功能结构块18的后侧壁形成平整的背面板6,生根毯7覆盖在背面板6上;所述多功能结构块18上部设置有进水管17、下部设置有溢水管5,上一层多功能结构块18的溢水管5的出水口突出插入下一层多功能结构块18的进水管17中,最上层多功能结构块18的进水管17连通水源管3;位于溢水管5上侧的多功能结构块18前后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若干大小不一的渗透孔22,前纤维毯一13和前纤维毯二14通过多个塑料铆钉20固定在前面板15上,生根毯7通过多个塑料铆钉20固定在背面板6上;在多功能结构块18内设置有过滤净化腔8,过滤净化腔8内设置有用于过滤作用及引导植物生根的农用岩棉块4,在过滤净化腔8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串迭管21,螺纹竖杆1穿过对应的串迭管21 且其两端分别通过挂扣固定到墙体的钢结构龙骨上。

在多功能结构块18顶部开口,过滤净化腔8内设置有用于过滤作用及引导植物生根的农用岩棉块4,底部对应溢水管5的部分用于废水(雨水或生活污水)中不溶于水的有机物的过滤、沉淀和截留进而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废水(雨水或生活污水)中可溶于水的有机物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从而达到水质净化的作用。

水源管3通过水泵连接生活污水池、景观水池、雨水池或鱼池。

螺纹竖杆1的上端通过上挂扣固定在墙体上、下端通过下挂扣固定在墙体的钢结构龙骨上。

多组上下重叠布置的多功能结构块18并且放置使多功能结构块18呈矩形整列状分布;每组多功能结构块18 的上方分别接通进水管17;进水管17水平横向布置。

挂扣呈L字型并采用不锈钢制成,螺纹竖杆的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挂扣固定到墙体的钢结构龙骨上。

本生态绿化墙的主要作用一是过滤作用及引导植物生根的农用岩棉块4能不断截留水中的悬浮物,二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吸取水中的营养物质,促进植物生长;废水中不溶于水的有机物通过过滤作用及引导植物生根的农用岩棉块4时被截留在农用岩棉块4上,并在不断冲刷中移动至各多功能结构块18底部的蓄水腔中储存,微生物在蓄水腔内不断生长,并分解有机物,产生植株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进而降低多功能结构块18堵塞的概率,并且这种生态墙的设计,能够在无需施肥条件下保证生态墙上植株的生长,并且,能够对生活废水和雨水进行净化,实现净化水的功能。本生态墙能够适用于建筑外墙、城市道路隔音墙、景观水池、鱼池、家庭阳台绿化等环境下,具有节水、环保、保温、隔热、水净化、空气净化、城市绿化等多重效果。可广泛使用于现代海绵城市的建设中。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的说明所做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