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充电的喂料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95447发布日期:2019-08-23 22:09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充电的喂料行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养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充电的喂料行车。



背景技术:

目前自走式喂料行车主流有两种电源驱动系统,

一种是采用蓄电池供电的安全电压及直流电机驱动,采用低压直流供电的自走行车,其充电桩一般都设在喂料系统的两端,自行车行走到头端和尾端,行车上的充电公头自行插入头端或尾端的充电母头里自行充电,也就是离开头尾端后将无法充电,由于行车在头尾端停留的时间是不确定的,大部分情况充电刚刚开始行车就要喂料了,必须离开充电桩,长此以往会造成电池严重过热和亏电,或者停车充电时间过长,也容易造成电池过充,温度过高、电池鼓包;使用这种充电方法,无论是亏电还是过充,都会过早损坏电池,电池易损坏不但极易对喂料行车的养殖造成经济影响,而且也易产生安全隐患。

另一种喂料行车是采用外购的行车专用滑触线、移动滑触头和三相380伏电机驱动系统,移动滑触头和滑触线接触连通,滑触线一端连接市电,移动滑触头一端直接连接在驱动电机上;打开开关,线路连通供电,电机驱动喂料行车行走,行走过程中移动滑触头和滑触线始终滑动接触;这种结构属于不安全电压范畴,适用于比较高的空间,人员不易接触到的地方;同时,滑触线上容易积灰,移动滑触头与滑触线的连通是断断续续的;导致驱动电机容易损坏,同时移动滑触头与滑触线的接触点容易着火;易发生火灾;

因此,为了避免上述两种喂料行车中容易出现的技术问题,我司需要进一步研发一种新的智能充电的喂料行车,来增加电池使用寿命、避免火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充电的喂料行车,可在运行的过程中智能充电,在给驱动电机提供稳定电压的同时,可保障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更加不容易发生火灾。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充电的喂料行车,包括有喂料行车架、与喂料槽平行的轨道、设置在喂料行车架上驱动喂料行车架在轨道上移动的电机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给电机驱动机构供电的蓄电池、智能充电控制系统、移动滑触头组件,所述移动滑触头组件包括有固定设置在喂料行车架上的移动滑触头、平行于轨道设置的滑触线;所述移动滑触头与滑触线滑动触接通电配合;所述智能充电控制系统设有电流输入端、电流输出端、电池监测端;电流输入端通过移动滑触头组件与市电的配电箱连通,电流输出端和电池检测端均与蓄电池连通对蓄电池进行监控及控制蓄电池的充电。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智能充电的喂料行车,同时设有蓄电池、移动滑触头组件和智能充电控制系统,市电通过移动滑触头组件传递给智能充电控制系统,智能充电控制系统在监控蓄电池的同时,智能控制电路的开关,使得蓄电池不会过充、亏电、温度也不会过高,如此大大提高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喂料行车的安全性;同时通过蓄电池给驱动电机提供电源,而不是移动滑触头组件直接给驱动电机供电,更保证了驱动电机的稳定供电,电机不易损坏;蓄电池、移动滑触头组件和智能充电控制系统三者的结合,使得喂料行车可在运行时随时随地的充电、智能的充电,不但使用方便,而且同时电池使用寿命更长、驱动电机更不易损坏,喂料行车的安全性能大大提升。

优选的,所述智能充电控制系统包括有电池监测系统、主控制系统和充电控制电路;所述蓄电池与电池监测系统连接,用于监测蓄电池的放电性能监测、充电性能监测和温度监测;所述电磁监测系统与控制系统连接,用于将电磁监测系统监测到的放电性能数据、充电性能数据和温度数据传输至控制系统;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包括有强充模块电路、弱充模块电路和浮充模块电路;所述控制系统与充电控制电路连接,选择充电控制电路的模块电路;所述充电控制电路与蓄电池连接,充电控制电路根据控制系统选择的模块电路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优选的,所述主控制系统为单片机STC89C51控制系统。

优选的,所述电池监测系统包括有DS2438智能电池监测芯片、LA200-P电流传感器和分压电路;所述智能电池监测芯片通过LA200-P电流传感器和分压电路来与蓄电池连接。

优选的,所述智能充电控制系统根据如下充电方法,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S1、主控制系统预设有电池数据;所述电池数据包括有电池电压最高值A、电池电压最低值B、电池电压充电模式第一变换值C、电池电压充电模式第二变换值D;

S2、所述电池监测系统监测蓄电池的放电性能数据、充电性能数据和温度数据;并将监测数据传输给主控制系统;

S3、所述主控制系统将接收的监测数据与预设的电池数据作比较;

当监测数据中的电池电压达到电池电压最低值B时,主控制系统执行步骤S31;

当监测数据中的电池电压达到电池电压充电模式第一变换值C时,主控制系统执行步骤S32;

当监测数据中的电池电压达到电池电压充电模式第二变换值D时,主控制系统执行步骤S33;

当监测数据中的电池电压达到电池电压最高值A时,主控制系统执行步骤S34;

所述步骤S31为:主控制系统选择充电控制电路的强充模块电路给蓄电池充电;进行强充式充电,使蓄电池的电池电压达到电池电压充电模式第一变换值C;

所述步骤S32为:主控制系统选择充电控制电路的弱充模块电路给蓄电池充电;进行弱充式充电,使蓄电池的电池电压达到电池电压充电模式第二变换值D;

所述步骤S33为:主控制系统选择充电控制电路的浮充模块电路给蓄电池充电;进行脉冲式充电,使蓄电池的电池电压达到电池电压最高值A;

所述步骤S34为:主控制系统控制充电控制电路断开,停止向蓄电池充电。

优选的,所述移动滑触头包括有导电滚筒、支撑架;所述滑触线包括有导电滑杆;所述支撑架用于固定在喂料行车架上;所述导电滚筒横置,所述支撑架分别设置在导电滚筒的两端,所述导电滚筒两端设有凸起滚轴,所述凸起滚轴可转动的枢接在支撑架上;所述导电滑杆设置在导电滚筒的下方,所述导电滑杆与轨道平行设置;导电滚筒在导电滑杆的长度方向上与导电滑杆滚动触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导电滚筒两端的支撑架的下端均延伸至所述导电滑杆的上端面之下。

优选的,所述滑触线还包括有绝缘支撑件,所述绝缘支撑件包括有绝缘子,所述绝缘子的上端设有第一支撑固定螺栓,所述第一支撑固定螺栓固定支撑连接在所述导电滑轨的下端;所述绝缘子的下端设有第二支撑固定螺栓,所述第二支撑固定螺栓用于将绝缘子固定在外部的支撑结构上;所述第一支撑固定螺栓的下端与第二支撑固定螺栓的上端均固定与绝缘子中,且第一支撑固定螺栓的下端与第二支撑固定螺栓的上端不连通。

优选的,所述移动滑触头组件还设有绝缘固定连接座,所述绝缘固定连接座包括有第一绝缘连接板、第二绝缘连接板、连接杆、连接架;设于导电滚筒两端的两个支撑架均固定连接在第一绝缘连接板上,所述第一绝缘连接板对应两个支撑架之间的空隙处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对应固定在安装孔中,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导电滚筒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二绝缘连接板上;所述第二绝缘连接板的一端与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用于固定在外部装置上。

优选的,所述市电的输出负极与所述智能充电控制系统的输入负极通过喂料行车架共地连接;所述市电的输出正极通过导线连通在滑触线上,所述智能充电控制系统的输入正极通过导线连通在移动滑触头上,所述市电的输出正极与所述智能充电控制系统的输入正极通过移动滑触头与滑触线的触接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充电的喂料行车,同时设有蓄电池、移动滑触头组件和智能充电控制系统,市电通过移动滑触头组件传递给智能充电控制系统,智能充电控制系统在监控蓄电池的同时,智能控制电路的开关,使得蓄电池不会过充、亏电、温度也不会过高,如此大大提高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喂料行车的安全性;同时通过蓄电池给驱动电机提供电源,而不是移动滑触头组件直接给驱动电机供电,更保证了驱动电机的稳定供电,电机不易损坏;蓄电池、移动滑触头组件和智能充电控制系统三者的结合,使得喂料行车可在运行时随时随地的充电、智能的充电,不但使用方便,而且同时电池使用寿命更长、驱动电机更不易损坏,喂料行车的安全性能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智能充电的喂料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充电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电池监测系统与蓄电池的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的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移动滑触头组件实施方式1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移动滑触头组件实施方式2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移动滑触头组件实施方式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1-7多个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一种智能充电的喂料行车,包括有喂料行车架1、与喂料槽平行的轨道2、设置在喂料行车架上驱动喂料行车架在轨道上移动的电机驱动机构3;其中喂料行车架1、轨道2、电机驱动机构3的结构及设置均可以参照多个现有技术,比如CN200810218969等。喂料行车架在轨道上移动,同时喂料行车架设有料斗,在移动的同时对料槽进行放料,附图1中未示出料槽,但其结构也可参照现有的专利及相关文献;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充电的喂料行车除了上述结构,还包括给电机驱动机构供电的蓄电池5、智能充电控制系统4、移动滑触头组件6,所述移动滑触头组件6包括有固定设置在喂料行车架上的移动滑触头、平行于轨道设置的滑触线;所述移动滑触头与滑触线滑动触接通电配合;所述智能充电控制系统4设有电流输入端、电流输出端、电池监测端;电流输入端通过移动滑触头组件6与市电的配电箱8连通,电流输出端和电池检测端均与蓄电池5连通对蓄电池5进行监控及控制蓄电池5的充电。图1中市电配电箱8仅为示意连接结构而绘示出,其实际的安装位置并非如图中所示。

本实施例中,所述市电的输出负极与所述智能充电控制系统4的输入负极通过喂料行车架共地连接;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设有连接端子7,连接端子7与喂料行车架的金属固定连接结构是连通的,整个喂料行车架的所有金属固定连接结构接地,外部的市电配电器的负极可以连接在连接端子7上;智能充电控制系统4的输入负极可以与喂料行车架任意的金属件连接,如此就可以使得智能充电控制系统4与市电的输出负极共地,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连接端子7,只需要将负极导线接在喂料行车架上,然后喂料行车架的金属结构接地即可实现共地;或者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共地亦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市电的输出正极通过导线连通在滑触线上,所述智能充电控制系统4的输入正极通过导线连通在移动滑触头上,所述市电的输出正极与所述智能充电控制系统4的输入正极通过移动滑触头与滑触线的触接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智能充电的喂料行车,同时设有蓄电池5、移动滑触头组件6和智能充电控制系统4,市电通过移动滑触头组件传递给智能充电控制系统4,智能充电控制系统4在监控蓄电池5的同时,智能控制电路的开关,使得蓄电池5不会过充、亏电、温度也不会过高,如此大大提高了蓄电池5的使用寿命和喂料行车的安全性;同时通过蓄电池5给电机驱动机构3的驱动电机提供电源,而不是移动滑触头组件直接给驱动电机供电,更保证了驱动电机的稳定供电,电机不易损坏;蓄电池5、移动滑触头组件6和智能充电控制系统4三者的结合,使得喂料行车可在运行时随时随地的充电、智能的充电,不但使用方便,而且同时电池使用寿命更长、驱动电机更不易损坏,喂料行车的安全性能大大提升。

下面通过图2-4对本申请的智能充电控制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4所示的一种智能充电控制系统,包括有电池监测系统42、主控制系统43和充电控制电路44;所述蓄电池5与电池监测系统42连接,该处电池检测系统42即为上文所述的电池检测端;用于监测蓄电池5的放电性能监测、充电性能监测和温度监测;所述电磁监测系统42与主控制系统43连接,用于将电磁监测系统42监测到的放电性能数据、充电性能数据和温度数据传输至主控制系统43;所述充电控制电路44包括有强充模块电路441、弱充模块电路442和浮充模块电路443;所述主控制系统43与充电控制电路44连接,选择充电控制电路44的模块电路;所述充电控制电路44与蓄电池5连接,充电控制电路44根据主控制系统43选择的模块电路对蓄电池5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控制系统43为单片机STC89C51控制系统。单片机STC89C51为整个系统的核心,STC89C51芯片是美国STC公司最新推出的一款8位51内核的单片机,它既可通过DS2438智能电池监测芯片完成对蓄电池的采样控制和数据处理,又可负责人机对话、输入控制命令、设置参数、输出显示以及输出报警信号。同时为了保存电量信息,(可采用存储芯片AT24C02保存每次计算后的电量值和相关数据)。显示系统采用共阳数码管,报警系统采用二极管,用继电器对电流传感器进行保护;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控制系统3还可以使用其它类型,功能相似的单片机,或者随着科学的发展,可以使用更先进的单片机或者其它芯片作为控制系统。

本实施例中,主控制系统43还连接有显示装置45,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采用MGLS240128T液晶显示器。可用于显示监测数据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监测系统42包括有DS2438智能电池监测芯片421、LA200-P电流传感器422和分压电路423;所述DS2438智能电池监测芯片421通过LA200-P电流传感器422和分压电路423来与蓄电池5连接。充电过程中实时通过智能电池监测芯DS243821监测蓄电池5的温度,电流,电压,实时传送给STC89C51,STC89C51根据用户植入的程序与实时传送的数据比较后,选择强充模块电路441、弱充模块电路442和浮充模块电路443中的一种进行充电;自动变换充电方式,确保电池充饱,不过热不鼓包,电池的使用寿命至少提高到原来的两倍以上。由于本系统测量的是大功率蓄电池电量,而DS2438智能电池监测芯片421一般是用来测量容量和放电电流比较小的电池,所以必须选择合适的电流传感器以保证测量精度与测量范围,本实施例中采用LA200-P电流传感器。蓄电池用于启动电机产生几十安培甚至更大电流,蓄电池的容量大小为130Ah以下,通过LA200-P电流传感器422和分压电路423使大功率蓄电池能够采用普通小容量电池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达到精确测量的目的。本实施例中,电池监测系统42与蓄电池5的电路连接结构原理如图3所示;附图3中,DS2438芯片的8号接线端子用于连接控制系统;BT+为蓄电池充电正极,BT-为蓄电池充电负极;蓄电池5的电压通过分压电路的电阻分压后连接到DS2438的vad端;LA200-P电流传感器采用的是莱姆公司生产的LA200-P电流传感器电流传感器;能够将200A范围内的电流精确缩小至100mA范围内。

DS2438芯片由Maxim公司生产,该芯片可以测量蓄电池的端电压、电池温度、蓄电池放电电流、电池电量等,而且测量数据可在LED上显示、存储并上传至PC机。在电池电量测量方面,系统通过软件对传感器的非线性、温度等影响进行修正和补偿,与传统的检测装置相比具有稳定性好、准确性高等优点,同时还有报警功能。

当然电池监测系统42还可以使用同类型、具有相似功能的其它电池监测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甚至可以用更加先进的芯片进行替代;但只要功能相同或相近似,均因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畴。

图4为本实施例中充电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结构图;其中电源滤波指的是充电控制电路连接市电的一端,BT+指的是蓄电池的充电正极,BT-指的是蓄电池充电负极。

本实施例还公开有上述智能充电控制系统配套的一种智能充电方法;其方法步骤如下,

S1、主控制系统43预设有电池数据;所述电池数据包括有电池电压最高值A、电池电压最低值B、电池电压充电模式第一变换值C、电池电压充电模式第二变换值D;

S2、所述电池监测系统42监测蓄电池5的放电性能数据、充电性能数据和温度数据;并将监测数据传输给主控制系统43;

S3、所述主控制系统43将接收的监测数据与预设的电池数据作比较;

当监测数据中的电池电压达到电池电压最低值B时,主控制系统43执行步骤S31;

当监测数据中的电池电压达到电池电压充电模式第一变换值C时,主控制系统43执行步骤S32;

当监测数据中的电池电压达到电池电压充电模式第二变换值D时,主控制系统43执行步骤S33;

当监测数据中的电池电压达到电池电压最高值A时,主控制系统43执行步骤S34;

所述步骤S31为:主控制系统43选择充电控制电路44的强充模块电路441给蓄电池充电;进行强充式充电,使蓄电池5的电池电压达到电池电压充电模式第一变换值C;

所述步骤S32为:主控制系统43选择充电控制电路44的弱充模块电路442给蓄电池5充电;进行弱充式充电,使蓄电池5的电池电压达到电池电压充电模式第二变换值D;

所述步骤S33为:主控制系统43选择充电控制电路44的浮充模块电路443给蓄电池5充电;进行脉冲式充电,使蓄电池5的电池电压达到电池电压最高值A;

所述步骤S34为:主控制系统43控制充电控制电路44断开,停止向蓄电池充电。

通过上述的充电方法,可以根据电池的电量进行强充、弱充、浮充;不但可以使电池快速脱离低电压状态,而且可以保证电池不会亏电、不会严重过热,不会过充,不易出现电池鼓包等过早损坏电池的现象。

同时,所述主控制系统43中还设有电池最高温度值E;

在步骤S2中,任意时刻出现有监测数据中的电池温度达到预设电池最高温度值E时,控制系统执行步骤S34。该方案使得,电池过热时可及时断电,从而使得电池降温,提高电池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在所述S1中,所述主控制系统43中还预设有短路电流值F;

在所述S2中,任意时刻出现有短路电流值F时;所述主控制系统43执行步骤S34。短路保护,有效防止火灾。既有过热保护又有短路保护,安全性能更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蓄电池1为15V蓄电池,所述A值为14.5-15V;所述B值为10-11V;所述C值为11.5-12V;所述D值为13.2-13.7V。15V铅酸蓄电池,适用于一种移动式充电的喂料行车,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案中,可以采用其它额定电压的蓄电池,具体的A值、B值、C值、D值也会有相应的变化,本技术方案的优选,只是作为一个示例,该变化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各电池的种类及各电压大小电池的充电性能,可以得知。

本实施例中,所述A值优选为14.7V;所述B值优选为10.5V;所述C值优选为11.5V;所述D值优选为13.5V。

本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智能充电控制系统,可以应用在所有蓄电池需要充电的技术领域给蓄电池进行充电,当电池短路,或充电线路发生故障后可确保能自动断电保护,以免造成火灾等事故;安全性能以及电池的使用寿命得到更好的保障;电池不会出现严重的过热和亏电,也不会出现过充、电池鼓包,温度达到预设值便可自动停充,不会过早损坏电池,电池使用寿命更长。

下面通过图5-7对移动滑触头组件进行详细说明:对于移动滑触头组件,以下有3中具体的实施方式,以下任意一种实施方式均可以引用在上述的智能充电的喂料行车中;

移动滑触头组件实施方式1:

如图5所示的一种移动滑触头组件,其中所述移动滑触头包括有导电滚筒61、支撑架61;所述滑触线包括有导电滑杆63;所述支撑架62用于固定在喂料行车架1上;所述导电滚筒61横置,所述支撑架62分别设置在导电滚筒61的两端,所述导电滚筒61两端设有凸起滚轴11,所述凸起滚轴11可转动的枢接在支撑架62上;所述导电滑杆63设置在导电滚筒61的下方,所述导电滑杆63与轨道2平行设置;导电滚筒61在导电滑杆63的长度方向上与导电滑杆63滚动触接配合。

支撑架2用于固定在喂料行车架1上,支撑架62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设计;比如本实施方式的图5中就是采用的角板状结构,上端角板用于与喂料行车螺丝连接;只要导电滚筒61两侧的支撑架62被固定,则导电滚筒61也就被固定且其两端枢接在支撑架62上,就可以以其轴线为中心进行转动;导电滚筒61和导电滑杆63滚动触接配合,导电滚筒61的滚动面和导电滑杆63之间的相对运动是滚动摩擦,不易产生刮伤等摩擦伤害,且可以在相对滑动的情况下进行通电。

本申请的导电滑杆采用的是导电不锈钢方管,当然本申请不以此为限,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实心结构的导电不锈钢方杆,或者空心结构的导电不锈钢圆管或者导电不锈钢圆杆;空心结构可以减少用料,实心结构质量更加的好,两者各有优劣,在实际的使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导电滑杆的设置进行选择。

所述导电滚筒61两端的支撑架62的下端均延伸至所述导电滑杆63的上端面之下。该设置使得支撑架62的下端具有了限位作用,导电滚筒61不易与导电滑杆63发生侧向的错位分离。当然本申请中所述导电滚筒61两端的支撑架62的下端均延伸至所述导电滑杆63的上端面之下,指的是支撑架62的最下端面位于导电滑杆63的上端面之下,也就是说,支持架62下端可以全部位于导电滑杆63的上端面之下,也可以是支持架62下端有一部分下端的下端面位于导电滑杆63的上端面之下,比如在支撑架62下端设置一个向下延伸的凸起等等,均可以达到该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当设置为不锈钢方管或方杆时,支撑架62只需要设有低于方管或方杆的下端面即可形成较好的约束;当设置为圆管或圆杆时,则需要将支撑架62的下端面延伸至过圆管过圆杆直径的两侧才可形成较好的限位阻挡约束。

所述导电滚筒61为导电铜块制成。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它的导电金属。

导电滚筒61两端凸起滚轴611的端部可以用于与导线相连;导电滑杆63的两端或者底部也均可以用于与另一根导线连接。如此这两根导线便可以通过导电滚筒61和导电滑杆63边相对移动边连通。

移动滑触头组件实施方式2:

图1中的一种智能充电的喂料行车便是采用的移动滑触头组件实施方式2的结构;

移动滑触头组件实施方式2中大部分设置与移动滑触头组件实施方式1中的相同,相同部分不在重复说明,下面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移动滑触头组件还设有绝缘固定连接座,所述绝缘固定连接座包括有第一绝缘连接板64、第二绝缘连接板65、连接杆67、连接架68;设于导电滚筒61两端的两个支撑架62均固定连接在第一绝缘连接板64上,所述第一绝缘连接板64对应两个支撑架62之间的空隙处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杆67的下端对应固定在安装孔中,所述连接杆67的下端与导电滚筒61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连接杆67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二绝缘连接板65上;所述第二绝缘连接板65的一端与连接架66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66用于固定在喂料行车架1上。绝缘固定连接座,主要是设置在支撑架62与喂料行车架1之间的连接装置,起到将支撑架62与喂料行车架1绝缘连接的作用;同时绝缘固定连接座还具有提升支撑架62与喂料行车架1的安装距离的作用。

第一绝缘连接板64和第二绝缘连接板65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这样即使连接杆67为金属材料,因为连接杆67的下端与导电滚筒61之间有间隙,所以他们必定可以起到绝缘作用,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杆67也可以采用绝缘材料制作。

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根据需要连接的喂料行车架1的结构的不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它结构的绝缘固定连接座;本申请不以此为限。

移动滑触头组件实施方式3:

在移动滑触头组件实施方式1和2中,导电滑杆的两端均需要固定,以此来使得导电滑杆悬空;但是这种结构,不方便将导电滑杆与外部连接装置进行绝缘,同时悬空时间久了之后导电滑杆中部容易下垂;因此,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了移动滑触头组件实施方式3;

移动滑触头组件实施方式3与移动滑触头组件实施方式2大部分设置相同,相同的部分不再复述,只简述不同的部分;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7所示,所述移动滑触头组件还包括有绝缘支撑件,所述绝缘支撑件包括有绝缘子68,所述绝缘子68的上端设有第一支撑固定螺栓691,所述第一支撑固定螺栓691固定支撑连接在所述导电滑轨63的下端;所述绝缘子68的下端设有第二支撑固定螺栓692,所述第二支撑固定螺栓692用于将绝缘子68固定在外部的支撑结构上(该外部的支持结构图未示,该外部的支持结构可以是一个支撑杆,该支撑杆可以与外部装置不绝缘地连接固定;用于从下端支撑固定起导电滑杆63,起到提升导电滑杆63的安装高度同时使得导电滑杆63与外部的支持结构绝缘);所述第一支撑固定螺栓691的下端与第二支撑固定螺栓692的上端均固定与绝缘子68中,且第一支撑固定螺栓691的下端与第二支撑固定螺栓692的上端不连通。绝缘支撑件用于对导电滑杆63形成支撑力,同时可以达到绝缘的效果,应用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使用更加的安全,也可提升导电滑杆63的安装高度。

所述绝缘子68可以采用塑料、塑胶或橡胶等绝缘材料制成。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它的绝缘材料。在本实施例中,与导电滑杆63连接的导线可以连接在第一支撑固定螺栓691,也可以连接导电滑杆63本身。

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滑触线是金属杆,移动滑触头是在金属杆上抵顶滑触的金属划片也是可以的。在其它实施例中,移动滑触头和滑触线可以是其它的任意可滑动通电配合连接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滑动触接通电配合,指的是移动滑触头与滑触线是可相对滑动的,但在滑动的同时,又相互可通电;

本申请采用智能充电控制系统4结合喂料行车的移动式充电,不设置充电桩对蓄电池5进行充电,而使用移动滑触头与滑触线,保证了喂料行车在整个喂料的过程中,无需大的充电桩,随时随地自动补充电能;使用移动滑触头和滑触线的同时又不使用移动滑触头直接连通电机驱动系统和市电的方式进行供电,而使用蓄电池充电,再由蓄电池作为喂料行车电机驱动系统的电源;结合了智能充电控制系统4,使得蓄电池5可智能充电,智能断电,充电速度快,使用寿命长;又避免了移动滑触头与滑触线连接断续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这些技术特征的结合,对于喂料行车而言,使用更加方便、安全,不易造成火灾,使用寿命也更长,不需要经常维修,成本更低,养殖效率也更高。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