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针菇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48865发布日期:2019-04-09 20:59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针菇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针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金针菇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金针菇是一种食用普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在全国各地均有培养基地,且金针菇不含叶绿素,不具有光合作用,不能制造碳水化合物,但完全可在黑暗环境中生长,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降解物,为腐生营养型,是一种异养生物,属担子菌类,金针菇是一种木材腐生菌,易生长在柳、榆、白杨树等阔叶树的枯树干及树桩上,在金针菇的生长阶段要求培养基的水分高,如果水分过低菌丝生长稀松,如果水分过会使菌丝生长缓慢或者停止生长,且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分的含量要求不一致,因此在培养金针菇时对金针菇的培养装置水分的控制有更高的要求,目前大部分使用的金针菇培养装置大多为直接一次性放入培养液,很容易造成培养液的过剩或者培养液使用量不达标,且在培养液过剩的情况下多余的培养液无法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针菇培养装置,解决了以上背景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金针菇培养装置,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部表面穿插设置连接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外置培养液箱,所述外置培养液箱顶部的表面设置有进液口,所述第一水管的下端右侧固定连接有增压泵,所述箱体的内左壁与内右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所述内置培养液箱,所述内置培养液箱顶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管,所述内置培养液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开关,所述开关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水管,所述箱体的内左壁和内右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培养基槽,所述培养基槽顶部的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右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圆孔内部穿插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箱体的内左壁和内右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漏斗,所述培养基槽位于所述漏斗的上方,所述漏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网,所述漏斗的底端与所述外置培养液箱固定连接,所述外置培养液箱位于所述箱体的右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管贯穿并延伸至箱体的内部,且与内置培养液箱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数量为三个。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正面设置有活动门。

优选的,所述第二圆孔的数量不小于七个。

优选的,所述漏斗的出口端贯穿并延伸箱体的右侧且与外置培养液箱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金针菇培养装置使用时,打开增压泵,外置培养液箱中的培养液在增压泵的作用下通过第一水管进入内置培养液箱内,打开开关使培养液通过第二水管进入凹槽内,凹槽内的培养液通过第一圆孔进入导管内,且从导管表面的第二圆孔均匀的分布在培养基内,培养基槽内多余的培养液流出进入漏斗内,经过第二滤网可以筛选出残留在培养液中的培养基固体,从而实现培养液的二次循环利用,节省培养成本。

(2)、该金针菇培养装置使用时,当外置培养液箱中的培养液在增压泵的作用下通过第一水管进入内置培养液箱内,打开开关使培养液通过第二水管进入凹槽内,凹槽内的培养液通过第一圆孔进入导管内,培养液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导管和第二圆孔以及第一滤网想回配合使用,从而使培养液均匀的分布在培养基中,使用时通过开关控制培养液使用量,当培养液足够时可以关闭开关。

附图说明

图1为该实用新型装置的正视切面图;

图2为该实用新型装置导管结构放大图;

图3为该实用新型装置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箱体、2第一水管、3内置培养液箱、4开关、5第二水管、 6第一圆孔、7培养基槽、8第二过滤网、9外置培养液箱、10导管、11第二圆孔、12第一过滤网、13凹槽、14增压泵、15进液口、16漏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金针菇培养装置,其包括:箱体1,箱体1的正面设置有活动门17,箱体1顶部表面穿插设置连接有第一水管2,第一水管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外置培养液箱9,外置培养液箱9顶部的表面设置有进液口 15,第一水管2的下端右侧固定连接有增压泵14,箱体1的内左壁与内右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内置培养液箱3,内置培养液箱3顶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管2,第一水管2贯穿并延伸至箱体1的内部,且与内置培养液箱3固定连接,内置培养液箱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开关4,开关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水管5,箱体1的内左壁和内右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培养基槽7,培养基槽7顶部的表面开设有凹槽13,凹槽13的数量为三个,凹槽13的右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圆孔6,第一圆孔6内部穿插设置有导管10,导管10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圆孔11,第二圆孔11的数量不小于七个,第二圆孔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12,箱体1的内左壁和内右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漏斗16,培养基槽7位于漏斗16的上方,漏斗 16的出口端贯穿并延伸箱体1的右侧且与外置培养液箱9连接,漏斗1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网8,漏斗16的底端与外置培养液箱9固定连接,外置培养液箱9位于箱体1的右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该金针菇培养装置使用时,打开增压泵14,外置培养液箱9中的培养液在增压泵14的作用下通过第一水管2进入内置培养液箱3内,打开开关4使培养液通过第二水管5进入凹槽13内,凹槽13内的培养液通过第一圆孔6进入导管10内,且从导管10表面的第二圆孔11均匀的分布在培养基内,培养基槽7内多余的培养液流出进入漏斗16内,经过第二过滤网8进入外置培养液箱9内实现循环利用。

该金针菇培养装置使用时,当外置培养液箱9中的培养液在增压泵14的作用下通过第一水管2进入内置培养液箱3内,打开开关4使培养液通过第二水管5进入凹槽13内,凹槽13内的培养液通过第一圆孔6进入导管10内,培养液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导管10和第二圆孔11以及第一滤网12想回配合使用,使培养液均匀的分布在培养基中。

综上可得,该金针菇培养装置使用时,打开增压泵14,外置培养液箱9中的培养液在增压泵14的作用下通过第一水管2进入内置培养液箱3内,打开开关4使培养液通过第二水管5进入凹槽13内,凹槽13内的培养液通过第一圆孔6进入导管10内,且从导管10表面的第二圆孔11均匀的分布在培养基内,培养基槽7 内多余的培养液流出进入漏斗16内,经过第二滤网8筛选出残留在培养液中的培养基固体,从而实现培养液的二次循环利用,节省培养成本。

该金针菇培养装置使用时,当外置培养液箱9中的培养液在增压泵14的作用下通过第一水管2进入内置培养液箱3内,打开开关4使培养液通过第二水管5进入凹槽13内,凹槽13内的培养液通过第一圆孔6进入导管10内,培养液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导管10和第二圆孔11以及第一滤网12想回配合使用,使培养液均匀的分布在培养基中,使用时通过开关4控制培养液使用量,当培养液足够时可以关闭开关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引用结构”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