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排水的绿化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2483发布日期:2019-06-29 00:38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排水的绿化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排水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排水的绿化带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城市建设思路强调尽可能硬化临水面、隔绝水流、防止渗透,包括路面、河道尤其是河道的底板和两岸的挡墙等。这样的结果就大大增大了径流即地表水的流淌、降低了城市尤其是河道沿岸对水的包容度和弹性。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过去的河道整治往往将河床及边坡封闭、固化,使得在流经城区时水流无法与外界交流,切断水环境中生态系统各要素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水质非但不能借助沿岸土壤的天然净化、存蓄作用改善水质,反而因为水质不达标、或沿途污染等原因造成水流脏乱臭,严重影响两岸民众生活及城市整体形象面貌,因此提出了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但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来看,通过绿地、绿化带等未硬化区域实现雨水的“渗、滞、蓄、净、用、排”目标尚存在不少问题。低于路面的绿化带渗水过慢或渗水过快就是其中一个突出问题。采用粘性土为主种植植物的绿化带,渗水性差,排水慢,没有起到海绵城市助排积水的作用,采用砂性土为主种植植物的绿化带,则是渗水快,却造成了雨后植物缺水难以存活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绿化带渗水速度,同时兼顾海绵城市排积水和雨后植物补水,优化水质,便于推广且成本低廉的快速排水的绿化带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快速排水的绿化带结构,包括用于种植植物的种植箱,种植箱放置在连接有排水管的过滤贮水层上方;种植箱四周设有用于排放水体的和用于植物补水的槽体,至少两个种植箱相互配合放置构成用于排放水体的排水孔、透水孔和用于植物补水的补水孔,排水孔、透水孔四周设有凸台,种植箱表面均布有贯穿种植箱的补水孔。在种植箱内分装对应植物所用的泥土使种植箱成为生长介质层用于种植植物,其中所用泥土为常规绿化带用土,当生长介质层内的水分饱和后,多余水体下流至过滤贮水层内。过滤贮水层采用砂砾石等具有贮水功能的材料构成,过滤贮水层与排水管的连接处设有过滤网,对流经排水管的水流起到过滤作用,过滤贮水层其本身对流经的水体液具有一定的过滤功能,对排放水体起到优化效果。将多个种植箱组合使用可形成排水孔、透水孔和补水孔,并且设置排水孔、透水孔四周为凸台,将排水孔、透水孔高度位置设置高于补水孔,当积水量小的时候通过补水孔对种植箱内补水,水分大部分保存在种植箱内。当积水量大的时候,水位到达凸台的高度位置时,排水孔和透水孔开始进行快速排水,促使水流快速流至过滤贮水层处,实现了对绿化带渗水速度的控制,同时兼顾海绵城市排积水和雨后植物补水,种植箱制作简单,并且其选材广泛,可选择低价环保的材料制作,其制造成本低廉,便于推广使用。

作为优选,种植箱为四棱柱体,种植箱侧面四边端开设有1/4圆状的排水孔,两排水孔之间交错设置有1/2圆状的透水孔和补水孔,通过上述设计,当四个种植箱配合设置时表面中心处可拼接形成圆状的排水孔,以及两个种植箱边缘交接处形成圆状的透水孔和补水孔,最终形成用于排水的排水孔和透水孔,以及用于植物补水的补水孔。

作为优选,排水孔、透水孔和补水孔的孔径大小依次递减,由于设置了排水孔、透水孔、补水孔的高度位置,进一步的设置其孔径,即可实现对绿化带渗水速度的控制,同时兼顾海绵城市排积水和雨后植物补水。

作为优选,排水孔内部配合设置有内管,内管上部有提拉档杆,内管管径小于排水孔,管内放置过滤透水材料,避免体积较大的物体进入排水孔内造成排水孔内堵塞,可根据需要通过挡杆提拉管体将进入排水孔内的较小的杂物,例如树叶、石子等清理干净,或更换管体内的过滤透水材料恢复透水性。

作为优选,管体由金属绳编织而成,金属绳的绳体上均布倾斜通孔,通孔内壁均设相互对应的三棱锥状导流台,两对应设置的导流台之间连接有连接丝,管体表面的金属绳之间形成网目,可在网目内填充过滤性材料,水流在流经排水孔时,水流通过金属绳表面的倾斜通孔,导流台促使水流向通孔中部流通并提高了流经水流的水压,与此同时该水流经过连接丝时,受到连接丝的阻碍作用水的离子常基数产生变化,促使氢离子浓度低于氢氧离子浓度,降低水体酸性,可实现对降雨过程中出现的酸雨的pH值的浓度降低,优化了排放水体的水质,有益于水体的回收利用。

作为优选,种植箱侧壁上水平设有与种植箱竖直方向的补水孔交错设置且孔径相同的补水孔Ⅱ,可实现种植箱内的补水孔与补水孔Ⅱ横纵交错设置,在补水孔和补水孔Ⅱ内填充吸水性材料后可实现种植箱内各处的水分含量均匀化可及时有效的对绿化带植物进行补水。

作为优选,补水孔内壁上均布有弧面状的凸起,可对补水孔内填充的吸水性材料起到固定效果,避免吸水性材料松动而影响对植物的补水效果,且弧面状的凸起对下流状态的水体具有提升其流动速度的效果,可提高排水效率。

作为优选,补水孔和补水孔Ⅱ内填充有吸水性材料,补水孔与过滤贮水层相连通,当绿化带植物需要进行补水时,吸水性材料可吸取过滤贮水层内的水分对绿化带植物进行补水,同时实现种植箱内各处的水分含均匀化,吸水性材料的设置还可避免补水孔或补水孔Ⅱ内进入杂物出现堵塞的情况。

作为优选,过滤贮水层上端连接有排水管,便于将多余水体排出过滤贮水层进入市政网管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绿化带渗水速度的控制,同时兼顾海绵城市排积水和雨后植物补水,对排放水体起到优化效果,在种植箱内设置补水孔和补水孔Ⅱ横纵交错设置,可快速对植物进行补水并且使种植箱内各处的水分含量均匀化,种植箱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堵塞情况,维修或保养成本低,种植箱制作简单,并且制造种植箱的选材广泛,可选择低价环保的材料制作,其制造成本低廉,便于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快速排水的绿化带结构,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种植箱俯视图;

图2为种植箱侧视图;

图3为种植箱在绿化带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四个种植箱拼接使用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6为内管示意图;

图7为金属绳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种植箱;2.排水孔;3.透水孔;4.补水孔;401.凸起;5.凸台;6.补水孔Ⅱ;7.过滤贮水层;701.排水管;8.内管;801.挡杆;802.管体;802a.金属绳;802b.连接丝;802c.导流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一种快速排水的绿化带结构,包括用于种植植物的种植箱1,种植箱1放置在连接有排水管701的过滤贮水层7上方;种植箱1四周设有用于排放水体的和用于植物补水的槽体,至少两个种植箱1相互配合放置构成用于排放水体的排水孔2、透水孔3和用于植物补水的补水孔4,排水孔2、透水孔3四周设有凸台5,种植箱1表面均布有贯穿种植箱1的补水孔4。在种植箱1内分装对应植物所用的泥土使种植箱1成为生长介质层用于种植植物,其中所用泥土为常规绿化带用土,当生长介质层内的水分饱和后。多余水体下流至过滤贮水层7内,过滤贮水层7采用砂砾石等具有贮水功能的材料构成,过滤贮水层7与排水管701的连接处设有过滤网,对流经排水管701的水流起到过滤作用,过滤贮水层7其本身对流经的水体液具有一定的过滤功能,对排放水体起到优化效果。将多个种植箱1组合使用可形成排水孔2、透水孔3和补水孔4,并且设置排水孔2、透水孔3四周为凸台5,将排水孔2、透水孔3高度位置设置高于补水孔4,当积水量小的时候通过补水孔4对种植箱1内补水,水分大部分保存在种植箱1内,当积水量大的时候,水位到达凸台5的高度位置时,排水孔2和透水孔3开始进行快速排水,促使水流快速流至过滤贮水层7处,实现了对绿化带渗水速度的控制,同时兼顾海绵城市排积水和雨后植物补水,种植箱1制作简单,并且其选材广泛,可选择低价环保的材料制作,其制造成本低廉,便于推广使用。

种植箱1为四棱柱体,种植箱1侧面四边端开设有1/4圆状的排水孔2,两排水孔2之间交错设置有1/2圆状的透水孔3和补水孔4,通过上述设计,当四个种植箱1配合设置时表面中心处可拼接形成圆状的排水孔2,以及两个种植箱1边缘交接处形成圆状的透水孔3和补水孔4,最终形成用于排水的排水孔2和透水孔3,以及用于植物补水的补水孔4。

排水孔2、透水孔3和补水孔4的孔径大小依次递减,由于设置了排水孔2、透水孔3、补水孔4的高度位置,进一步的设置其孔径,即可实现对绿化带渗水速度的控制,同时兼顾海绵城市排积水和雨后植物补水。

排水孔2内部配合设置有内管8,内管8上部有提拉档杆801,内管8管径小于排水孔,管内8放置过滤透水材料,避免体积较大的物体进入排水孔2内造成排水孔2内堵塞,可根据需要通过挡杆801提拉管体802将进入排水孔2内的较小的杂物,例如树叶、石子等清理干净,或更换管体802内的过滤透水材料恢复透水性,当然还可在内管8内放置网孔状的清洁球对排放水流进行过滤处理同时起到防堵塞作用。

管体802由金属绳802a编织而成,金属绳802a的绳体上均布倾斜通孔,通孔内壁均设相互对应的三棱锥状导流台802c,两对应设置的导流台802c之间连接有连接丝802b,管体802表面的金属绳802a之间形成网目,可在网目内填充过滤性材料,水流在流经排水孔2时,水流通过金属绳802a表面的倾斜通孔,导流台802c促使水流向通孔中部流通并提高了流经水流的水压,与此同时该水流经过连接丝802b时,受到连接丝802b的阻碍作用水的离子常基数产生变化,促使氢离子浓度低于氢氧离子浓度,降低水体酸性,可实现对降雨过程中出现的酸雨的pH值的浓度降低,优化了排放水体的水质,有益于水体的回收利用。

种植箱1侧壁上水平设有与种植箱1竖直方向的补水孔4交错设置且孔径相同的补水孔Ⅱ6,可实现种植箱1内的补水孔4与补水孔Ⅱ6横纵交错设置,在补水孔4和补水孔Ⅱ6内填充吸水性材料后可实现种植箱1内各处的水分含量均匀化可及时有效的对绿化带植物进行补水。

补水孔4内壁上均布有弧面状的凸起401,可对补水孔4内填充的吸水性材料起到固定效果,避免吸水性材料松动而影响对植物的补水效果,且弧面状的凸起401对下流状态的水体具有提升其流动速度的效果,可提高排水效率。

补水孔4和补水孔Ⅱ6内填充有吸水性材料,补水孔4与过滤贮水层7相连通,当绿化带植物需要进行补水时,吸水性材料可吸取过滤贮水层7内的水分对绿化带植物进行补水,同时实现种植箱1内各处的水分含均匀化,吸水性材料的设置还可避免补水孔4或补水孔Ⅱ6内进入杂物出现堵塞的情况。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快速排水的绿化带结构在实际应用时:将在种植箱1内分装对应植物所用的泥土使种植箱1成为生长介质层用于种植植物,放置在采用砂砾石等具有贮水功能的材料构成的过滤贮水层7表面,根据绿化带面积选择种植箱1所使用数量,当四个种植箱1配合设置时表面中心处可拼接形成圆状的排水孔2,将内管8配合放置于排水孔2内,避免体积较大的物体进入排水孔2内造成排水孔2内堵塞,可根据需要通过挡杆801提拉管体802将进入排水孔2内的较小的杂物,例如树叶、石子等清理干净,或更换管体802内的过滤透水材料恢复透水性,种植箱1内的生长介质层内的水分饱和后多余水体下流至过滤贮水层7内通过排水管701将多余且经过初步过滤的水体排放至市政管网中。种植箱1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拼装使用,可以埋在地下,也可以放在地面,放在地面时,需要保证种植箱外部有一定围护结构,植物种植箱可以根据需要制成不同规格。

采用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快速排水的绿化带结构,可有效提高排水效率及用于植物种植的生长介质层的保水率,在两块200平方米的绿化带为例,进行6个月的跟踪记录数据:

对照组:一块绿化带设计成下凹式绿化带,其稳定渗透系数为5×10-6m/5;溢流雨水口比绿化带内绿地高50mm,忽略集水区径流系数和雨水蒸发量;

实验组:另一块绿化带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快速排水的绿化带结构,同样忽略集水区径流系数和雨水蒸发量;

试验结果表明对照组的绿化带渗蓄作用下可实现65%左右的雨水下渗,而实验组的渗蓄作用下可实现78%左右的雨水下渗,实验组实现绿化带排积水和雨后植物补水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按照常规城市规模技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快速排水的绿化带结构每年可增加数亿吨地下水资源,有效减缓城市地下水资源急剧减少的危机,实现雨水的“渗、滞、蓄、净、用、排”目标。

上述实施例中的常规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详细叙述。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