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接装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4893发布日期:2019-04-05 19:20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接装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蛋类生产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接装蛋装置。



背景技术:

蛋类是指某些鸟类、爬行类动物产下的卵,往往在一定的温度或环境下会孵化,最终孵化出小的鸟类或爬行类动物,但是,其中一些蛋类中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极高,因此,被用来作为食物的一种,例如鸡蛋、鸭蛋、鹅蛋和鹌鹑蛋等等,均是常见的蛋类食物。

在蛋类生产的过程中,往往进产蛋的动物集中喂养,然后,设置专门的收集槽,使动物产下的蛋集中在一起,然后通过人工或机械进行收集和拾取,其中最常用的方式是使用相应的装置进行接蛋,但是当今市场上现有的接蛋装置往往不对蛋类具有保护功能,且一般的接蛋装置工作效率较低,并且普通的接蛋装置使用不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接装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接蛋装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接装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大多数接蛋装置不对蛋类具有保护功能,且工作效率较低,并且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接装蛋装置,包括承托板和支撑腿,所述承托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横板,且横板的上端左侧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上端活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右端活动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上表面等间距设置有轨道,并且连接板的左侧设置有收集槽,所述固定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连接轴,且连接轴的外表面等角度设置有拨动板,并且拨动板的外表面安装有缓冲板,所述固定板的右侧设置有第一传送带,且第一传送带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设置有蛋类本体,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盘,且固定盘的上表面通过传动板与传动板相连接,并且固定盘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固定盘通过皮带连接有固定轴,且固定轴的外侧连接有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上表面安装有收集板,且收集板的上表面等间距镶嵌安装有放置槽,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左侧下表面设置有遮挡板,且遮挡板的前后两端均焊接连接在竖板上,所述支撑腿焊接连接在承托板的下表面,且支撑腿的下端焊接连接有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与连接杆的连接方式为铰接,且连接板通过连接杆在固定杆上为升降结构,并且固定杆在横板上表面为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在横板上倾斜设置,且固定板与连接板构成转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拨动板关于连接轴的中轴线呈放射形分布,且拨动板的纵截面形状为弧形,并且拨动板与缓冲板的连接方式为粘贴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槽在第一传送带的外表面等间距分布,且固定槽呈漏斗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盘通过皮带与固定轴构成传动结构,且皮带呈“X”字型,并且固定盘与传动板的连接方式为啮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自动接装蛋装置,解决了大多数接蛋装置不对蛋类具有保护功能的问题,且一般的接蛋装置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并且普通的接蛋装置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1、在固定板的上方设置有连接轴,且连接轴的外表面焊接连接有拨动板,在蛋类本体通过固定板下落时,由于自身的惯性而推动拨动板,由于拨动板在连接轴上为转动结构,因此,可通过转动的拨动板来对蛋类本体起到减速缓冲作用,另外,拨动板外侧的缓冲板,将起到缓冲作用,防止蛋类本体的撞坏;

2、在第一传送带的外表面等间距设置有固定槽,且固定槽呈漏斗状结构,因此,随着第一传送带的转动,将使固定槽对蛋类本体进行传送,另外,当固定槽运动到遮挡板的右侧时,将使蛋类本体通过固定槽下落至收集板上的放置槽中,且放置槽的表面材质为泡沫材料,因此,不会使蛋类本体因撞击而发生破损;

3、在连接板的下方通过连接杆连接有固定杆,并且连接杆在固定杆上为升降结构,因此,可通过调节连接杆伸出固定杆的长度,来调节连接板的倾斜角度,从而使该倾斜板适合不同角度的收集槽,使装置使用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承托板;2、横板;3、固定杆;4、连接杆;5、连接板;6、固定板;7、收集槽;8、连接轴;9、拨动板;10、缓冲板;11、第一传送带;12、固定槽;13、蛋类本体;14、固定盘;15、传动板;16、皮带;17、固定轴;18、第二传送带;19、收集板;20、放置槽;21、轨道;22、遮挡板;23、竖板;24、支撑腿;25、万向轮;26、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接装蛋装置,包括承托板1、横板2、固定杆3、连接杆4、连接板5、固定板6、收集槽7、连接轴8、拨动板9、缓冲板10、第一传送带11、固定槽12、蛋类本体13、固定盘14、传动板15、皮带16、固定轴17、第二传送带18、收集板19、放置槽20、轨道21、遮挡板22、竖板23、支撑腿24、万向轮25和电机26,承托板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横板2,且横板2的上端左侧安装有固定杆3,固定杆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且连接杆4的上端活动连接有连接板5,连接板5的右端活动连接有固定板6,且固定板6的上表面等间距设置有轨道21,并且连接板5的左侧设置有收集槽7,固定板6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连接轴8,且连接轴8的外表面等角度设置有拨动板9,并且拨动板9的外表面安装有缓冲板10,固定板6的右侧设置有第一传送带11,且第一传送带1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槽12,固定槽12的内部设置有蛋类本体13,第一传送带1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盘14,且固定盘14的上表面通过传动板15与传动板15相连接,并且固定盘14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电机26,固定盘14通过皮带16连接有固定轴17,且固定轴17的外侧连接有第二传送带18,第二传送带18的上表面安装有收集板19,且收集板19的上表面等间距镶嵌安装有放置槽20,第一传送带11的左侧下表面设置有遮挡板22,且遮挡板22的前后两端均焊接连接在竖板23上,支撑腿24焊接连接在承托板1的下表面,且支撑腿24的下端焊接连接有万向轮25。

如图1中连接板5与连接杆4的连接方式为铰接,且连接板5通过连接杆4在固定杆3上为升降结构,并且固定杆3在横板2上表面为滑动结构,可通过连接板5在固定杆3上的升降,使连接杆4在连接板5的下表面转动,从而调节连接板5的方向,固定板6在横板2上倾斜设置,且固定板6与连接板5构成转动结构,可通过固定板6与连接板5之间的转动,来调整连接板5的倾斜角度,从而使连接板5与其他角度的收集槽7相配合;

如图1中固定盘14通过皮带16与固定轴17构成传动结构,且皮带16呈“X”字型,并且固定盘14与传动板15的连接方式为啮合连接,可通过呈“X”字型的皮带16,使固定盘14带动固定轴17的转动,并使固定盘14与固定轴17的转动方向相反;

如图2中固定槽12在第一传送带11的外表面等间距分布,且固定槽12呈漏斗状结构,可通过固定槽12对蛋类本体13进行收集并传递,并通过固定槽12的漏斗状结构使蛋类本体13下落;

如图4中拨动板9关于连接轴8的中轴线呈放射形分布,且拨动板9的纵截面形状为弧形,并且拨动板9与缓冲板10的连接方式为粘贴连接,可通过拨动板9和缓冲板10的作用,对蛋类本体13起到缓冲保护作用。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自动接装蛋装置时,首先将型号为Y90S-2的电机26接通电源,使电机26带动固定盘14的转动,并通过皮带16的作用使固定轴17转动,并且保证固定盘14与固定轴17的转动相反,然后将收集槽7上的遮挡物取走,使蛋类本体13通过收集槽7下落至固定板6上,然后通过固定板6上的轨道21进行限定轨迹,使蛋类本体13有秩序的下落至第二传送带18上,在蛋类本体13下落过程中,将通过连接轴8上的拨动板9对蛋类本体13起到阻碍作用,从而减小蛋类本体13的速度,防止蛋类本体13的速度过大而撞坏,当蛋类本体13下落至固定板6底端时,可通过第一传送带11上的固定槽12对蛋类本体13进行收集,并随着第一传送带11的转动使蛋类本体13向右运动,然后当蛋类本体13运动到遮挡板22的右侧时,将使蛋类本体13下落,并下落至收集板19上的放置槽20中,对蛋类本体13进行收集,由于固定盘14与固定轴17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使收集板19向左运动,从而使收集板19上的放置槽20完全放置满,并将放置满的收集板19取下,在横板2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杆3,且固定杆3在横板2上为滑动结构,并且连接杆4在固定杆3上为升降结构,因此可通过连接杆4的升降来调节连接板5的倾斜角度,从而使连接板5与其他角度的收集槽7进行配合使用,在支撑腿24的下方焊接有万向轮25,方便整个装置的移动,这就是该自动接装蛋装置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