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式盆景鱼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5297发布日期:2019-05-03 18:47阅读:1246来源:国知局
懒人式盆景鱼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盆景、鱼缸及盆景和鱼缸的组合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盆景和鱼缸都是分开摆放的,比较浪费空间,而且盆景需要定期浇水和施肥,鱼缸需要经常换水比较麻烦;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有时候即使想养几盆盆景,想养观赏鱼陶冶身心,由于时间精力有限也不得不放弃;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懒人式的装置,除了给鱼喂食,不需要其它操作,且把盆景和鱼缸自然地结合到一起,不仅节省空间,更极大的提高了鱼缸的观赏性,让人既可以欣赏盆景的美丽又可以体会养鱼的情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懒人式盆景鱼缸,即盆景和鱼缸的组合装置,鱼缸上面放置了盆景容器,鱼缸里的水由一个小水泵抽水至上层的盆景容器底部,经过排水管再流回鱼缸,实现了鱼缸不换水,盆景不浇水不施肥,下面将详细描述具体的构造和运行方式。

装置整体由两部分组成,即鱼缸和放在鱼缸上面的盆景容器;鱼缸底部采用了同程底滤设计,即在鱼缸底部铺设4个工字管,各个工字管末端靠近底部都有两个进水眼,4个工字管通过一根总管连接到小水泵的进水口上;同时在工字管之间的间隙间铺上一层过滤材料,起到净化水的作用。

工字管和滤材上面再铺上隔板,隔板是带有网眼的塑料网格板,再在隔板上面铺上观赏用的小石子、水草等营造海底的氛围;同时鱼的粪便或者残余的鱼食也可以通过网格上的网眼,落入鱼缸最底部,被滤材上附着的微生物分解成植物可以吸收的无机盐,再随着水体的循环被盆景中植物的根系吸收,达到了消除粪便和残余的鱼食,净化水体的目的,实现了养鱼不换水的功能;鱼缸侧壁上的小水泵把鱼缸的水抽到盆景容器中,水从盆景容器再流回鱼缸里,实现了水体的循环;同时小水泵接上增氧管还可以给鱼缸增氧。

鱼缸上面放置的盆景容器从下至上分为三层,底部为蓄水层,中间为陶粒层,顶部为土层即种植层。

蓄水层有三个部件,左侧是排水管,中间是集污口,右侧是上水接头,鱼缸侧壁的小水泵出口通过软管连接到盆景容器底部的上水接头上,把鱼缸的水抽到盆景容器底部的蓄水层,待水位升高到排水管口时开始流回鱼缸,实现了鱼缸的水体循环,同时蓄水层也放置了一层过滤材料,进一步净化了鱼缸的水体。

盆景容器的蓄水层和上面的陶粒层中间隔着一层土工布,放置一层土工布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保证水流均匀的湿润陶粒层;蓄水层的最高水位在陶粒层的底部,所以陶粒层底部的陶粒是湿的,而由于陶粒的吸水率低,就使得陶粒层顶部的陶粒是微微湿润状态,所以紧挨着陶粒层的土层底部的土壤也是微微湿润状态,正好模拟了大自然土壤的状态,适合植物的生长,同时也免去了人工浇水的麻烦,当然如果人工浇水的话也是没有问题的;同时陶粒也是一种很好的过滤材料,进一步净化了水质;陶粒层和上面的土层中间隔着一层土工布,放置这层土工布的目的是避免土壤渗漏到下面的蓄水层,再通过水体循环流回鱼缸里,进而污染鱼缸里的水,土工布的一种物理特性就是能透过水,同时能够阻挡土壤渗漏到土工布下面。

附图说明

图1是盆景鱼缸简图。

图2是盆景鱼缸结构图。

图3是鱼缸底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本装置由鱼缸1和放置在鱼缸上面的盆景容器2组成。

如图2所示,鱼缸底部铺设了工字管3,之所以铺设工字管3就是为了减少缸内水循环死角,利于缸内水质保持稳定,如图3所示,在鱼缸底部铺设了4个工字管,各个工字管末端靠近底部都有两个进水眼,4个工字管通过一根总管连接到小水泵的进水口上;同时在工字管之间的间隙间铺上一层过滤材料18,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小水泵4抽水的同时还能够通过气管19往水体中充气,实现增氧的功能。

如图2所示,鱼缸底部的水通过工字管3被小水泵4抽到盆景容器的蓄水层11,一部分水通过集污口8透过过滤棉16流回鱼缸里,把一些杂截留在过滤棉16上;大部分水通过排水管7流回鱼缸里;集污口8采用了可拆卸设计,当集污口8水流变小时,说明内部过滤棉16附着了大量杂质,此时用户可以拿起盆景容器2,从盆景容器2下方拧下集污口8,清洗过滤棉16,清除系统内的杂质。

盆景容器2底部蓄水层11的水通过排水管7和集污口8流回鱼缸里,实现了鱼缸的水体循环,水的循环利于保持鱼缸水质的稳定,同时下落的水流增加了水中的氧气利于鱼类的生存;蓄水层11的最高水位正好在陶粒层12的底部,使得陶粒层12的底部跟水直接接触是湿的,而由于陶粒的吸水率低,使得陶粒层12的顶部是微微湿润状态,所以紧挨着陶粒层12的土层13的底部也是微微湿润状态,正好模拟了大自然的土壤状态,适合盆栽植物的生长,也免去了人工浇水的麻烦;土层13和陶粒层12中间隔着一层土工布,是为了避免土壤渗漏到下面的蓄水层11,再通过水循环进而污染鱼缸的水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