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捆机机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87045发布日期:2019-07-06 10:35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打捆机机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作物打捆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秸秆打捆机的机架。



背景技术:

秸秆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一半在籽实中,一半在秸秆里,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能够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有机肥源。我国拥有15亿多亩耕地,南北地理气候从热带到寒带地域分布辽阔,农作物生产有单季、双季和三季,农作物秸秆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每年农业生产产生7亿多吨秸秆,其中稻草1.8亿吨,玉米2.2亿吨,小麦1.1亿吨,还有甘薯蔓、油菜秸、大豆秸、甘蔗梢、高粱秸、花生秧及壳等,这是一笔可观的自然资源。

秸秆在工业领域应用比较广泛,在燃烧发电和生产建筑材料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秸秆饲料促进了奶业的发展,秸秆氨化促进了肉牛业的发展,秸秆沼气成为农村的新能源。秸秆在促进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近年来的研究开发,目前秸秆的利用主要有:秸秆机械化还田、养畜饲料(发酵饲料,过腹还田)、秸秆燃料化利用(生活燃料、清洁能源、沼气、固化致密型发电)、建筑、造纸、代木、种植蘑菇以及工业原料等。

目前,大量的秸秆需要收集后再利用,秸秆的自然密度通常为0.03-0.05,很不利于运输和储存,影响其深加工或二次开发利用,秸秆的收集问题成了以上这些秸秆应用的一个瓶颈问题。现在所使用的秸秆收集机械主要是由牧草收获机改进而成,由拖拉机牵引,分为圆捆和方捆成捆机两种,主要针对平整旱地的秸秆的打捆作业,机械总体尺寸大,操作运动不灵活,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打捆机的机架,该机架体积小,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打捆机机架,包括第一侧支撑架和第二侧支撑架,所述第一侧支撑架和第二侧支撑架之间设置有导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支撑架一侧连接有第一悬挂架,所述第二侧支撑架一侧连接有第二悬挂架,所述第一悬挂架与第二悬挂架设置在同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侧支撑架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中部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上方设置有上护板,所述横梁下方设置有有下护板,所述上护板外侧设置有主传动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侧支撑架包括副框架,所述副框架内侧设置有内护板,所述副框架外侧设置有副传动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主框架与副框架相互平行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悬挂架与主框架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悬挂架上设置有第一悬挂护板,所述第二悬挂架与副框架之间之间设置有夹角,所述第二悬挂架上设置有第二悬挂护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主框架和副框架之间设置有主横梁,所述所述主横梁与导料板之间设置有支梁,所述支梁与导料板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主框架和副框架之间设置有连轴,所述主横梁与连轴之间设置有跨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导料板包括打捆板、第一导向连板、第二导向连板、触发器固定板、打捆板、连板,所述沿着主框架到副框架的排列方向依次为第二导向连板、触发器固定板、打捆板、连板、第一导向连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导向连板、触发器固定板、打捆板、连板、第一导向连板其中固定设置在第一悬挂架和第二悬挂架之间,所述第二导向连板、触发器固定板、打捆板、连板、第一导向连板固定设置在第一悬挂架和第二悬挂架之间的端部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导向连板、触发器固定板、打捆板、连板、第一导向连板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料横梁,所述出料横梁设置在主框架和副框架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悬挂架上设置有插接挂件,所述第二悬挂架上设置有勾拉挂件,所述主框架上设置有第一挂环,副框架上设置有第二挂环。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实用新型发明一种用于安装打捆机各个部件的打捆机机架,结合现有技术对打捆机机架进行修改,避免打捆过程中待打捆的秸秆等脱离打捆机或打捆不牢固而散掉。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打捆机机架的立体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打捆机机架的右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打捆机机架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附图1-3所示,打捆机机架,包括第一侧支撑架和第二侧支撑架,所述第一侧支撑架和第二侧支撑架之间设置有导料板,所述第一侧支撑架一侧连接有第一悬挂架7,所述第一悬挂架7一侧设置有挂接口20,所述第二侧支撑架一侧连接有第二悬挂架22,所述第一悬挂架7与第二悬挂架22设置在同侧。

所述第一侧支撑架包括主框架1,所述主框架1中部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上方设置有上护板4,所述横梁下方设置有有下护板3,所述设置有下护板3的一侧设置有动力输入轮6,所述上护板4外侧设置有主传动箱5。

所述第二侧支撑架包括副框架2,所述副框架2内侧设置有内护板10,所述内护板10的内侧设置有传动轴固定座12,所述传动轴固定座12远离内护板10的一端设置有传动轴13,所述传动轴13远离传动轴固定座12的一端传动连接有轴瓦14,所述副框架2外侧设置有副传动箱24。

所述主框架1与副框架2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悬挂架7与主框架1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悬挂架7上设置有第一悬挂护板8,所述第二悬挂架22与副框架2之间之间设置有夹角,所述第二悬挂架22远离副框架2的一侧向第一悬挂架7的一侧倾斜,所述第二悬挂架22上设置有第二悬挂护板23。

所述主框架1和副框架2之间设置有主横梁30,所述所述主横梁30与导料板之间设置有支梁27,所述支梁27与导料板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脚28。

所述主框架1和副框架2之间设置有连轴29,所述主横梁30与连轴29之间设置有跨梁26。

所述导料板包括打捆板17、第一导向连板19、第二导向连板15、触发器固定板16、打捆板17、连板18,所述沿着主框架1到副框架2的排列方向依次为第二导向连板15、触发器固定板16、打捆板17、连板18、第一导向连板19。

所述第二导向连板15、触发器固定板16、打捆板17、连板18、第一导向连板19其中固定设置在第一悬挂架7和第二悬挂架22之间,所述第二导向连板15、触发器固定板16、打捆板17、连板18、第一导向连板19固定设置在第一悬挂架7和第二悬挂架22之间的端部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导向连板15、触发器固定板16、打捆板17、连板18、第一导向连板19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料横梁25,所述出料横梁25设置在主框架1和副框架2之间。

所述第一悬挂架7上设置有插接挂件,所述第二悬挂架22上设置有勾拉挂件21,所述主框架1上设置有第一挂环9,副框架2上设置有第二挂环1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