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鳗鱼捕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76812发布日期:2019-07-27 10:11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鳗鱼捕捞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鳗鱼捕捞装置,属于捕鱼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海产品养殖业的不断发展,野生鳗鱼苗的价格也越来越高。鳗鱼系肉食性鱼类,嗜食动物的尸体,腥臭可诱来大批鳗鱼,因此在捕捞鳗鱼时一般都是采用带有腥味的诱饵来诱捕,但是现有的鳗鱼捕捞笼一般都是在笼子中部放置诱饵,被诱捕进笼子内的鳗鱼会把诱饵全部吃掉,导致一个捕捞笼一般一次只能诱捕一只鳗鱼,效率较低。

公告号为CN20671386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鳗鱼、鳝鱼捕捞笼,包括筒体,在筒体的两端口处连接有可拆卸的锥形端口,所述的锥形端口包括端盘,在端盘的内侧连接有位于所述筒体内腔的锥形管,锥形管上开设有螺旋形状的狭长的开口,相邻的开口之间形成狭长形状的螺旋条片,所述的开口一直开设至锥形管的尘端。其具有结构简单、鱼味散发集中、鳝鱼容易进入并不易自行出笼、捕鱼效率高的优点。但是还问题在于:将诱饵放于筒体中部,已被诱入的鳗鱼会先将诱饵吃掉,不能继续引诱未捕入的鳗鱼。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鳗鱼捕捞装置,该鳗鱼捕捞装置方便一次引诱多只鳗鱼,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诱饵的使用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鳗鱼捕捞装置,包括一端密封的圆筒、套设于圆筒另一敞开端的锥形的入口件和诱饵分离件;圆筒壁面上设置有若干透气孔;入口件包括小口径朝向圆筒密封端的锥形框体;锥形框体的大口径端通过卡扣与圆筒敞开端外沿可拆卸连接;由锥形框体的大口径端到锥形框体中部的外周设置有渔网;由锥形框体的中部到锥形框体小口径端的外围均匀设置有若干螺旋形的弹性布片;鳗鱼游入冲撞后,相邻的弹性布片之间形成供鳗鱼进入的螺旋形的通道;诱饵分离件包括套设于锥形框体中部的卡环以及圆台周面形的外周板,外周板小径端与卡环一端外沿连接,外周板大径端朝向圆筒密封端且外沿卡合于圆筒内壁;诱饵固定设置于卡环外壁上。

其中,所述弹性布片朝向圆筒密封端一侧的端面上缝合有若干防止鳗鱼逃出的凸块。

其中,所述锥形框体包括依次同轴心的且口径逐渐减小的大圆环、中圆环和小圆环;大圆环和中圆环之间通过若干第一支杆连接支撑;中圆环和小圆环之间通过第二支杆连接支撑;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均沿锥形框体母线方向设置;渔网设置于大圆环和中圆环之间的圆台面上;若干弹性布片沿着中圆环和小圆环之间的圆周方向密集铺设,弹性布片两端分别固定于中圆环和小圆环上。

其中,所述卡扣为“Π”形;卡扣一侧外壁与大圆环外壁固定连接,卡扣中部的卡槽卡合于圆筒敞开端外沿。

其中,所述卡扣另一侧外壁上设置有贯通的上螺纹孔,圆筒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上螺纹孔相对的下螺纹孔,一螺栓与上螺纹孔、下螺纹孔螺纹连接。

其中,所述外周板大径端外沿朝圆周方向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弹性卡块,圆筒内壁设置有与弹性卡块相配合的容纳槽。

其中,所述第二支杆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中圆环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方便一次引诱多只鳗鱼,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诱饵的使用量;将诱饵设置于诱饵分离件上,使得被诱捕进入的鳗鱼吃不到诱饵,但是鳗鱼能够不断受到气味引诱,从而从入口件游入圆筒内被捕获。

2、本实用新型固定牢固且整体拆装方便;设置有卡扣,方便拆卸且固定时候牢固;诱饵分离件与筒体、入口件之间的拆装也非常方便。

3、本实用新型的透气孔的设置、入口分离件前半段设置渔网,方便诱饵的气味的散播;入口分离件后半段通过弹性布条形成螺旋形的通道并设置有凸块,使得鳗鱼容易进入但是不容易跑出;更好地捕获鳗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入口件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诱饵分离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锥形框体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入口件的结构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圆筒;11、透气孔;12、下螺纹孔;13、容纳槽;2、入口件;20、锥形框体;21、大圆环;22、中圆环;23、小圆环;24、第一支杆;25、第二支杆;26、渔网;27、弹性布片;28、通道;3、诱饵分离件;31、卡环;32、外周板;321、弹性卡块;4、卡扣;41、卡槽;42、上螺纹孔;44、螺栓;5、诱饵;6、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7,一种鳗鱼捕捞装置,包括一端密封的圆筒1、套设于圆筒1另一敞开端的锥形的入口件2和诱饵分离件3;圆筒1壁面上设置有若干透气孔11;入口件2包括小口径朝向圆筒1密封端的锥形框体20;锥形框体20的大口径端通过卡扣4与圆筒1敞开端外沿可拆卸连接;由锥形框体20的大口径端到锥形框体20中部的外周设置有渔网26;由锥形框体20的中部到锥形框体20小口径端的外围均匀设置有若干螺旋形的弹性布片27;鳗鱼游入冲撞后,相邻的弹性布片27之间形成供鳗鱼进入的螺旋形的通道28;诱饵分离件3包括套设于锥形框体20中部的卡环31以及圆台周面形的外周板32,外周板32小径端与卡环31一端外沿连接,外周板32大径端朝向圆筒1密封端且外沿卡合于圆筒1内壁;诱饵5固定设置于卡环31外壁上。弹性布片27朝向圆筒1密封端一侧的端面上缝合有若干防止鳗鱼逃出的凸块6,凸块6设置处不会太靠近弹性布片27侧沿,以防止鳗鱼进入的时候,凸块6刺伤吓跑鳗鱼。

参见图1-7,所述锥形框体20包括依次同轴心的且口径逐渐减小的大圆环21、中圆环22和小圆环23;大圆环21和中圆环22之间通过若干第一支杆24连接支撑;中圆环22和小圆环23之间通过第二支杆25连接支撑;第一支杆24和第二支杆25均沿锥形框体20母线方向设置;渔网26设置于大圆环21和中圆环22之间的圆台面上;若干弹性布片27沿着中圆环22和小圆环23之间的圆周方向密集铺设,弹性布片27两端分别固定于中圆环22和小圆环23上。优选的,弹性布片27两端采用缝合的方式固定于中圆环22和小圆环23上。小圆环23的口径很小不足以使得鳗鱼通过;大圆环21和中圆环22的口径大小设置比平均的成年鳗鱼尺寸大;使得鳗鱼能够顺利通过。

参见图1-7,狭长的螺旋形的通道28。增加鳗鱼从圆筒1内部再从入口件2逃出的难度,确保更好地捕获鳗鱼。

参见图1-7,所述卡扣4为“Π”形;卡扣4一侧外壁与大圆环21外壁固定连接,卡扣4中部的卡槽41卡合于圆筒1敞开端外沿。所述卡扣4另一侧外壁上设置有贯通的上螺纹孔42,圆筒1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上螺纹孔42相对的下螺纹孔12,一螺栓44与上螺纹孔42、下螺纹孔12螺纹连接。

参见图1-7,所述外周板32大径端外沿朝圆周方向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弹性卡块321,圆筒1内壁设置有与弹性卡块321相配合的容纳槽13。弹性卡块321在装入或拨出容纳槽13内时,可发生形变,更加方便卡合和拆卸。

参见图1-7,所述第二支杆25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中圆环22的两侧。第二支杆25的数量不易太多,否则会占用弹性布片27设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安装时,先将诱饵分离件3装入圆筒1内;将弹性卡块321卡合于容纳槽13内;再将诱饵5固定于诱饵分离件3的卡环31的外壁上;再将入口件2装入圆筒1内;卡扣4与圆筒1的外沿卡合,同时卡环31卡合于中圆环22上;安装完成。

捕捞时,将安装好后的鳗鱼捕捞装置水平放置于选定水域,参见图1的状态,然后鳗鱼受到诱饵5的引诱后从入口件2进入,在鳗鱼冲撞下相邻弹性布片27之间的通道28打开,鳗鱼挤入圆筒1内,此时凸块6不与鳗鱼身体接触;当鳗鱼想要逃出时,其容易触碰到凸块6,从而使得鳗鱼容易进入且并不易自行出圆筒1;且因为诱饵5不会被吃掉,因此可以多次引诱鳗鱼,提高诱捕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