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防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6382发布日期:2019-07-31 19:54阅读:664来源:国知局
白蚁防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白蚁消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白蚁防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白蚁防治多数以化学防治为主,利用一种化学药品,通过一定的方法,直接接触白蚁虫体或者处理白蚁栖息以及孳生场所,使白蚁因接触或吞食药剂而中毒死亡。它的特点是见效快、效率高,使用方法简单,受区域性的限制小。但是,由于这种防治方式多数以地面喷洒这种简单的方式来进行,进而使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在阴雨天气时药物会被雨水冲刷失去药性,同时宠物也容易误食药物造成失误中毒,这极大影响了白蚁防治的效果。

现检索到一篇公开号为CN20778407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白蚁诱杀管,包括旋转座和钻头,所述旋转座的侧面设有第一防滑纹,所述旋转座的底部中间处开设有卡槽,且卡槽内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从上往下等距设有存放板,且存放板上均匀开设有储物槽,所述旋转座通过螺纹二与底座连接,且底座的侧面均匀设有第二防滑纹,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有外壳。本实用新型中,外壳表面以及钻头的表面均设有螺纹一便于整个白蚁诱杀管埋放与地表之下,避免以往白蚁防治装置安放困难的缺点,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仅仅靠操作人员手部与底座之间的摩擦力很难将上述白蚁诱杀管安装进质地较硬的白衣危害区域,安装不方便,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白蚁防治装置,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具有安装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白蚁防治装置,包括:底座以及旋转座,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旋转座上端,所述旋转座上设置有螺纹,所述旋转座内设置有白蚁灭杀药,所述旋转座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底座远离所述旋转座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置在所述底座中部;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两端朝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中心的方向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这种白蚁防治装置的过程中,操作人员用手抓握住转动杆使转动杆的两端沿同一转动方向转动,带动支撑杆转动,进而带动底座转动,使旋转座自传并在螺纹的作用下旋拧进白蚁危害的区域,进而使得旋转座内的白蚁药能与白蚁接触或者被白蚁误食;这种结构的白蚁防治装置,结构简单,由于旋钮力臂较长进而使得其安装时操作人员所需施加的力较小,安装方便,实用性强。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的安装筒,所述安装筒上开设有滑移孔;以及一端伸进所述滑移孔内,另一端可相对远离或者靠近所述安装筒的滑移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杆向滑移孔内收缩可以减小转动杆的尺寸,便于储存可运输,滑移杆向远离滑移孔的方向滑移可以延长转动杆的长度,进而进一步延长转动力臂,减小操作人员转动转动杆时所需施加的力,进一步提高了安装的方便性。

进一步的,所述滑移杆上设置有若干凸块,所述安装筒上开设有若干滑槽,所述凸块滑动装配在所述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在滑槽内滑动并卡接在滑槽内,提高了滑移杆在安装筒内滑移时的稳定性,并使得滑移杆不易相对安装筒转动,提高了滑移杆带动安装筒转动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凸块和所述滑槽的横截面为相适配的T形状或者燕尾形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结构的凸块和滑槽相对运动时稳定性更高。

进一步的,所述滑移杆上设置有防滑纹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路提高了滑移杆的摩擦系数,使得操作人员在驱动滑移杆转动时不易打滑,提高了操作人员驱动滑移杆转动时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安装的方便性。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容置槽,所述支撑杆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转动装配在所述容置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块转动使得支撑杆可向底座靠拢并收纳在容置槽内,结构简单便于储存,安装完成后支撑杆对本装置的稳定性影响较小,进而提高了本装置安装完成后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磁吸件,所述磁吸件与容置在所述容置槽内的支撑杆相磁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磁吸件提高了支撑杆容置在容置槽内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便取槽,所述便取槽设置在所述容置槽边缘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取槽便于将支撑杆和转动杆从容置槽中取出,结构简单,进一步提高了安装的方便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这种结构的白蚁防治装置,结构简单,由于旋钮力臂较长进而使得其安装时操作人员所需施加的力较小,安装方便,实用性强;

其二,滑移杆向滑移孔内收缩可以减小转动杆的尺寸,便于储存可运输,滑移杆向远离滑移孔的方向滑移可以延长转动杆的长度,进而进一步延长转动力臂,减小操作人员转动转动杆时所需施加的力,进一步提高了安装的方便性;

其三,磁吸件提高了支撑杆容置在容置槽内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杆处于容置槽外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杆处于容置槽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B—B面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底座;11、容置槽;111、磁吸件;12、便取槽;2、旋转座;21、白蚁灭杀药;22、通孔;3、支撑杆;31、转动块;4、转动杆;41、安装筒;411、滑槽;42、滑移杆;421、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4所示,一种白蚁防治装置,包括:底座1、旋转座2、支撑杆3以及转动杆4。底座1呈圆形,旋转座2呈圆柱状,底座1安装在旋转座2上端,底座1的轴线与旋转座2的轴线处在同一条直线上,底座1的外径大于旋转座2的外径,旋转座2上设置有螺纹,旋转座2内设置有空腔,空腔内安装有分隔板,分隔板上放置有白蚁灭杀药21,旋转座2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22,通孔22绕旋转座2轴向布置,通孔22呈矩形状,通孔22设置在分隔板上端,从通孔22进入的白蚁会落在分隔板上。支撑杆3安装在底座1远离旋转座2的一端,支撑杆3呈圆柱形,支撑杆3设置在底座1中部。转动杆4安装在支撑杆3远离底座1的一端,转动杆4也呈圆柱状,转动杆4的两端朝远离支撑杆3的中心的方向延伸。这种结构的白蚁防治装置,结构简单,由于旋钮力臂较长进而使得其安装时操作人员所需施加的力较小,安装方便,实用性强。

转动杆4包括:安装筒41以及滑移杆42。安装筒41呈圆柱状,安装筒41固定连接在支撑杆3上,安装筒41的两端开设有滑移孔,滑移孔的轴心线与安装筒41的轴心线处在同一直线上,滑移孔内设置有隔板。滑移杆42的一端伸进滑移孔内,滑移杆42的另一端可相对远离或者靠近安装筒41,安装筒41的端部一体加工成型有防止滑移杆42滑出滑移孔的阻挡块。滑移杆42向滑移孔内收缩可以减小转动杆4的尺寸,便于储存可运输,滑移杆42向远离滑移孔的方向滑移可以延长转动杆4的长度,进而进一步延长转动力臂,减小操作人员转动转动杆4时所需施加的力,进一步提高了安装的方便性。

如图3所示,滑移杆42上设置有两个凸块421,两个凸块421沿滑移杆42的轴线对称布置,其中每个凸块421的长度方向均与滑移杆42的长度方向相同,安装筒41上开设有两个滑槽411,两个滑槽411沿安装筒41的轴线对称布置,滑槽411的长度方向与安装筒41的长度方向相同,凸块421滑动装配在滑槽411内。凸块421在滑槽411内滑动并卡接在滑槽411内,提高了滑移杆42在安装筒41内滑移时的稳定性,并使得滑移杆42不易相对安装筒41转动,提高了滑移杆42带动安装筒41转动时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凸块421和滑槽411的横截面为相适配的燕尾形状,在其他实施例中,凸块421和滑槽411的横截面还可以为相适配的T形状。这种结构的凸块421和滑槽411相对运动时稳定性更高。

滑移杆42上设置有防滑纹路,防滑纹路设置在滑移杆42端部的位置。防滑纹路提高了滑移杆42的摩擦系数,使得操作人员在驱动滑移杆42转动时不易打滑,提高了操作人员驱动滑移杆42转动时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安装的方便性。

参照图1和图2所展示,底座1上设置有容置槽11,容置槽11呈T形状,支撑杆3靠近底座1的一端设置有转动块31,转动块31与支撑杆3一体加工成型,转动块31转动装配在容置槽11内。转动块31转动使得支撑杆3可向底座1靠拢并收纳在容置槽11内,结构简单便于储存,安装完成后支撑杆3对本装置的稳定性影响较小,进而提高了本装置安装完成后的稳定性。

容置槽11内设置有磁吸件111,磁吸件111为永磁片,永磁片呈圆形,磁吸件111与容置在容置槽11内的支撑杆3相磁吸。磁吸件111提高了支撑杆3容置在容置槽11内时的稳定性。

底座1上开设有便取槽12,便取槽12呈半圆形,便取槽12设置在容置槽11边缘处,便取槽12与容置槽11相导通。便取槽12便于将支撑杆3和转动杆4从容置槽11中取出,结构简单,进一步提高了安装的方便性。

工作过程概述:在安装这种白蚁防治装置的过程中,操作人员用手抓握住转动杆4使转动杆4的两端沿同一转动方向转动,带动支撑杆3转动,进而带动底座1转动,使旋转座2自传并在螺纹的作用下旋拧进白蚁危害的区域,进而使得旋转座2内的白蚁药能与白蚁接触或者被白蚁误食。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