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装,特别涉及一种捋线机外壳工装。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延绳钓作业捋线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特别是在流大时,操作更感吃力。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浪费人力,迫切需要一种简单机械,改变这种操作困难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但是目前所现有的捋线机存在许多的问题,捋线机的内部结构精度不高,导致浪费很多空间,在使用时出现碰撞可能导致捋线机损害因此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捋线机外壳工装,可做到简洁外壳的内部结构,通过增加壳体、前端盖和后端盖,显著提高了产品内部结构的精确度,外形也变得更加美观,通过增加第一固定轴,提高了捋线机的安全和稳定性,从而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捋线机外壳工装,包括壳体、扶手和升降顶盖,所述壳体包括有C臂左壳和C臂右壳,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前端盖,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后端盖,所述壳体的两侧均设置有联接片,所述联接片的底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的底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的底端均设置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均连接有扶手,所述壳体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固定片,所述后端盖的一侧设置有升降顶盖,所述升降顶盖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轴,所述升降顶盖的底端安装有固定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C臂左壳和C臂右壳两者呈对称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与第二固定片通过壳体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与升降顶盖通过后端盖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壳体、前端盖和后端盖,显著提高了产品内部结构的精确度,外形也变得更加美观,通过增加第一固定轴,提高了捋线机的安全和稳定性,从而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C臂左壳;3、C臂右壳;4、前端盖;5、后端盖;6、联接片;7、第一固定轴;8、第一固定片;9、连接杆;10、扶手;11、第二固定片;12、升降顶盖;13、第二固定轴;14、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
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需要说明的是,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捋线机外壳工装,包括壳体1、扶手10和升降顶盖12,壳体1包括有C臂左壳2和C臂右壳3,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前端盖4,壳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后端盖5,壳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联接片6,联接片6的底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轴7,第一固定轴7的底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片8,第一固定片8的底端均设置连接杆9,连接杆9的一端均连接有扶手10,壳体1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固定片11,后端盖5的一侧设置有升降顶盖12,升降顶盖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轴13,升降顶盖12的底端安装有固定板14。
进一步的,C臂左壳2和C臂右壳3两者呈对称分布。通过C臂左壳2和C臂右壳3的对称相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壳体1,使捋线机便于安装拆卸。
连接杆9与第二固定片11通过壳体1相连接。通过连接杆9和第二固定片使扶手10安装在壳体1的两侧。
壳体1与升降顶盖12通过后端盖5相连接。壳体1的后端盖5与升降顶盖12相连接。
具体的,将C臂左壳2和C臂右壳3进行胶合连接,并通过第一固定轴7贯穿后进行固定,形成一个壳体1,通过在壳体1的一端设置前端盖4,便于保护捋线机,通过在壳体1的另一端安装有后端盖5,后端盖5与升降顶盖12相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升降顶盖12,通过连接杆9和第二固定片11使扶手10安装在壳体1的两侧,保证使用者操作的便利,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壳体1、前端盖4和后端盖5,显著提高了产品内部结构的精确度,外形也变得更加美观,通过增加第一固定轴7,提高了捋线机的安全和稳定性,从而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