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水淹培养一体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2437发布日期:2019-08-07 00:51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水生植物水淹培养一体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生植物水淹培养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水生植物水淹培养一体箱。



背景技术:

由于受滨海湖泊等自然生境与环境因素的影响,湿地植物时常面临水淹现象且展示出了独特的适应性。由于缺乏相关仪器设备且人工模拟水淹操作繁琐、效率低下,限制了水淹对滨海湖泊湿地植株影响的研究,所以,目前有关湿地植株受水淹影响的研究多集中于野外自然生境原位实验。因此需要一种水生植物水淹培养一体箱,集合湿地植物的培养与水淹模拟功能于一体,能够根据实验要求调节水淹的深度、频次和持续时间,为湿地植物生长特性与水淹环境响应研究提供硬件支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生植物水淹培养一体箱,用于方便实现对水生植物的水淹模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水生植物水淹培养一体箱,它包括支架、培养箱、水箱和支撑单元,所述水箱与培养箱上下设置且均固定在支架上,在水箱的底部与培养箱上部之间设有连接管,在连接管上设有阀门;

在培养箱内腔的底部设有沙土槽,在沙土槽内放置沙土,在培养箱的内侧设有支撑单元,在培养箱的侧壁上固定有示位杆,示位杆与培养箱构成连通器,在示位杆内腔中放置有浮球。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立板以及固定在立板上的第一水平板和第二水平板。

进一步地,在培养箱上部的侧壁上设有进水管,连接管的下端与进水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固定在培养箱内侧的支撑环、设置在支撑环内侧且交叉设置的多根弹性绳,弹性绳的两端与支撑环的内壁固连。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单元包括铰接在培养箱内壁上的多根摆杆、固定在摆杆上的第一夹持板、与摆杆铰接的第二夹持板、设置在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之间的扭簧,在扭簧的作用下第一、第二夹持板接触并围成一个整圆形。

进一步地,在培养箱的内壁上固定有耳板,摆杆与耳板通过铰接轴铰接连接。

进一步地,摆杆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第一杆与耳板铰接,第二杆的第一端置于第一杆的内腔中且两者滑动连接,第二夹持板固定在第二杆的第二端上。

进一步地,在示位杆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刻度线,在水箱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刻度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生植物水淹培养一体箱,可以实现对水生植物的水培培养,且水生植物的夹持固定方便;当需要对水生植物进行水淹培养研究时,仅需打开连接管上的阀门。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使用简单,有利于对水生植物进行水培培养和水淹研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培养箱的剖视图;

图3为支撑单元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支撑单元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支撑单元的示意图之三:

图6为图4中支撑单元夹持植株时的示意图;

图7为水进入培养箱内后的示意图;

图中:1支架,11立板,12第一水平板,13第二水平板,2培养箱,21进水管,22沙土槽,23支撑环,231弹性绳,24示位杆,25浮球,26第一刻度线,3水箱,31加水管,32连接管,33阀门,34第二刻度线,4耳板,41摆杆,411第一杆,412第二杆,42第一夹持板,43第二夹持板,431手柄,44铰接轴,45凸起,5植株,6水,7沙土。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支架1、培养箱2、水箱3和支撑单元,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支架1包括竖向放置的立板11、固定在立板下部的第一水平板12、固定在立板上部的第二水平板13,第一、第二水平板位于立板的同侧,如同位于立板左侧。

在第一水平板上放置或固定安装有培养箱2,如图2所示,培养箱为圆柱形或长方体形的中空结构,且顶部敞口。在培养箱上部的侧壁上设有进水管21,水经进水管进入培养箱的内侧。在培养箱内腔的底部设有沙土槽22,在沙土槽中放置沙土7,沙土用于固定植株的根部。在培养箱的内侧、沙土槽的上方设有支撑单元,支撑单元用于支撑植株的茎部。如图2、图3所示,支撑单元包括圆环形的支撑环23、设置在支撑环内侧的若干交叉设置的弹性绳231,弹性绳的两端与支撑环的内壁固连。将植株的根部插入沙土中后,将植株的茎置于弹性绳交叉形成的网格内。弹性绳的设置一方面用于支撑植株的茎,使其倚靠;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植株的位置,拉动弹性绳以使得植株顺利的插入沙土中。

为观测培养箱内水的液位,培养箱为透明件,可以为玻璃件也可以为塑料件。为标示培养箱内水的液位,在培养箱的外壁上固定有L形的示位杆24,示位杆的底部固定培养箱的侧壁上,示位杆为中空结构且示位杆的内腔与培养箱的内腔连通,示位杆与培养箱构成连通器,在示位杆内设有浮球25,浮球为红色、黄色等颜色明显的亮色。在示位杆上设有第一刻度线26,通过示位杆上的第一刻度线就可以看出培养箱内的水的液位高度。

使用时,首先将植株插放在沙土中,然后通过支撑单元实现对植株的支撑。随后通过进水管向培养箱内加入水,实现对水生植物的水培培养。

当需要对水生植物进行水淹研究时,应当向培养箱内加入更多的水,使水淹没水生植物的植株。为实现这一目的,在第二水平板上放置或固定安装有水箱3,如图1所示,在水箱上部的侧壁上固定有加水管31,在水箱的底部与进水管之间设有连接管32,水箱中的水经连接管、进水管进入培养箱。在水箱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刻度线34,通过观察第二刻度线可以观测出向培养箱内加水的水量大小。

使用时,通过加水管向水箱内加入水,并储存。需要时打开连接管上的阀门,如图7所示,使得水箱内的水进入培养箱内直至植株被水淹没,进而实现对水生植物的水淹培养研究。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支撑单元包括固定在培养箱内壁上的若干耳板4、通过铰接轴44与耳板铰接连接的摆杆41、固定在摆杆上的圆弧形的第一夹持板42、设置在摆杆上的凸起45、与凸起铰接的圆弧形的第二夹持板43,在第一、第二夹持板之间设有扭簧,在扭簧的作用下第一、第二夹持板相互接触形成一个整圆形。

如图6所示,使用时,摆动摆杆使得第一、第二夹持板向植株靠近,然后捏住手柄,使得第一、第二夹持板分离,然后将植株放入第一、第二夹持板之间,松开手柄在扭簧的作用下5植株被限制在第一、第二夹持板之间。

当植株插放位置不合适时,即使摆动摆杆,也不能使得植株置于第一、第二夹持板之间。为此,如图5所示,摆杆包括第一杆411和第二杆412,第一杆的第一端与耳板铰接,第二杆的第一端置于第一杆的内腔中且两者之间滑动连接,第一夹持板固定在第二杆的第二端。这样摆动摆杆使得摆杆与植株共线后,调节第二杆与第一杆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使得植株置于第一、第二夹持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生植物水淹培养一体箱,可以实现对水生植物的水培培养,且水生植物的夹持固定方便;当需要对水生植物进行水淹培养研究时,仅需打开连接管上的阀门。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使用简单,有利于对水生植物进行水培培养和水淹研究。

水生植物水淹培养一体箱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水生植物的根部埋入沙土中,通过支撑单元夹持水生植物的茎部;

(2)向培养箱内加入水,实现对水生植物的水培培养;

(3)打开连接管上的阀门,使得水箱内的水进入培养箱中直至将水生植物淹没,进而实现对水生植物的水淹培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