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化施工养护用的树枝修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87214发布日期:2019-07-06 10:35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化施工养护用的树枝修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养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化施工养护用的树枝修剪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园林树木修剪过程中,掌握正确的修剪方法,通过合理的修剪,可以培养出优美的树形。通过树木修剪进一步调节营养物质的合理分配,抑制徒长,控制植株生长高度,促进分蘖,使株丛生长丰满。通过修剪解决地上与地下部分水分与养分的相对平衡,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栽植成活率。

而现有技术中,园林养护工作中对树枝的修剪主要通过剪刀剪切树枝实现景观树木修剪的目的,通过普通剪刀修剪枝条较细的植物尚可,对于枝条较粗且树枝硬度较大的植物进行修剪时利用普通剪刀修剪十分费力,增加了园林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绿化施工养护用的树枝修剪装置,通过机械结构达到了省力的目的,降低了剪切工作的工作难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绿化施工养护用的树枝修剪装置,包括剪刀,所述剪刀包括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两个刀片,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枢接,所述第一刀片的第一把手固定设置在手持杆上,所述第二刀片的第二把手上设有长条孔,所述手持杆上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长条孔内,且可沿长条孔滑动,所述滑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设有垂直于第二连杆的第一握杆,且所述第一握杆延伸至手持杆的外部,所述手持杆的侧壁上设有供第一握杆上下滑动的开口,所述手持杆上设有与第一握杆平行设置的第二握杆,且所述第二握杆设置于第一握杆的上方,所述手持杆的右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转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绕O轴转动,所述滚轮与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且所述第三连杆铰接于滚轮侧壁的外周A处,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轴B铰接有第四连杆与第五连杆,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轴C铰接于手持杆上,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轴D铰接于滑块上,且所述第四连杆与第五连杆的长度相同,第五连杆长度为OA的距离的四倍,C、D连线与轴B的距离为d,OA的长度与d的长度相等,所述安装板上转动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滚轮同轴转动,所述手持杆的下端转动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通过链条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上设置有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一齿轮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刀片的刀刃为齿状。

进一步地,所述的手持杆为设有矩形内腔的中空管,所述手持杆的内壁上设有滑轨,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滑轨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握杆与第二握杆之间设有弹簧。

实用新型内容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实用新型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手握把手摇动第二齿轮转动,通过链条与第一齿轮的传动带动滚轮转动,滚轮带动偏心设置的第三连杆移动从而推动第四连杆与第五连杆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进而通过第五连杆推动滑块向上移动,由滑块带动第二刀片绕剪刀的铰接轴旋转,从而实现剪切的功能,一方面,通过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这种结构的设计,具有缩短了行程而增大动力的效果,使剪切力变得更大,另一方面,继续摇动第二齿轮即可实现滑块的向下移动,使第二刀片远离第一刀片,从而继续进行下一枝条的修剪工作,相较于需要再反方向转动第二齿轮,操作更加便捷且简单。

2、本实用新型通过滑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设有垂直于第二连杆的第一握杆,且所述第一握杆延伸至手持杆的外部,所述手持杆的侧壁上设有供第一握杆上下滑动的开口,所述手持杆上设有与第一握杆平行设置的第二握杆,可以通过握住第一握把与第二握把使第一握把向第二握把移动,从而带动滑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刀片绕剪刀的铰接轴旋转,实现剪切的功能,此种结构相较于普通剪刀虽然没有实现增力的效果,但剪切操作便捷,适用于剪切较细的树枝,与摇动第二齿轮实现剪切工作的方式优势互补,可以使操作者根据树枝的粗细与硬度选择操作方式,增强了适用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一齿轮的直径,通过小齿轮驱动大齿轮,进一步增强了省力的效果。

4、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刀片的刀刃为齿状,减小了刀片与树枝的接触面积,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刀片对树枝的压强,从而使刀片更容易切割树枝。

5、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握杆与第二握杆之间设有弹簧,在使用握紧第一握杆与第二握杆的操作方式时,剪切完成后通过弹簧使第一握杆与第二握杆复位,从而使剪刀张开便于进行下一剪切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状态下的后视图;

图4为图1状态下的竖直剖面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后视方向的立体图;

图中,剪刀1,第一刀片11,第二刀片12,第一把手13,第二把手14,长条孔15,手持杆2,滑块31,第一连杆32,第二连杆33,第一握杆34,第二握杆35,弹簧36,安装板41,滚轮42,第三连杆43,第四连杆44,第五连杆45,第一齿轮46,第二齿轮47,链条48,把手4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1至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实用新型。

一种绿化施工养护用的树枝修剪装置,包括剪刀1,所述剪刀包括第一刀片11与第二刀片12两个刀片,第一刀片11与第二刀片12枢接,所述第一刀片11的第一把手13固定设置在手持杆2上,所述第二刀片12的第二把手14上设有长条孔15,所述手持杆2上滑动设置有滑块31,所述滑块31与第一连杆3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杆32的另一端铰接于长条孔15内,且可沿长条孔15滑动,所述滑块3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33,所述第二连杆33的下端设有垂直于第二连杆33的第一握杆34,且所述第一握杆34延伸至手持杆2的外部,所述手持杆2的侧壁上设有供第一握杆34上下滑动的开口,所述手持杆2上设有与第一握杆34平行设置的第二握杆35,且所述第二握杆35设置于第一握杆34的上方,本实用新型通过滑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设有垂直于第二连杆的第一握杆,且所述第一握杆延伸至手持杆的外部,所述手持杆的侧壁上设有供第一握杆上下滑动的开口,所述手持杆上设有与第一握杆平行设置的第二握杆,可以通过握住第一握把与第二握把使第一握把向第二握把移动,从而带动滑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刀片绕剪刀的铰接轴旋转,实现剪切的功能,此种结构相较于普通剪刀虽然没有实现增力的效果,但剪切操作便捷,适用于剪切较细的树枝,与摇动第二齿轮实现剪切工作的方式优势互补,可以使操作者根据树枝的粗细与硬度选择操作方式,增强了适用性。所述手持杆2的右侧设置有安装板41,所述安装板41上转动设置有滚轮42,所述滚轮42绕O轴转动,所述滚轮42与第三连杆43的一端铰接,且所述第三连杆43铰接于滚轮42侧壁的外周A处,所述第三连杆43的另一端通过轴B铰接有第四连杆44与第五连杆45,所述第五连杆45的另一端通过转轴C铰接于手持杆2上,所述第四连杆44的另一端通过转轴D铰接于滑块31上,且所述第四连杆44与第五连杆45的长度相同,第五连杆长度为OA的距离的四倍,C、D连线与轴B的距离为d,OA的长度与d的长度相等,所述安装板41上转动设置有第一齿轮46,所述第一齿轮46与滚轮42同轴转动,所述手持杆2的下端转动设置有第二齿轮47,所述第二齿轮47与第一齿轮46通过链条48连接,所述第二齿轮47上设置有把手49。本实用新型通过手握把手摇动第二齿轮转动,通过链条与第一齿轮的传动带动滚轮转动,滚轮带动偏心设置的第三连杆移动从而推动第四连杆与第五连杆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进而通过第五连杆推动滑块向上移动,由滑块带动第二刀片绕剪刀的铰接轴旋转,从而实现剪切的功能,一方面,通过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这种结构的设计,具有缩短了行程而增大动力的效果,使剪切力变得更大,另一方面,继续摇动第二齿轮即可实现滑块的向下移动,使第二刀片远离第一刀片,从而继续进行下一枝条的修剪工作,相较于需要再反方向转动第二齿轮,操作更加便捷且简单。

所述第二齿轮47的直径小于第一齿轮46的直径,更具体的,第二齿轮的直径为第一齿轮直径的一半,摇动第二齿轮旋转两周第一齿轮转动一周,达到了省力的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一齿轮的直径,通过小齿轮驱动大齿轮,进一步增强了省力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刀片11的刀刃为齿状,减小了刀片与树枝的接触面积,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刀片对树枝的压强,从而使刀片更容易切割树枝。

进一步地,所述的手持杆2为设有矩形内腔的中空管,所述手持杆2的内壁上设有滑轨,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滑轨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握杆34与第二握杆35之间设有弹簧36,在第一握杆34与第二握杆35上分别设有与弹簧配合的挂钩,在使用握紧第一握杆与第二握杆的操作方式时,剪切完成后通过弹簧使第一握杆与第二握杆复位,从而使剪刀张开便于进行下一剪切操作。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