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提高存活率的油茶育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4970发布日期:2019-09-12 08:50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以提高存活率的油茶育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育种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可以提高存活率的油茶育种装置。



背景技术:

油茶是我国主要的经济林,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湖南、江西和广西等省是其主要产区。油茶种子榨取的茶油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优质食用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长期食用可降低血清胆固醇,有预防和治疗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目前对油茶的幼种培育大多为室外开放培育,由于设备简陋和生长条件的制约,使得种苗的存活率较低,加之受到大风、大雪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油茶种苗的正常发育生长。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存活率的油茶育种装置,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存活率的油茶育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由于设备简陋和生长条件的制约,使得种苗的存活率较低,加之受到大风、大雪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油茶种苗的正常发育生长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提高存活率的油茶育种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可以提高存活率的油茶育种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栽种箱、容苗桶、罩壳、水管、遮阳网、网框、轨道、透气孔、挡板、封盖、补光灯;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栽种箱,且栽种箱的内部设置有若干容苗桶;所述罩壳设置在栽种箱的上部,且罩壳与栽种箱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所述栽种箱的上方设置有水管,且水管与罩壳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所述罩壳的内侧设置有轨道,且轨道与罩壳通过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网框内设置有遮阳网,且网框通过轨道与罩壳滑动连接;所述透气孔的外侧设置有挡板;所述罩壳的顶端设置有封盖,且封盖与罩壳通过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封盖的内侧设置有补光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可以提高存活率的油茶育种装置所述容苗桶的下部为镂空式结构设置,且容苗桶与栽种箱之间填充有河沙。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可以提高存活率的油茶育种装置所述网框的外形特征呈L形状,且网框伸出罩壳的一端设置有矩形凹槽。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可以提高存活率的油茶育种装置所述水管伸入罩壳的一端为封闭式结构设置,且水管上开设有若干出水微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可以提高存活率的油茶育种装置所述水管至少设置有两处,且水管伸出罩壳的一端与外部水源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可以提高存活率的油茶育种装置所述挡板的外形特征呈矩形状,且挡板的一端与罩壳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挡板的另一端与罩壳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可以提高存活率的油茶育种装置所述罩壳及封盖由无色透明有机玻璃板材制成。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容苗桶的下部为镂空式结构设置,且容苗桶与栽种箱之间填充有河沙的设置,可为油茶种苗的提供良好的生长基础,提高种苗存活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网框的外形特征呈L形状,且网框伸出罩壳的一端设置有矩形凹槽的设置,便于网框的抽拉,可改变装置本体内光照强度,有利于油茶种苗的正常生长。

3、本实用新型通过挡板的外形特征呈矩形状,且挡板的一端与罩壳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挡板的另一端与罩壳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的设置,便于调节装置本体的通风状态。

4、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一种可以提高存活率的油茶育种装置的改进,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种苗生长环境优越,可有效提高种苗存活率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装置本体1、栽种箱2、容苗桶3、罩壳4、水管5、遮阳网6、网框7、轨道8、透气孔9、挡板10、封盖11、补光灯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存活率的油茶育种装置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一种可以提高存活率的油茶育种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栽种箱2、容苗桶3、罩壳4、水管5、遮阳网6、网框7、轨道8、透气孔9、挡板10、封盖11、补光灯12;装置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栽种箱2,且栽种箱2的内部设置有若干容苗桶3;罩壳4设置在栽种箱2的上部,且罩壳4与栽种箱2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栽种箱2的上方设置有水管5,且水管5与罩壳4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罩壳4的内侧设置有轨道8,且轨道8与罩壳4通过固定方式相连接;网框7内设置有遮阳网6,且网框7通过轨道8与罩壳4滑动连接;透气孔9的外侧设置有挡板10;罩壳4的顶端设置有封盖11,且封盖11与罩壳4通过固定方式相连接;封盖11的内侧设置有补光灯12。

具体的,容苗桶3的下部为镂空式结构设置,且容苗桶3与栽种箱2之间填充有河沙,河沙土壤的厚度为15CM,这种透气、疏松、深厚的河沙土壤有利于种苗的发育,同时油茶种子在容苗桶3内发芽成长,便于幼苗的移植栽培。

具体的,网框7的外形特征呈L形状,且网框7伸出罩壳4的一端设置有矩形凹槽,手指伸入矩形凹槽可将网框7抽拉处,便于遮阳网6的安装与更换。

具体的,水管5伸入罩壳4的一端为封闭式结构设置,且水管5上开设有若干出水微孔,水管5内的液体从出水微孔流出,可对栽种箱2内的河沙均匀湿润,为种苗的正常提供充足的水分。

具体的,水管5至少设置有两处,且水管5伸出罩壳4的一端与外部水源相连接。

具体的,挡板10的外形特征呈矩形状,且挡板10的一端与罩壳4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挡板10的另一端与罩壳4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通过挡板10可控制装置本体1内部的通风情况,使装置本体1内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

具体的,罩壳4及封盖11由无色透明有机玻璃板材制成。

具体实施步骤:

使用装置本体1对油茶育种时,向上打开罩壳4,将多份油茶种子及适量的营养基质分别放入栽种箱2的容苗桶3中,之后将罩壳4安装到栽种箱2上,使装置本体1的内部处封闭状态,然后外部水管接入水管5的伸出端,水管5内的液体从出水微孔流出,可对栽种箱2内的河沙均匀湿润,为种苗的正常提供充足的水分,当外部阳光透过罩壳4、封盖11及遮阳网6照射到油茶种苗时,可降低光照强度,使幼苗在蔽荫的环境下正常生长,此外在外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补光灯12可为油茶种苗提供充足的光照,当油茶种子为容苗桶3内发芽生长成幼苗时,可直接将容苗桶3取出,便于幼苗的移植栽培。

综上所述:该一种可以提高存活率的油茶育种装置,通过容苗桶的下部为镂空式结构设置,且容苗桶与栽种箱之间填充有河沙的设置,可为油茶种苗的提供良好的生长基础,提高种苗存活率;通过网框的外形特征呈L形状,且网框伸出罩壳的一端设置有矩形凹槽的设置,便于网框的抽拉,可改变装置本体内光照强度,有利于油茶种苗的正常生长;通过挡板的外形特征呈矩形状,且挡板的一端与罩壳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挡板的另一端与罩壳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的设置,便于调节装置本体的通风状态;通过对一种可以提高存活率的油茶育种装置的改进,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种苗生长环境优越,可有效提高种苗存活率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