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温室田间的负压灌溉供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0391发布日期:2019-09-13 21:50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温室田间的负压灌溉供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地下微渗灌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温室田间的负压灌溉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地球淡水资源至少有2/3是农业用水。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农业灌溉用水被过度的开采和使用。淡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制约世界大部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展的首要因素。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约束性国家,人均淡水资源量是世界人均值的1/4,远低于世界人均水资源量。近几年,国内可利用水资源在急剧下降,随着劳动力资源减少、能源紧张局势的加剧,如何提高我国灌溉技术的自动化、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是发展我国现代农业首要考虑的问题。其中,依靠科技创新,推广负压节能输水是缓解或解决我国农业缺水现状、走发展节水型现代农业道路的有效技术手段。

负压灌溉是一种将灌水器埋于地下的新型自动补给节水灌溉技术,通过控制供水负压,可以使得在作物整个生长期间,土壤水势可以保持与供水负压的动态平衡,从而实现作物对水分的连续自动获取。由于负压节能输水不破坏土壤结构,可以使得土壤内部水、肥、气、热保持适宜于农作物生长的良好状况;同时,蒸发损失小、不产生地面径流、灌水量小,一次灌水延续时间较长,水资源利用率高;而且,负压节能输水是以作物耗水而产生的负压(水势差)为作物吸水的主动压力,因而能够较准确地控制灌水量,可减少无效的棵间蒸发,极大减少水的浪费。

图1为现有负压灌溉供水系统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负压灌溉供水系统包括:灌水器11、输水管12、储水桶13和负压发生器14。其中,

灌水器11埋设在土壤(基质)中,是一种“透水不透气”的陶土管。

储水桶13上安装有水位管131,用于测量桶内水位(h1)的变化。

负压发生器14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电磁阀141、控压开关142和气体罐143,负压发生器14与储水桶13通过气体管道15相连通,气体管道15内充满空气。

控压开关142用于设置预定的负压强,当气体罐143中的压强达到控压开关142设定的负压强,进而继续下降时,控压开关142触发电磁阀141,使得外界空气通过电磁阀141进入气体罐143。当进入气体罐143内的空气的压强大于控压开关142设定的负压强时,电磁阀141关闭,由此可保证气体罐143内部压强稳定。由于负压灌溉供水系统是密封的且气体管道和气体罐中充满空气,因而,气体罐中控压开关上设置的负压强与陶土管内的压强相等。依据土壤水动力学原理,将陶土管埋于土壤中,依靠土壤与陶土管之间的水势梯度差,当陶土管中的水流进入土壤,储水桶中的水位下降,导致储水桶内压强减小,当小于预定的负压强时,负压发生器中的气体进入储水桶,使得整个系统压强维持一个动态平衡状态。其中,预定的负压强称为供水水头(供水负压),可以通过改变预定的负压强来控制土壤含水量。

但现有的负压灌溉供水系统,由于灌溉水本身含有一定的气体,因此,现有负压灌溉过程中,随着灌溉水从渗水器渗入根区土壤,灌溉水内的气体停留在灌溉系统的输水管内,如果气体无法有效及时排除出灌溉系统,会在输水管内产生气柱,从而阻塞灌溉水的流动,导致灌溉水无法及时向作物供水,引起负压灌溉失效;并且,目前负压灌溉系统采用的负压渗水器只能供小区域范围内的作物生长,如果扩大供水范围将会极大提高工程造价,并且一块地单个的负压渗水器的使用量过大,会导致管理不便和供水不均匀;现有负压灌溉水肥一体化系统存在供水压力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能维持供水水压的恒定,从而不能保证农作物一直生长在稳定的土壤水分条件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温室田间的负压灌溉供水系统,可以在温室尺度上对根区土壤含水率进行精准控制,进而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温室田间的负压灌溉供水系统,包括:水源器、输水管道和负压双供水管,其中,

水源器的数量为2个,位于目标灌溉区两侧;

输水管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输水管道通过三通阀依次连接成主输水管道,依次连接的主输水管道贯穿温棚灌溉区中垄和沟,其中,第一个输水管道与一侧的水源器相连,最后一个输水管道与另一侧的水源器相连;

负压双供水管的数量为多个,位于主输水管道的两侧并埋设在温棚垄中,与主输水管道通过三通阀连接;

水源器包括:储水桶、灌溉水负压调节器以及灌溉水导气管,其中,

灌溉水导气管的一端与储水桶底部相连通,另一端与灌溉水负压调节器顶部相连通;

灌溉水负压调节器,包括第一密封容器以及第一进气管,第一密封容器内容置有水,第一进气管为中空的直通管道,通过第一密封容器顶部插入到第一密封容器的水液面内,第一进气管底部与第一密封容器内水液面之间水位差为预先设置的第一负压水位差阈值;

连通储水桶底部与灌溉水负压调节器顶部的灌溉水导气管内形成气液分界面;

储水桶底部还通过出水管道与输水管道相连通。

可选地,主输水管道的第一个输水管道一端接入水源器储水桶,另一端接入三通阀,三通阀另外两个接口与第二输水管道和负压双供水管相连,剩余的负压双供水管和输水管通过三通阀依次相连。

可选地,所述储水桶的出水管道与第一个输水管道的交接处中心高于输水管道中心点3-5cm。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容器上开设的用于与灌溉水导气管相连通的第一气体调节孔的位置高于储水桶内的水液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气体调节孔的位置高于储水桶的进水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容器内的水液面低于第一气体调节孔。

可选地,在输水管道分别与负压双供水管的连通处、灌溉水导气管与储水桶的连接处、灌溉水导气管与第一密封容器的相连通处、储水桶的进水口处、第一进气管插入第一密封容器处,均利用密封圈进行密封。

可选地,所述输水管道包括:第一输水管、第二支撑水管、第三输水管、输水软管以及钢丝网骨架聚乙烯醇缩甲醛复合管,其中,

第一输水管倾斜放置,第三输水管水平放置,第二支撑水管竖直放置,钢丝网骨架聚乙烯醇缩甲醛复合管埋设在土壤中,向土壤以预定负压供水;

第一输水管顶部与外部储水桶相连通,第一输水管还与第二支撑水管相连通,第二支撑水管与第三输水管相连通,第三输水管与输水软管相连通,输水软管与钢丝网骨架聚乙烯醇缩甲醛复合管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输水管与第三输水管呈3°-5°夹角。

可选地,所述钢丝网骨架聚乙烯醇缩甲醛复合管包括:内硬质层、中间增强层以及外软质层,其中,

内硬质层采用硬质聚乙烯醇缩甲醛材料制作形成中空管道,中间增强层为用于增强复合管刚度和强度的钢丝网格层,覆盖内硬质层,外软质层采用软质聚乙烯醇缩甲醛材料制作形成,覆盖中间增强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温室田间的负压灌溉供水系统,包括:水源器、输水管道和负压双供水管,其中,水源器的数量为2个,位于目标灌溉区两侧;输水管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输水管道通过三通阀依次连接成主输水管道,依次连接的输水管道贯穿温棚灌溉区中垄和沟,其中,第一个输水管道与一侧的水源器相连,最后一个输水管道与另一侧的水源器相连;负压双供水管的数量为多个,位于主输水管道的两侧并埋设在温棚垄中;构成主输水管道的第一个输水管道一端接入水源器输水管道和肥料管道交接处,另一端接入三通阀,三通阀另外两个接口与第二输水管道和负压双供水管相连,剩余的负压双供水管和输水管通过三通阀依次相连;水源器包括:储水桶、灌溉水负压调节器以及灌溉水导气管,其中,灌溉水导气管的一端与储水桶底部相连通,另一端与灌溉水负压调节器顶部相连通;灌溉水负压调节器,包括第一密封容器以及第一进气管,第一密封容器内容置有水,第一进气管为中空的直通管道,通过第一密封容器顶部插入到第一密封容器的水液面内,第一进气管底部与第一密封容器内水液面的水位差为预先设置的第一负压水位差阈值;连通储水桶底部与灌溉水负压调节器顶部的灌溉水导气管内形成气液分界面;储水桶底部还通过出水管道与输水管道相连通。这样,无需外界加压动力装置,利用农作物水分生理特性以及土壤张力特性,实现农作物对水分连续、自动的获取,避免外界加压的控压误差导致的灌溉水利用效率不高,实现在温室尺度上对根区土壤含水率的精准控制,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并保障向农作物供水的水压维持恒定,使农作物生长在稳定的土壤水分条件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现有负压灌溉供水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用于温室田间的负压灌溉供水系统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水源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压双供水管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钢丝网骨架聚乙烯醇缩甲醛复合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所应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负压,是相对于大气压而言,即所述系统中的压强与大气压强的相对值的气压,由于土本系统供水水头小于大气压强,因而也称之为负压灌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土壤水势是土壤具有的一种自然属性,即在绝大多数自然情况下,土壤养分在土壤中的移动主要依靠土壤水分作为介质,水分总是从势能高的地方流向势能低的地方,可溶性肥料主要随水分布。因而,水分和养分能否向农作物根系流动,农作物能不能有效吸收到水分和养分,完全取决于土壤水势与农作物水势之间的水势差。通过灌溉,可以提升土壤水势,如果通过向土壤提供不同土壤含水率对应的土壤水势,可以实现对土壤含水率的精准控制,从而可以满足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对土壤水分的需要,同时,可以保证特定时期农作物一直生长在稳定的土壤水分条件下。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温室田间的负压灌溉供水系统俯视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该负压灌溉供水系统包括:水源器21、输水管道22和负压双供水管23,其中,

水源器21的数量为2个,位于目标灌溉区两侧,即温棚边界内;

构成主输水管道22的输水管道数量为多个,多个输水管道22通过三通阀 24依次连接,依次连接的主输水管道22贯穿灌溉区中的温棚垄25和沟26,其中,第一个输水管道22与一侧的水源器21相连,最后一个输水管道22与另一侧的水源器21相连;

负压双供水管的数量为多个,位于主输水管道22的两侧并埋设在温棚垄25 中,与主输水管道通过三通阀24连接;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水源器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水源器包括:储水桶31、灌溉水负压调节器33以及灌溉水导气管35,其中,

灌溉水导气管35的一端与储水桶31底部相连通,另一端与灌溉水负压调节器33顶部相连通;

灌溉水负压调节器33,包括第一密封容器331以及第一进气管332,第一密封容器331内容置有水,第一进气管332为中空的直通管道,通过第一密封容器331顶部插入到第一密封容器331的水液面内,第一进气管332底部与第一密封容器331内水液面的水位差为预先设置的第一负压水位差阈值;

连通储水桶31底部与灌溉水负压调节器33顶部的灌溉水导气管35内形成气液分界面;

储水桶31底部还通过出水管道与输水管道22相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中,储水桶31密闭不漏气。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个输水管道22的一端接入水源器21中,另一端通过三通阀与双供水管相连;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农业灌溉区,由于输水管道22铺设的距离较长,存在一定的高程差。因此,为了减小高程差造成的系统供水水头不一致,通过在输水管道22的首尾两端各设置一水源器,这样可以保证系统更加均匀地供水和供肥,且在高程差存在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双水源器,更加有利于输水管道22 中气泡的排出。较优地,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温室大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储水桶31顶部设置有进水口310,用于在储水桶31内的水液面低于预先设置的水液面阈值时,向储水桶31内加水,在添加完水后,进水口310封闭。

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储水桶31的出水管道与第一个输水管道22的交接处中心高于输水管道22中心点3-5cm以保障较佳的灌溉效果,可以用激光水平仪进行该高度测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在输水管道22分别与负压双供水管的连通处、灌溉水导气管35与储水桶31的连接处、灌溉水导气管35与第一密封容器331的相连通处、储水桶31的进水口处、第一进气管332插入第一密封容器331处,均利用密封圈312进行密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为了防止灌溉水负压调节器33 开始运行时,在储水桶31灌满水的情况下,储水桶31中的水可能沿灌溉水导气管35进入灌溉水负压调节器33,从而影响灌溉水负压调节器33的调节精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置灌溉水导气管35与第一密封容器331相连通处的位置高于储水桶31内水液面的高度。即第一密封容器331上开设的用于与灌溉水导气管35相连通的第一气体调节孔的位置高于储水桶31内的水液面。

较佳地,该气体调节孔的位置高于储水桶31的进水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在灌溉水负压调节器33中灌入水,保证水位低于负压调节器33侧壁上第一气体调节孔的条件下,为了防止昼夜温差对负压调节器33所控制的压强产生影响,提高负压灌溉系统的控水精度,设置灌溉水负压调节器33中的无水空间尽量小,即设置灌溉水负压调节器 33中水位尽量接近第一气体调节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第一密封容器331内水液面上部空间内的气体压强小于或等于大气压。通过改变第一进气管332插入到第一密封容器331内水液面下的高度(h4),从而调整第一进气管332底部的气液分界面与第一密封容器331内水液面的水位差,可以控制第一密封容器331内水液面上部空间内的气体压强(气压),进而控制系统向土壤供水,从而可以控制一定土壤范围内的土壤水势,使得土壤水势与第一进气管332所设定的供水水头(第一负压水位差阈值)相一致。由于土壤水势与土壤含水率相关,因而,通过将土壤水势维持在某一值,即通过调节第一进气管332底部与第一密封容器331水液面之间的高度差,可以实现对土壤水分的精准控制,进而在作物不同的生育时期提供最适的土壤含水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土壤水势为系统提供的供水负水压强,大小等于输水管道22内的水压,而输水管道22内的水压,等于灌溉水导气管35内的气体压强。即在密封的负压调节系统内,在储水桶31与灌溉水负压调节器33之间的灌溉水导气管35内,充满空气,因而,负压灌溉系统的输水管道22位置处、输水管道22与储水桶31的相连通处、灌溉水导气管35与储水桶31的相连通处,以及灌溉水导气管35与灌溉水负压调节器33的相连通处,压强均相等,而第一导气管35内的压强与第一进气管332底部到第一密封容器331内水液面的高度(h4)相等。因而,通过控制第一进气管332插入到第一密封容器331内水液面下的高度,可以控制供水负水压强(主输水管22内压强),使土壤含水率稳持在适宜的含量。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水管道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输水管道包括:第一输水管41、第二支撑水管42、第三输水管43、输水软管44以及钢丝网骨架聚乙烯醇缩甲醛(PVFM,Polyvinyl formal)复合管45,其中,

第一输水管倾斜放置,第三输水管水平放置,第二支撑水管竖直放置,钢丝网骨架聚乙烯醇缩甲醛复合管埋设在土壤中,向土壤以预定负压供水;

第一输水管顶部与主输水管道22相连通,第一输水管还与第二支撑水管相连通,第二支撑水管与第三输水管相连通,第三输水管与输水软管相连通,输水软管与钢丝网骨架聚乙烯醇缩甲醛复合管相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中,倾斜放置的第一输水管可以将上升至第一输水管顶部的气体通过第一导气管332排出至大气,并从储水桶31或肥液桶32输入灌溉水或肥液。第一输水管倾斜放置,有利于各输水管中产生的气体上升至第一输水管顶部并通过第一导气管332排出,在各级输水管中不产生气柱,从而避免气柱阻塞灌溉水和对设置的负压的影响,能够有效提升负压灌溉效率以及负压灌溉精度。而设置第三输水管与地面平行,能够在灌水过程中,保障向钢丝网骨架聚乙烯醇缩甲醛复合管供水的水势是相同的,从而保证了钢丝网骨架聚乙烯醇缩甲醛复合管向土壤供水的均匀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第一输水管与第三输水管呈3°-5°夹角,从而能够有利于各输水管中产生的气体,上升至第一输水管顶部并排出输水管外,在输水管中不产生气柱。

本申请实施例中,聚乙烯醇缩甲醛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具有小孔为主大孔为辅的泡孔结构,因而,亲水性非常好、吸水能力强,化学稳定性好、且抗磨损性能好。因而,利用吸水能力强的聚乙烯醇缩甲醛作为负压灌溉渗水器并与土壤接触,可以极大改善传统渗水器的渗水性能,并且有效防止了土壤颗粒对负压灌溉渗水器的堵塞,并具有较好的韧性,能够避免运行过程中的破碎,从而减少渗水器的更换次数,降低负压灌溉的成本,有利于田间管道的布置。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钢丝网骨架聚乙烯醇缩甲醛复合管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作为一可选实施例,钢丝网骨架聚乙烯醇缩甲醛复合管包括:内硬质层51、中间增强层52以及外软质层53,其中,

内硬质层采用硬质聚乙烯醇缩甲醛材料制作形成中空管道,中间增强层为用于增强复合管刚度和强度的钢丝网格层54,覆盖内硬质层,外软质层采用软质聚乙烯醇缩甲醛材料制作形成,覆盖中间增强层。

作为一可选实施例,为了保证复合管在充满水的状态下渗水不漏气的特性,制作内硬质层的硬质聚乙烯醇缩甲醛材料的发泡点值不小于20kPa,制作外软质层的软质聚乙烯醇缩甲醛材料的发泡点值不小于30kPa。

为了增加钢丝网骨架聚乙烯醇缩甲醛复合管的抗压性的同时不影响供水,制作中间增强层的钢丝网格的网孔面积设置在4-50mm2之间,制作钢丝网格的钢丝的直径为2mm(18号)。

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为了保证钢丝网骨架聚乙烯醇缩甲醛复合管与土壤适宜的接触面积,同时保证复合管在工作状态渗水不漏气的特性,钢丝网骨架聚乙烯醇缩甲醛复合管内径为14mm,外径为16mm,抗负压强度高于30kPa。

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第一输水管和第三输水管的双输水管,其中,第一输水管既可以为向下级管(第三输水管以及第二支撑水管)输水,还可以利用空气气泡或气柱在灌溉水中存在向上移动的特性,通过将第一输水管倾斜布置,可以将各连通的输水管产生的气体顺利排出。水平放置的第三输水管可以保证向下级管(PE输水软管以及钢丝网骨架聚乙烯醇缩甲醛复合管)供水的输水水势一致,进而保证进入钢丝网骨架聚乙烯醇缩甲醛复合管中的水势一致,有利于均匀供水。

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储水桶还包括:用于指示水量消耗的水位观测管313,水位观测管313外接于储水桶31,水位观测管的一端通过储水桶31侧壁上部开设的第一水位孔接入储水桶31内,水位观测管的另一端通过储水桶31侧壁下部开设的第二水位孔接入储水桶31内,其中,第二水位孔平行或高于导液孔。

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水位观测管为[形。

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输水管道22横穿温棚垄和沟。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温室田间的负压灌溉供水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在安装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系统后,储水桶31通过进水口灌满水,将进水口密封,第一密封容器内充注有接近第一气体调节孔位置的水量,将第一进气管插入第一密封容器中,第一进气管底端与第一密封容器内水液面的距离为第一负压水位差阈值(第一高度),此时,第一进气管内的水液面与第一密封容器内水液面平齐,灌溉水导气管内的空气压强为大气压,灌溉水导气管内的空气还未充满储水桶31侧壁底部与灌溉水导气管的相连通处。

在系统初始运行时,灌溉水导气管内的空气压强为大气压,输水管出水口的压强也为大气压,高于土壤水势,从而驱动储水桶31中的水通过输水管以及钢丝网骨架聚乙烯醇缩甲醛复合管渗入土壤,使得储水桶31中的水位下降,储水桶31液面上方出现空间(h3),桶内气体压强降低,从而驱动第一密封容器水液面上方空间的空气通过灌溉水导气管35进入储水桶31上方空间,灌溉水导气管内的水位向与储水桶31侧壁底部开设的导气孔相连通的位置处靠近;

在第一密封容器331液面上方空间的空气通过灌溉水导气管进入储水桶31 上方空间后,第一密封容器331内气压下降,与大气相通的第一进气管内的大气,驱动第一进气管内的水液面下降,从而与第一密封容器内液面产生水位差,使得密封容器内的气压与该水位差产生的压强之和等于大气压;

随着储水桶31中水经由灌溉水导水管以及钢丝网骨架聚乙烯醇缩甲醛复合管进入农作物根系土壤中,土壤含水量逐渐升高,对应的土壤水势逐渐升高,灌溉水导气管内气压逐渐下降;

此时,灌溉水导气管内气压虽然下降,但仍高于土壤水势,使得储水桶31 中的水位继续下降,持续驱动第一密封容器液面上方空间的空气通过灌溉水导气管进入储水桶31上方空间,进而使得灌溉水导气管内的空气充满至与储水桶 31侧壁下部开设的导气孔相连通的位置处,第一进气管内的大气驱动第一进气管内的水液面继续下降,直至第一进气管内水液面下降至第一进气管底端,第一进气管内水液面与第一密封容器内水液面产生的水位差达到第一高度(第一负压水位差阈值)时,第一密封容器上部空间中的压强变为恒定值,即此时系统的供水水头为恒定值,由于系统供水农作物根系土壤的土壤含水量增大,当增大到一定值时,与该土壤含水量对应的土水势与系统供水水头相一致,则达到动态平衡,储水桶31停止向土壤供水,系统进入稳定运行状态;

在系统的稳定运行过程中,由于农作物的蒸发或蒸腾,会再次引起根系周围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当低于系统供水负压,即第一负压水位差阈值对应的阈值压强时,产生水势差,驱动钢丝网骨架聚乙烯醇缩甲醛复合管45向土壤供水,而供水导致储水桶31中的水位下降,系统供水负压下降,灌溉水导气管内空气压强大于系统供水负压,从而驱动第一密封容器331内的空气沿灌溉水导气管进入储水桶31上方空间,以维持储水桶31与输水管道相连通的位置处、储水桶31与灌溉水负压发生器相连通的位置处的压强平衡,而这时由于第一密封容器331内的压强减少,会从第一进气管332进入一定量空气,使得整个系统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过程中,从而完成一循环过程。这样,系统供水负压在一开始发生变化时,便可驱动第一进气管332从外部吸入空气至第一密封容器中,从而维持系统供水负压恒定,能够保证农作物一直生长在稳定的土壤水分(恒定的土壤含水率)条件下,实现农作物对水和养分的连续、自动、稳定控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灌溉水导气管内的气压一直大于或等于土壤含水量对应的土水势,使得空气只能从灌溉水导气管进入储水桶31,即储水桶31 上方空间一直处于从相应导气管吸气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系统可以根据农作物不同阶段的需水规律,通过调节灌溉水负压调节器中第一进气管底端位置与第一密封容器内的水液面位置的水位差的大小,可以向作物提供适宜的供水量和供肥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果系统在没有进行灌溉时,第一进气管中有一定水位的水,且第一进气管内水位与第一密封容器内水位等高。当供水时,由于灌溉水导气管中空气压强降低,为维持灌溉水导气管中空气压强与高度差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需要增大高度差,以使灌溉水导气管内空气压强与水位差的压强之和等于大气压,由于第一进气管管径较小,第一密封容器管径小,使得第一进气管中具有水位的水很快被排空,而排入到第一密封容器内的水对第一密封容器内的水位影响可以忽略,从而快速使得灌溉水导气管内的空气压强形成恒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果栽培农作物的土壤含水量越低,形成恒压状态所需的时间也越短,从而实现在灌溉过程中,灌溉水导气管内的空气压强能够自适应调节,无需对灌溉水导气管内的空气压强进行手动或机械式调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温室田间的负压灌溉供水系统具有的优点如下:

(一),节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无需外界加压动力装置,通过利用农作物水分生理特性以及土壤张力特性,实现农作物对水分连续、自动的获取,并保障向农作物供水的水压维持恒定,使农作物生长在稳定的土壤水分条件下。

(二),适用于番茄不同生长时期的灌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根据番茄不同时期的需水量进行灌溉,对于番茄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对土壤适宜含水量需求量不同,通过改变进气管与密封容器内液面的高度差,可以调整系统供水负压,对农作物在不同生长时期进行适时适量的供水。

(三),避免灌溉时的堵塞现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负压灌溉渗液器采用透水不透气的钢丝网骨架聚乙烯醇缩甲醛复合管,能极大地改善土壤颗粒对灌水器的堵塞问题。

(四),增加供水面积,有利于系统推广。

与传统负压渗水器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新型钢丝网骨架聚乙烯醇缩甲醛复合管避免了传统负压渗水器只能为一株或者两株作物供水的缺点,可以为温室中一整行作物供水,极大提高了土壤水分的均匀分布,更有利于农田管理和本系统的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