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植物观根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6161发布日期:2019-07-13 08:02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植物观根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培养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培和水培两用的植物观根容器。



背景技术:

植物根系对于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根深叶茂”就是形容植物根系的重要作用。但通常只能根据植株地上的生长状况来推测其根部的生长状况,对于植物盆栽实验中经常出现的沤根、根腐病、根结线虫病的观察、预防、防治常常无能为力或具有滞后性;在盆栽实验中,当植株地上部感染病害后,亦不能观测根系的变化,不利于植株根系的抗性育种。除此之外,人们还有观根、赏根的特殊要求,如观察土中地瓜、萝卜、花生等的生长过程,进行科普教育;或者在水培植物的根系中进行观赏鱼的养殖,进行根系、鱼的共赏。综上,现有技术中缺乏能及时观测、调控根系,进行根系育种且兼具赏根功能的观根容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多功能植物观根容器,本实用新型采用嵌套设计,能够实现土培和水培两用;同时,在用内圆桶土培植物时,外圆桶还能够起到收集内圆桶中多余水分和散落的土壤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植物观根容器,包括:把手、土壤湿度调控部、支腿、内圆桶、外圆桶、圆形开孔、环形盖子、刻度尺、底部插口、挡板,凸边、底座、底座插头、支撑网、圆形环、侧壁、插槽、挡条、挡网、土壤湿度调控口、取样口和取样桶。

所述外圆桶为内层壁和外层壁构成的双层结构,所述内圆桶为单层设计,且外圆桶均为上端面开口、下端面封口的结构,内圆桶为上端面开口、下端面封闭仅中心处设置圆形开孔的结构,且所述外圆桶的下端面为单层结构;所述内圆桶能够放入外圆桶或从外圆桶中取出,因此,需要所述外圆桶的内层壁的直径大于内圆桶的外径。外圆桶采用双层结构,双层中间还可以用于夹遮阴的纸,此设计有利于在土培和水培时为植物根系生长提供暗环境,促使根系健康、快速生长。

所述内圆桶、外圆桶均由无色透明材料制成,优选为无色透明玻璃。

所述把手的数量为2个,且均匀分布固定在内圆桶的上端面开口边缘处,通过把手可将内圆桶放入外圆桶中或从外圆桶中取出。

所述内圆桶的下端面边缘处设置有支腿,用于支撑内圆桶,所述内圆桶下端面的圆形开孔,用于土培时为土壤透气和排出多余水分。

所述外圆桶和内圆桶的侧壁外表面上均设置有刻度尺,以便于测量需要加入的土壤或培养液的体积。

所述土壤湿度调控部由挡板,插槽、挡条、挡网和土壤湿度调控口组成,所述土壤湿度调控口设置在内圆桶的侧壁上,所述插槽设置在土壤湿度调控口的左、右两侧,所述挡条横向、间隔设置在土壤湿度调控口中,然后再将挡网贴着挡条连接在土壤湿度调控口中,所述挡板为板面为半圆形柱体,且半圆形柱体的直边边缘设置有凸边,通过凸边与插槽的配合,可以将挡板可拆卸地卡合在土壤湿度调控口的外侧,从而实现对内圆桶内土壤湿度的调节。

所述环形盖子为中空结构,由软质透明塑料制成,其中,中空部分的直径与外圆桶的内层壁的直径相同,从而使环形盖子盖合在外圆桶的上端的开口处时,能够封闭外圆桶,且不会影响内圆桶在外圆桶中的放入和取出。

所述外圆桶的下端面设置有底部插口,但底部插口未穿透底部,所述底座为上端面直径小于下端面直径的圆锥台结构,其由硬质透明塑料制成,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为网状结构,所述网状结构由条形的支撑网和圆形环组成,所述支撑网的一端上端面边缘连接,另一端与圆形环的边缘连接,从而形成辐射状的结构。

所述底座插头设置在圆形环的上表面上,并与外圆桶的下端面的底部插口相对应,从而使外圆桶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底座在土培时用于外圆桶的底座,提高装置的稳定性;底座在水培时可倒置于外圆桶上部,然后将植物的根茎穿过圆形环后将植物固定。

进一步地,多功能植物观根容器还包括取样口和取样桶,所述取样口设置在内圆桶的侧壁上,所述取样口中设置有塞子,所述塞子与取样口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取样桶由两个空心半圆柱组成,两个空心半圆柱通过铰接的方式合并后形成一个空心圆柱体,且圆柱体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所述空心圆柱体能够通过取样口进入内圆桶中。需观察土质情况时先将内圆桶取出,拧开塞子,再将取样桶合上,有开口的一端先通过取样口插入土中,取出所需土量后拔出打开取样桶,倒出取样的土壤,取样完毕后拧上塞子、内圆桶放回外圆桶中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支腿为4个,均匀设置在内圆桶的下端面边缘处。

进一步地,所述内圆桶的厚度为0.3cm,外圆桶的厚度为0.2cm;所述内圆桶的内直径是15cm、外直径15.6cm、高度是20cm;所述外圆桶的内层壁内直径为18cm、内层壁外直径为18.4cm,外层壁的内直径为19.2cm、外层壁的外直径为19.6cm,所述外圆桶的高度为24cm,且外圆桶的下端面厚度为2.5cm。

进一步地,所述土壤湿度调控部分三层,每层三个,纵向间距为3cm,最上层距内圆桶的上端边缘3cm,最下层距内圆桶的下端边缘2cm;每一层土壤湿度调控部围绕内圆桶的周向均匀分布在内圆桶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取样口的数量为3个,且纵向分布在内圆桶的侧壁上,依次距内圆桶的上端边缘4.5cm、11.5cm、17cm。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厚度为0.2cm上端面直径为17.6cm、下端面直径为19.6cm、高度为1cm。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插口为四个,直径为1cm、深度为0.5cm。

进一步地,所述土壤湿度调控口的宽为2.5cm、长为3cm;所述取样口直径为1.5cm,所述圆形开孔的直径为2cm;所述支腿的直径为2cm,高度为1.5cm;所述取样桶直径小于取样口直径,且取样桶长度为2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观根容器采用内外桶设计,实现了土培和水培两用。

(2)本实用新型的观根容器采用玻璃材质,在便于对容器内植株根系进行及时观测的同时也可提升观赏性,并且可在水培时进行观赏鱼的养殖,使容器在使用时更具有观赏性。

(3)本实用新型的观根容器采用土壤湿度调控部,可以根据植物生长需求来调控土壤湿度,并且土壤湿度调控口处设有固定挡网,在进行根系调控的过程中,可有效的解决晾晒时土壤的散落、害虫产卵和危害等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观根容器采用嵌套设计,外圆桶嵌套内圆桶,在内圆桶中土培植物时,外圆桶起到了收集内圆桶中多余水分和散落的土壤的作用。

(5)本实用新型的观根容器采用双层结构,外圆桶采用双层结构,双层中间用于夹遮阴的纸,此设计有利于在土培和水培时为植物根系生长提供暗环境,促使根系健康、快速生长。

(6)本实用新型的观根容器采用环形盖子,在外圆桶上方加一个盖子,可有效的防止杂物进去夹层。

(7)本实用新型的观根容器采用取样口,插口配有取样桶,可用于科研实验中相应土层中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分布状况的取土观测。

(8)本实用新型的观根容器采用两用的外圆桶移动底座,水培时可用于在外圆桶上方固定植物,固定植物的位置是靠近根部的茎,避免了整株植物进入水中的现象,仅使植物的根部生长在水中,有利于植物的水培;土培时用于底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中外圆桶和内圆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外圆桶底部仰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挡网、挡板和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另一个方向挡网、挡板和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取样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环形盖子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外圆桶底座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分别代表:1-把手、2-土壤湿度调控部、3-支腿、4-内圆桶、5-外圆桶、6-圆形开孔、7-环形盖子、8-刻度尺、9-底部插口、10-挡板,1001-凸边、11-底座、1101-底座插头、1102-支撑网、1103-圆形环、12-侧壁、13-插槽、14-挡条、15-挡网、16-土壤湿度调控口、17-取样口、18-取样桶。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目前,通常只能根据植株地上的生长状况来推测其根部的生长状况,对于植物盆栽实验中经常出现的沤根、根腐病、根结线虫病的观察、预防、防治常常无能为力或具有滞后性;在盆栽实验中,当植株地上部感染病害后,亦不能观测根系的变化,不利于植株根系的抗性育种。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功能植物观根容器,现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8所示,一种多功能植物观根容器,包括:把手1、土壤湿度调控部2、支腿3、内圆桶4、外圆桶5、圆形开孔6、环形盖子7、刻度尺8、底部插口9、挡板10,凸边1001、底座11、底座插头1101、支撑网1102、圆形环1103、侧壁12、插槽13、挡条14、挡网15、土壤湿度调控口16、取样口17和取样桶18。

所述外圆桶5为内层壁和外层壁构成的双层结构,所述内圆桶4为单层设计,且外圆桶5均为上端面开口、下端面封口的结构,内圆桶4为上端面开口、下端面封闭仅中心处设置圆形开孔6的结构,且所述外圆桶5的下端面为单层结构;所述内圆桶4能够放入外圆桶5或从外圆桶5中取出,因此,需要所述外圆桶5的内层壁的直径大于内圆桶4的外径。外圆桶采用双层结构,双层中间还可以用于夹遮阴的纸,此设计有利于在土培和水培时为植物根系生长提供暗环境,促使根系健康、快速生长。

所述内圆桶4、外圆桶5均由透明材料制成,优选为透明玻璃。

所述把手1的数量为2个,且均匀分布固定在内圆桶4的上端面开口边缘处,通过把手4可将内圆桶放入外圆桶5中或从外圆桶5中取出。

所述内圆桶4的下端面边缘处设置有支腿3,用于支撑内圆桶4,所述内圆桶下端面的圆形开孔6,用于土培时为土壤透气和排出多余水分。

所述圆形开孔6设置在内圆桶4的下端面上,以便于土培时为土壤透气和排出多余水分。

所述外圆桶5和内圆桶4的侧壁12外表面上均设置有刻度尺8,以便于测量需要加入的土壤或培养液的体积。

所述土壤湿度调控部2由挡板10,插槽13、挡条14、挡网15和土壤湿度调控口16组成,所述土壤湿度调控口16设置在内圆桶4的侧壁12上,所述插槽13设置在土壤湿度调控口16的左、右两侧,所述挡条14横向、间隔设置在土壤湿度调控口16中,然后再将挡网15贴着挡条14连接在土壤湿度调控口16中,所述挡板10为板面为半圆形柱体,且半圆形柱体的直边边缘设置有凸边1001,通过凸边1001与插槽13的配合,可以将挡板10可拆卸地卡合在土壤湿度调控口16的外侧,从而实现对内圆桶4内土壤湿度的调节。

所述环形盖子7为中空结构,由软质透明塑料制成,其中,中空部分的直径与外圆桶5的内层壁的直径相同,从而使环形盖子7盖合在外圆桶5的上端的开口处时,能够封闭外圆桶5,且不会影响内圆桶在外圆桶5中的放入和取出。

所述外圆桶5的下端面设置有底部插口9,但底部插口9未穿透底部,所述底座11为上端面直径小于下端面直径的圆锥台结构,其由硬质透明塑料制成,所述底座11的上端面为网状结构,所述网状结构由条形的支撑网1102和圆形环1103组成,所述支撑网1102的一端上端面边缘连接,另一端与圆形环1103的边缘连接,从而形成辐射状的结构。

所述底座插头1101设置在圆形环1103的上表面上,并与外圆桶5的下端面的底部插口9相对应,从而使外圆桶5固定在底座11上,所述底座11在土培时用于外圆桶5的底座,提高装置的稳定性;底座11在水培时可倒置于外圆桶5上部用于固定植物。

所述取样口17设置在内圆桶的侧壁12上,所述取样口17中设置有塞子,所述塞子与取样口17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取样桶18由两个空心半圆柱组成,两个空心半圆柱通过铰接的方式合并后形成一个空心圆柱体,且圆柱体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所述空心圆柱体能够通过取样口17进入内圆桶4中。需观察土质情况时先将内圆桶4取出,拧开塞子,再将取样桶18合上,有开口的一端先通过取样口17插入土中,取出所需土量后拔出打开取样桶18,倒出取样的土壤,取样完毕后拧上塞子、内圆桶4放回外圆桶5中即可。

实施例2

一种多功能植物观根容器,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支腿3为4个,均匀设置在内圆桶4的下端面边缘处。

所述内圆桶4的厚度为0.3cm,外圆桶5的厚度为0.2cm;所述内圆桶4的内直径是15cm、外直径15.6cm、高度是20cm;所述外圆桶5的内层壁内直径为18cm、内层壁外直径为18.4cm,外层壁的内直径为19.2cm、外层壁的外直径为19.6cm,所述外圆桶5的高度为24cm,且外圆桶5的下端面厚度为2.5cm。

所述土壤湿度调控部2分3层,每层3个,纵向间距为3cm,最上层距内圆桶4的上端边缘3cm,最下层距内圆桶4的下端边缘2cm;每一层土壤湿度调控部2围绕内圆桶4的周向均匀分布在内圆桶4的侧壁12上。

所述取样口17的数量为3个,且纵向分布在内圆桶4的侧壁12上,依次距内圆桶4的上端边缘4.5cm、11.5cm、17cm。

所述底座11的厚度为0.2cm上端面直径为17.6cm、下端面直径为19.6cm、高度为1cm。

所述底部插口9为四个,直径为1cm、深度为0.5cm。

所述土壤湿度调控口16的宽为2.5cm、长为3cm;所述取样口17直径为1.5cm,所述圆形开孔的直径为2cm;所述支腿3的直径为2cm,高度为1.5cm;所述取样桶18直径小于取样口直径,且取样桶18长度为25cm。

实施例3

一种利用实施例1所述的多功能植物观根容器培养植物的方法,具体如下:

土培可用于观察植物根系并在需要时进行土壤晾晒,水培可用于更清楚细致的观察植物根系的生长状况。

土培具体操作为将内圆桶4放入外圆桶5中,再根据刻度尺8将土与植物放入内圆桶4的适当位置,并给予浇水等适当处理,然后将内圆桶4和外圆桶5一同放在底座11上,底部插口9与底座插头1101对应好,如需遮荫可把遮荫纸片放在外圆桶的内层壁和外层壁形成的夹层中,然后盖上环形盖子7。

当土壤水分过多时可通过把手1将内圆桶4取出,取下土壤湿度调控部2的挡片10,再将内圆桶4放回外圆桶5中进行晾晒。

如需观察土质情况时可按上述方法将内圆桶4取出,拧开塞子,再将取样桶18合上,有开口的一端先通过取样口17插入土中,取出所需土量后拔出打开取样桶18,倒出取样的土壤,取样完毕后拧上塞子、内圆桶4放回外圆桶5中。

外圆桶5在土培时也具有收集内圆桶4中多余水分和散落的土壤的作用,当杂质过多时可取出内圆桶4,然后倒出杂质并适当清洗。

水培具体操作为把内圆桶4取出,再根据刻度尺8将水、营养液倒入外圆桶5的适当位置,再将底座11倒置,即底座11的上底面朝下后放置在外圆桶的开口处,然后把植物穿过圆形环1103固定住植物的靠近根部的茎处,然后将底座11和植物一起放入水中。再将遮荫纸放入外圆桶5的夹层中,再盖上环形盖子7。最后将容器放在植物生长适宜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