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止管道积水的农业大棚浇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4021发布日期:2020-10-02 08:11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防止管道积水的农业大棚浇灌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大棚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可防止管道积水的农业大棚浇灌系统。



背景技术:

社会不断进步,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文明发展的需求,而农业大棚作为新型的设施农业之一,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高原、深山、沙漠等特殊环形进行农业生产,备受业界人士的追捧。

在农业大棚种植时,我们不可避免的需要对农作物进行浇灌,传统的人工浇灌是一个工作量大、需要大量劳动力,且劳动强度又高的体力活,不适宜当今高度机械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因此,现在很多大棚采用机械自动浇灌,即在大棚顶部缠绕布置有多根水管及喷头,或者增设可在大棚内移动的喷洒装置,利用水泵将水抽送至大棚水管或喷洒装置内,进行喷洒。但是,该浇灌方式需要在每个大棚内额外布置多根水管、增设可移动喷洒装置、配置独立水泵等等,成本高,大棚的施工、棚内的空间利用率均受到很大的局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提供了一种节约成本的农业大棚浇灌系统,其利用了大棚自带的拱形骨架作为输送通道,利用水位差进行浇灌喷洒,无需增设棚内水管和水泵,但是该方式不可避免导致拱形骨架内积水,倘若是培养耐旱型植物时,通常是相隔数天才需要浇灌或输送培养液,而长时间的积水或积蓄培养液,容易使得拱形骨架内滋生苔藓或培养液变质。

此外,为了保证喷洒面积全面,大棚内的水管上通常会间隔布置有多个喷头,以确保能够覆盖棚内所有的植株。但是,由于大棚的长度较长,一旦水泵的压力不够,将导致水管末端的喷头不能正常喷洒,使得喷洒不均匀,棚内植株的生长情况不一,影响农业大棚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管道积水的农业大棚浇灌系统,以解决现有大棚浇灌系统结构复杂,布置繁琐,成本高,大棚管道容易积水,棚内浇灌不均匀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防止管道积水的农业大棚浇灌系统,包括大棚和水塔,所述大棚包括若干根拱形骨架,所述拱形骨架为中空管,中空管的两端密封,中空管上间隔布置有若干个用于喷洒浇灌的喷头,所述水塔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拱形骨架顶部的水平高度,所述水塔分别与所述拱形骨架内部连通,所述拱形骨架至少一个拱脚上设有一用于将拱形骨架内的水排出的压力排水阀。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排水阀包括阀体、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拱形骨架拱脚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内侧壁延伸有一突沿,所述第一进水口内设有一可无缝顶持于所述突沿上的活动顶板,所述活动顶板上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阀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排水阀的第一出水口上连接有一渗水管,所述渗水管埋入土里。

进一步地,所述喷头为压力喷头,所述压力喷头包括喷头本体,喷头本体上分别设有第二进水口和出水面板,所述喷头本体内还设有一弹簧顶板,所述弹簧顶板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出水面板上,另一端顶持于所述第二进水口上。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顶板与所述第二进水口呈无缝顶持。

进一步地,所述水塔包括塔架、水柜和送水管,所述送水管分别与所述水柜的出水口和拱形骨架的拱脚连通,所述水柜的出水口上设有一送水阀。

进一步地,所述水柜底部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拱形骨架顶部的水平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拱形骨架为中空钢管。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一则采用拱形骨架作为棚内水管输送通道,从而无需在大棚内布置水管,简化大棚的构建布置,减少构建成本;二则,利用水位差进行喷洒浇灌,无需额外增加水泵等,进一步节约设备成本、电力资源;三则,通过压力排水阀在水塔水流光后,自动地将拱形骨架内的水排出,防止拱形骨架积水。

2、喷头采用压力喷头结构,从而确保拱形骨架上的所有喷头均能够正常且稳定的喷洒,避免喷洒不均匀,棚内植株的生长情况不一的情况。

3、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拱形骨架作为水管输送通过,通常大棚的拱形骨架的数量繁多,因此将送水管连接于拱形骨架底部的拱脚上,能够更好地进行安装,无需爬上爬下,装配简单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拱形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力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压力排水阀结构示意图。

其中,拱形骨架1,水塔2,塔架21,水柜22,送水管23,送水阀24,压力喷头3,喷头本体31,进水口32,出水面板33,弹簧顶板34,渗水管4,压力排水阀5,阀体51,第一进水口52,第一出水口53,突沿54,活动顶板55,第一弹簧5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可防止管道积水的农业大棚浇灌系统,包括大棚和水塔2。大棚包括若干根间隔等距排列的拱形骨架1和棚膜,拱形骨架1为中空管,优先为中空钢管。中空钢管的两端密封,中空钢管上间隔布置有若干个用于向大棚内植株喷洒浇灌的压力喷头3。水塔2的水平高度高于拱形骨架1顶部的水平高度,水塔2分别与拱形骨架1内部连通。

参照图2和图4,拱形骨架1至少一个拱脚上设有一用于将拱形骨架1内的水排出的压力排水阀5。压力排水阀5包括阀体51、第一进水口52和第一出水口53,第一进水口52与拱形骨架1拱脚连通,第一进水口52内侧壁延伸有一突沿54,第一进水口52内设有一可无缝顶持于突沿上的活动顶板55,活动顶板55上连接有第一弹簧56,第一弹簧56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阀体51内,正常情况下,活动顶板55在第一弹簧56的复位作用下与突沿54之间预留一定间距。压力排水阀5上第一出水口53连接有一渗水管4,渗水管4埋入土里。渗水管4上开设有若干个渗水孔。

参照图3,压力喷头3包括喷头本体31,喷头本体31上分别设有第二进水口32和出水面板33,喷头本体31内还设有一弹簧顶板34,弹簧顶板34一端固定连接于出水面板33上,另一端无缝地顶持于进水口32上,即弹簧顶板34的弹簧端固定连接于出水面板33上,顶板端无缝地顶持于第二进水口32上。

参照图1和图2,水塔2包括塔架21、水柜22和送水管23,水柜22底部的水平高度高于拱形骨架1的顶部的水平高度。送水管23分别与水柜22的出水口和拱形骨架1的拱脚连通,水柜22的出水口上设有一送水阀24。

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浇灌植株时,打开送水阀24,通过水塔2水平高于拱形骨架1的高度,即利用水位差将水送至拱形骨架1拱脚内,拱形骨架1则利用虹吸原理将水送至拱形骨架1顶部的压力喷头3,进行喷洒浇灌。本实用新型采用拱形骨架1作为棚内水管输送通道,从而在大棚内布置水管,简化大棚的构建布置,减少构建成本的同时,利用水位差进行喷洒浇灌,无需额外增加水泵等,进一步节约设备成本、电力资源。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拱形骨架1作为水管输送通过,通常大棚的拱形骨架1的数量繁多,因此将送水管23连接于拱形骨架1底部的拱脚上,能够更好地进行安装,无需爬上爬下,装配更为简单便捷。

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采用压力喷头3的结构,在水流输送填充拱形骨架1的过程中,拱形骨架1内的水压低于弹簧顶板34的弹簧弹力,拱形骨架1内的水不会从压力喷头3洒出;当水流填充满整个拱形骨架1时,拱形骨架1的内的水压大于弹簧顶板34的弹簧弹力,使得弹簧顶板34与第二进水口32分离,压力喷头3开始喷洒,从而确保拱形骨架1上的所有喷头均能够正常且稳定的喷洒。

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用来浇水,而且也可以用来浇灌培养液,只需在水塔2内倒入培养液即可。但是,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利用水位差进行浇灌,喷洒完后,拱形骨架1内不可避免存在有积水,倘若是培养耐旱型植物时,通常是相隔数天才需要浇灌或输送培养液,而拱形骨架1长时间的积水或囤积培养液,容易使得拱形骨架1内滋生苔藓或培养液变质,因此,本实用新型还在拱形骨架1的拱脚上设有一压力排水阀5,压力排水阀5在拱形骨架1浇水时,活动顶板55在拱形骨架1内的水压作用下,无缝地顶持在突沿54上,保证拱形骨架1的压力喷头3正常喷洒浇灌;当水塔2内水流光后,拱形骨架1内的压强下降,活动顶板55在第一弹簧56的作用下与突沿54分离,拱形骨架1内的水从压力排水阀5的第一出水口53排出,流入渗水管4,渗入土里。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