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性或半浮性卵用孵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2634发布日期:2019-09-29 14:24阅读:8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浮性或半浮性卵用孵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渔业技术,尤其是一种鱼苗孵化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浮性或半浮性卵用孵化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鱼卵有沉水性、浮性和半浮性卵三种,对于沉水性鱼卵一般采用长方形水槽进行水循环孵化,而对于浮性和半浮性鱼卵在孵化过程中,鱼孵及卵囊会随水流的流动而损失,因此需要用网进行阻隔,防止其随流水冲走,因此,传统的孵化池难以适应此类鱼卵的孵化需要,必须重新加以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滔性和半浮性鱼卵易在孵化过程中随循环水冲掉的问题,设计一种浮性或半浮性卵用孵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浮性或半浮性卵用孵化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桶体1,进水管2、溢水管3和阻卵网罩4组成,所述的桶体1由锥体101和柱体102组成,进水管2与锥体的尖端相连通,溢水管3和柱体102的上端相连通,阻卵网罩4呈锥台状结构,它的下端支承在柱体102上端的台阶面上,所述的柱体102上安装有支撑脚5。

所述的阻卵网罩4由筋条组成的锥台状骨架401和围装在骨架上的透明网402组成。

所述的进水管2还通过三通连接有补水管,补水管的出口端与阻卵网罩4的上端相对。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增氧管,增氧管的一端与气源相连,另一端从阻卵网罩的上部插入柱体102的卵化水中。

所述的支撑脚5的数量为3个,它们均布在柱体102的圆周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由于增加了阻卵网罩,能确保孵化过程中鱼卵不会从溢水口流出,保证鱼苗的正常孵化,同时又能保证所需的供氧量和水体的流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阻卵网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组成本实用新型桶体的锥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组成本实用新型的桶体的柱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4所示。

一种浮性或半浮性卵用孵化装置,它包括桶体1,进水管2、溢水管3和阻卵网罩4组成,如图1所示,所述的桶体1由图3所示的锥体101和图4所示的柱体102组成,柱体102的上端还设有直径略大的台阶体,进水管2与锥体的尖端相连通,溢水管3和柱体102的上端相连通,阻卵网罩4呈锥台状结构,它的下端支承在柱体102上端的直径略大的台阶体的台阶面上,所述的柱体102上均匀安装有三根支撑脚5,整休孵化装置安装在支撑脚5上。阻卵网罩4的结构如图2所示,它由筋条组成的锥台状骨架401和围装在骨架上的透明网402组成。为了保证水体循环,具体实施时,除了可以通过控制进水管2上的阀门不断向桶体中注水外,还可通过三通连接一根补水管,补水管的出口端与阻卵网罩4的上端相对,补水管连接向桶体内注水,多余的水从溢水管3流入水循环处理系统中处理后再回到进水管2处,而浮性或半浮性卵会随水流流向溢水管,但由于受到阻卵网罩的作用不会流出桶体外,为了提高孵化率,具体实施时,还应增设一根或多根增氧管,增氧管的一端与气源相连,另一端从阻卵网罩的上部插入柱体102的卵化水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

当需要进行浮性或半浮性鱼卵孵化时,首先,打开进水管上的阀门向桶体内注水,直至溢水管中有水流出即可阀闭阀门,然后将待孵化的鱼卵放入桶体内进行孵化。根据鱼卵品和的不同采用增氧或补水的方法,补水时鱼卵会随流水流向溢水管,但由于受到阻卵网罩的阻挡,鱼卵不能流出,根据溢水管一侧鱼卵的阻塞情况,可随时转动阻卵网罩使积卵状态均匀布置,如果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影响溢水时可采用外接水管从阻卵网罩外侧向内进行反冲洗,将网罩上的鱼卵或孵化后的卵泡冲入桶体内,使其沉入锥体中,待孵化结束后统一处理。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