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鼠笼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8826发布日期:2019-08-13 20:27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鼠笼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鼠笼架,尤指一种移动式鼠笼架。



背景技术:

传统的鼠笼架为固定式鼠笼架,饲养管理可操作性差,操作过程需要增加搬运动作,人员活动幅度大,劳动强度高,且由于台架固定,每面台架还需要预留一个工作通道以便工作人员进出,导致空间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公开一种鼠笼架,尤指一种移动式鼠笼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式鼠笼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鼠笼架整体结构包括:笼架基座、齿轮盘组、传输带、承重台架和笼架台面,所述鼠笼架整体成型为沿竖直方向循坏转动的传输式鼠笼立体架结构;所述的笼架基座设置为由两竖直支撑杆和底座组成的立式支撑座,两竖直支撑杆分别竖直安装在底座的左右两端;齿轮盘组安装在竖直支撑杆上,传输带与齿轮盘组传动连接,承重台架和笼架台面分别通过传输带安装定位。

优选地,所述齿轮盘组由四个齿轮盘组成,齿轮盘通过滚动轴承与中心轴转动式安装在笼架基座上,其中每两个齿轮盘成对安装在一端的竖直支撑杆的上、下方。

优选地,所述传输带设置有两条,分别围绕式安装在成对的两个齿轮盘外侧形成封闭链环结构,通过齿轮盘带动传输带随齿轮盘转动而传动。

优选地,所述承重台架设置有若干个,间隔排列安装在传输带上以随传输带传送运动,且两传输带上的承重台架分别相互对应对称;相互对称的承重台架之间通过长杆桥接式连贯左右两方的承重台架。

优选地,所述的承重台架可以设置为三角架结构,或者设置为T型架结构。

优选地,所述笼架台面悬挂式安装在长杆下方,通过两根悬挂结构始端连接在笼架台面的两端,并终端连接至长杆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鼠笼架还包括有笼盒,所述笼盒安装在笼架台面上通过笼架台面支撑,以随笼架台面转动而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移动式鼠笼架,所述鼠笼架为垂直循环移动鼠笼架,可以自由移动笼盒的高度,此技术为提高鼠笼架的空间利用率,减轻饲养过程中的难度,提高工作人员进行饲养管理时的装置使用的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拆分简图。

附图标注说明:

1-齿轮盘,2-传输带,3-承重台架,4-笼架台面,5-笼盒,6-长杆,7-悬挂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移动式鼠笼架,所述的鼠笼架整体结构包括:笼架基座、齿轮盘组、传输带2、承重台架3和笼架台面4,所述鼠笼架整体成型为沿竖直方向循坏转动的传输式鼠笼立体架结构;所述的笼架基座设置为由两竖直支撑杆和底座组成的立式支撑座,两竖直支撑杆分别竖直安装在底座的左右两端;齿轮盘组安装在竖直支撑杆上,传输带2与齿轮盘组传动连接,承重台架3和笼架台面4分别通过传输带2安装定位;所述笼架基座为齿轮盘组提供了稳定支撑结构;

所述齿轮盘组由四个齿轮盘1组成,齿轮盘1通过滚动轴承与中心轴转动式安装在笼架基座上,其中每两个齿轮盘成对安装在一端的竖直支撑杆的上、下方,通过滚动轴承带动齿轮盘转动到最合适高度进行动物饲养管理操作,该结构设置能节省占地空间,大大提高饲养空间利用率,满足不同身高的工作人员进行饲养操作,提高劳动效率;

所述传输带2设置有两条,分别围绕式安装在成对的两个齿轮盘1外侧形成封闭链环结构,通过齿轮盘1带动传输带2随齿轮盘转动而传动;

所述承重台架3设置有若干个,间隔排列安装在传输带2上以随传输带传送运动,且两传输带上的承重台架3分别相互对应对称;相互对称的承重台架3之间通过长杆6桥接式连贯左右两方的承重台架3,所述承重台架3可以等距间隔固定在传输带2上,随传输带2转动而移动;所述的承重台架3可以设置为三角架结构,或者设置为T型架结构,可以为金属结构或者非金属硬质结构;承重台架3在传输带2上成立强度足够的支撑基础,一般情况下传输带无法安装悬挂结构以吊装笼架台面,而在承重台架作用下,提供了笼架台面4的安装能力;

所述笼架台面4悬挂式安装在长杆6下方,通过两根悬挂结构7始端连接在笼架台面的两端,并终端连接至长杆的两端,笼架台面4可随传输带2转动而同步平行转动,悬挂结构7可以随着连接长杆6的位置发生变化而转动,并在转动时始终保持与地面垂直状态,不会发生承重台面翻转;所述的笼架台面4设置为平面状结构或者为边缘突起的安装框架结构,以使笼盒5水平固定安装在笼架台面处;

所述鼠笼架还包括有笼盒5,所述笼盒5安装在笼架台面4上通过笼架台面4支撑,以随笼架台面4转动而转动,该结构设置能方便笼盒5替换和移动,方便进行实验操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方案的启迪下,可以做出一些变形与修改,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