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麦蛾卵的培养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32315发布日期:2019-12-17 20:41阅读:6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麦蛾卵的培养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麦蛾卵的收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麦蛾卵的培养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已经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一种除害虫方式,其主要形式是培养天敌昆虫,对农田里的害虫实现有效控制。相比较传统的农药喷洒方式,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既可以避免化学物质对农田环境的污染,又杜绝了抗药性害虫的产生,防治效果十分理想。赤眼蜂是多种农、林害虫的天敌昆虫,对松毛虫、玉米螟、大豆食心虫等害虫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麦蛾卵是一种普遍用于繁殖赤眼蜂的寄主,可以用于赤眼蜂的大量繁殖。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麦蛾卵的培养收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麦蛾卵的培养收集装置,包括培养箱,所述培养箱的内部设有若干交错设置的培养笼,所述培养笼的两侧边均通过转轴与所述培养箱连接,其中一侧边的转轴贯穿所述培养箱并延伸至所述培养箱的外部一侧与皮带轮二连接,所述皮带轮二通过传动带与皮带轮一连接,所述皮带轮一与电机一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电机一固定在所述培养箱的顶端一侧边,所述培养箱的顶端远离所述电机一的一侧边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远离所述培养箱的一端与吸风机连接,所述培养箱的内部顶部一侧边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端一侧边固定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的输出轴与转轮连接,所述固定板的顶端且位于所述电机二与所述转轮之间固定有支撑柱一,且所述电机二的输出轴贯穿所述支撑柱一,所述转轮上缠绕有钢丝,且所述钢丝的一端与支撑柱二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的另一端与支撑柱三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二和所述支撑柱三位于卡板的顶端两侧边,所述卡板与所述固定板滑动连接,所述卡板的底端固定有与所述固定板相垂直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中部设有凸柱,所述凸柱的两侧边设有滑槽一和滑槽二,所述滑槽一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与所述滑槽一相适配的滑块,所述滑块的底端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端固定有刷板,所述滑槽二的两侧边对称设有皮带轮三和皮带轮四,所述皮带轮三和所述皮带轮四之间通过传动带连接,所述传动带贯穿所述滑块,所述培养箱的内部底端设有收集室。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二的底端通过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固定板的顶端。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的底端设有凸板,所述卡板的底端设有与所述凸板相适配的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顶端中部且靠近所述滑块的一侧边固定有固定柱,且所述传动带贯穿所述固定柱。

进一步的,所述皮带轮三和所述皮带轮四之间靠近所述滑槽二的一侧边固定有与所述滑槽二相适配的滑板。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室的外部远离所述皮带轮二的一侧边设有活动挡板,所述活动挡板的外部一侧中部设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将培养笼采用错位式分布,能够在有限空间内获得大面积的培养环境,实现大批量培养、收集麦蛾卵。

2、通过引风机可以将培养箱内部的毒麟粉抽出箱体,保障箱体内部的卫生,从而更加利于蛾卵的安全和收集。

3、通过刷板的移动和伸缩杆的伸缩可以将不同位置和不同高度的培养笼表面进行清扫,从而可以将培养笼表面附着的蛾卵清扫掉,更加利于蛾卵的安全和收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麦蛾卵的培养收集装置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板与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板与连接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培养箱;2、培养笼;3、皮带轮二;4、皮带轮一;5、电机一;6、排气管;7、吸风机;8、固定板;9、电机二;10、转轮;11、支撑柱一;12、钢丝;13、支撑柱二;14、支撑柱三;15、卡板;16、连接板;17、凸柱;18、滑槽一;19、滑槽二;20、滑块;21、伸缩杆;22、刷板;23、皮带轮三;24、皮带轮四;25、收集室;26、固定座;27、固定柱;28、滑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麦蛾卵的培养收集装置,包括培养箱1,所述培养箱1的内部设有若干交错设置的培养笼2,所述培养笼2的两侧边均通过转轴与所述培养箱1连接,其中一侧边的转轴贯穿所述培养箱1并延伸至所述培养箱1的外部一侧与皮带轮二3连接,所述皮带轮二3通过传动带与皮带轮一4连接,所述皮带轮一4与电机一5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电机一5固定在所述培养箱1的顶端一侧边,所述培养箱1的顶端远离所述电机一5的一侧边设有排气管6,所述排气管6远离所述培养箱1的一端与吸风机7连接,所述培养箱1的内部顶部一侧边固定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的顶端一侧边固定有电机二9,所述电机二9的输出轴与转轮10连接,所述固定板8的顶端且位于所述电机二9与所述转轮10之间固定有支撑柱一11,且所述电机二9的输出轴贯穿所述支撑柱一11,所述转轮10上缠绕有钢丝12,且所述钢丝12的一端与支撑柱二13固定连接,所述钢丝12的另一端与支撑柱三1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二13和所述支撑柱三14位于卡板15的顶端两侧边,所述卡板15与所述固定板8滑动连接,所述卡板15的底端固定有与所述固定板8相垂直的连接板16,所述连接板16的中部设有凸柱17,所述凸柱17的两侧边设有滑槽一18和滑槽二19,所述滑槽一1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与所述滑槽一18相适配的滑块20,所述滑块20的底端设有伸缩杆21,所述伸缩杆21的底端固定有刷板22,所述滑槽二19的两侧边对称设有皮带轮三23和皮带轮四24,所述皮带轮三23和所述皮带轮四24之间通过传动带连接,所述传动带贯穿所述滑块20,所述培养箱1的内部底端设有收集室25。

实施例二,所述电机二9的底端通过固定座26固定在所述固定板8的顶端;通过固定座26可以将电机二9固定的更加牢固,更加利于装置的稳定。

实施例三,所述固定板8的底端设有凸板,所述卡板15的底端设有与所述凸板相适配的卡槽;通过凸板和卡槽更加利于卡板15相对固定板8的滑动。

实施例四,所述连接板16的顶端中部且靠近所述滑块20的一侧边固定有固定柱27,且所述传动带贯穿所述固定柱27;通过固定柱27更加利于传动带保持水平。

实施例五,所述皮带轮三23和所述皮带轮四24之间靠近所述滑槽二19的一侧边固定有与所述滑槽二19相适配的滑板28;通过滑板28在滑槽二19的内部滑动,更加利于皮带轮三23和皮带轮四24的安全。

实施例六,所述收集室25的外部远离所述皮带轮二3的一侧边设有活动挡板,所述活动挡板的外部一侧中部设有把手,通过活动挡板和把手可以方便将收集室25内部的麦蛾卵收集起来。

具体工作流程:通过电机一5的转动带动皮带轮一4的转动,进而带动皮带轮二3的转动,通过皮带轮二3的转动可以带动培养笼2的转动,通过培养笼2的转动使得麦蛾卵具有一定的离心力,方便麦蛾卵通过培养笼2壁的筛网,避免出现挤压或划伤卵体,从而保障麦蛾卵的活性,通过外部的引风机可以将箱体内部的鳞片吸出,同时通过外部的控制按钮控制电机二9的转动,电机二9的转动带动转轮10的转动,通过转轮10和钢丝12带动卡板15的滑动,通过卡板15的滑动带动底部的刷板22随着滑动,从而通过刷板22可以对培养箱1内部的不同位置的培养笼2的表面进行清扫,可以将附着在表面的蛾卵扫下,同时通过皮带轮三23和皮带轮四24的转动带动滑块20的滑动,通过滑块20的滑动带动刷板22随着运动,可以将培养箱1表面的不同部位都可以进行清扫,通过伸缩杆21可以方便调节刷板22的长度,更加利于对培养笼2表面进行清扫。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培养笼2采用错位式分布,能够在有限空间内获得大面积的培养环境,实现大批量培养、收集麦蛾卵;引风机可以将培养箱1内部的毒麟粉抽出箱体,保障箱体内部的卫生,从而更加利于蛾卵的安全和收集;刷板22的移动和伸缩杆21的伸缩可以将不同位置和不同高度的培养笼2表面进行清扫,从而可以将培养笼2表面附着的蛾卵清扫掉,更加利于蛾卵的安全和收集。

通过上面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