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业种植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4979发布日期:2019-09-12 08:50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林业种植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林业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林业种植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林业育苗即幼苗培养,一般是在培养室内进行幼苗的培养,幼苗培养后再移植到土地中进行种植。

传统的主要还是用塑料或纸制的营养袋进行育苗,营养袋通常一次性使用,用完就丢弃,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现有育苗装置中,为了能够一次性进行大量的幼苗培养,一般会将培养室设置成多层结构,而如果多层结构中相邻层架间距过大,则容易浪费空间,而如果层架间距过小,既不能保证充足的光照,又不便于培养过程中的栽培、移植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林业种植育苗装置,解决现有营养袋一次性使用即浪费又污染的问题,可根据种苗的生长情况移动到不同的环境,可滑动伸展,为种苗提供充足的光照,并且可有效减少对种苗喷洒灌溉的次数。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林业种植育苗装置,包括育苗架、育苗盘、育苗杯,所述育苗架包括由四根立柱构成的长方体框架,所述育苗架下端安装有万向轮,所述育苗架内部下端设置有集水槽,所述育苗架由下至上等间距设置有多组相对设置的横拉杆,每组横拉杆之间相对设置有支撑杆及引流杆,每一支撑杆及引流杆分别对应的两根立柱固定连接;所述引流杆与育苗架接触一侧向上突起形成引流槽,靠近引流槽的两根立柱上均交错设置有多个第一缺口及第二缺口,每一引流槽均对应一个第一缺口和一个第二缺口,所述集水槽与一个第二缺口对应,每一引流槽均开设有与对应第一缺口连通的第三缺口,每一第二缺口设置于对应引流槽上方,对应立柱内设置有多个通道,每一通道均对应连通一个第一缺口及一个第二缺口;

所述育苗盘与每组横拉杆一一对应设置,每一育苗盘安置在对应支撑杆及引流杆上,每一育苗盘均为中空设置,每一育苗盘靠近对应引流槽的一侧均开设有引流孔,每一引流孔均向外设置有通向引流槽的流水槽,每一育苗盘上端均开设有若干与内部连通的固定孔;所述育苗杯与固定孔一一对应设置,每一育苗杯均为上宽下窄结构,贯穿每一育苗杯底部均设置有若干通孔,每一育苗杯均竖直对半切成两个半杯;每一引流孔的底部高于对应育苗盘内底,每一育苗杯与对应固定孔形成固定后,每一育苗盘的底部与对应引流孔的底部等高;

每组横拉杆均有一根向外通过万向接头转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集水槽的一侧通过万向接头转动连接有固定杆,每相邻的两根固定杆均上下交错且前后交错设置,每一固定杆均间隔一育苗盘与育苗盘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再进行育苗时,首先根据需求的数量将育苗盘从育苗架上取下,将育苗盘上的育苗杯装满土,将移植的幼苗或种植栽种到育苗杯上,将育苗盘再次放置到育苗架上;

在进行浇水时,通过喷洒的形式对种苗进行浇灌,多余的水通过通孔流入对应的育苗盘底部,当育苗盘底部的水位高于引流孔时,积水通过对应的引流孔、流水槽、引流槽、第三缺口、第一缺口、通道、第二缺口逐层往下流动,过多的积水最终流入集水槽;

在育苗过程中,每一育苗盘内部的积水通过水分蒸发的作用,通过育苗杯的通孔进入育苗的土壤,使育苗杯内的土壤能够长时间保持湿润,有效减少浇水次数;

当种苗需要光照时,将育苗架推到光照充足的位置,将育苗盘交错向外拉出一部分,将固定杆与对应的育苗盘固定,怎大育苗盘上的光照面积;

当需要进行种苗移植时,将固定杆与育苗盘解除固定,将育苗盘收回到育苗架内,推动育苗架到移植位置,向外拉育苗盘将育苗盘从育苗架上取下,将育苗杯从固定孔上取下,将两个半杯分开,便可取出带土的种苗,直接进行移植,同时育苗杯可回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每一育苗盘相对的两端均设置有手提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每一育苗盘的底端均设置有一连接座,每一连接座开设有连接槽,贯穿连接槽的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每一固定杆远离万向接头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端,贯穿连接端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每一固定杆通过销轴穿过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与对应育苗盘形成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每一固定杆均于对应横拉杆上设置有L型卡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使用固定杆时,将固定杆通过L型卡勾固定在对应的横拉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槽的一侧连通有水龙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集水槽内的积水通过水龙头排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采用多层育苗设计,有效节省土地面积利用率;

其二、育苗架下端安装有万向轮,便于根据需求将育苗架推到指定的场所;

其三、育苗盘可上下交错向外拉出并固定,怎大光照面积,便于培养时种苗能够有足够的光照;

其四、育苗杯下端设置有通孔,多余的积水通过通孔流入集水槽,防止积水过多使种苗根系溃烂;

其五、育苗盘底部的积水通过蒸发作用通过通孔进入土壤,能够使土壤长时间保持湿润,有效减少灌溉次数,降低劳动强度,并且节省用水;

其六、集水槽内的积水能够通过对应的引流孔、流水槽、引流槽、第三缺口、第一缺口、通道、第二缺口逐层往下流动,过多的积水最终流入集水槽,保证水面不直接接触到土壤,同时实现水向下循环,同时回收用水;

其七、育苗杯切割成两个半杯,便于移植工作,同时可回收使用,节约资源,降低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育苗架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B的剖视图;

图5是育苗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育苗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用于展示育苗盘的底部与引流孔的底部高度的关系。

图中:1、育苗架;11、立柱;12、横拉杆;13、万向轮;2、集水槽;3、支撑杆;4、引流杆;41、引流槽;42、第三缺口;5、通道;51、第一缺口;52、第二缺口;6、育苗盘;61、手提把;62、引流孔;63、流水槽;64、固定孔;7、育苗杯;71、通孔;72、半杯;8、固定杆;81、万向接头;82、连接端;83、第二连接孔;84、连接座;85、连接槽;86、第一连接孔;9、L型卡勾;10、水龙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参照图1-7,一种林业种植育苗装置,包括育苗架1,育苗架1包括由四根立柱11构成的长方体框架,每一立柱11的下端均安装有一个万向轮13,便于推动育苗装置到不同的育苗场所;育苗架1内部下端设置有一个集水槽2,育苗架1由下至上等间距设置有六组相对设置的横拉杆12,每组横拉杆12之间相对设置有一根支撑杆3及一根引流杆4,每一支撑杆3及引流杆4分别对应的两根立柱11焊接固定。

每一引流杆4与育苗架1接触一侧向上突起形成一个引流槽41,靠近引流槽41的两根立柱11上均交错设置有多个第一缺口51及第二缺口52,每一引流槽41均与一个第一缺口51及一个第二缺口52对应,所述集水槽2与一个第二缺口52对应,每一引流槽41均开设有与对应第一缺口51连通的第三缺口42,每一第二缺口52设置于对应引流槽41上方,对应立柱11内设置有多个通道5,每一通道5均对应连通一个第一缺口51及一个第二缺口52。

每组支撑杆3及引流杆4上均设置有一个育苗盘6,每一育苗盘6相对的两端均设置有手提把61,便于育苗盘6与育苗架1安装与拆卸时,工作人员通过手提把61提起育苗盘6;每一育苗盘6均为中空设置,每一育苗盘6靠近对应引流槽41的一侧均开设有一个引流孔62,每一引流孔62均向外设置有通向引流槽41的流水槽63,每一育苗盘6上端均开设有若干与内部连通的固定孔64。

每一固定孔64内均固定有一个育苗杯7,每一育苗杯7均为上宽下窄结构,贯穿每一育苗杯7底部均设置有若干通孔71,每一育苗杯7均竖直对半切成两个半杯72,两个半杯72配合装土育苗,移栽时,只需将两个半杯72分开就可快速移栽,同时半杯72可回收多次使用。

每一引流孔62的底部高于对应育苗盘6内底,每一育苗杯7与对应固定孔64形成固定后,每一育苗盘6的底部与对应引流孔62的底部等高,保证水面不直接接触到土壤,防止土壤内水分过多导致种苗根系溃烂;浇水后,多余的水会通过通孔71流入对应育苗盘6的内部,内部的积水高于引流孔62时,积水通过对应的引流孔62、流水槽63、引流槽41、第三缺口42、第一缺口51、通道5、第二缺口52逐层往下流动,过多的积水最终流入集水槽2;每一育苗盘6内部的积水通过水分蒸发的作用,通过育苗杯7的通孔71进入育苗的土壤,使育苗杯7内的土壤能够长时间保持湿润。

每组横拉杆12均有一根向外通过万向接头81转动连接有一根固定杆8,集水槽2的一侧通过万向接头81转动连接有一根固定杆8,每相邻的两根支固定均上下交错且前后交错设置,每一育苗盘6的底端均设置有一连接座84,每一连接座84开设有连接槽85,贯穿连接槽85的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86,每一固定杆8远离万向接头81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端82,贯穿连接端82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孔86对应的第二连接孔83,每一固定杆8通过销轴穿过第一连接孔86及第二连接孔83与对应育苗盘6形成固定,每一固定杆8均于对应横拉杆12上设置有L型卡勾9,种苗不需要光照或需要移动时,每一育苗盘6完全安装在育苗架1内,支撑杆3卡在L型卡勾9内,当种苗需要光照时,将育苗盘6交错向外拉出一部分,将固定杆8与对应的连接座84通过销轴固定,便可怎大育苗盘6上的光照面积。

使用方式:再进行育苗时,首先根据需求的数量将育苗盘6从育苗架1上取下,将育苗盘6上的育苗杯7装满土,将移植的幼苗或种植栽种到育苗杯7上,将育苗盘6再次放置到育苗架1上;

在进行浇水时,通过喷洒的形式对种苗进行浇灌,多余的水通过通孔71流入对应的育苗盘6底部,当育苗盘6底部的水位高于引流孔62时,积水通过对应的引流孔62、流水槽63、引流槽41、第三缺口42、第一缺口51、通道5、第二缺口52逐层往下流动,过多的积水最终流入集水槽2,最后通过水龙头10将水排出;

当种苗需要光照时,将育苗架1推到光照充足的位置,将育苗盘6交错向外拉出一部分,将固定杆8与对应的连接座84通过销轴固定,怎大育苗盘6上的光照面积;

当需要进行种苗移植时,取出销轴,将固定杆8收回,将育苗盘6收回到育苗架1内,推动育苗架1到移植位置,向外拉育苗盘6并手提提手把,将育苗盘6从育苗架1上取下,将育苗杯7从固定孔64上取下,将两个半杯72分开,便可取出带土的种苗,直接进行移植,同时育苗杯7可回收。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