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种子包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1618发布日期:2019-11-19 19:48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种子包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种子包衣装置,属于农业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种子包衣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究开发的一项促进农业增产丰收的高新技术。种子包衣是指利用粘着剂或成膜剂,用特定的种子包衣设备,将杀菌剂、杀虫剂、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着色剂或填充剂等非种子材料,包裹在种子外面,以达到种子成球形或者基本保持原有形状,提高抗逆性、抗病性,加快发芽,促进成苗,增加产量,提高质量的一项种子技术。用种衣剂包过的种子播种后,能迅速吸水膨胀。随着种子内胚胎的逐渐发育以及幼苗的不断生长,种衣剂将含有的各种有效成分缓慢地释放,被种子幼苗逐步吸收到体内,从而达到防治苗期病虫害、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

现有的种子包衣机主要包括一个包衣罐,包衣罐内设置搅拌装置,种子和包衣剂直接倒入该包衣罐内搅拌达到种子包衣的效果,但是这种种子包衣机很难达到包衣均匀的效果,经常出现包衣不均匀的现象,影响包衣质量;再者,现有装置不能很好的实现连续种子包衣,生产效率低;且存在包衣剂浪费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种子包衣装置,实现连续自动化种子包衣,种子在包衣剂中自由下落过程中不断被搅拌装置搅拌翻转,实现种子表面均匀包衣,均匀包衣后的种子落在胶带输送装置上被运出包衣箱,且在包衣箱出料口处的控液面上进行滚动控液,最终落入收集箱内被转运;在控液面上控下的包衣剂液通过通孔一再次流回包衣箱,再次利用;收集箱内设置带孔隔板对包衣种子进行二次控液,回收包衣剂液。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种子包衣装置,包括包衣箱、支架、胶带输送装置、搅拌装置、收集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衣箱的顶面为尖顶状,分为前部向下倾斜的控液面和后部向上倾斜的箱体顶面;所述控液面上布满通孔一,通孔一连通包衣箱内部腔体,控液面两侧边缘设置挡板,靠近尖顶处设置出料口;所述箱体顶面远离尖顶处设置进料口,进料口上方连通储料箱,进料口与储料箱间设置电动蝶阀;所述包衣箱上设置包衣剂供料口;所述包衣箱底面为从进料口向出料口方向逐渐升高的倾斜面;所述支架安装在包衣箱控液面一侧;

所述胶带输送装置倾斜安装在包衣箱内,包括主动滚筒、从动滚筒、胶带、刮板,电机;所述主动滚筒安装在出料口处,从动滚筒安装在包衣箱底面最低处,胶带安装在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上,且胶带上间隔设置刮板;所述刮板长度方向与胶带运动方向垂直;所述电机连接主动滚筒,带动胶带输送装置转动,将位于包衣箱底部的种子从出料口运出;

所述搅拌装置安装在进料口正下方、胶带输送装置上方,由叶轮搅拌单体交错排列组成,第一排位于液面以下、靠近液面处,第二排在第一排下方,且填补第一排的空隙,第三排位于第二排下方,且填补第二排的空隙,依此类推排列;所述叶轮搅拌单体两端安装在包衣箱侧壁上,一端连接驱动装置,在驱动装置带动下转动,每个叶轮搅拌单体上安装有多个搅拌叶轮;

所述收集箱底部设置脚轮,内部设置带孔隔板,可移动地放置在控液面下端出口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实现了连续自动化种子包衣,种子在包衣剂中自由下落过程中不断被搅拌装置搅拌翻转,实现种子表面均匀包衣,均匀包衣后的种子落在胶带输送装置上被运出包衣箱,且在包衣箱出料口处的控液面上进行滚动控液,最终落入收集箱内被转运;在控液面上控下的包衣剂液通过通孔一再次流回包衣箱,再次利用;收集箱内设置带孔隔板对包衣种子进行二次控液,回收包衣剂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搅拌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包衣箱1,支架2,胶带输送装置3,搅拌装置4,收集箱5,控液面1-1,箱体顶面1-2,通孔一1-3,挡板1-4,尖顶处1-5,出料口1-6,进料口1-7,储料箱1-8,电动蝶阀1-9,包衣剂供料口1-10,主动滚筒3-1,从动滚筒3-2,胶带3-3,刮板3-4,电机3-5,叶轮搅拌单体4-1,驱动装置4-2,搅拌叶轮4-3,带孔隔板5-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装置的工作流程为:储料箱1-8内存放种子,电动蝶阀1-9通过自动化控制定时开启、关闭,向包衣箱1内添加种子,种子落入包衣箱1内的包衣剂内,在自由下落过程中不断被搅拌装置4搅拌翻转,实现种子表面均匀包衣,均匀包衣后的种子落在胶带输送装置3上被运出包衣箱1,且在包衣箱1出料口1-6处的控液面1-1上进行滚动控液,最终落入收集箱5内被转运;在控液面1-1上控下的包衣剂液通过通孔一1-3再次流回包衣箱1,再次利用;收集箱5内设置带孔隔板5-1对包衣种子进行二次控液,回收包衣剂液。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