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线用引导构件以及具备该钓线用引导构件的钓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0141发布日期:2019-10-14 19:21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钓线用引导构件以及具备该钓线用引导构件的钓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钓线用引导构件以及具备该钓线用引导构件的钓竿。
背景技术
:抛竿钓以及路亚钓(lurefishing,拟饵钓)等使用渔轮的垂钓被广泛使用。在这样的垂钓中,使用安装有多个环状的引导构件(以下,记作钓线用引导构件)的钓竿。并且,通过该钓线用引导构件来引导钓线。例如,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陶瓷制的钓线用引导构件,其具备引导直径0.1mm以上的钓线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中至少从开口端到整体的1/5的区域中的表面的平均凹凸直径为50~200μm。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21031号公报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钓线用引导构件具有与钓线接触的表面(以下,记作接线面)。并且,该接线面的由粗糙度曲线求出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4μm以下。而且,该接线面的由粗糙度曲线求出的核心部的高度差rk为0.3μm以上且1.5μm以下。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在本发明的钓线用引导构件的接线面的滑动特性的评价中使用的滑动特性评价装置的一例的概要图。具体实施方式在近年来的路亚钓中,拟饵的抛投、卷收的作业次数非常多,由于使用较轻的拟饵,因此多使用较细的线。在这样使用细线的情况下,存在施加于线的负担增大,线容易断裂的倾向。因此,对于安装于钓竿的钓线用引导构件,要求能够长时间顺畅地引导钓线。本发明的钓线用引导构件能够长时间顺畅地引导钓线。以下,对本发明的钓线用引导构件详细地进行说明。本发明的钓线用引导构件具有与钓线接触的接线面。并且,该接线面的由粗糙度曲线求出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4μm以下。而且,该接线面的由粗糙度曲线求出的核心部的高度差rk为0.3μm以上且1.5μm以下。在此,算术平均粗糙度ra是指jisb0601(2013)所规定的值。另外,核心部的高度差rk由jisb0671-2(2002)规定,其定义如下。首先,在包括粗糙度曲线的测定点的40%的负载曲线的中央部分,将以负载长度比之差为40%而绘制的负载曲线的割线等效为倾斜最平缓的直线。接下来,将该等效直线在负载长度比0%的位置和负载长度比100%的位置与纵轴相交的两个高度位置之间设为核心部。而且,核心部的高度差rk是指表示该核心部的上侧与下侧的高度差的指标。而且,本发明的钓线用引导构件通过满足上述结构,从而接线面的凹凸较小,且核心部的高度偏差较小,因此,能够长期间顺畅地引导钓线。另外,在本发明的钓线用引导构件的接线面中,由粗糙度曲线求出的峰值计数pc可以为5以上且25以下。在此,峰值计数pc是指,由jisb0601(2013)规定,且在以粗糙度的平均高度为中心线时,表示相对于中心线而成为峰以及谷的部分在每单位长度(10mm)中存在的个数的指标。满足这样的结构的本发明的钓线用引导构件在引导钓线时,钓线与接线面接触的接触面积较小,因此能够更顺畅地引导钓线。另外,在本发明的钓线用引导构件的接线面中,由粗糙度曲线求出的峰度rku可以小于3。在此,峰度rku是指,由jisb0601(2013)规定,且表示峭度的指标,峭度为表面尖锐度的尺度。具体而言,若峰度rku小于3,则成为峰以及谷的部分的顶点附近形成带圆角的形状。满足这样的结构的本发明的钓线用引导构件在引导钓线时,接线面不易损伤钓线,因此能够更顺畅地引导钓线。另外,在本发明的钓线用引导构件的接线面中,由粗糙度曲线求出的最大截面高度rt可以为1.0μm以上且3.2μm以下。在此,最大截面高度rt是指,由jisb0601(2013)规定,且表示评价长度中最大峰高和最大谷深之和的指标。满足这样的结构的本发明的钓线用引导构件在引导钓线时,与钓线的接触面积较小,且突出的峰以及谷较少,因此能够更顺畅地引导钓线。另外,在本发明的钓线用引导构件的接线面中,由粗糙度曲线求出的凹凸的平均间隔rsm可以为45μm以上且95μm以下。在此,凹凸的平均间隔rsm是指,由jisb0601(2013)规定,且在以同一个峰以及与之相邻的一个谷相对应的中心线的长度之和为峰和谷的间隔时,表示该间隔的平均值的指标。满足这样的结构的本发明的钓线用引导构件在引导钓线时,与钓线的接触面积较小,且钓线跳动的情况较少,因此能够更顺畅地引导钓线。在此,本发明的钓线用引导构件的接线面中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峰值计数pc、峰度rku、最大截面高度rt以及凹凸的平均间隔rsm可以依据jisb0601(2013)进行测定来求得,核心部的高度差rk可以依据jisb0671-2(2002)进行测定来求得。作为测定条件,例如,将测定长度设定为1.0mm,将边界值设定为0.25mm,将探针半径为5μm的探针的扫描速度设定为0.3mm/秒即可。并且,在接线面的至少三处沿着引导钓线的方向进行测定,并求出计算出的值的平均值即可。另外,本发明的钓线用引导构件的接线面可以由任何材料构成,但若由陶瓷构成,则与接线面由金属或树脂等构成的情况相比,耐磨损性优异,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对钓线造成的损伤。而且,若以陶瓷中的氧化铝质陶瓷构成接线面,则与以氧化锆质陶瓷等构成接线面的情况相比,具有更优异的耐磨损性。在此,氧化铝质陶瓷是指,在构成陶瓷的所有成分100质量%中氧化铝占80质量%以上的材料。需要说明的是,由氧化铝质陶瓷构成的接线面可以通过以氧化铝质陶瓷涂敷金属或树脂等构件的表面来进行制造,但若钓线用引导构件自身由氧化铝质陶瓷制造,则耐久性更优异。另外,通过以下的方法来确认接线面的材质即可。首先,使用x射线衍射装置(xrd)测定接线面,并根据所得到的2θ(2θ为衍射角度)的值使用jcpds卡片进行识别。接下来,使用荧光x射线分析装置(xrf)进行所含成分的定量分析。若通过上述识别确认到氧化铝的存在,并且由使用xrf测定出的铝(al)的含量换算出的氧化铝(al2o3)的值为80质量%以上,则为氧化铝质陶瓷。另外,本发明的钓竿具备本发明的钓线用引导构件。这样,由于本发明的钓竿具备能够长时间顺畅地引导钓线的本发明的钓线用引导构件,因此钓线不易被切断,可靠性优异。以下,对本发明的钓线用引导构件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以由氧化铝质陶瓷构成的钓线用引导构件为例进行说明。首先,将作为主要原料的氧化铝(al2o3)粉末与烧结助剂、溶剂以及滚珠一起放入磨机,将其粉碎至规定的粒度,从而得到料浆。接下来,在向所得到的料浆添加粘合剂之后,使用喷雾干燥装置(spraydryer)进行喷雾、干燥,从而得到造粒后的颗粒。接下来,将该颗粒、热塑性树脂以及石蜡等投入混合机,一边加热一边混炼,从而得到坯料。然后,将得到的坯料投入造粒机,从而得到成为注射成形(注塑成形)用的原料的颗粒。接下来,将得到的颗粒投入注射成形机(注塑成形机)进行注塑成形,由此得到钓线用引导构件形状的成形体。这样,为了得到钓线用引导构件形状的成形体,基于通常的注塑成形法,制作能够得到钓线用引导构件形状的成形模具,并将该成形模具设置于注射成形机进行注塑成形即可。并且,该成形模具的内表面的表面性状转印于成形体的表面,因此,在得到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4μm以下并且核心部的高度差rk为0.3μm以上且1.5μm以下的接线面时,使用考虑了烧制后的滚筒研磨等表面处理的研磨量而使内表面具有与之相应的表面性状的成形模具来制作成形体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在将接线面的峰值计数pc设为5以上且25以下、将峰度rku设为小于3、将最大截面高度rt设为1.0μm以上且3.2μm以下、将凹凸的平均间隔rsm设为45μm以上且95μm以下的情况下也相同。然后,在将得到的成形体脱脂后,在大气中以1350℃以上且1500℃以下的最高温度保持并烧制1~4小时,从而得到烧结体。需要说明的是,将从1000℃升温至最高温度的升温速度设为80~150℃/小时即可。然后,对得到的烧结体进行滚筒研磨,从而得到本发明的钓线用引导构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烧制条件会根据制品的形状以及大小而产生变化,因此根据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即可。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1制作接线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以及核心部的高度差rk不同的试料(钓线用引导构件),并进行滑动特性的评价。首先,准备氧化铝粉末、氧化钛粉末、颜料成分粉末以及烧结助剂粉末。在此,对于颜料成分粉末,准备将氧化铬粉末、氧化锰粉末、氧化钴粉末以及氧化铁粉末以质量比为23∶21∶53∶3的方式进行称量并混合而得到的粉末。另外,对于烧结助剂粉末,准备将氧化硅粉末以及氢氧化镁粉末以质量比为2∶1的方式进行称量并混合而得到的粉末。然后,在烧结后,以氧化铝以al2o3换算为93质量%、氧化钛以tio2换算为2质量%、颜料成分为4质量%、烧结助剂成分为1质量%的方式称量各粉末,然后向它们中加入水,将其与滚珠一起放入磨机进行粉碎、混合,以制作料浆。接下来,在向该料浆添加粘合剂之后,使用喷雾干燥装置进行喷雾、干燥,从而得到造粒后的颗粒。然后,向得到的颗粒加入热塑性树脂和石蜡,将其投入混合机,一边加热一边混炼,从而得到坯料。接下来,将得到的坯料投入造粒机,从而得到成为注射成形用的原料的颗粒。然后,将该颗粒投入注射成形机,得到钓线用引导构件形状的成形体。在此,对于设置于注射成形机的成形模具的内表面的表面性状,考虑烧制后的滚筒研磨的研磨量,使各试料的接线面成为表1所示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以及核心部的高度差rk。接下来,在大气中以最高温度为1420℃、最高温度的保持时间为2小时的方式对该钓线用引导构件形状的成形体进行烧制,得到钓线用引导构件形状的烧结体。然后,对得到的烧结体进行滚筒研磨,从而得到厚度为1.7mm、宽度为2.3mm、外径为14.4mm的环状的各试料。然后,对于得到的各试料,使用接触式的表面粗糙度计,基于jisb0601(2001)以及jisb0671-2(2002),进行接线面中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以及核心部的高度差rk的测定。作为测定条件,将测定长度设定为1.0mm,将边界值设定为0.25mm,将探针半径为5μm的探针的扫描速度设定为0.3mm/秒。然后,在接线面的三处沿着引导钓线的方向进行测定,并求出计算出的值的平均值。接下来,使用图1所示的滑动特性评价装置对各试料的接线面相对于钓线的滑动特性进行评价。在此,如图1所示,滑动特性评价装置为如下的装置:使与工作缸2连接的钓线3穿过各试料(钓线用引导构件)1,并将铅坠4悬吊在以各试料1为起点而下垂的钓线3的前端,在该状态下,使工作缸2以恒定的速度和行程往复,从而使钓线滑动。然后,在铅坠的质量为4.5kg、工作缸的行程为300mm、在3秒的期间进行一次往复这样的条件下进行试验,测定各试料的到钓线3断裂为止的时间。然后,从到钓线3断裂为止的时间较长的试料起依次对各试料进行排序。即,到钓线3断裂为止的时间最长的试料为第一位,到钓线3断裂为止的时间最短的试料为最末尾。而且,示出如下情况:到钓线3断裂为止的时间越长,则越能够长时间顺畅地引导钓线。将结果示于表1中。[表1]如表1所示,试料no.3~8的顺位较高,由此可知,通过使接线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4μm以下并且核心部的高度差rk为0.3μm以上且1.5μm以下,能够长时间顺畅地引导钓线。实施例2制作接线面的峰值计数pc不同的试料,并进行滑动特性的评价。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制作方法,除了以考虑了烧制后的滚筒研磨的研磨量而使各试料的接线面成为表2所示的峰值计数pc的方式变更设置于注射成形机的成形模具的内表面的表面性状以外,与实施例1的试料no.5的制作方法相同。需要说明的是,试料no.10与实施例1的试料no.5相同。而且,对于得到的各试料,测定接线面的峰值计数pc,测定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另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对各试料的接线面相对于钓线的滑动特性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表2中的排序,仅对表2所示的试料进行比较而进行排序。[表2]试料no.pc顺位102771125512203131411411215541646如表2所示,试料no.11~15的顺位较高,由此可知,接线面的峰值计数pc为5以上且25以下,则能够更长时间地顺畅地引导钓线。实施例3制作接线面的峰度rku不同的试料,并进行滑动特性的评价。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制作方法,除了以考虑了烧制后的滚筒研磨的研磨量而使各试料的接线面成为表3所示的峰度rku的方式变更设置于注射成形机的成形模具的内表面的表面性状以外,与实施例2的试料no.13的制作方法相同。需要说明的是,试料no.17与实施例2的试料no.13相同。然后,对于得到的各试料,测定接线面的峰度rku,测定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另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对各试料的接线面相对于钓线的滑动特性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表3中的排序,仅对表3所示的试料进行比较而进行排序。[表3]试料no.rku顺位174.22182.11如表3所示,与试料no.17相比,试料no.18的顺位较高。根据该结果可知,若接线面的峰度rku小于3,则能够更长时间地顺畅地引导钓线。实施例4制作接线面的最大截面高度rt不同的试料,并进行滑动特性的评价。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制作方法,除了以考虑了烧制的滚筒研磨的研磨量而使各试料的接线面成为表4所示的最大截面高度rt的方式变更设置于注射成形机的成形模具的内表面的表面性状以外,与实施例3的试料no.18的制作方法相同。需要说明的是,试料no.19与实施例3的试料no.18相同。然后,对于得到的各试料,测定接线面的最大截面高度rt,测定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另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对各试料的接线面相对于钓线的滑动特性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4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表4中的排序,仅对表4所示的试料进行比较而进行排序。[表4]如表4所示,试料no.20~22的顺位较高,由此可知,通过使接线面的最大截面高度rt为1.0μm以上且3.2μm以下,能够更长时间地顺畅地引导钓线。实施例5制作接线面的凹凸的平均间隔rsm不同的试料,并进行滑动特性的评价。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制作方法,除了以考虑了烧制后的滚筒研磨的研磨量而使各试料的接线面成为表5所示的凹凸的平均间隔rsm的方式变更设置于注射成形机的成形模具的内表面的表面性状以外,与实施例4的试料no.21的制作方法相同。需要说明的是,试料no.24与实施例4的试料no.21相同。然后,对于得到的各试料,测定接线面的凹凸的平均间隔rsm,测定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另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对各试料的接线面相对于钓线的滑动特性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5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表5中的排序,仅对表5所示的试料进行比较而进行排序。[表5]如表5所示,试料no.25~27的顺位较高,由此可知,通过使接线面的凹凸的平均间隔rsm为45μm以上且95μm以下,能够更长时间地顺畅地引导钓线。附图标记说明1:钓线用引导构件2:工作缸3:钓线4:铅坠。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