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凡纳滨对虾幼体的孵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511314发布日期:2019-08-24 09:08阅读:10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凡纳滨对虾幼体的孵育方法。

凡纳滨对虾具有适应能力强、耐盐性广、生长迅速、繁殖期长、味道鲜美等优点。在我国对虾养殖领域,无论是养殖面积还是总产量均居首位。然而,随着养殖环境的不断恶化,虾苗质量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养殖过程中易出现虾成活率低、生长缓慢、产量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凡纳滨对虾养殖业的生存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凡纳滨对虾幼体的孵育方法,解决凡纳滨对虾幼体对环境条件变化十分敏感、成活率低的技术问题,提高苗种质量,提高养殖成功率。

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1)亲虾引进

引进经检测不携带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急性肝胰腺坏死弧菌(vahpn)、虾肝肠胞虫(ehp)的亲虾。

(2)运输

采用雨衣布袋充氧包装空运,每袋装海水约13kg,亲虾5尾~10尾,水温17℃~20℃,盐度28~40,塑料袋外加冰块,再放入保温箱中。

(3)亲虾培育池消毒

选择面积25m2~40m2,深0.8m~1.5m,中间排污的水泥池。放养前用碘制剂对虾池进行消毒,若上一年度亲虾池的虾得过虾肝肠胞虫病,则需用2.5%naoh溶液浸泡24h。

(4)育苗室消毒

选择顶部透光率60%~70%,四周有玻璃窗,配备调光窗帘的育苗室,采用与步骤(3)同样的消毒方式进行消毒。

(5)亲虾越冬培育

调节亲虾培育池水温使亲虾入池水温与运输水温温差不超过±0.5℃,入池后全池泼洒碘制剂消毒,亲虾密度为10尾/m2~15尾/m2,雌虾、雄虾分池培育。

(6)亲虾催熟培育

转年2月中旬亲虾培育池开始升温,日升温1℃~2℃,至28℃后恒温不变,培育密度10尾/m2,每天投喂4次饵料,投喂时间为:4:30、10:30、15:00、23:30,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5%~15%,以亲虾摄食后略有剩余为准。

(7)雌虾剪眼柄

为了加快雌虾的性腺发育速度,根据产卵时间提前7-10天进行,采用(镊烫法)摘除雌虾单侧眼柄促熟,手术剪刀在酒精灯上灼烧消毒后,迅速在虾的眼球后柄处将眼剪除。

(8)诱导交配

亲虾催熟培育过程中,每天检查性腺发育情况,每天8:00~9:00或15:00前,选出性腺成熟的雌虾,移至雄虾培育池中交配,雌雄虾配比为1:3。

(9)产卵孵化

产卵池消毒后加水,水质与亲虾培育池基本相同,水深0.7m~1.2m,加入乙二酸四乙酸二钠(edta)4mg/l,水温控制在28℃~30℃,布气石1个/m2,光照强度50lx以下,充气均匀呈微波状。

每天20:00之前检查交配池中雌虾的交配情况,将已交配的亲虾用捞网轻轻捞出,用20mg/l的聚维酮碘浸泡1min,再用产卵池中的水冲洗干净后放入产卵池中的产卵网箱中产卵,产卵雌虾密度4尾/m2~6尾m2,没有交配的雌虾在00:00前后捞回原雌虾培育池中继续培育。

(10)受精卵孵化

孵化用水加入edta二钠2mg/l~10mg/l,水温28℃~30℃,盐度26~33,溶解氧5mg/l以上,充气均匀呈微波状,及时吸污,每隔1h-2h用搅卵器搅动池水1次,定时检查胚胎发育情况,直至受精卵发育为幼体。

(11)幼体培育

幼体入池前用洁净海水清洗后再移入育苗池中,培育密度宜15×104尾/m3~30×104尾/m3,每天定时测定培育池中的ph、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确保ph、水温、盐度稳定,溶解氧在5mg/l以上。根据水质情况每天换水10%~20%;经过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发育后进入仔虾幼体培育阶段,在幼体变齐仔虾4d~5d后,可以出池到标粗池进行标粗。

虾苗标粗,仔虾培育密度8×104尾/m3~10×104尾/m3,经过12-13天培育平均规格达到1cm左右,根据需要的温度、盐度通过换水进行调整。

(12)虾苗质量控制

控制虾苗体长不小于0.8cm,规格整齐,体色正常,体表光洁,健壮、活力强,舀起后迅速伏底或趴壁,不在容器底部聚团,对刺激反应迅速,搅动后有明显的顶流现象;虾苗经检测wssv、cmnv、ihhnv、vahpn、ehp均为阴性,禁用药药残检测为阴性。

(13)包装

使用双层塑料薄膜袋充氧密封包装,塑料薄膜袋的规格为0.45m×0.18m×0.18m,每袋装海水2l~3l,虾苗5000尾~8000尾,充氧。包装用水经消毒处理,盐度与育苗池水一致,根据运输距离长短,温度比育苗水温适当降低3℃~5℃。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其中亲虾品种选择为spf凡纳对虾、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凡纳滨对虾“中兴1号”、凡纳滨对虾“壬海1号”、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凡纳滨对虾“海兴农2号”等。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其中,步骤5中的水温28℃~30℃,ph8.0~8.3,盐度26~33,氨氮小于0.4mg/l,溶解氧5mg/l以上,白天光照强度500lx~1000lx,晚上光照强度120lx~150lx。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其中,步骤6中饵料选自经过wssv、cmnv、ihhnv、vahpn、ehp检疫及病害检测,禁用药药残检测阴性的冰鲜、鲜活饵料,如贝类、卤虫、鱿鱼、沙蚕,并且饵料中沙蚕占投饵量的30%以上,贝类和鱿鱼为辅;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5%左右。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其中,步骤10中受精卵孵化密度为30万粒/m3~80万粒/m3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其中,步骤11中对水质的要求为水温28℃~32℃,ph7.8~8.4,溶解氧5mg/l以上,氨氮0.1mg/l以下,亚硝酸盐氮0.05mg/l以下,盐度26~35,仔虾5天后可淡化。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其中,步骤11中的幼体选自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仔虾。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了日常管理步骤:所述的日常管理包括培育水温管理、充气管理、光照强度管理、水质管理、日常检测、幼体观察。其中所述的水温管理控制在:无节幼体29℃~30℃,蚤状幼体29℃~31℃,糠虾30.5℃~32℃,仔虾前8天31℃~32℃,而后逐渐降温。所述的充气管理为控制气石4个/m3~5个/m3,连续充气,气量随幼体的发育逐渐增加,无节幼体阶段将气量调至水面呈微沸状,蚤状幼体阶段呈弱沸腾状,糠虾阶段呈沸腾状,仔虾阶段呈强沸腾状。所述的光照强度管理控制在无节幼体500lx以下,蚤状幼体2001x~1000lx,糠虾2001x~20001x,仔虾20001x~200001x。所述的水质管理为每天定时测定培育池中的ph、水温、盐度和溶解氧。蚤状幼体阶段每天加水3cm~5cm,糠虾阶段每天加水5cm~10cm,在幼体变齐仔虾2d~3d后,根据水质情况每天添加淡水10%~20%。所述的日常检测包括每天上午和下午各镜检一次培育池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同时观察幼体的活力、胃饱满度及发育变态情况,每天上午和下午取样计数,估算幼体数量,便于掌握各期幼体的数量变化和成活率。所述的幼体观察为幼体正常变态发育时间:无节幼体阶段30h~40h,蚤状幼体3.5d~4.5d,糠虾3d~4d,仔虾幼体每天就是一期,4天-5天的仔虾可以出池进行标粗,标粗12-13天的仔虾可以移到室外池塘养殖。

具体实施方式

1凡纳滨对虾人工繁殖优质虾苗目标

虾苗不携带白斑病毒(wssv)、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急性肝胰腺坏死弧菌(vahpn)、虾肝肠胞虫(ehp);禁用药物药残检测阴性。

虾苗在育苗时没有受到环境及药物的应激。

2人工繁殖设施

设置在工厂化室内育苗车间内,具备海淡水调配、加温等水处理设施。

2.1亲虾培育室

能调光、保温、通风。

2.1.1亲虾培育池

面积25m2~40m2,深0.8m~1.5m,中间排污的水泥池。放养前用碘制剂对虾池进行消毒,如上一年度亲虾池的虾得过虾肝肠胞虫病,用2.5%naoh溶液浸泡24h。

2.2产卵池和孵化池

建在亲虾培育室内,水体10m3/池~30m3/池,池深1.2m~1.6m,池外设面积1.5m2~2.0m2的水槽,槽底部低于排水孔50cm~80cm。

2.3育苗室

顶部透光率60%~70%,四周有玻璃窗,配备调光窗帘。

2.3.1育苗池

育苗水体15m3/池~30m3/池,池深1.3m~1.5m。池底排水孔外孔径0.1m以上。

繁育池在使用前均彻底清洗消毒,消毒药物同亲虾池。

繁育所用网具、器皿均专池专用,并经高锰酸钾或甲醛浸泡消毒,每天冲洗繁育车间过道及操作台。

3亲虾引进

3.1品种选择

spf凡纳对虾、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凡纳滨对虾“中兴1号”、凡纳滨对虾“壬海1号”、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凡纳滨对虾“海兴农2号”等。

3.2检疫及病害检测

对亲虾进行wssv、cmnv、ihhnv、vahpn、ehp检疫及病害检测,阴性,方能引进。

3.3亲虾要求

亲虾体表光滑无寄生物、健康、无损伤、无畸形、鳃部清洁。雌雄比1:1.5~1:3。越冬前(11月初),雌虾个体体重32g以上,雄虾个体体重28g以上;越冬后(2月底至3月初),雌虾个体体重40g以上,体长160mm以上;雄虾个体体重36g以上,体长150mm以上。

3.4运输

采用雨衣布袋充氧包装空运,每袋装海水13kg左右,亲虾5尾~10尾左右,水温17℃~20℃,盐度28~40,塑料袋外加冰块,再放入保温箱中。

4亲虾越冬培育

4.1亲虾入池

亲虾入池水温运输温度温差不超过±0.5℃。入池后全池泼洒碘制剂消毒。越冬培育亲虾密度为10尾/m2~15尾/m2,雌、雄虾分养。

4.2水质环境

水温28℃~30℃,ph8.0~8.3,盐度26~33,氨氮小于0.4mg/l,溶解氧5mg/l以上,白天光照强度500lx~1000lx,晚上光照强度120lx~150lx。

4.3饵料

冰鲜、鲜活饵料,如贝类、卤虫、鱿鱼、沙蚕等,经过wssv、cmnv、ihhnv、vahpn、ehp检疫及病害检测,禁用药药残检测阴性,方能购买,投喂前用聚维酮碘进行消毒。适当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5%左右。

5亲虾催熟培育

转年2月中旬左右开始升温,日升温1℃~2℃,至28℃后恒温不变。培育密度10尾/m2。饵料中沙蚕占投饵量的30%以上,贝类和鱿鱼为辅,每天投喂4次,投喂时间为:4:30、10:30、15:00、23:30,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15%~25%,以亲虾摄食后略有剩余为准。

6雌虾剪眼柄

为了加快雌虾的性腺发育速度,根据产卵时间提前7-10天进行,采用(镊烫法)摘除雌虾单侧眼柄促熟,手术剪刀在酒精灯上灼烧消毒后,迅速在虾的眼球后柄处将眼剪除。

7诱导交配

亲虾催熟培育过程中,每天检查性腺发育情况,每天8:00~9:00或15:00前,选出性腺成熟的雌虾,移至雄虾培育池中交配,雌雄虾比1:3。

8产卵孵化

产卵池消毒后加水,水质与亲虾培育池基本相同,水深0.7m~1.2m,加入edta二钠4mg/l,水温控制在28℃~30℃,布气石1个/m2。光照强度50lx以下,充气均匀呈微波状。

每天20:00之前检查交配池中雌虾的交配情况,将要交配的亲虾用捞网轻轻捞出,用20mg/l的聚维酮碘浸泡1min,再用产卵池中的水冲洗干净后放入产卵池中的产卵网箱中产卵,产卵雌虾密度4尾/m2~6尾/m2。没有交配的雌虾在00:00前后捞回原雌虾培育池中继续培育。

9产卵孵化

第二天早晨捞起已产卵的亲虾到雌虾培育池重新培育。将产卵池中的污物清除,用等温等盐度海水将受精卵冲洗干净。如有被病毒感染的危险,对受精卵进行消毒,消毒前用生理盐水漂洗一下,去除卵的粘液,用有机碘20mg/l浸浴10min~20min。

9.1孵化密度

30万粒/m3~80万粒/m3,换水洗卵,换水量3/4以上。

9.2孵化管理

孵化用水加入edta二钠2mg/l~10mg/l,水温28℃~30℃,盐度26~33,溶解氧5mg/l以上,充气均匀呈微波状。及时吸污,每隔1h-2h用搅卵器搅动池水1次,定时检查胚胎发育情况。

9.3无节幼体收集

用孔径75μm的排水器(或换水网)降低池水位,降至0.5m时再直接排幼至75μm孔径的收集箱。无节幼体可继续培育或出售,出售的无节幼体采用塑料袋充氧包装,每袋100万尾~300万尾,外加保温泡沫箱包装。

10幼体培育

10.1水质要求

水温28℃~32℃,ph7.8~8.4,溶解氧5mg/l以上,氨氮0.1mg/l以下,亚硝酸盐氮0.05mg/l以下,盐度26~35,仔虾5天后可淡化。

10.2无节幼体入池

入池前用洁净海水清洗后移入育苗池中,培育密度宜15×104尾/m3~30×104尾/m3

10.3饵料投喂

10.3.1总要求

冰鲜或活饵料进行wssv、cmnv、ihhnv、vahpn、ehp病害检测,禁用要药残检测阴性方可购买和投喂。

10.3.2蚤状幼体

单胞藻(角毛藻、海链藻、骨条藻、等鞭金藻等一种或几种混合投喂)2次/d~3次/d,密度为5×104个/ml~10×104个/ml;配合饲料4次/d~6次/d,投喂量1g/m3~3g/m3,投喂前过筛,筛绢网孔径分别为蚤状i期58μm、蚤状ⅱ期和蚤状ⅲ期75μm。

10.3.3糠虾

卤虫无节幼体2次/d~4次d,每天10个/尾~20个/尾糠虾,早期可采用热水烫死或冰冻致死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配合饲料4次/d~6次/d,每次投喂量宜3g/m3~5g/m3,投喂前过筛,筛网孔径为106μm。

10.3.4仔虾

卤虫无节幼体3次/d~6次/d,每天40个/尾~60个/尾仔虾;每天投喂配合饵料4次~6次,投喂量4g/m3~8g/m3/次,投喂前过筛,筛绢孔径由120μm、150μm、180μm逐渐更替。

10.4日常管理

10.4.1培育水温

无节幼体29℃~30℃;蚤状幼体29℃~31℃;糠虾30.5℃~32℃;仔虾前8天31℃~32℃,而后逐渐降温。

10.4.2充气量

气石4个/m3~5个/m3,连续充气,气量随幼体的发育逐渐增加,无节幼体阶段将气量调至水面呈微沸状,蚤状幼体阶段呈弱沸腾状,糠虾阶段呈沸腾状,仔虾阶段呈强沸腾状。

10.4.3光照强度

无节幼体500lx以下;蚤状幼体2001x~1000lx;糠虾2001x~20001x;仔虾20001x~200001x。

10.4.4水质管理

每天定时测定培育池中的ph、水温、盐度和溶解氧,蚤状幼体阶段每天加水3cm~5cm,糠虾阶段每天加水5cm~10cm,在幼体变齐仔虾2d~3d后,根据水质情况每天换水10%~20%。

10.4.5日常检测

每天上午和下午各镜检一次培育池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同时观察幼体的活力、胃饱满度及发育变态情况。

每天上午和下午取样计数,估算幼体数量,便于掌握各期幼体的数量变化和成活率。

10.4.6幼体观察

幼体正常变态发育时间:无节幼体阶段30h~40h,蚤状幼体3.5d~4.5d,糠虾3d~4d,仔虾幼体每天就是一期,4天-5天的仔虾可以出池进行标粗,标粗12-13天的仔虾可以移到室外池塘养殖。

幼体摄食良好时,胃肠充满食物,肠蠕动有力。蚤状幼体拖便,拖便长度约为体长的1倍~3倍。

健康的幼体活动正常,活力好,趋光性强,胃肠充满食物,体表无粘附物,附肢完整无畸形,体色透明、无白浊、不变红,色泽清晰,肌肉饱满。

11虾苗质量要求

虾苗体长不小于0.8cm,规格整齐,体色正常,体表光洁,健壮、活力强,舀起后迅速伏底或趴壁,不在容器底部聚团,对刺激反应迅速,搅动后有明显的顶流现象。wssv、cmnv、ihhnv、vahpn、ehp检疫及病害检测,禁用药药残检测阴性。

12包装和运输

12.1包装

使用双层塑料薄膜袋充氧密封包装。塑料薄膜袋的规格为0.45m×0.18m×0.18m,每袋装海水2l~3l,虾苗5000尾~8000尾,充氧。包装用水经消毒处理,盐度与育苗池水一致,根据运输距离长短,温度比育苗水温适当降低3℃~5℃。

12.2运输

运苗车具备封闭车厢,控温在20℃~23℃,在6h~8h内到达目的地。

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和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并不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限定作用,任何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进行的外延和拓展都落入至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