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t形葡萄树形及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葡萄整形修剪是葡萄栽培管理中一项重要的技术环节,它能平衡树体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在南方的葡萄生产中,因不需埋土过冬,多采用平棚架中的“t”字形、“h”型或龙干型树形,这些树形为单主干,叶幕清晰,结果部位整齐一致,技术操作简单,适宜机械化作业。目前,冬季修剪多采用短梢修剪或中短梢混合修剪,但短梢修剪对于萌芽不整齐、花芽分化不好或成花不稳定品种容易导致产量和质量都不稳定,每年短梢更新,结果部位不稳定,容易外移,甚至产生光秃地带。因此,只能通过从其他地方延伸枝条借用,或用一根枝条结2串或多串葡萄来保证产量,但也降低了葡萄的质量。
专利cn106069558a公开了一种低主蔓t形平棚架葡萄树形,其包括一个1.4~1.5m的直立主干;在主干顶端,有两条在水平向反向延伸的主蔓,两主蔓的长度总和为8~10米;主蔓上均匀生长着结果母枝,每株树结果母枝数量为60~80个,每相邻两个结果母枝间距为10~15cm;两条主蔓在一条直线上且与主干垂直,整体树形呈t字形。该葡萄树形的主干低于成人身高,人在入园后的生产采摘以及观赏时需一直低头弯腰躬行,不便操作,采用短梢修剪,每根结果母枝留1~2个芽,操作不当或环境恶劣时容易失去新梢,冬季修剪时无结果母枝可更新,出现光秃地带,进而影响整体枝条数量,葡萄产量降低。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稳定结果部位、结果枝更新方便从而不易产生光秃地带的葡萄树形及其整形修剪方式来保证葡萄的产量与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葡萄的产量与质量不稳定,结果枝更新不方便,随着树龄的老化,结果部位外移,容易产生光秃地带的缺陷,而提供了一种t形葡萄树形及其形成方法。本发明t形葡萄树形可使葡萄枝条做到定位、定向、定型延伸生长,形成复合式结果枝组,结果枝更新方便,不易产生光秃地带,同时确保了葡萄质量与产量的相对稳定。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t形葡萄树形,其包括:
一个1.7~1.8m的直立主干;从主干顶端与主干成90~110°夹角方向反向生长出的两根主蔓,两根主蔓的总长为4~5m;整体树形呈t形;
每根主蔓上有3道复合式结果枝组,两根主蔓上的6道复合式结果枝组与主蔓呈双“王”字形;
每道复合式结果枝组与水平面平行,且包括两个与主蔓夹角为60~90°的复合式结果枝组;
每个复合式结果枝组包括一个主蔓副梢、一个一代的结果枝组、两个二代的结果枝组,每个结果枝组包括一个中梢结果母枝和一个短梢结果母枝。
本发明中,根据所需的葡萄树形,合理的设置每道复合式结果枝组的间距,即可。较佳地,每根主蔓上相邻两道复合式结果枝组的间距为80~90cm,距离主干顶端相邻的两道复合式结果枝组的间距为50~60cm。
本发明中,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根据本领域常规的葡萄株距,合理的设置复合式结果枝组的长度,即可;较佳地,每道复合式结果枝组的总长为2.5~3m。
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所述的主蔓副梢一般是指从主蔓两侧直接延伸生长出的枝条;所述中梢结果母枝一般是指冬剪时修剪为4~6个芽的枝条;所述短梢结果母枝又称“短梢预备枝”,一般是指冬剪时修剪为1~2个芽的枝条;所述的一代结果枝组一般是直接生长在主蔓副梢上;所述两个二代结果枝组一般是指分别直接生长在一代结果枝组的两根结果母枝上。
本发明中,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根据所需的t形葡萄树形,合理的设置平棚架的铁丝数量以及每道铁丝的距离及其与主蔓和主蔓上各枝条的绑缚方式,即可;较佳地,所述的t形葡萄树形上的主蔓以及主蔓上的各枝条分别绑缚在平棚架的6道铁丝上,所述的铁丝与主蔓水平垂直并在主蔓下方与主蔓靠近,其中,第一道铁丝与主干水平垂直方向的距离为25~30cm,往后40~45cm一道;具体例如可为:主蔓以水平面向上倾斜0~20°与第一道铁丝绑缚,沿水平面延伸再依次与5道铁丝绑缚;每根主蔓上的3道复合式结果枝组分别绑缚在第1、第3和第5道铁丝上。
在优选第一道铁丝距离主干25~30cm时,既能通风透光,又不会出现空白地带。每道复合式结果枝组之间距离为80~90cm,为次年结果新梢留足生长空间。
本发明中,为设置t形葡萄树形及其葡萄树形成形后,对于所述结果枝组上春天长出的新梢的生长方向、长度和叶片数修剪设置可为本领域内常规方式;较佳地,设置所述结果枝组上长出的新梢与主蔓平行,当新梢长到60~70cm时向前绑缚在下一道铁丝上,当新梢生长超过70~80cm后机械反复修剪。所述新梢长度一般可为80~90cm,新梢上的叶片一般为16~20张。优选的技术方案新梢生长方向一致,适宜机械化操作。
本发明中,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根据所需的t形葡萄树形,合理的设置和修剪水平分组叶幕和结果地带,即可;较佳地,在主蔓的同一水平面上形成水平分组叶幕,更佳地所述水平分组叶幕呈条形水平铺在平棚架面上,所述水平分组叶幕距地面的高度为1.7~1.8m;在第1、3、5道铁丝水平分组叶幕下方10~20cm处与主蔓垂直形成一字形结果地带,结果地带距地面1.6~1.7m,结果地带整齐一致,果实成熟度一致性好,品质更优;水平分组叶幕与结果地带分离清晰,便于叶片和果穗管理,病虫害防控容易,利于机械化管理。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一种t形葡萄树形的形成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一级脱毒葡萄苗木,按株行距(2.5~3)m×(6~7)m,每亩30~42棵的密度定植;
(2)培养主干和主蔓,定植当年6月新梢生长至2m时在1.8~1.9m处摘心后即为主干,主干上摘心口下的2个副梢向相反方向延伸生长培养为2根主蔓;
(3)培养复合式结果枝组,每根主蔓生长超过35~40cm后在超过主蔓长度的25~30cm处留1~2叶摘心促发主蔓副梢的生长,往后分别超过115~130cm和195~220cm后在超过主蔓长度的105~120cm和185~210cm处留1~2叶摘心促发另两对主蔓副梢的生长,两根主蔓上培养6对主蔓副梢;
所述的6对主蔓副梢均保留2~3芽修剪作为结果母枝;
当所述的2~3芽长成枝条后选择靠近主蔓的两根枝条,其中一根留1~2芽短梢修剪为短梢结果母枝,另一根留4~6芽中梢修剪为中梢结果母枝,培养为一代结果枝组;
在一代结果枝组的短梢结果母枝和中梢结果母枝上以与一代结果枝组相同的修剪方式分别培养两个二代结果枝组,即形成了一个复合式结果枝组,t形树形培养完成。
本发明中,所述的一级脱毒苗木为本领域内常规,一般来说,苗木的纯度大于98%,根系发达,侧根数量大于5根,侧根长度大于20cm,枝干的直径大于0.8cm;芽眼饱满健壮;嫁接苗砧木高度为10~15cm,嫁接口完全愈合;苗木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
本发明中,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根据所需的葡萄树形与复合式结果枝组形成的“王”字形,合理的选择本领域常规的修剪方式,即可。一般来说,定植当年主干上的副梢均留一叶摘心并绝后,冬剪时所述副梢全部除去;
较佳地,所述主蔓副梢生长至60~70cm后留4~6叶反复摘心,以促进主蔓副梢枝条成熟;
较佳地,所述的主蔓副梢在第一年冬季修剪完成,所述的一代结果枝组在第二年冬季修剪完成,所述的二代结果枝组在第三年冬季修剪完成;较佳地,t形葡萄树形修剪完成后,所述的一代结果枝组上不留芽,一株t形葡萄树上所述的二代结果枝组上的留芽量为140~190个,一亩地的总留芽量4480~5600个。
具体地修剪方式优选如下:
本发明中,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在培养6对主蔓副梢的同时,在主蔓上会长出若干根主蔓侧梢;
第一年主蔓侧梢较佳地全部保留作为临时结果母枝;50~60cm以上的主蔓侧梢留4~6叶反复摘心,40cm以下的主蔓侧梢不摘心;
定植当年的8~9月,对主蔓侧梢进行清理,剪除主蔓背上影响主蔓生长的侧梢,重点保留和培养主蔓副梢;
定植当年的冬季,较佳地,对主蔓副梢以及主蔓侧梢保留2~3个芽修剪;单株留芽量为50~60个,一亩地留芽量为1800~2400个。第一年生长时因生长量少,枝条成熟度不够,保留2~3个芽的修剪方式,利于保证萌发率。
较佳地,第二年在葡萄采收后,除去影响复合式结果枝组生长的临时结果母枝上的新梢,为培养复合式结果枝组上的枝条留出架面。
较佳地,第二年冬季修剪时临时结果母枝全部除去,只保留可培养为复合式结果枝组的枝条;第二年单株产量为12.5~15kg,亩产量为450~600kg。
本发明中,一般进入第三年后进行丰产修剪管理,所述的丰产修剪管理为本领域内常规,较佳地,每株新梢的数量为100~120个,平均果枝比为1.5:1。
萌芽后要及时抹芽定梢,短梢结果母枝保留1~2个新梢,中梢结果母枝选留3~4个健壮的新梢,每个新梢上留1个花序,特别细弱的不留花序;待新梢长到60~70cm时,可水平向前绑缚在架面上,新梢延伸到70~80cm时要机械反复修剪;新梢上的顶生副梢留2叶反复摘心,其余副梢均留1叶绝后摘心。
本发明中,t形葡萄树形按照本领域常规方式在大棚中培养,其棚宽、种植模式以及种植槽为本领域内常规;较佳地,大棚宽为6~8m,一个棚种植一条,可以方便小型机械进入果园,进行省力栽培;采用起垄式种植模式,设置种植槽宽1.8~2m,深60~80cm,其中地面往下挖30~40cm,地上起垄30~40cm,种植槽内再挖一条12cm宽度的槽中槽,在所槽中槽内铺设一根直径为11cm的渗水管。
本发明中,所述t形葡萄树形的培养完成的时间以及年产量为本领域内常规,较佳地,所述t形葡萄树形培养完成的时间为3年,第三年开始每年的亩产量为1200~1500kg。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所用试剂和原料均市售可得。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1)高主干,较宽的株行距,是一种适用于宽行稀植果园的新树形,方便机械进入,土壤管理绝大部分都可使用机械,同时主干高度与人持平,方便修剪和观赏。
(2)利用分组整形培养复合式结果枝组,每个复合式结果枝组上有2个二代的中梢结果母枝和2个二代的短梢结果母枝,出现操作不当或灾害性天气时,短梢结果母枝上的新梢若损失掉,还有多根结果母枝可继续培养,结果母枝更新方便,稳定了结果部位,避免结果部位外移或产生光秃地带,保证了葡萄的产量和质量,第三年开始往后每年的优果率可达90%以上。同时,新梢生长方向固定,绑扎机械化操作方便,使得葡萄枝条可以做到定位、定向、定型延伸生长,葡萄架面美观,利于机械化操作和观赏。
(3)本发明的t形葡萄树形既可应用于北方的塑料大棚、温室,也可应用于南方的露地、避雨栽培,更适宜生态观光园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t形葡萄树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一个复合式结果枝组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主干1,主蔓21和22,一道复合式结果枝组3,主蔓副梢31,一代短梢结果母枝32,一代中梢结果母枝33,二代短梢结果母枝34、36,二代中梢结果母枝35、3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或按照商品说明书选择。
实施例1
选取长势中庸但成花节位较高的欧美种阳光玫瑰葡萄,在设施平棚架的栽培下进行t形葡萄树形的修剪。
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阳光玫瑰葡萄的t形葡萄树形,包括一个1.8m的直立主干1,从主干顶端与主干成100°夹角方向反向生长出的两根主蔓21、22,两根主蔓21、22的长度总和为5米,整体树形成t形;主蔓21和22上各有3道复合式结果枝组3,两根主蔓上的6道复合式结果枝组3与主蔓21和22成双“王”字形;每根主蔓上相邻两道复合式结果枝组的间距为80cm,距离主干顶端相邻的两道复合式结果枝组的间距为60cm,每道复合式结果枝组的总长为2.5m,每道复合式结果枝组与水平面平行,且包括两个与主蔓夹角为80°的复合式结果枝组;每个复合式结果枝组包括一个主蔓副梢31、一个一代短梢结果母枝32和一个一代中梢结果母枝33,2个二代短梢结果母枝34、36和2个二代中梢结果母枝35、37,每一代的短梢结果母枝和中梢结果母枝组成一组结果枝组。结果枝组上长出的新梢与主蔓平行,当新梢长到60cm时向前绑缚在下一道铁丝上,当新梢生长超过80cm后机械反复修剪;新梢的长度一般为80cm,新梢上的顶生副梢留2叶反复摘心,其余副梢留1叶绝后摘心。新梢上的叶片为18张。新梢的生长方向一致,适宜机械化修剪。中梢结果母枝是指冬剪时修剪为5个芽的枝条;短梢结果母枝又称“短梢预备枝”,是指冬剪时修剪为2芽的枝条;同时,一代结果枝组直接生长在主蔓副梢上;两个二代结果枝组分别直接生长在一代结果枝组的两根结果母枝上。
本实施例中,主蔓以及主蔓上的各枝条分别绑缚在平棚架的6道铁丝上,第一道铁丝与主干水平垂直方向的距离为30cm,往后40cm一道,具体地,主蔓以水平面向上倾斜与第一道铁丝绑缚,沿水平面延伸再依次与5道铁丝绑缚;每根主蔓上的3道复合式结果枝组分别绑缚在第1、第3和第5道铁丝上,第一道铁丝距离主干30cm,既能通风透光,又不会出现空白地带,每道复合式结果枝组之间距离为80cm,为次年结果新梢留足生长空间。
同时,在与主蔓的同一水平面的平棚架上形成水平分组叶幕,且呈条形水平铺在平棚架面上,距地面的高度为1.8m;在第1、3、5道铁丝水平分组叶幕下方20cm处与主蔓垂直形成一字形结果地带,结果地带距地面1.6m,结果地带整齐一致,果实成熟度一致性好,品质更优;水平分组叶幕与结果地带分离清晰,便于叶片和果穗管理,病虫害防控容易,利于机械化管理。
本实施例提供的t形葡萄树形相比其它常规的树形,在修剪时采用短梢与中梢修剪相结合方法,培养可固定结果部位的复合式结果枝组,更好的稳定了葡萄结果位置,每道结果枝组都有8根留芽的结果母枝,留芽量多新梢选择余地大,出现操作不当或灾害性天气时,短梢结果母枝上的新梢若损失掉,还有多根结果母枝可继续培养,结果枝更新方便不易产生光秃地带;也解决了养分的均衡分配,还可根据树与树的距离,预留多个长短不同的结果枝组,这样的模式适用于所有的葡萄品种。例如,有些葡萄品种萌芽不整齐,不易成花(如红罗莎、白罗莎等),修剪为本实施例中的含有复合式结果枝组的t形葡萄树形也可实现了连年稳产。同时,方便工作人员和游客入园参观、采摘,便于机械操作、节省劳动力。
2、本实施例还提供了该品种的t形葡萄树形的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用一级脱毒葡萄苗木,苗木的纯度大于98.6%,根系发达,侧根数量为6根,侧根长度为23cm,枝干的直径为0.95cm;芽眼饱满健壮;嫁接苗砧木高度为12cm,嫁接口完全愈合;苗木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按株行距2.5m×7m每亩36株的密度宽行定植;
(2)培养主干和主蔓,萌芽后保留一个健壮新梢直立生长,定植当年6月新梢长度达到2m时在1.8m处摘心后即为主干,主干上其余副梢均留一叶摘心并绝后以增加光合作用,冬剪时副梢全部除去;摘心口下方2个顶芽副梢继续生长,向水平面向上倾斜10°的相反方向延伸生长培养为2根主蔓;秋季落叶后,根据当年的生长量和枝梢的成熟度进行修剪,两条主蔓成熟梢的直径在0.8cm以上,直径低于0.8cm的主蔓末梢要剪除并形成平口;
(3)培养复合式结果枝组,每根主蔓生长超过40cm后,在超过主蔓长度的30cm处留2叶摘心促发主蔓副梢的生长,往后分别超过110cm和190cm在超过主蔓长度的100cm和180cm处留2叶摘心促发另两对主蔓副梢的生长,两根主蔓上培养6对主蔓副梢。
主蔓副梢生长至65cm后留5叶反复摘心,以促进主蔓副梢枝条成熟;第一年冬季,6对主蔓副梢均保留3芽修剪作为结果母枝,第二年冬季,当这3个芽长成枝条后选择靠近主蔓的两根枝条,其中一根留2芽短梢修剪为短梢结果母枝,另一根留5芽修剪为中梢结果母枝,多余的枝条除去,即培养成了一代的结果枝组;第三年冬季,在一代结果枝组的短梢结果母枝和中梢结果母枝上以与一代结果枝组相同的修剪方式分别培养2个二代结果枝组,即形成了一个复合式结果枝组,t形树形培养完成,t形葡萄树形修剪完成后,在一代结果枝组上不留芽,每株葡萄树上二代结果枝组上的留芽量为140~180个,一亩地的总留芽量4480~5400个。
本实施例中,第一年主蔓侧梢全部保留为临时结果母枝,50~60cm以上的主蔓侧梢留5叶反复摘心,40cm以下的主蔓侧梢不摘心;定植当年的8~9月,对主蔓侧梢进行清理,剪除主蔓背上影响主蔓生长的侧梢,重点保留和培养主蔓副梢;定植当年的冬季,主蔓副梢以及主蔓侧梢的直径在0.6cm以上时保留2~3个芽修剪,直径小于0.6cm的主蔓侧梢从基部剪除;单株留芽量为50~60个,一亩地留芽量为1800~2400个,第一年生长时因生长量少,枝条成熟度不够,保留2~3个芽的修剪方式,利于保证萌发率。
定植第二年,萌芽后,首先抹除主干上的所有萌蘖,保持主干光秃;主蔓副梢(第1、3、5道铁丝上)上生长出的新梢按照10~15cm距离抹芽定梢,并保持新梢向前平绑;临时结果母枝上生长的新梢根据架面合理留梢,当新梢长到70cm时绑缚在第一道铁丝上,花序抽出后要及时疏花序整花序,每个新梢上选留1个中等花序保留下部3~5cm,其余疏除;待到开花前1周左右,在花序上方留3~5片叶打尖,并水平向前绑缚在架面上。坐果后让新梢继续生长,新梢上的顶生副梢留2叶反复摘心,其余副梢留1叶绝后摘心,待新梢延伸到80cm时反复机械修剪。未结果的新梢不需要花前摘心,待长到80cm后再反复机械修剪,副梢留1~2片叶。第二年在葡萄采收后,除去影响复合式结果枝组生长的临时结果母枝上的新梢,为培养复合式结果枝组上的枝条留出架面;第二年冬季修剪时临时结果母枝全部除去,只保留可培养为复合式结果枝组的枝条;第二年单株产量为12.5~15kg,亩产量为450~550kg。
第三年在培养二代结果枝组时,修剪方式为丰产修剪管理,每株新梢的数量为120个,平均果枝比为1.5:1;萌芽后要及时抹芽定梢,短梢结果母枝保留1~2个新梢,中梢结果母枝选留3~4个健壮的新梢,每个新梢上留1个花序,特别细弱的不留花序;待新梢长到60cm时,可水平向前绑缚在架面上,新梢延伸到80cm时反复机械修剪;顶生副梢留2叶反复摘心,其余副梢留1叶绝后摘心。
本实施例中,大棚宽为7m,一个棚种植一条,可以方便小型机械进入果园,栽培省力;采用起垄式种植模式,设置种植槽宽2m,种植槽深80cm,其中地面往下挖40cm,地上起垄40cm,种植槽内再挖一条12cm宽度的槽中槽,在所槽中槽内铺设一根直径为11cm的渗水管。
在上海地区设施内阳光玫瑰葡萄3年t形葡萄树形基本形成,第三年开始每年的亩产量为1250~1450kg,优果率为92~95%,以后年份正常的修剪管理都可按“丰产树修剪管理”进行。
实施例2-4
在上海马陆葡萄公园、马陆葡萄研究所、马陆葡萄开发有限公司等基地对夏黑、巨峰、蜜光等多个品种进行了试验,苗木的选取、种植以及每年的修剪方式同实施例1。
其中实施例2的夏黑第二年的亩产量为500~600kg,第三年开始每年的亩产量为1200~1350kg,优果率为92~95%;
实施例3的巨峰第二年的亩产量为550~600kg,第三年开始每年的亩产量为1400~1500kg,优果率为92~95%;
实施例4的蜜光第二年的亩产量为450~550kg,第三年开始每年的亩产量为1200~1400kg,优果率为92~95%。
上述实验数据表明,本发明树形的优势在于分组整形,稳定结果部位,避免结果部位外移或产生空秃地带,适宜的结果高度,也更加适合机械化修剪和观光采摘。
对比例1
苗木的选取以及主干的修剪同实施例1,设置从主干顶端与主干成100°夹角方向反向生长出两根主蔓,当每根主蔓生长至50cm时,在主蔓末梢继续培养出2根侧蔓,两根侧蔓的夹角为90~120°,俯视整个主蔓和侧蔓呈x形;第三年每根侧蔓上采用中短梢混合修剪的方式培养3~4个结果枝组,结果枝组均匀的分布在侧蔓两侧。
该树形长势缓慢,第二年结果枝组还未培养成形,没有产量或很少的产量,一般3-4年树形培养完成;且x形主蔓培养复杂,产生的叶幕和结果地带不清晰,不利于机械化操作和花果管理,第三年的亩产量为1000~1200kg,往后每年进入丰产模式,每年的亩产量为1000~1500kg,优果率为85~90%;。若在该树形上培养复合式结果枝组,则需要较长的时间,且往后的修剪操作更繁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对比例2
苗木的选取、主干以及主蔓的培养同实施例1,在主蔓上长出的结果母枝均采用短梢修剪,新梢的修剪方式同实施例1,不固定结果母枝,成形快,修剪方便,树龄5年内管理方便。5年以上树龄,结果部位外移,如操作不当或出现恶劣天气损坏枝条时,无结果母枝可更新替换,导致结果部位光秃。第3~5年中每年的亩产量为1000~1500kg,优果率在90%以上,5年以后由于结果部位外移或光秃,导致葡萄产量和优果率下降,每年的亩产量为1000~1200kg,优果率降低至80~90%。
对比例3
苗木的选取、主干以及主蔓的培养同实施例1,在每根主蔓的长度长至1m时,在两根主蔓的末梢再培养出4根侧蔓,整个主蔓和侧蔓呈h形,在侧蔓上培养结果母枝均采用短梢修剪的方式,容易出现结果部位外移或光秃的情况。第3~5年中每年的亩产量为1000~1500kg,优果率在90%以上,5年以后由于结果部位外移或光秃,导致葡萄产量和优果率下降,每年的亩产量为1000~1200kg,优果率降低至80~90%。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