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陆交错带立体绿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17081发布日期:2019-06-14 23:51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陆交错带立体绿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植被绿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陆交错带立体绿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水陆交错带是指河水与陆地交界处的两边,直至河水影响消失为止的地带。随着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水陆交错带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就目前中国的水陆交错带的修复措施而言,多是单纯的植物配置措施或者防狼防冲的工程措施。立体植物的修复装置基本没有。这种立体植物修复措施的优点在于好生产,易推广,可以根据各地消落带的特点,以及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如气候,水文等进行调整。在安装布设上,技术难度小,布设简单,造价低廉。现有的在水落交错带上进行植被恢复与绿化有两个难点:一是由于水陆交错带不同水位每年淹没时间不同,所以在不同高度处适宜生长的植物也不同,一般的种植方法需要对消落带进行大量的调查,技术难度大;二是由于水流的冲刷,水陆交错带的土壤难以保存,植物不易存活。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陆交错带立体绿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能够解决在水落交错带上进行植被恢复与绿化的两个难点,一是由于水陆交错带不同水位每年淹没时间不同,所以在不同高度处适宜生长的植物也不同;二是解决由于水流的冲刷,水陆交错带的土壤难以保存,植物不易存活的难点。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水陆交错带立体绿化装置,包括设置在顶层的第三结构件、设置在中间的第二结构件和设置在底层的第一结构件,所述第三结构件包括开口向上u型结构的第一种植槽,所述第二结构件包括开口向下u型结构的第二行洪孔道,所述第二行洪孔道的两侧分别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二种植槽,所述第一结构件包括开口向下u型结构的第一行洪孔道,所述第一行洪孔道的两侧分别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一种植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种植槽的纵截面为上小下大的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种植槽的底部和第二行洪孔道的顶部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通过第二螺钉螺母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种植槽的底部和第一行洪孔道的顶部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内通过第一螺钉螺母固定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水陆交错带立体绿化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步骤1)将水陆交错带立体绿化装置固装在水陆交错带内,设置时第一行洪孔道和第二行洪孔道与水流方向一致;

步骤2)选择旱生植物,将所述旱生植物种植在第一种植槽内,形成旱生植物层;

步骤3)选择湿生植物,将所述湿生植物种植在第二种植槽内,形成湿生植物层;

步骤4)选择水生植物,将所述水生植物种植在第三种植槽内,形成水生植物层。

进一步地,所述水生植物层中的土壤包括按照下至上的顺序为第一土壤层、保水层、第二土壤层和压石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土壤层的厚度为10cm,所述为保水层的厚度范围为5cm-10cm,,所述第二土壤层的厚度为5-10cm,所述压石层的厚度为3cm。

进一步地,所述保水层包括保水剂,所述保水剂包括按照重量百分比18%-27%的淀粉、62%-71%的丙烯酸盐、10%的水和0.5%-1.5%的交联剂。

进一步地,在种植湿生植物时,所述湿生植物层的表面覆盖有卵石。

进一步地,所述湿生植物包括甜根子草、狗牙根、牛鞭草、苔草和青茅草;所述旱生植物为当地旱生植物包括沙拐枣、梭梭、木石竹、红沙、藁、滨藜;所述水生植物包括水蓼、苔草、沙滩草、芦苇、黄菖蒲和水杨梅。

本发明所述一种水陆交错带立体绿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优越效果在于:

1、本发明能有效对水落交错带进行绿化,使消落带具有上佳的观赏游憩价值;

2、消落带绿植的恢复对消落带的生态环境有修复作用;

3、植物在洪水季节,具吸收水体中许多有害元素,从而消除污染,净化水质,改善水体质量,恢复水体生态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水陆交错带立体绿化装置的实施例1主视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水陆交错带立体绿化装置的实施例2主视剖视图。

附图标记如下:

1-第一结构件,2-第一土壤层,3-保水层,4-第二土壤层,5-压石层,6-第一行洪孔道,7-第一螺栓螺母组件,8-第二结构件,9-第二行洪孔道,10-第二安装孔,11-第三结构件,12-第一种植槽,13-第二螺栓螺母组件,14-第二种植槽,15-第一安装孔,16-第三种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具体说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陆交错带立体绿化装置,包括设置在顶层的第三结构件11、设置在中间的第二结构件8和设置在底层的第一结构件1,所述第三结构件11包括开口向上u型结构的第一种植槽12,所述第二结构件8包括开口向下u型结构的第二行洪孔道9,所述第二行洪孔道9的两侧分别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二种植槽14,所述第一结构件1包括开口向下u型结构的第一行洪孔道6,所述第一行洪孔道6的两侧分别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一种植槽16,所述第一种植槽12的底部和第二行洪孔道9的顶部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孔10,所述第二安装孔10内通过第二螺钉螺母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种植槽14的底部和第一行洪孔道6的顶部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15,所述第一安装孔15内通过第一螺钉螺母7固定连接。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陆交错带立体绿化装置,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所述第一种植槽16的纵截面为上小下大的梯形,这样能够增加稳定性,提高成活率,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水陆交错带立体绿化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水陆交错带立体绿化装置固装在水陆交错带内,设置时第一行洪孔道6和第二行洪孔道9与水流方向一致;在布设时要时装置的行洪孔道面向水流方向,使水流可以顺利通过行洪孔道;

步骤2)选择旱生植物,将所述旱生植物种植在第一种植槽12内,形成旱生植物层;

步骤3)选择湿生植物,将所述湿生植物种植在第二种植槽14内,形成湿生植物层;

步骤4)选择水生植物,将所述水生植物种植在第三种植槽16内,形成水生植物层。其中,所述水生植物层中的土壤包括按照下至上的顺序为第一土壤层2、保水层3、第二土壤层4和压石层5,采用的压石为鹅卵石。其中,第一土壤层2的厚度为10cm,所述为保水层3的厚度范围为5cm-10cm,,所述第二土壤层4的厚度为5-10cm,所述压石层5的厚度为3cm,所述保水层3包括保水剂,所述保水剂包括按照重量百分比18%-27%的淀粉、62%-71%的丙烯酸盐、10%的水和0.5%-1.5%的交联剂(交联剂sac-100或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保水剂可吸收自身150-160倍的水分,通过涨水期时保水剂吸满水分,枯水期时释放水分以保证水生植物的存活。该种保水剂以淀粉为主要原料能够完全降解,不对环境造成破坏。在种植湿生植物时,所述湿生植物层的表面覆盖有卵石,所述湿生植物包括甜根子草、狗牙根、牛鞭草、苔草和青茅草;所述旱生植物为当地旱生植物包括沙拐枣、梭梭、木石竹、红沙、藁、滨藜;所述水生植物包括水蓼、苔草、沙滩草、芦苇、黄菖蒲和水杨梅。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陆交错带立体绿化装置具有立体生态的结构,能够起到对立体绿化,所述装置的主体由3cm厚的水泥板构成,底座长为120cm,不包含水泥板厚度)宽为50cm,主要分为3个部分,水生植物种植层,湿生植物种植层以及旱生植物种植层。

一、种植水生植物层,是指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统称为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种植在立体绿化装置底层的第三种植槽16内,由于水位较低,这一层长期被河水或湖水淹没,一般旱生植物难以存活,如图2所示,所示该层为梯形时,能够使装置整体抗冲能力更强。第一行洪孔道6中间为凸起部分,不影响行洪时期洪水的流动,也减少装置中土壤的填充。在中间凸起部分顶部预留4个直径为2cm的圆孔作为第一安装孔15,用来固定湿生植物种植层。两侧是植物种植的第三种植槽16,在槽中填充约28cm的土壤,槽深30cm,进行水生植物种植,并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卵石或碎石块,防止土壤被水流冲蚀。水生植物选择芦苇、菖蒲、黄菖蒲等,以乡土物种为宜。

二、种植湿生植物层,湿生植物又称喜湿植物多生长于水边,植物根部需要湿润的环境才能生长,但不能长时间水淹。湿生的植物层的特点是,在此高度上水位长时间能够浸没植物的根部,但只有在每年洪峰时才会淹没植物。因此适宜种植湿生植物。

如图1或2所示,湿生植物种植在第二种植槽14内,在种植湿生植物时也要用卵石覆盖在土壤表面。

三、旱生植物种植层

如图1或2所示,旱生植物种植层u形的第一种植槽12内,旱生植物种植层层所在的高度常年不会被洪水淹没,种植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落带在枯水季节的美观,选择当地的乡土植物,草本或者小型灌木,也能选择具有观赏性的植物为消落带带来上佳的游憩观赏价值。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