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同玉米品种搭配种植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07696发布日期:2019-10-08 22:41阅读:7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粮油植物种植的结构与布局的技术,尤其涉及适合规模化生产的不同玉米品种搭配种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广大的冬小麦-玉米一年两作粮食主产区,玉米规模化种植者目前面临着亟待解决的因播种及收获时间过于集中而在农事安排上往往颇为紧张的困境。

我们经过调查思考与分析发现,在玉米规模化生产经营上出现前述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产者习惯上选用的玉米品种刚好能充分利用上季冬小麦收获后至下季冬小麦播种前这一阶段的光温等自然资源。这样的品种,学术上称之为全生长季品种,或者按玉米科学界的约定俗成称其为晚熟品种。从理论上讲,采用晚熟品种,因其利用的光热资源较多,故产量较高。而其实,国内外最新研究表明,玉米产量水平的高低往往主要取决于玉米生长所处的环境条件(产量环境)。在我国夏玉米区,除面积非常小、亩产达800公斤以上的高产地区(地块)如胶东半岛以外,大面积地块上,玉米常年亩产一般为550-650公斤(称环境产量)。我们多年的研究表明,如此水平的玉米环境产量,采用短生长季品种,通过适当增加密度等合理配套措施也是很容易达到的。而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北部,在短生长季品种中,根据其具体的生长季长短,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生长季较短的品种(需要≥10℃积温2600-2700℃),通常称为早熟品种;生长季长短介于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之间的品种(需要≥10℃积温2700-2800℃),通常称为中熟品种。而上述提及的全生长季品种是生长季最长的品种(需要≥10℃积温2800-2900℃),通常称为晚熟品种。我们设想,对于玉米种植面积大的规模化种植者来说,可考虑在冬小麦收获后按玉米不同类型品种的生育期由长到短渐次播种,即最先播种晚熟品种,之后播种中熟品种,最后播种早熟品种;收获时则按相反的次序进行作业,即最先收获早熟品种,之后收获中熟品种,最后收获晚熟品种。如此便可有效解决大面积玉米生产经营上因播种及收获时间过于集中而在农事安排上颇为紧张之困境。

综上所述,需要一种适合规模化生产的不同生育期玉米品种合理搭配与布局的方法,能够使玉米播种窗口期和收获窗口期都得到明显延长,从而有效解决大规模玉米生产经营上因播种及收获时间过于集中而在农事安排上颇为紧张的难题,且玉米产量又不会出现下降,从而提高玉米单位面积及总体经济收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同玉米品种搭配种植的方法,能够在规模化生产中使玉米播种、收获的窗口期均得到明显延长,有效地解决大面积玉米生产上因播种及收获时间过于集中而在农事安排上颇为紧张的难题,且玉米产量又不会出现下降,从而提高玉米单位面积及总体经济收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同生育期玉米品种搭配种植的方法,包括:

在小麦收获后的6月15日至18日开始播种,按玉米品种生育期长短次序依次播种晚熟品种、中熟品种以及早熟品种,其中早熟、中熟及晚熟品种各占玉米总种植面积的1/3;且种植密度上,早熟品种为4500-5000株/亩,中熟品种为4000-4500株/亩,晚熟品种为3800-4000株/亩;全部播种作业要求在7天前后不超过1天时间内完成。

优选地,上述早熟品种选用迪卡517和/或先玉047,上述中熟品种选用先玉335和/或类先玉335品种,上述晚熟品种选用郑单958、德单5号以及登海605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播种时选用具有分层施肥功能的精量播种机,通过一次性作业同时实现分层施肥、精量播种、覆土、镇压之操作;播种深度3-5厘米,播种时土壤相对含水量应不低于75%;若墒情不足,播种后须及时浇“蒙头水”。

优选地,上述分层施肥的具体操作为:一次性施入氮磷钾复合肥,其中氮(n)、磷(p2o5)及钾(k2o)的配方为29∶13∶10;对于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的复合肥施用量分别为36-40公斤/亩、38-42公斤/亩、40-44公斤/亩,且要求复合肥料中有30%释放期为50-60天的缓控释氮素。

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按品种达到收获标准的日期进行收获之操作,操作顺序依次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其中最晚收获的晚熟品种的期限以不影响后茬冬小麦如期播种为原则;收获采用机收果穗或机械直收籽粒的方式进行。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由于充分考虑到不同生育期的玉米品种对播种期、收获期响应与要求上的差异,并结合通过大面积试验田的试验操作获得了不同生育期类型品种的播种时间次序和收获时间次序,使得玉米播种期、收获期的窗口延宽,且不会引起其产量水平下降,由此充分解决了规模化生产者面对大面积玉米在播种及收获时遇到的农时紧张的突出难题,从而为提高玉米规模化生产经营的经济收益创造了先决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阐述。

本发明进行了玉米规模化种植应用的不同生育期玉米品种合理搭配与布局的研究。通过该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玉米的早熟品种与中熟品种、晚熟品种相比,在播种分别晚3-4天和6-7天的基础上,以收获时籽粒水分含量低于28%为标准(该标准依据种子管理局主持制定的国家玉米良种攻关机收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收获期可分别提早3-5天和7-10天,中熟品种比之晚熟品种,在播种期晚3-4天的基础上收获期提早5-7天,而彼此间单产水平及籽粒水分含量相近。并且,将不同生育期品种的玉米合理搭配种植,还有效地降低了采用单一生育期品种种植而常导致的因年际间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造成的产量及收益损失。

根据上述的研究成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同生育期玉米品种搭配种植的方法,包括:

在小麦收获后的6月15日至18日开始播种,按玉米品种生育期长短次序依次播种晚熟品种、中熟品种以及早熟品种,其中早熟、中熟及晚熟品种各占玉米总种植面积的1/3;且种植密度上,早熟品种为4500-5000株/亩,中熟品种为4000-4500株/亩,晚熟品种为3800-4000株/亩;全部播种作业要求在7天前后不超过1天时间内完成。

该方法中,早熟品种选用迪卡517和/或先玉047,中熟品种选用先玉335和/或类先玉335品种,晚熟品种选用郑单958、德单5号以及登海605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方法中,播种时选用具有分层施肥功能的精量播种机,通过一次性作业同时实现分层施肥、精量播种、覆土、镇压之操作;播种深度3-5厘米,播种时土壤相对含水量应不低于75%;若墒情不足,播种后须及时浇“蒙头水”。

这里,“蒙头水”是指:玉米播种于土壤水分含量不足(即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5%)的地块中之后,浇一次透水(浇水量30-35毫米),以保证种子正常萌发与出苗。

上述方法中,分层施肥的具体操作为:

一次性施入氮磷钾复合肥,其中氮(n)、磷(p2o5)及钾(k2o)的配方为29∶13∶10;对于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的复合肥施用量分别为36-40公斤/亩、38-42公斤/亩、40-44公斤/亩,要求复合肥料中有30%释放期为50-60天的缓控释氮素。

该方法还包括按品种达到收获标准的日期进行收获之操作,操作顺序依次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其中最晚收获的晚熟品种的期限以不影响后茬冬小麦如期播种为原则;收获采用机收果穗或机械直收籽粒的方式进行。

本发明将不同生育期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统计在下列表1中。

表1不同生育期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由表1中的数据可知,大面积规模化种植者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提供的不同玉米品种搭配种植的数据表明,早熟品种与中熟品种、晚熟品种相比,以及中熟品种与晚熟品种相比,虽然单株产量(穗粒重)较低,但由于单位面积种植的株数(收获穗数)多,单产并不低;而且,早熟品种与中熟品种、晚熟品种相比,以及中熟品种与晚熟品种相比,虽然播种较晚、收获较早,但收获时彼此间籽粒水分含量差异并不明显。这充分说明,本发明能够解决规模化生产中面对大面积玉米在播种及收获时遇到的农时紧张的突出难题,从而为提高玉米规模化生产经营的经济收益创造了先决条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