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剑麻田套种猫须草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猫须草(clerodendranthusspicatus),唇形科多年生草本,花、果期5~11月,主要分布在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常生于林下潮湿处,地上部分入药甘淡微苦,具有较强抗菌、消炎作用,可使肾小管破坏减轻,肾小球细胞结构病变减少,完整肾小球数目增加,对肾组织的损伤有保护和改善作用。猫须草,又称肾茶,是广西特色的药材,每年4~10月生长最为旺盛,每年可以采收2~3次,每亩收割100~150kg/年。因其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市场需求日益扩大,但当前市场上所用的基本都是栽培产品,传统的猫须草种植主要是大田栽培,在其生长过程中由于夏季(秋季)高温、强太阳辐射的影响,不仅生长受到抑制而进入半休眠状态,且叶片受到灼伤,卷曲、变黄甚至脱落。这种种植方式不仅直接影响猫须草的产量,而且田间高密度种植在高温、强太阳辐射的夏季(秋季)造成植物落叶,影响猫须草叶片有效成分的含量,因此探索一种新的猫须草种植模式势在必行。
剑麻(agavesisalanaperr.exengelm),龙舌兰科龙舌兰属,多年生植物,在年均气温19℃以上,极端低温多年平均>0℃,降雨量800~2000mm的地区均能生长,最适温度22~24℃,最适宜降雨量1200~1500mm;其纤维具有刚硬粗糙、洁白坚韧、强力高、吸放湿度快,耐磨、耐海水浸泡、耐腐蚀、无静电等的特点,广泛运用在纺织、航运、电梯、工矿、汽车制造和造纸等行业,是当今世界用量最大、范围最广的一种硬质纤维作物。原产墨西哥,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引种栽培,其中广西种植面积最大。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剑麻纤维用途的不断增加,剑麻纤维需求持续增加,而中国剑麻纤维的进口量每年都在增长。然而剑麻是中长期作物,一般大田种植第3年才能开割,第5~6年才能有收益,第8~10年又到更新淘汰时间。剑麻种植从开垦,种苗,田间管理,农资投入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另外,麻片采收是由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因此考虑到剑麻种植生理特性,又要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对剑麻与其他作物(药材)开展立体栽培是当前亟待建立的一种充分利用时空差异性实行科学的配套种植而形成多层次、多时序的种植结构来提高种植效益的技术思路。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猫须草大田种植中夏季(秋季)高温、强太阳辐射导致质量和产量下降问题以及剑麻前期投入大收益时间长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剑麻田套种猫须草的栽培方法。
一种剑麻田套种猫须草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剑麻植区与地块选择:在年平均气温>19℃,极端最低温>1℃,年降雨量≥800mm,土层厚度≥80cm,有机质含量>2%,地下水位以下,排水良好的平地或者坡度≤5°的缓坡地进行种植剑麻;
(2)剑麻田规划:平地或者坡度≤5°的缓坡地采用正方形或长方形设计,面积3.5~6.5hm2,集中连片种植,行距4m,株距1m,有风害地段设立防风林;
(3)剑麻田开垦:对生荒地砍树挖树头,清园撒石灰,深松,再犁耙;对熟地犁耙,坡度≤5°的缓坡地全垦,每隔15m修一条等高田埂,严禁顺坡开垦,可保留一定草带以防冲刷;
(4)种苗准备:在晴天选择苗高60~70cm、存叶35片以上、株重4kg以上、无病虫害的健壮剑麻苗作定植材料,起苗后切除老根保留老茎1~1.5cm,用40%灭病威200倍液和80%疫霜灵800倍液混合均匀喷雾处理苗头,自然风干2~3d后种植;
(5)移栽定植:在春季连续晴朗的时间,按有机肥1600~2000kg/亩,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30~50kg/亩,硫酸钾25~35kg/亩,石灰110~135kg/亩的比例进行穴施或沟施,施肥后覆土10~15cm;按照预定株行距,平地采用南北行向,坡地按水平等高原则定标,起畦定穴,定植时勿使泥土埋入叶片基部,剑麻头不要直接接触肥料,要覆土压实,做到“浅、稳、正、直、齐”;
(6)补换、扶正:定植后,当年八月上旬进行全面巡查,及时查补扶正剑麻苗,对缺株、弱苗、病株及时补换植,对倾斜、倒伏植株及时扶正培土,以保证剑麻田生长整齐一致;
(7)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主要有斑马纹病、茎腐病、炭疽病、介壳虫、红蜘蛛;
(8)剑麻田除草、行间旋耕:剑麻田进行彻底除草后,行间按照每亩使用有机肥800~1200kg、尿素15~30kg、磷钾肥40~60kg作为基肥,并进行旋耕精细化整理,起宽1~1.5m的畦;
(9)猫须草移栽定植:选择用72穴的育苗盘培育的高5~6cm健壮猫须草苗,按照15×15cm的规格在畦面上定植,每穴栽种1株,浇水保墒,提高成活;
(10)套种猫须草的田间管理:做好除草、预防病虫害工作,干旱时及时浇水,雨天及时排水防涝,适时追肥;
(11)猫须草的采收:现蕾开花前,晴天采收,收割茎叶晒至七成干之后在清晨将其捆扎成绑,防止叶片脱落。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2)剑麻田规划中平地或者坡度≤5°的缓坡地的剑麻田四周边行距离防护林6~7m作为道路,超过140m长的剑麻行要设置与行间垂直的交通道路,道宽4~6m,实现主干路、支路和人行道配套,便于机械化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7)病虫害防治的措施为:
斑马纹病:晴天用80%疫霜灵药剂进行消毒;
茎腐病:在割叶后3天内用40%灭病威200倍或25%多菌灵400倍药液喷洒割口,药液用量为20~25kg/亩;
炭疽病:保持敛麻田通风透光,雨季连续阴雨天,用1%波尔多液或用0.3~0.5%多菌灵防治;
介壳虫:可用敌百虫1000倍液、25%喹硫磷乳油2000~25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2500~3000倍液进行防治;
红蜘蛛:用阿维乙螨唑或者阿维螺螨酯1000倍,8%中保杀螨乳油1000倍,8%的速扑螨乳油1000倍进行防治。
本发明针对剑麻生长周期长、单独种植时土地和光照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以及猫须草喜阴的生长习性,通过建立剑麻套种猫须草的方法,不仅合理分配空间、时间和光照资源的种植方式,而且实现光、热、水、肥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现有剑麻种植方式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优点:
(1)本发明将生长期和成熟期不同的两种作物套种在一起,克服了剑麻生长周期长、前期投入大的缺点,而且猫须草的套种不仅可以防止土壤流失涵养水分,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还能产生效益可以弥补剑麻种植的前期投入。
(2)本发明套种的两种作物生长高度不同,剑麻高大占据上部空间,猫须草为草本占据下部空间,两种农作物占据了立体空间的不同区域,使立体空间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生态价值充分体现;该方法充分利用时空差异性实行科学的配套种植而形成多层次、多时序的种植结构来提高种植效益;
(3)本发明中两种作物套种,比单一种植时的光合作用效率高,增加了作物的光合作用总量,不仅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还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总之,本发明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和土地资源,使光、热、水、肥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提高农业效率,增加亩产量,促进农业发展,使农民增产增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剑麻田套种猫须草栽培方法的种植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和实施例2采用本发明剑麻田套种猫须草的栽培方法,其中种植区实施例1为平地,实施例2为坡度≤5°的缓坡地;实施例3为未采用本发明套种方法的平地种植,种植后三年的亩产量、亩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详见表1)。采用套种栽培方法时每亩剑麻田套种猫须草0.5亩,按照每亩猫须草采收120~140kg/亩,市场收购价30元/kg计算。
表1采用本发明方法与未采用本方法后三年的亩产量及经济效益情况
实施例1
一种剑麻田套种猫须草的栽培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剑麻植区与地块选择:在年平均气温>19℃,极端最低温>1℃,年降雨量≥800mm,土层厚度≥80cm,有机质含量>2%,地下水位以下,排水良好的平地进行种植剑麻;
(2)剑麻田规划:平地采用正方形设计,面积3.5hm2,集中连片种植,行距4m,株距1m,有风害地段设立防风林;剑麻田四周边行距离防护林6m作为道路,超过140m长的剑麻行要设置与行间垂直的交通道路,道宽6m,实现主干路、支路和人行道配套,便于机械化操作;
(3)剑麻田开垦:对生荒地砍树挖树头,清园撒石灰,深松,再犁耙;对熟地犁耙;
(4)种苗准备:在晴天选择苗高60~70cm、存叶35片以上、株重4kg以上、无病虫害的健壮剑麻苗作定植材料,起苗后切除老根保留老茎1.5cm,用40%灭病威200倍液和80%疫霜灵800倍液混合均匀喷雾处理苗头,自然风干3d后种植;
(5)移栽定植:在春季连续晴朗的时间,按有机肥1600kg/亩,过磷酸钙肥30kg/亩,硫酸钾25kg/亩,石灰110kg/亩的比例进行穴施或沟施,施肥后覆土10cm;按照预定株行距,平地采用南北行向,坡地按水平等高原则定标,起畦定穴,定植时勿使泥土埋入叶片基部,剑麻头不要直接接触肥料,要覆土压实,做到“浅、稳、正、直、齐”;
(6)补换、扶正:定植后,当年八月上旬进行全面巡查,及时查补扶正剑麻苗,对缺株、弱苗、病株及时补换植,对倾斜、倒伏植株及时扶正培土,以保证剑麻田生长整齐一致;
(7)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主要有斑马纹病、茎腐病、炭疽病、介壳虫、红蜘蛛;其中,斑马纹病:晴天用80%疫霜灵药剂进行消毒;茎腐病:在割叶后3天内用40%灭病威200倍药液喷洒割口,药液用量为20kg/亩;炭疽病:保持敛麻田通风透光,雨季连续阴雨天,用1%波尔多液防治;介壳虫:可用敌百虫1000倍液、25%喹硫磷乳油2000倍液进行防治;红蜘蛛:用阿维乙螨唑或者阿维螺螨酯1000倍进行防治;
(8)剑麻田除草、行间旋耕:剑麻田进行彻底除草后,行间按照每亩使用有机肥800kg、尿素15kg、磷钾肥40kg作为基肥,并进行旋耕精细化整理,起宽1m的畦;
(9)猫须草移栽定植:选择用72穴的育苗盘培育的高6cm健壮猫须草苗,按照15×15cm的规格在畦面上定植,每穴栽种1株,浇水保墒(详见附图1);
(10)套种猫须草的田间管理:做好除草、预防病虫害工作,干旱时及时浇水,雨天及时排水防涝,适时追肥;
(11)猫须草的采收:现蕾开花前,晴天采收,收割茎叶晒至七成干之后在清晨将其捆扎成绑,防止叶片脱落。
第1年的亩产值约1800元,第2、3年的每亩产值约为5400元/年,套种猫须草3年总产值12600元/亩;与实例3比较均增收约12600元;真正实现充分利用时空差异、科学的配套种植而形成多层次、多时序的种植结构来提高种植效益,促进农户增产增收(详见表1)。
实施例2
一种剑麻田套种猫须草的栽培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剑麻植区与地块选择:在年平均气温>19℃,极端最低温>1℃,年降雨量≥800mm,土层厚度≥80cm,有机质含量>2%,地下水位以下,排水良好的坡度为5°的缓坡地进行种植剑麻;
(2)剑麻田规划:坡度为5°的缓坡地采用长方形设计,面积6.5hm2,集中连片种植,行距4m,株距1m,有风害地段设立防风林;剑麻田四周边行距离防护林7m作为道路,超过140m长的剑麻行要设置与行间垂直的交通道路,道宽4m,实现主干路、支路和人行道配套,便于机械化操作;
(3)剑麻田开垦:对生荒地砍树挖树头,清园撒石灰,深松,再犁耙;对熟地犁耙,坡度为5°的缓坡地全垦,每隔15m修一条等高田埂,严禁顺坡开垦,可保留一定草带以防冲刷;
(4)种苗准备:在晴天选择苗高60~70cm、存叶35片以上、株重4kg以上、无病虫害的健壮剑麻苗作定植材料,起苗后切除老根保留老茎1cm,用40%灭病威200倍液和80%疫霜灵800倍液混合均匀喷雾处理苗头,自然风干3d后种植;
(5)移栽定植:在春季连续晴朗的时间,按有机肥2000kg/亩,钙镁磷肥50kg/亩,硫酸钾35kg/亩,石灰135kg/亩的比例进行穴施或沟施,施肥后覆土15cm;按照预定株行距,平地采用南北行向,坡地按水平等高原则定标,起畦定穴,定植时勿使泥土埋入叶片基部,剑麻头不要直接接触肥料,要覆土压实,做到“浅、稳、正、直、齐”;
(6)补换、扶正:定植后,当年八月上旬进行全面巡查,及时查补扶正剑麻苗,对缺株、弱苗、病株及时补换植,对倾斜、倒伏植株及时扶正培土,以保证剑麻田生长整齐一致;
(7)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主要有斑马纹病、茎腐病、炭疽病、介壳虫、红蜘蛛;其中,斑马纹病:晴天用80%疫霜灵药剂进行消毒;茎腐病:在割叶后3天内用25%多菌灵400倍药液喷洒割口,药液用量为25kg/亩;炭疽病:保持敛麻田通风透光,雨季连续阴雨天,用0.3~0.5%多菌灵防治;介壳虫: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3000倍液进行防治;红蜘蛛:用8%中保杀螨乳油1000倍进行防治;
(8)剑麻田除草、行间旋耕:剑麻田进行彻底除草后,行间按照每亩使用有机肥1200kg、尿素30kg、磷钾肥60kg作为基肥,并进行旋耕精细化整理,起宽1.5m的畦;
(9)猫须草移栽定植:选择用72穴的育苗盘培育的高5cm健壮猫须草苗,按照15×15cm的规格在畦面上定植,每穴栽种1株,浇水保墒;
(10)套种猫须草的田间管理:做好除草、预防病虫害工作,干旱时及时浇水,雨天及时排水防涝,适时追肥;
(11)猫须草的采收:现蕾开花前,晴天采收,收割茎叶晒至七成干之后在清晨将其捆扎成绑,防止叶片脱落。
第1年的亩产值约2100元,第2、3年的每亩产值约为6300元/年,套种猫须草3年总产值14700元/亩;与实例3比较均增收约14700元;真正实现充分利用时空差异、科学的配套种植而形成多层次、多时序的种植结构来提高种植效益,促进农户增产增收(详见表1)。
实施例3
一种剑麻田套种猫须草的栽培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剑麻植区与地块选择:在年平均气温>19℃,极端最低温>1℃,年降雨量≥800mm,土层厚度≥80cm,有机质含量>2%,地下水位以下,排水良好的平地进行种植剑麻;
(2)剑麻田规划:集中连片种植,行距4m,株距1m,有风害地段设立防风林;
(3)剑麻田开垦:对生荒地砍树挖树头,清园撒石灰,深松,再犁耙;对熟地犁耙,全垦,每隔15m修一条等高田埂,保留一定草带以防冲刷;
(4)种苗准备:在晴天选择苗高60~70cm、存叶35片以上、株重4kg以上、无病虫害的健壮剑麻苗作定植材料,起苗后切除老根保留老茎1.5cm,用40%灭病威200倍液和80%疫霜灵800倍液混合均匀喷雾处理苗头,自然风干3d后种植;
(5)移栽定植:在春季连续晴朗的时间,按有机肥1800kg/亩,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42kg/亩,硫酸钾30kg/亩,石灰125kg/亩的比例进行穴施或沟施,施肥后覆土15cm;按照预定株行距,平地采用南北行向,坡地按水平等高原则定标,起畦定穴,定植时勿使泥土埋入叶片基部,剑麻头不要直接接触肥料,要覆土压实,做到“浅、稳、正、直、齐”;
(6)补换、扶正:定植后,当年八月上旬进行全面巡查,及时查补扶正剑麻苗,对缺株、弱苗、病株及时补换植,对倾斜、倒伏植株及时扶正培土,以保证剑麻田生长整齐一致;
(7)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主要有斑马纹病、茎腐病、炭疽病、介壳虫、红蜘蛛;其中,斑马纹病:晴天用80%疫霜灵药剂进行消毒;茎腐病:在割叶后3天内用25%多菌灵400倍药液喷洒割口,药液用量为25kg/亩;炭疽病:保持敛麻田通风透光,雨季连续阴雨天,用1%波尔多液防治;介壳虫:可用25%喹硫磷乳油2500倍液,进行防治;红蜘蛛:用8%的速扑螨乳油1000倍进行防治;
(8)剑麻田除草、行间旋耕:剑麻田进行彻底除草后,行间按照每亩使用有机肥1200kg、尿素30kg、磷钾肥60kg作为基肥;
剑麻田在前3年均不能进行刈割,所以没有产量及经济效益。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