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旱半干旱地区极陡坡水土保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51154发布日期:2019-08-17 01:16阅读:9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旱半干旱地区极陡坡水土保持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旱半干旱地区极陡坡水土保持方法。



背景技术:

极陡坡是指坡度在65°~80°的陡坡,因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降雨较少,加之陡坡地形自然径流量大、土壤入渗率不高,导致自然存留的水量有限、土壤含水量低,自然植被难以生长,所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存在大量自然裸露的陡坡。这些陡坡因没有自然植被留存,不仅景观效果差,更主要的是容易遭受雨水和坡面径流的侵蚀而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尤其以坡度较高的土质极陡坡更为严重。

目前为了解决陡坡植被生长问题,常常采用土方改造以及使用混凝土、石块、镂空砖等砌筑种植池,导致生态环境破坏,成本过高,人工痕迹过重等弊端。现有的技术对坡位较高的极陡坡往往无能为力,而且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护坡植物的选择较为单一,在极陡坡高坡位难以成活,而且景观效果不被重视,如图1所示。景观植物得不到很好的应用和配置,使植物的景观功能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

因此,传统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极陡坡绿化上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在干旱地区坡面干旱缺水,二是极陡坡植物扎根生长困难。所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较陡的坡面中上部位形成黄土裸露区,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旱半干旱地区极陡坡水土保持方法,解决现有的处理方法由于干旱地区极陡坡坡面干旱缺水,植物扎根生长困难,极易造成水土流失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干旱半干旱地区极陡坡水土保持方法,该方法包括:

(1)在极陡坡坡面上规划不同种植区:

从极陡坡坡底至坡顶依次设置坡底植物遮挡区、低坡位攀缘植物攀爬区、中坡位耐旱植物打孔种植区、高坡位下垂植物垂挂区、坡顶植物遮挡区;

所述的低坡位攀缘植物攀爬区、中坡位耐旱植物打孔种植区、高坡位下垂植物垂挂区按照占坡面面积比为3~4:4~5:3的比例划分;所述的坡底植物遮挡区从坡底底部水平延伸30~50cm,所述的坡顶植物遮挡区从坡顶顶部水平延伸30~50cm;

(2)构建植物群落:

在坡底植物遮挡区内种植塔柏、侧柏和大叶黄杨球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可单独种植,也可相互间隔种植;

在低坡位攀缘植物攀爬区内沿坡底种植胶东卫矛,待胶东卫矛生长出藤条时可用回形扣在坡面上固定引导;

在中坡位耐旱植物打孔种植区内通过打孔种植紫穗槐和火棘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在高坡位下垂植物垂挂区内种植迎春和连翘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组合;

在坡顶植物遮挡区内种植侧柏。

优选的,所述的胶东卫矛的株距为10~15cm;紫穗槐和火棘的株行距为30~40cm;所述的迎春或连翘分布在坡顶靠前部分及坡顶靠下0~20cm处,迎春或连翘的株行距为30~40cm;塔柏、侧柏和大叶黄杨球的株距为30~40m;侧柏种植在坡顶靠后部分,侧柏的株距为50~70cm。

具体的,在造林前在极陡坡坡面采用打孔方式整地。

具体的,在造林前对坡顶顶面和坡底底面采用鱼鳞坑、穴状方式进行整地,深度在40cm以上。

优选的,在造林2~3年后,对中坡位耐旱植物打孔种植区内的火棘采取平茬措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在陡坡坡面上设置不同的五个区域,根据坡面不同位置水分状况与生长微环境不同,设置相应的生长特性和抗性的植物,在坡面上形成了更加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快速形成稳定的干旱区域坡面绿化。极陡坡坡面在1~3年内植被覆盖可达到60%~80%,3~5年可达到80%~90%,5年以上基本可实现坡面全覆盖,很好的达到水土保持的效果,解决了干旱半干旱区域极陡坡植物扎根生长困难极易造成水土流失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方法获得的极陡坡坡面绿化效果图。

图2是本发明方法获得的植物群落分布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极陡坡坡面绿化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中,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干旱半干旱地区极陡坡水土保持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

(1)在极陡坡坡面上规划不同种植区:

如图2所示,从极陡坡坡底至坡顶依次设置坡底植物遮挡区、低坡位攀缘植物攀爬区、中坡位耐旱植物打孔种植区、高坡位下垂植物垂挂区、坡顶植物遮挡区。

优选的,低坡位攀缘植物攀爬区、中坡位耐旱植物打孔种植区、高坡位下垂植物垂挂区按照占坡面面积比为3~4:4~5:3的比例划分,一般,低坡位攀缘植物攀爬区面积占总坡面面积的1/3,高坡位下垂植物垂挂区面积占总坡面面积1/4,其余面积为中坡位耐旱植物打孔种植区的种植面积。坡底植物遮挡区从坡底底部水平延伸30~50cm,坡顶植物遮挡区从坡顶顶面水平延伸30~50cm。

(2)构建植物群落:

①在坡底植物遮挡区内种植塔柏、侧柏和大叶黄杨球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可单独种植,也可相互间隔种植,株距为30~40m;坡底植物遮挡区可以增加绿量,防风,减少雨水的冲刷;其次,坡底植物遮挡区可满足景观需求。

②在低坡位攀缘植物攀爬区内沿坡底种植胶东卫矛,株距为10~15cm,沿坡地整齐密集配置,待胶东卫矛生长出藤条时可用回形扣在坡面上固定引导。胶东卫矛固土力强,可吸尘防风沙,扦插繁殖,成活率很高,树叶在冬季呈浅紫红色,来年长出新叶时渐落,而且观赏效果好,造林选用3~5年生苗,因此,本实施例优选胶东卫矛为该区域种植植物。

本实施例利用栽植于坡底的攀援藤本植物不断向上延伸攀爬形成稳固、密集的破面植物覆盖层,并且由于藤本植物根系生长在坡底,水分条件充足,成活率高,待藤本植物攀爬的枝条在坡面扎根之后,可实现多途径吸收水分,扎进坡面的根系可固定坡面土壤,保持水土。

③在中坡位耐旱植物打孔种植区内种植紫穗槐和火棘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组合,株行距为30~40cm,通过打孔种植均匀配置。本实施例优选火棘,火棘为常绿灌木,高可达3m,火棘树形优美,夏有繁花,秋有红果,果实存留枝头甚久,具有良好的滤尘效果,对二氧化硫有很强吸收和抵抗能力,造林选用3~5年生苗。

这一区域的植物在低坡位攀缘植物攀爬区内的藤本植物还未攀爬上来时起到前期快速绿化的作用,同时起到减少坡面雨水冲刷的作用。

④在高坡位下垂植物垂挂区内种植迎春和连翘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组合,株行距为30~40cm,在坡顶靠前部分及坡顶靠下0~2m处均匀配置。

其中,迎春为灌木植物开花灌木,直立或匍匐,高0.3-5m,小枝细长直立或拱形下垂,呈纷披状,根部萌发力强,枝条着地部分极易生根。花先于叶开放,有清香,金黄色,外染红晕,花期2-4月,造林选用3-5年生苗。连翘为落叶灌木,是早春优良观花灌木,株高可达3米,枝干丛生,小枝拱形下垂,花期3-4月,早春先叶开花,花开香气淡艳,可同时达到景观作用,造林选用3~5年生苗。

该区域栽植枝条向下悬垂的植物,随着植物生长,枝条由上向下发展,下垂的枝条可以实现上部坡面绿化覆盖困难的问题,同时可减少雨水冲刷。

⑤在坡顶植物遮挡区内种植侧柏,株距为50~70cm,在坡顶靠后部分整齐配置,靠近高坡位下垂植物垂挂区中的迎春或连翘。该区域主要是起到坡顶绿化的延伸。

根据坡面不同位置水分状况与生长微环境不同,设置相应的生长特性和抗性的植物,以增强坡面植物成活率。通过攀爬植物的攀爬特性和下垂植物的下垂特性使得坡面绿化覆盖全面,不存在较大面积的高坡面难以成活的问题。通过上述五个区域的设置可快速形成干旱区域坡面绿化,坡面绿化覆盖率比目前的技术高。

在本实施例的不同种植区造林前,对极陡坡坡面采用打孔方式整地,对坡顶顶面和坡底底面采用鱼鳞坑、穴状方式进行整地,深度在40cm以上。在造林2~3年后,对中坡位耐旱植物打孔种植区内的火棘采取平茬措施,抽出的萌条一年后便可达到或超过原有高度,以保证在坡面生长稳定。

本实施例中为坡度在65°~80°的陡坡,本实施例中各个区域的面积可根据陡坡的坡度进行调整,优选本实施例的面积比例。本实施例绿化后获得的的坡面绿化效果如图2所示。相对于图1中的绿化效果,通过本实施例的种植方法,可以形成稳定的坡面绿化,1~3年内坡面植被覆盖度可达到60%~80%,3~5年可达到80%~90%,5年以上基本可实现坡面全覆盖,很好的达到水土保持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