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爬虫诱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2586发布日期:2019-08-17 01:22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爬虫诱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爬虫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很多爬虫类动物,例如蟑螂、衣鱼、土鳖虫、蜈蚣、山蛩虫和蜘蛛等爬虫类动物,不可避免地会进入到人类生活的空间,进而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以蟑螂为例,蟑螂常匿藏厨房、食品柜、饲料库、卫生间的缝隙处等人们不易注意到的阴暗角落处,其不仅危害粮油食品、衣物和书籍等仓储物品,而且还能传播疾病对人造成伤害。除此之外,蟑螂还可以轻易的进入家用电器造成事故。传统的灭蟑方式为喷剂或灭蟑药灭蟑,这种灭蟑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且会造成环境污染,而采用超声波驱蟑,则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爬虫诱捕装置,用于诱捕爬虫。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爬虫诱捕装置,包括:

壳体,设置有爬虫入口;

粘纸,可推拉地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下端,所述粘纸用于粘捕爬虫;

电极网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电极网组件用于电杀爬虫;

诱饵盒,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诱饵盒用于放置诱饵以引诱爬虫;

气味扩散装置,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气味扩散装置用于使得诱饵的气味在所述壳体内沿预设方向向外扩散;其中,

所述诱饵盒、所述电极网组件以及所述粘纸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加热片和温度检测装置,所述加热片设置于所述诱饵盒的底部,所述加热片用于加热所述诱饵盒内的诱饵或提高装置整体的温度;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诱饵盒内,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诱饵盒内的诱饵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爬虫检测装置,所述爬虫检测装置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爬虫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是否有爬虫进入所述电极网组件的电杀区域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网组件包括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

所述正电极片与所述负电极片间隔预设距离设置,所述正电极片和所述负电极片的宽度均为预设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网组件包括包括正电极网丝和负电极网丝;

所述正电极网丝与所述负电极网丝的直径均为预设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底座;

所述上壳体设置有收容腔,所述上壳体安装于所述下壳体的顶部,所述诱饵盒和所述气味扩散装置均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

所述底座设置有凹槽,所述底座安装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所述粘纸可推拉地设置于所述凹槽;

所述下壳体设置有诱捕腔,所述电极网组件收容于所述诱捕腔内且安装于所述下壳体朝向所述底座的一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所述爬虫入口,并且所述下壳体开设有若干爬虫槽口,所述爬虫入口和所述爬虫槽口交错布置;

所述爬虫入口和所述爬虫槽口的高度均大于或等于3mm,所述爬虫入口和所述爬虫槽口的宽度均大于或等于2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开设有入风口,所述入风口位于所述诱饵盒的上方;

所述下壳体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气味扩散装置的下方;

所述上壳体设置有围板,所述围板围设于所述气味扩散装置并延伸至所述诱饵盒而形成集流腔,所述集流腔与所述诱饵盒连通;

所述入风口、所述诱饵盒、所述缺口、所述集流腔以及所述出风口形成一风道;

启动所述气味扩散装置,可使得所述诱饵盒内的诱饵气味通过所述风道沿预设方向引送至所述诱捕腔内,再由所述爬虫入口向所述壳体外扩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设置有上坡道和下坡道,所述上坡道与所述下坡道成夹角设置;

所述上坡道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或等于45°,所述下坡道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或等于60°;

所述粘纸设置有三个粘附侧边和一个推拉侧边,三个所述粘附侧边和一个所述推拉侧边分别位于所述粘纸的四个边缘,当所述粘纸收容于所述凹槽时,三个所述粘附侧边可分别贴紧于三个所述下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爬虫入口的下方设置有上坡道,所述上坡道的顶端与所述粘纸所在平面的高度差为5mm-2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升压子模块、无线通讯子模块和控制子模块;

所述无线通讯子模块与所述控制子模块电连接,所述升压子模块与所述控制子模块和所述电极网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子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升压子模块间隔时间产生高电压,所述升压子模块将所述高电压输送至所述电极网组件,所述无线通讯子模块用于将所述升压子模块产生所述高电压的次数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无线通讯节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的一种爬虫诱捕装置,其包括壳体、粘纸、电极网组件、诱饵盒和气味扩散装置,所述粘纸可推拉地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下端,可方便用户对所述粘纸进行更换,所述诱饵盒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可方便用户对所述诱饵盒进行清洗,所述气味扩散装置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用于使得诱饵的气味在所述壳体内沿预设方向向外扩散,其中,所述诱饵盒、所述电极网组件以及所述粘纸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可使得所述引诱组件通过诱饵引诱蟑螂等爬虫引诱至所述壳体的内腔,蟑螂等爬虫在追寻诱饵源的过程中进入所述电极网组件的电杀区域内,所述电极网组件对其上的蟑螂等爬虫进行电击,使得蟑螂等爬虫掉落至所述粘纸的粘捕区域而无法逃脱出所述壳体外,大大增强了所述爬虫诱捕装置的诱捕效果。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爬虫诱捕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爬虫诱捕装置的剖面图;

图3是图1的爬虫诱捕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图4是图3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5是图2的入口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的爬虫诱捕装置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其中省去底座与粘纸;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极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风扇pwm的电压时序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爬虫诱捕装置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爬虫诱捕装置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爬虫诱捕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上端”、“下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2,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爬虫诱捕装置100,其包括壳体10、粘纸20、电极网组件30、引诱组件40、电路模块50以及储能电源60,所述粘纸20、所述电极网组件30、所述引诱组件40、所述电路模块50以及所述储能电源60均收容于所述壳体10的内腔,其中,所述引诱组件40、所述电极网组件30和所述粘纸20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引诱组件40通过诱饵引诱蟑螂等爬虫引诱至所述壳体10的内腔,蟑螂等爬虫在追寻诱饵源的过程中进入所述电极网组件30的电杀区域内,所述电极网组件30对其上的蟑螂等爬虫进行电击,使得蟑螂等爬虫掉落至所述粘纸20的粘捕区域,以完成对蟑螂等爬虫的诱捕。

请一并参阅图2-图4,所述壳体10包括上壳体11、下壳体12以及底座13。

所述上壳体11设置有收容腔1101。所述上壳体11安装于所述下壳体12的顶部,所述收容腔1101朝向所述下壳体12。所述引诱组件40、所述电路模块50和所述储能电源60均收容于所述收容腔1101内。

所述下壳体12设置有诱捕腔1201,所述底座13设置有凹槽1301。所述底座13安装于所述下壳体12的底部,并且所述诱捕腔1201与所述凹槽1301相对。所述底座13与所述下壳体12之间形成若干个爬虫入口101,所述爬虫入口101用于作为蟑螂等爬虫进入所述诱捕腔1201内的通道。其中,所述爬虫入口101为所述底座13与所述下壳体12之间形成的缝隙,所述爬虫入口101的高度大于或等于3mm,所述爬虫入口101位于所述壳体10的下端,当所述爬虫诱捕装置100放置于地面或桌面时,所述爬虫入口101贴近于地面或桌面,所述爬虫入口101与地面或桌面之间形成斜坡,以引导以及方便蟑螂等爬虫进入所述诱捕腔1201内。

所述下壳体12还开设有若干个爬虫槽口102。所述爬虫槽口102为长矩形缝隙,所述爬虫槽口102的高度大于或等于3mm,所述爬虫槽口102位于所述爬虫入口101的上方,所述爬虫槽口102与所述爬虫入口101交错布置与所述壳体10,所述爬虫槽口102用于方便蟑螂等爬虫飞附至所述下壳体12的外侧壁时,直接通过所述爬虫槽口102钻进所述诱捕腔1201内,以提高所述爬虫诱捕装置100的诱捕效率。

综合蟑螂等爬虫喜欢钻缝隙的特性和一般蟑螂等爬虫的体型大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爬虫入口101的高度优选为5mm,所述爬虫槽口102的高度优选为4mm,所述爬虫入口101和所述爬虫槽口102的宽度均大于或等于20mm。通过以上尺寸设计,可使得装置的入口适应绝大多数的蟑螂等爬虫的体型大小,并且符合蟑螂等爬虫的特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爬虫入口101的高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所述爬虫槽口102的数量和形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并且所述爬虫槽口102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于所述下壳体12;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省略所述爬虫入口101和所述爬虫槽口102两者中的一者,只需所述爬虫诱捕装置100设置有用于作为蟑螂等爬虫进入所述诱捕腔1201的开口即可,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爬虫入口101以及所述爬虫槽口102可以使得所述爬虫诱捕装置100可从全方位360°地诱捕蟑螂等爬虫。

所述底座13设置有入口坡道131,所述入口坡道131设置于所述底座13的边缘,所述入口坡道131用于诱导蟑螂等爬虫进入所述诱捕腔1201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大致为立方体结构,所述底座13大致为矩形板,所述底座13的三条边缘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入口坡道131,三个所述入口坡道131围设形成所述凹槽1301,所述底座13的另一边缘为所述凹槽1301的侧开口,三个所述入口坡道131与所述下壳体12的底部的边缘间隙设置形成所述爬虫入口101。

所述粘纸20与所述凹槽1301相适配,所述粘纸20可推拉地设置于所述凹槽1301,所述粘纸20可通过所述侧开口相对所述底座13沿所述凹槽1301来回推拉,使得用户可无需打开所述爬虫诱捕装置100,便可简单地完成对所述粘纸20的更换。

所述粘纸20用于粘捕蟑螂等爬虫。所述粘纸20设置有粘附层,所述粘附层设置于所述粘纸20的上表面,所述粘附层可将落在其上的蟑螂等爬虫粘住,使得蟑螂等爬虫被困于粘捕区域内。

请参阅图2和图5,所述入口坡道131包括上坡道1311和下坡道1312,所述上坡道1311与所述下坡道1312成夹角设置。所述上坡道1311用于引导以及方便蟑螂等爬虫沿预设的上坡道1311斜面从地面或桌面上爬进所述诱捕腔1201内,以提高所述爬虫诱捕装置100的诱捕效率。所述上坡道1311与水平面成第一预设夹角α设置,α的取值范围为0°-45°。可以理解的是,α的取值不能太大,也即所述上坡道1311的斜率不能过大,否则会增加蟑螂等爬虫进入所述诱捕腔1201的难度,降低诱捕效率,α的取值也不能太小,也即所述上坡道1311不能趋于水平,否则会影响所述凹槽1301的深度设置。所述下坡道1312可使得蟑螂等爬虫直接沿预设的下坡斜面落入设置于所述凹槽1301的粘纸20,对蟑螂等爬虫进行直接的粘捕,以增加所述爬虫诱捕装置100的诱捕效果。所述下坡道1312与水平面成第二预设夹角β设置,β的取值大于或等于60°。所述入口坡道131的上端与所述粘纸20的高度差为预设高度h设置,h的取值范围为5mm-20mm。可以理解的是,β的取值可尽量大,以增加所述下坡道1312的斜率,h的取值可尽量大,以增加所述入口坡道131的上端与所述粘纸20的高度差,通过β和h的合理设置,可降低蟑螂等爬虫落入所述粘纸20后逃脱的可能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夹角α为30°,所述第二预设夹角为60°,所述预设高度h为8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粘纸20设置有三个粘附侧边21和一个推拉侧边22,三个所述粘附侧边21和一个所述推拉侧边22分别位于所述粘纸20的四个边缘。当所述粘纸20收容于所述凹槽1301时,三个所述粘附侧边21可分别贴紧于三个所述下坡道1312,并且三个所述粘附侧边21上均设置有所述粘附层,可防止蟑螂等爬虫落入所述粘纸20的边缘后,借靠所述下坡道1312挣脱。所述推拉侧边22用于方便用户对所述粘纸20进行推拉、更换。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在所述粘纸20的上表面放置诱饵,使得蟑螂等爬虫在追寻所述粘纸20上的诱饵气味的过程中直接落入粘捕区域内,可提高所述爬虫诱捕装置100的诱捕效果。诱饵可以采用普通饭菜、饼干、面包等食物,也可以是蟑螂信息素等诱饵。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所述下坡道1312可以省略,所述上坡道1311的顶端与所述粘纸20所在平面的高度差为5mm-20mm,可使得蟑螂等爬虫进入所述诱捕腔1201够难以逃脱。

请参阅图4和图6,所述电极网组件30安装于所述下壳体12朝向所述底座13的一面,并且与所述粘纸20相对,所述粘纸20位于所述诱捕腔1201的下端,所述电极网组件30位于所述诱捕腔1201的上端,也即,所述电极网组件30的电杀区域与所述粘纸20的粘捕区域相对于设置,所述电杀区域为所述电极网组件30通电时有效的电击范围。所述电极网组件30用于通电时电击与其接触的蟑螂等爬虫,使得蟑螂等爬虫受到电击后落入所述粘纸20的粘捕区域,以完成本装置对蟑螂等爬虫的诱捕工作。

所述电极网组件30包括正电极片31和负电极片32,所述正电极片31和所述负电极片32均为片状,所述正电极片31和所述负电极片32安装于所述下壳体12并且朝向所述粘纸20,所述正电极片31和所述负电极片32采用铝材料。所述正电极片31与所述负电极片32在同一平面内间隔预设距离设置,所述正电极片31和所述负电极片32的宽度均为预设宽度,以形成高压电网。优选地,所述预设距离为2-4mm,所述预设宽度为1-4mm。通过以上对所述预设距离以及所述预设宽度的设置,可使得所述电极网组件30适应不同大小体型的蟑螂等爬虫,以使得绝大多数的蟑螂等爬虫进入所述高压电网时至少有部分身体与所述正电极片31和所述负电极片32接触,从而确保所述电极网组件30在通电时能精准地电击蟑螂等爬虫。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正电极片31和所述负电极片32可根据实际情况以不同的规则布置于所述壳体10的内部以形成高压电网,例如,矩形状或者圆形状等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大致为立方体结构,所述电极网组件30为矩形状。

请参阅图7,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当所述壳体10大致为圆柱体结构时,所述电极网组件30a可以为圆形状。其中,所述正电极片31a和所述负电极片32a间隔预设距离设置,所述正电极片31a和所述负电极片32a的宽度均为预设宽度,所述预设距离和所述预设宽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以改变所述电极网组件30a形成的高压电网的密集程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正电极片31和所述负电极片32可以层叠设置以形成高压电网,其中,所述正电极片31和所述负电极片32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平面,所述正电极片31和所述负电极片32可在同一投影平面内交错设置,使得蟑螂等爬虫进入所述高压电网时至少有部分身体与所述正电极片31和所述负电极片32接触,从而确保所述电极网组件30在通电时能精准地电击蟑螂等爬虫。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网组件30包括正电极网丝和负电极网丝,所述正电极网丝与所述负电极网丝均为丝状,所述正电极网丝与所述负电极网丝的直径均为预设直径,所述预设直径为0.2-3mm。所述正电极网丝和所述负电极网丝可以层叠设置,其中,所述正电极网丝和所述负电极网丝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平面,两个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所述正电极网丝和所述负电极网丝也可以设置于同一平面内,所述正电极网丝和所述负电极网丝之间的水平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所述高压电网的网丝的密集程度,从而使得蟑螂等爬虫容易与所述高压电网接触。

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所述引诱组件40设置于所述下壳体12背离所述底座13的一面,所述引诱组件40包括诱饵盒41、加热片42和气味扩散装置43。所述诱饵盒41用于放置诱饵,以向外扩散气味,从而引诱蟑螂等爬虫进入所述诱捕腔1201内,所述加热片42用于加热所述诱饵盒41内的诱饵,使得诱饵的气味能快速扩散出所述壳体10外并增强诱饵的引诱效果,所述气味扩散装置43用于启动时带动周边的气体流动,使得所述诱饵盒41内的诱饵气味送至所述诱捕腔1201内,再由所述爬虫入口101和所述爬虫槽口102扩散出所述壳体10外。通过以上设计,可使得诱饵的气味在所述壳体10内沿预设方向向外扩散,也即,诱饵的气味依次经过所述收容腔1101、所述诱捕腔1201,再由所述爬虫入口101和所述爬虫槽口102向外扩散,可使得蟑螂等爬虫在追寻诱饵源的过程中,沿预设道路进入所述电极网组件30的电杀区域。具体的,蟑螂等爬虫在追寻诱饵源的过程中,当蟑螂等爬虫由所述爬虫入口101或所述爬虫槽口102进入所述诱捕腔1201后,循着诱饵的气味爬/飞附至所述电极网组件30的电杀区域时,所述电极网组件30可通电电杀其上的蟑螂等爬虫,使得蟑螂等爬虫落入所述粘纸20的粘捕区域,以保证蟑螂等爬虫被电击致死或至昏而落入所述粘纸20的粘捕区域后,无法再挣扎逃脱。

所述上壳体11设置有诱饵盒安装槽1102,所述诱饵盒41与所述诱饵盒安装槽1102相适配,所述诱饵盒41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诱饵盒安装槽1102。所述诱饵盒安装槽1102为镂空的凹设结构,所述诱饵盒41可直接卡设于所述诱饵盒安装槽1102内,并且用户可方便地从所述诱饵盒安装槽1102内取出所述诱饵盒41。通过可拆卸的安装方式,用户可根据需要将所述诱饵盒41从所述诱饵盒安装槽1102内取出,以方便对所述诱饵盒41进行清洗,防止所述诱饵盒41积垢或久置的诱饵在其内发臭。所述上壳体11设置有盖板111,所述盖板111枢转连接于所述上壳体11的一侧,所述盖板111可绕枢接处转动,并且所述盖板111可盖设于所述诱饵盒安装槽1102,所述盖板111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诱饵盒41,可通过打开所述盖板111向所述诱饵盒41内放置诱饵。

所述加热片42安装于所述下壳体12,并且位于所述诱饵盒41的底部。所述诱饵盒安装槽1102的底部镂空,所述诱饵盒41的底部穿过所述诱饵盒安装槽1102的镂空部分而抵接于所述加热片42。一方面,所述加热片42可在通电发热时,将热量传递给所述诱饵盒41,使得所述诱饵盒41内的诱饵的气味快速挥发、扩散;另一方面,所述加热片42也可作为引诱要素吸引蟑螂等爬虫:在生活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例如冬天的时候,蟑螂等爬虫会趋向暖和的地方生活,因此,可通过所述加热片42通电发热以提高装置整体的温度,使得所述爬虫诱捕装置100整体的温度高于其所处的环境温度,以使得蟑螂等爬虫趋向所述爬虫诱捕装置100,从而增加所述爬虫诱捕装置100的引诱效果。

所述气味扩散装置43安装于所述下壳体12背离所述底座13的一面,并且所述气味扩散装置43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诱捕腔1201。所述盖板111开设有若干个入风口1111,所述入风口1111位于所述诱饵盒41的上方,所述下壳体12开设有出风口1211,所述出风口1211位于所述气味扩散装置43的下方。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出风口1211的大小应尽量小,以防止蟑螂等爬虫通过所述出风口1211进入所述收容腔1101内。一方面,在所述气味扩散装置43启动时,所述入风口1111和所述出风口1211之间形成对流,使得所述诱饵盒41的诱饵气味直接输送至所述诱捕腔1201内,并且加快诱饵气味的扩散速度,从而提高所述爬虫诱捕装置100的引诱效果;另一方面,在气味扩散装置43关闭时,所述诱饵盒41的诱饵气味既可通过所述入风口1111扩散至所述壳体10外,又可通过所述出风口1211扩散至所述诱捕腔1201内,再由所述爬虫入口101和所述爬虫槽口102扩散至所述壳体10外。

所述诱饵盒41的一侧开设有缺口411,所述诱饵盒安装槽1202与所述缺口411对应的一侧镂空。所述上壳体11设置有围板121,所述围板121围设于所述气味扩散装置43并延伸至所述诱饵盒41的缺口411而形成集流腔,并且所述围板121的一侧通过所述缺口411与所述诱饵盒41连通,使得所述入风口1111、所述诱饵盒41、所述缺口411、所述集流腔以及所述出风口1211形成一风道,启动所述气味扩散装置43,可集中地将所述诱饵盒41内的诱饵气味通过所述风道沿预设方向引送至所述诱捕腔1201内,再由所述爬虫入口101和所述爬虫槽口102向所述壳体10外扩散,同时避免在所述收容腔1101内形成涡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味扩散装置43为风扇。可以理解的是,在风扇的扇叶转速一定的情况下,可通过改变所述入风口1111和/或所述出风口1211的横截面积的大小,以改变所述风道内的气流流速的大小。

所述电路模块50包括供电接口子模块、控制子模块、升压子模块和控制面板51。其中,所述供电接口子模块电分别与所述控制子模块、所述升压子模块和所述控制面板51电连接,所述供电接口子模块与所述储能电源60电连接,所述储能电源60用于通过所述供电接口子模块向所述电路模块50提供工作电能,所述供电接口子模块输出低电压。

所述下壳体12背离所述底座13的一面设置有电源安装槽1203,并且所述电源安装槽1203位于所述盖板111的下方,所述储能电源60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电源安装槽1203。用户可通过打开所述盖板111,方便地对所述储能电源60进行更换。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储能电源60可以为锂电池或普通干电池等,优选地,所述储能电源60为锂电池,所述供电接口子模块可连接外部供电电源,也即可通过电源线连接所述供电接口子模块与家用电,以为所述储能电源60充电。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储能电源60可以省略,所述爬虫诱捕装置100可通过电源线连接家用电与所述供电接口子模块,以向所述爬虫诱捕装置100提供工作电源。

所述控制子模块用于作为所述爬虫诱捕装置100的控制中心,控制与其连接的各个子模块的工作。

所述升压子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极网组件30电和所述控制子模块电连接,所述升压子模块用于将所述供电接口子模块的低电压转变成高电压,并将所述高电压输送至所述电极网组件30以有效地电击蟑螂等爬虫。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压子模块包括高频自激振荡电路以及倍压电路。所述高频自激振荡电路包括由高频变压器以及三极管,并且所述高频变压器与所述三极管电连接,所述高频变压器和所述三极管均与所述供电接口子模块电连接,将所述供电接口子模块输入的低电压转变成18khz左右的高频交流电,经由所述高频变压器升压到约600v的中间电压。所述倍压电路包括储能高压电容以及整流二极管,所述储能高压电容与所述整流二极管电连接,并且所述储能高压电容和所述整流二极管均与所述高频变压器电连接,所述中间电压再经整流二极管及储能高压电容倍压整流至上千伏。输入所述升压子模块的低电压经过转换后,输出电压不低于1200v。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能电源60向所述供电接口子模块输入工作电压,所述供电接口子模块输出5v的低电压,所述升压子模块将5v的低电压转变成1500v直流高电压,以确保所述电极网组件30通电时能对蟑螂等爬虫造成致命的击杀。

所述控制面板51设置于所述上壳体11。所述控制面板51包括按键和指示灯。所述按键和所述指示灯均电连接所述控制子模块与所述供电接口子模块,所述按键用于控制所述爬虫诱捕装置100的开启或关闭,所述指示灯用于显示所述爬虫诱捕装置100的工作状态,所述指示灯可通过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以显示所述爬虫诱捕装置100的工作状态。一方面,所述指示灯可用于指示系统是否工作,另一方面,所述指示灯可用于显示系统电量,而且,所述指示灯还可用于指示装置是否正在充电中,以及是否充电完成。

上述加热片42分别与所述供电接口子模块和所述控制子模块电连接,所述供电接口子模块为所述加热片42提供工作电压,所述控制子模块控制所述加热片42对所述诱饵盒41内的诱饵进行加热。所述加热片42包括加热正负极以及中间介质,所述加热正负极与所述供电接口子模块和所述控制子模块电连接,流经所述加热正负极的电流通过所述中间介质产生热量。所述控制子模块通过调节所述加热片42的分压和分流以调整所述加热片42的发热量。所述中间介质可为电阻丝或碳纤维丝等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介质优选为电阻丝。

所述电路模块50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诱饵盒41内,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子模块电连接,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诱饵盒41内的诱饵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实时温度值反馈至所述控制子模块,所述控制子模块将所述实时温度值与预设温度值进行对标,若该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值,则所述控制子模块控制所述加热片42加热所述诱饵盒41内的诱饵,若该温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度值,则所述加热片42不动作。其中,所述预设温度值可以是固定值,也可以根据所述爬虫诱捕装置100所处的工作环境的温度的不同而改变大小。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为温度传感器。通过增加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可实时控制所述诱饵盒41内的诱饵的温度,以保证所述引诱装置的有效工作,从而提高所述爬虫诱捕装置100的工作效率。

所述电路模块50还包括爬虫检测装置52,所述爬虫检测装置52安装于所述下壳体12朝向所述底座13的一面,所述爬虫检测装置52与所述控制子模块电连接,所述爬虫检测装置52用于检测是否有蟑螂等爬虫进入所述电极网组件30的电杀区域内,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发送给所述控制子模块。若所述爬虫检测装置52检测到有蟑螂等爬虫进入所述电极网组件30的电杀区域内时,所述控制子模块控制所述升压子模块时序产生高电压,所述升压子模块将产生的高电压输送至所述电极网组件30,以对蟑螂等爬虫进行击杀,被击杀后的蟑螂等爬虫则落入所述粘纸20的粘捕区域等待清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爬虫检测装置52为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所述发送端用于发射红外信号,所述接收端用于接收所红外信号,当有蟑螂等爬虫经过所述发送端和所述接收端之间时,所述红外信号被切断且同时产生电信号输出至所述控制子模块,所述控制子模块控制所述升压子模块时序产生高电压。在本实施例中,两对所述红外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所述电极网组件30的两侧,两对所述红外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电极网组件30的另外两侧,以实现对所述电极网组件30的电杀区域的实施监控。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爬虫检测装置52可以省略,所述控制子模块通过程序控制所述升压子模块间隔预设时间产生所述高电压。所述电极网组件30的通电间隔时间设定为第一预设时间,所述电极网组件30的持续电击时间设定为第二预设时间,所述第一预设时间设定为5-15s之间,所述第二预设时间设定为1-5s之间。通过将所述持续电击时间设定为1-5s的区间以及所述通电间隔时间设定为5-15s的区间,使得所述爬虫诱捕装置100可在合理的工作周期内有效地将进入所述电极网组件30的电击区域内的蟑螂等爬虫击杀,防止间隔时间过长而未能有效电杀蟑螂等爬虫,同时避免电击时间过长或间隔时间过短而造成装置耗电,保证了所述爬虫诱捕装置100的正常工作。

所述电路模块50还包括无线通讯子模块,所述无线通讯子模块与所述控制子模块电连接,所述无线通讯子模块用于将所述控制子模块接收到的实时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无线通讯节点,所述实时数据包括所述爬虫检测装置检测到蟑螂等爬虫进入所述电极网组件30的次数,也即所述控制子模块控制所述升压子模块产生高电压的次数,所述无线通讯子模块可以是无线wifi模块、无线zigbee模块、5g通讯模块或其它无线通讯模块等等,所述无线通讯节点可以是路由器、家用电脑、手机或其他网络节点等等。例如,所述无线通讯子模块为无线wifi模块,所述无线通讯节点为手机,用户可通过手机端接收所述爬虫诱捕装置100的无线wifi模块发送的实时数据,手机通过累计接收的实时数据以显示所述电极网组件30的工作记录,用户可根据所述工作记录大致判断所述爬虫诱捕装置100对蟑螂等爬虫的电杀次数,并根据实际需要对所述粘纸20进行更换,避免用户需频繁地对所述爬虫诱捕装置100内的蟑螂等爬虫的电杀情况进行检查,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

所述气味扩散装置43分别与所述供电接口子模块与所述控制子模块电连接,所述供电接口子模块向所述气味扩散装置43提供工作电压,所述控制子模块通过脉宽调制(pwm,pulsewidthmodulation)的方式对所述风扇的扇叶的转速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所述风道内的气流流度的调节。具体的,请参阅图8,其中,t为方波周期,ton为高电平持续时间,所述控制子模块控制所述风扇的高电平ton与方波周期t的比例,以调节所述风扇的扇叶的转速。

请参阅图9,是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爬虫诱捕装置200,所述粘纸20的粘附侧边21可以省略,所述下坡道1312也可以省略,并且所述粘纸20的上表面与所述上坡道1311的上端持平,以简化所述底座13的结构设计,并且可迫使蟑螂等爬虫直接循着诱饵的气味飞/爬至所述电极网组件30的电杀区域;所述壳体10大致为台柱体,可使得蟑螂等爬虫容易飞至并停靠于所述壳体10的外表面,从而由所述爬虫槽口102进入所述壳体10的内部。其它内容与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爬虫诱捕装置100基本相同。

请参阅图10,是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爬虫诱捕装置300,所述下壳体12的诱捕腔1201省略,所述下壳体12与所述底座13之间为狭长的空腔,所述电极网组件30安装于所述爬虫入口101的下坡道1312,蟑螂等爬虫进入所述电极网组件30的电杀区域后,被电击而落入所述粘纸20的粘捕区域。相应的,可分别在每一个所述下坡道1312设置一对所述红外传感器,若所述红外传感器检测有蟑螂等爬虫进入所述电极网组件30的电杀区域内,所述控制子模块则控制所述升压子模块时序产生高电压,以使得所述电极网组件30对蟑螂等爬虫进行电杀。其它内容与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爬虫诱捕装置100基本相同。

请参阅图11,是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爬虫诱捕装置400,与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爬虫诱捕装置100不同的是:所述下坡道1312、所述下壳体12的诱捕腔1201和所述粘纸20的粘附侧边21同时省略,所述上坡道1311与所述下壳体12之间形成所述爬虫入口101,所述下壳体12与所述底座13之间为狭长的空腔,所述电极网组件30安装于所述下壳体12朝向所述底座13的一面。其中,所述上坡道1311的顶端与所述粘纸20的垂直距离可为5-20mm,优选地,所述垂直距离为5mm,可使得蟑螂等爬虫进入所述空腔后难以逃脱。其它内容与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爬虫诱捕装置100基本相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阅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