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肉种鸭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肉种鸭强制换羽方法。
背景技术:
强制换羽是延长种鸭产蛋时间的一种技术,目前国内多采用饥饿法,即通过调控饲料、饮水、光照等条件给种鸭造成应激。传统方法是公母鸭混饲,公母实行同样的饲养管理模式,以停料后第2d或第3d测得的空腹体重作为初始体重,当失重率达到28%~30%时恢复供料,喂料量公母鸭一致。传统方法换羽期间,公鸭抗应激能力较母鸭差,换羽期间死淘率远远高于母鸭,一般母鸭死淘率在2%左右,而公鸭的死淘率则高达10%左右;产蛋期间母鸭的死淘率反而又要至少高出公鸭10个百分点以上。此外,传统方法对肉种鸭特别是对公鸭应激过大,还导致换羽后受精率下降,而且公母鸭混饲换羽时母鸭也易受到公鸭的伤害,达不到应有的产蛋量,从而使强制换羽的效果大打折扣。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行公母分饲换羽,是依据公母鸭不同的生理特性,探索公鸭、母鸭换料时的失重标准、换料后不同的饲喂量及饲喂方法、混群时机等不同饲养管理模式,以期得到更佳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强制换羽存在的死淘率高,受精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提升肉种鸭生产性能的强制换羽方法。本发明依据公母鸭不同的生理特性,实施分别饲养管理(公母分别饲养,换料后不同的饲喂量及饲喂方法,混群时机等),以降低肉种鸭特别是种公鸭的应激强度,减小死淘率,提高受精率,提升肉种鸭生产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升肉种鸭生产性能的强制换羽方法,其特征是,
(1)强制换羽前准备:淘汰不合格种鸭,公母肉种鸭分开;
(2)停料期:断料,8h后称取初始体重,第7d及之后每日称重计算失重率,定时供水,缩短每日光照时间;
(3)恢复供料期:公母鸭失重率分别达到15%、28%~30%时喂育成料,公鸭饲喂量以到混群时达到初始体重并多100g以上为宜;母鸭饲喂量:每只母鸭120±5g,以后每日增加5g,直至210~220g,维持此料量直至公母鸭混群后第4d,全天供水,后期增加光照时间;
(4)混群:公母比例1:4.6~4.8,限时饲喂,见蛋后换产蛋料,产蛋率20%以上时自由采食,全天供水,光照17h;
(5)免疫。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强制换羽前准备:断料前7d淘汰不合格种鸭;断料前3d将公母鸭分开,公母鸭单独放置;断料前1d鸭舍内加铺5±0.5cm厚垫料;鸭舍内17h光照,强度20lx,温度控制在18~21℃,湿度65±5%;
(2)停料期:停料,停料的同时在饮水中添加黄芪多糖连用2~4d;停料8h后,抽取公、母鸭称重获得公母鸭的初始体重;第7d及之后,抽取公母鸭分别称重对比失重率;停料期间,每天早、中、晚各定时供水一次,每次1h;采用自然光照或将光照时间减为8h;
(3)恢复供料期:以公鸭初始体重为标准,当失重率达到15%时开始饲喂育成料,第一周每天每只给料190g±10g,第二周200g±10g,第三周210g±10g;以初始体重为标准,母鸭失重率达到28%~30%开始供应育成料,每只母鸭120±5g,以后每日增加5g,第二周增加到150±5g,第三周180±5g,第四周210~220g,维持此料量直至公母鸭混群后第4d;
恢复喂料时,饮水中加入双黄连连用3~5d。供料期间全天供水,第四周末之前,采用自然光照或光照时间8h,自第五周起,每天增加1h光照直到17h;
(4)混群:公母鸭新羽长齐且公鸭体重达到初始体重并多100g以上时混群,公母比例1:4.6~4.8;自混群后第5d起,饲喂方式由定量饲喂改为限时饲喂,每天采食时间4±0.5h;见蛋后换产蛋料,每日采食时间延长到7±0.5h;产蛋率到20%以上时全天24h自由采食,见蛋2周后的种蛋即可用于孵化;全天供水,光照保持17h;
(5)免疫:根据抗体水平确定强制换羽期间的免疫程序,在母鸭恢复供料后第2周免疫鸭瘟疫苗,第3周免疫禽流感,第4周免疫黄病毒,第5周免疫病毒性肝炎,第6周免疫水禽专用新禽二联。
进一步的,育成料要求:可消化粗蛋白16.3%、禽代谢能2740kc、钙0.9%。
进一步的,产蛋料要求:可消化粗蛋白19.5%、禽代谢能2790kc、钙3.1%。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3)和(4)每周对舍内外环境消毒3~4次。整个过程中饮水器每天用消毒液刷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停料后公母鸭分饲
同现有强制换羽技术相比,公母鸭分饲,并通过采取不同的饲养管理模式,既降低公鸭的应激强度,降低死淘率,减小对换羽后产蛋期受精率的影响,又避免母鸭受到伤害,有助于第二个产蛋期生产性能的提升。
2)合理饮食配合免疫提高公母鸭抗病能力
本发明在停料时在饮水中添加黄芪多糖,恢复喂料时,饮水中加入双黄连,并结合疫苗免疫及合理的饲喂方式等,可以提高公母鸭抗病能力,减少死淘率,提高第二个产蛋期生产性能。
总之,本发明通过强制换羽前的充分准备、严格的停料、科学地恢复供料、不同阶段饲喂营养成分适宜的饲料及合理调控饮水、光照等手段,使种鸭快速换羽,有效缩短换羽时间,辅之以恰当时间混群、免疫等措施,使鸭群保持健康体质,提升第二个产蛋期种蛋产量和品质,延长肉种鸭经济利用期,能够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提升肉种鸭生产性能的强制换羽方法,肉种鸭总数为5000只,其中公鸭915只,母鸭4085只,具体方法如下:
(1)强制换羽前准备:断料前7d把体重过大、过小及伤残种鸭全部淘汰,以降低强制换羽期间的死淘率,减少经济损失。整修加固舍内隔栏,防止种鸭串栏,检修饮水设施和照明灯具,更换损坏的灯泡。断料前3d挑选公鸭,将其放置在9~10号栏并确认数量,母鸭均匀地分至1~8号栏并清点数量。断料前1d将舍内料箱和产蛋箱全部移走,彻底清扫鸭舍和运动场内鸭粪、鸭毛、灰尘及蜘蛛网,舍内加铺5cm厚垫料,垫料干松平整,无潮湿﹑结块现象及混有杂物。用不同种类的消毒药对舍内外进行至少3次全面彻底消毒。鸭舍内17h光照,强度20lx,温度控制在18~21℃为宜,冬季最低不低于10℃,夏季最高不高于30℃,湿度在65%左右。
(2)停料期:做好充分准备后即可停料,停料的同时在饮水中添加黄芪多糖(主要成分黄芪多糖70%),每100g兑水500kg,连用3d。停料8h后,9~10号栏每栏随机抽取10%分别称重作为公鸭的初始体重,1~8号栏每栏随机抽取10%分别称重作为母鸭的初始体重。第7d及之后,每日全群抽取10%公母鸭分别称重对比失重率。称重时栏内鸭全群驱赶起来,用隔网随机隔出种鸭,以免大小鸭分布不均而引起误差,逐只称重,误差不超过20g,每次称重定时﹑定人﹑定磅。停料期间,每天早、中、晚各定时供水一次,每次1h,饮水器每天用消毒液刷洗,每周对舍内外环境消毒3~4次。停止人工辅助光照,采用自然光照或将光照时间由17h减为8h,光照强度20lx。
(3)恢复供料期:公鸭以初始体重为标准,当失重率达到15%时开始饲喂育成料,第一周每天每只给料190g(上、下午两次给料),第二周200g,第三周210g(具体给料数量视体重增加情况而定,以到混群时达到初始体重并多100g以上为宜)。以初始体重为标准,母鸭失重率达到28%~30%(一般在自停料日后第15d左右,若死淘率超过1%则提前供料)开始供应育成料,每只母鸭120g(上午60g、下午60g),以后每日增加5g,第二周增加到150g,第三周180g,第四周210~220g,维持此料量直至公母鸭混群后第4d。育成料主要营养值为:可消化粗蛋白16.3%、禽代谢能2740kc、钙0.9%,要将育成料均匀、快速地撒到垫料上,使所有的种鸭能同时采食。
恢复喂料时,每1000kg饮水中加入双黄连(主要成分为金银花、黄芩、连翘)100g,连用3~5d。供料期间,全天供水,饮水器每天用消毒液刷洗,第四周末之前,采用自然光照或光照时间8h,自第五周起,每天增加1h光照直到17h,光照强度20lx。及时清扫鸭毛,每周对舍内外环境消毒3~4次。
(4)混群:母鸭自停料日后第6周左右,公母鸭新羽长齐且公鸭体重达到初始体重并多100g以上时混群,公母比例1:4.6~4.8,均匀地分至1~10栏,将料箱放入栏内。自混群后第5d起,饲喂方式由定量饲喂改为限时饲喂,每天采食时间4h。母鸭自停料日后第50d左右见蛋,将产蛋箱放入栏内,由育成料过渡更换成产蛋料,每日采食时间延长到7h,产蛋料可消化粗蛋白19.5%、禽代谢能2790kc、钙3.1%。产蛋率到20%以上时全天24h自由采食,见蛋2周后的种蛋即可用于孵化,再经不到一周的时间产蛋率即可达到50%以上,产蛋高峰期产蛋率可达到85%~90%。全天供水,饮水器每天用消毒液刷洗,舍内外环境每周消毒3~4次。光照保持17h,光照强度20lx,为便于种鸭夜间产蛋、采食及饮水,夜间保持微弱灯光。
(5)免疫:根据抗体水平确定强制换羽期间的免疫程序,为降低应激强度且使种鸭在第二个产蛋期维持较高的抗体水平,可在母鸭恢复供料后第2周免疫鸭瘟疫苗,0.5ml/只,第3周免疫禽流感,1ml/只,第4周免疫黄病毒,1ml/只,第5周免疫病毒性肝炎,0.5ml/只,第6周免疫水禽专用新禽二联,0.5ml/只。疫苗免疫前后2d在饮水中添加多维以提高鸭抗应激能力,免疫时种鸭要轻拿轻放。
试验例1:
选取3栋鸭舍中的肉种鸭,日龄及第一产蛋期饲养管理方式、免疫程序、设施设备等完全相同,3栋鸭舍分别进行强制换羽、自然换羽和不换羽直接育雏产蛋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三种换羽方式的对比结果
结果表明:本发明强制换羽不但停产期明显缩短,延长产蛋时间,而且避免了重新购置种鸭和育雏、育成期的高昂成本,可以节约大量费用。
试验例2:
选取同一栋鸭舍中的75周龄肉种鸭6000只均匀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00只,两组公母鸭前期饲养管理方式、换羽前准备工作、环境设备、第二个产蛋期饲养管理等条件和方式完全相同(同实施例1),直至产蛋期结束,进行数据对比:
对照组:公母混饲,公母比例1:5,以停料后第2d测得的空腹体重作为初始体重,当失重率达到28%~30%时恢复供料,喂料量公母鸭一致,第一天每只给料120g,以后每日增加5g,第四周增加到210~220g,维持此料量直至自停料日后第7周。
实验组:公母分饲,以停料8h后的体重分别作为公母鸭的初始体重,公鸭失重率达到15%时恢复供料,第一周每天每只给料190g,第二周200g,第三周210g;母鸭恢复供料方式与对照组相同;新羽全部长齐混群时公母比例1:4.6~4.8。
两组实验数据结果如下:
表2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肉种鸭性能对比
实验结果表明,与公母混饲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的方法可降低肉种鸭换羽期间死淘率43.59%,换羽后第二个产蛋期死淘率降低33.17%,入舍母鸭产合格种蛋数增加6.45%,换羽后全期平均受精率提高8.11%,合格受精蛋数增加15.15%,说明本发明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显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