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理毛叶钝果寄生对二球悬铃木危害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51196发布日期:2019-08-17 01:16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理毛叶钝果寄生对二球悬铃木危害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理半寄生植物对城市园林树木危害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治理毛叶钝果寄生对二球悬铃木危害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二球悬铃木(platanusacerifolia)是常见的城市绿化树种、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其生长迅速、株型美观、适应性强,广泛分布于国内各个城市,我国南方城市常使用二球悬铃木作为绿化树种。

毛叶钝果寄生(taxillusnigrans)是桑寄生科钝果寄生属(taxillus)的一种常绿半寄生植物,广泛寄生于二球悬铃木、银杏(ginkgobiloba)、构树(broussonetiapapyrifera)、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玉兰(magnoliadenudate)、紫叶李(prunuscerasifera)、垂柳(salixbabylonica)、皱皮木瓜(chaenomelesspeciose)、银木(cinnamomumseptentrionale)、女贞(ligustrumincidum)等40余种树木上。一般而言,寄主被寄生植物寄生后会扰乱寄主的气孔调控系统,导致寄主植物气孔的早闭和振荡关闭,进而降低寄主光合作用速率。寄生植物体内还会积累过多的营养元素,对寄主植物造成强烈的干旱胁迫,甚至会导致寄主植物死亡。

在毛叶钝果寄生的寄主树木中,二球悬铃木是其寄生数量和密度最大的寄主,产生的危害也最为突出。二球悬铃木被寄生后会导致寄主生长不良、长势减弱、被寄生的枝条容易死亡和枯落,这些凋落的枝条可能会对道路上的行人和车辆造成危害。由于二球悬铃木常作为行道树在我国西南地区城市被广泛栽培,且毛叶钝果寄生在西南亚热带地区分布广泛,但是,对这种常见的寄生危害现象尚无有效治理的报道。所以,急需研究一套切实可行、经济有效的治理方法,实现对毛叶钝果寄生对二球悬铃木危害的有效治理,也可作为对其他树种进行寄生危害治理的借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经济有效的治理毛叶钝果寄生对二球悬铃木危害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治理毛叶钝果寄生对二球悬铃木危害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1.寄生危害调查:于二球悬铃木的休眠期,以寄生丛为单位,每个寄生丛记录为一株寄生,查数单株二球悬铃木树木上毛叶钝果寄生的个体数量;其中,以寄生丛为单位,每个寄生丛记录为一株寄生;

s2.寄生强度划分:根据步骤s1中查数毛叶钝果寄生的个体数量进行寄生强度等级划分,将寄生强度等级划分为重度寄生、中度寄生、轻度寄生和零寄生,其中,所述重度寄生为单株寄主树木上寄生个体数量≥30株,树冠50%以上被寄生丛取代,寄主枝条有枯死;所述中度寄生为30株>单株寄主树木上寄生个体数量≥10株,枝条被害处长大成瘤,树冠20%~50%枝条被寄生丛取代;所述轻度寄生为10株>单株寄主树木上寄生个体数量>0株,寄生对寄主影响小,枝条被害处稍肿胀;所述零寄生为单株寄生个体数量为0株;

s3.分级危害处理:于冬季待二球悬铃木一半以上叶片凋落后对重度寄生、中度寄生和轻度寄生的二球悬铃木分别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重度寄生:对重度寄生的二球悬铃木进行截干,所述截干高度为寄主树木一级侧枝距离主干1.5m处,对着生于寄主植物主干或一级侧枝1.5m以内的毛叶钝果寄生则将寄生植物吸器与寄主植物剥离;

中度寄生:对中度寄生的二球悬铃木进行整形修枝,修剪着生有毛叶钝果寄生的二级侧枝,切除毛叶钝果寄生吸器侵入部位50cm以内的枝干;

轻度寄生:对轻度寄生的二球悬铃木进行药物喷施,所述药物为草甘膦和乙烯利的混合溶液。

进一步地,使用望远镜查数单株二球悬铃木树木上毛叶钝果寄生的个体数量。

进一步地,还包括对截干和整形修剪后的二球悬铃木全株喷施草甘膦与乙烯利的混合溶液。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溶液是采用浓度为180~240ppm的草甘膦和760~850ppm的乙烯利混合而成,且草甘膦与乙烯利的体积比为1:3~5。

进一步地,二球悬铃木截干和整修修枝后,在树干伤口处涂抹油漆以保护伤口创面。

进一步地,还包括对去除的毛叶钝果寄生作为中药材进行回收,去除的二球悬铃木枝条作为木料或燃料进行回收。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通过对不同寄生强度二球悬铃木的划分,提出了对长有毛叶钝果寄生、不同寄生强度的二球悬铃木危害的处理方法。本发明克服了毛叶钝果寄生传播迅速、难以治理的缺点,显著控制了其传播和危害,填补了其危害治理方法的空白,具有潜在对其他树种进行寄生危害治理的借鉴价值。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操作简单、治理效果显著、治理成本低,可适用于城市中毛叶钝果寄生对二球悬铃木的危害治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治理前的二球悬铃木;

图2为应用本方法治理后的二球悬铃木;

图3为治理前和治理后的二球悬铃木上寄生百分比的对比图;

图4为治理前和治理后的二球悬铃木上寄生数量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例1:一种治理毛叶钝果寄生对二球悬铃木危害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1.寄生危害调查:查数单株二球悬铃木树木上毛叶钝果寄生的个体数量;其中,以寄生丛为单位,每个寄生丛记录为一株寄生;使用望远镜查数单株二球悬铃木树木上毛叶钝果寄生的个体数量;

s2.寄生强度划分:根据步骤s1中查数毛叶钝果寄生的个体数量进行寄生强度等级划分,将寄生强度等级划分为重度寄生、中度寄生、轻度寄生和零寄生,其中,所述重度寄生为单株寄主树木上寄生个体数量≥30株,树冠50%以上被寄生丛取代,寄主枝条有枯死;所述中度寄生为30株>单株寄主树木上寄生个体数量≥10株,枝条被害处长大成瘤,树冠20%~50%的枝条被寄生丛取代;所述轻度寄生为10株>单株寄主树木上寄生个体数量>0株,寄生对寄主影响小,枝条被害处稍肿胀;所述零寄生为单株寄生个体数量为0株;

s3.分级危害处理:于冬季待二球悬铃木一半以上叶片凋落后对重度寄生、中度寄生和轻度寄生的二球悬铃木分别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重度寄生:对重度寄生的二球悬铃木进行截干,所述截干高度为寄主树木一级侧枝距离主干1.5m处,对着生于寄主植物主干或一级侧枝1.5m以内的毛叶钝果寄生则将寄生植物吸器与寄主植物剥离;

中度寄生:对中度寄生的二球悬铃木进行整形修枝,修剪着生有毛叶钝果寄生的二级侧枝,切除毛叶钝果寄生吸器侵入部位50cm以内的枝干;

轻度寄生:对轻度寄生的二球悬铃木进行药物喷施,所述药物为草甘膦和乙烯利的混合溶液。

对截干和整形修剪后的二球悬铃木全株喷施草甘膦与乙烯利的混合溶液;二球悬铃木截干和整修修枝后,在树干伤口处涂抹油漆以保护伤口创面;混合溶液是采用浓度为180ppm的草甘膦和760ppm的乙烯利混合而成,且草甘膦与乙烯利的体积比为1:3;对去除的毛叶钝果寄生作为中药材进行回收,去除的二球悬铃木枝条作为木料或燃料进行回收。

实施例2:一种治理毛叶钝果寄生对二球悬铃木危害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1.寄生危害调查:查数单株二球悬铃木树木上毛叶钝果寄生的个体数量;其中,以寄生丛为单位,每个寄生丛记录为一株寄生;使用望远镜查数单株二球悬铃木树木上毛叶钝果寄生的个体数量;

s2.寄生强度划分:根据步骤s1中查数毛叶钝果寄生的个体数量进行寄生强度等级划分,将寄生强度等级划分为重度寄生、中度寄生、轻度寄生和零寄生,其中,所述重度寄生为单株寄主树木上寄生个体数量≥30株,树冠50%以上被寄生丛取代,寄主枝条有枯死;所述中度寄生为30株>单株寄主树木上寄生个体数量≥10株,枝条被害处长大成瘤,树冠20%~50%的枝条被寄生丛取代;所述轻度寄生为10株>单株寄主树木上寄生个体数量>0株,寄生对寄主影响小,枝条被害处稍肿胀;所述零寄生为单株寄生个体数量为0株;

s3.分级危害处理:于冬季待二球悬铃木一半以上叶片凋落后对重度寄生、中度寄生和轻度寄生的二球悬铃木分别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重度寄生:对重度寄生的二球悬铃木进行截干,所述截干高度为寄主树木一级侧枝距离主干1.5m处,对着生于寄主植物主干或一级侧枝1.5m以内的毛叶钝果寄生则将寄生植物吸器与寄主植物剥离;

中度寄生:对中度寄生的二球悬铃木进行整形修枝,修剪着生有毛叶钝果寄生的二级侧枝,切除毛叶钝果寄生吸器侵入部位50cm以内的枝干;

轻度寄生:对轻度寄生的二球悬铃木进行药物喷施,所述药物为草甘膦和乙烯利的混合溶液。

对截干和整形修剪后的二球悬铃木全株喷施草甘膦与乙烯利的混合溶液;二球悬铃木截干和整修修枝后,在树干伤口处涂抹油漆以保护伤口创面;混合溶液是采用浓度为240ppm的草甘膦和850ppm的乙烯利混合而成,且草甘膦与乙烯利的体积比为1:5;对去除的毛叶钝果寄生作为中药材进行回收,去除的二球悬铃木枝条作为木料或燃料进行回收。

实施例3:一种治理毛叶钝果寄生对二球悬铃木危害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1.寄生危害调查:查数单株二球悬铃木树木上毛叶钝果寄生的个体数量;其中,以寄生丛为单位,每个寄生丛记录为一株寄生;使用望远镜查数单株二球悬铃木树木上毛叶钝果寄生的个体数量;

s2.寄生强度划分:根据步骤s1中查数毛叶钝果寄生的个体数量进行寄生强度等级划分,将寄生强度等级划分为重度寄生、中度寄生、轻度寄生和零寄生,其中,所述重度寄生为单株寄主树木上寄生个体数量≥30株,树冠50%以上被寄生丛取代,寄主枝条有枯死;所述中度寄生为30株>单株寄主树木上寄生个体数量≥10株,枝条被害处长大成瘤,树冠20%~50%的枝条被寄生丛取代;所述轻度寄生为10株>单株寄主树木上寄生个体数量>0株,寄生对寄主影响小,枝条被害处稍肿胀;所述零寄生为单株寄生个体数量为0株;

s3.分级危害处理:于冬季待二球悬铃木一半以上叶片凋落后对重度寄生、中度寄生和轻度寄生的二球悬铃木分别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重度寄生:对重度寄生的二球悬铃木进行截干,所述截干高度为寄主树木一级侧枝距离主干1.5m处,对着生于寄主植物主干或一级侧枝1.5m以内的毛叶钝果寄生则将寄生植物吸器与寄主植物剥离;

中度寄生:对中度寄生的二球悬铃木进行整形修枝,修剪着生有毛叶钝果寄生的二级侧枝,切除毛叶钝果寄生吸器侵入部位50cm以内的枝干;

轻度寄生:对轻度寄生的二球悬铃木进行药物喷施,所述药物为草甘膦和乙烯利的混合溶液。

对截干和整形修剪后的二球悬铃木全株喷施草甘膦与乙烯利的混合溶液;二球悬铃木截干和整修修枝后,在树干伤口处涂抹油漆以保护伤口创面;混合溶液是采用浓度为200ppm的草甘膦和800ppm的乙烯利混合而成,且草甘膦与乙烯利的体积比为1:4;对去除的毛叶钝果寄生作为中药材进行回收,去除的二球悬铃木枝条作为木料或燃料进行回收。

通过以下试验说明本发明的过程和有益效果:

1.试验地点: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望江校区

2.试验时间:2017年12月-2019年5月

3.试验方法:

s1.寄生危害调查:于2017年12月进行,查数单株二球悬铃木树木上毛叶钝果寄生的个体数量;其中,以寄生丛为单位,每个寄生丛记录为一株寄生;使用望远镜查数单株二球悬铃木树木上毛叶钝果寄生的个体数量;

s2.寄生强度划分:根据步骤s1中查数毛叶钝果寄生的个体数量进行寄生强度等级划分,将寄生强度等级划分为重度寄生、中度寄生、轻度寄生和零寄生,其中,所述重度寄生为单株寄主树木上寄生个体数量≥30株,树冠50%以上被寄生丛取代,寄主枝条有枯死;所述中度寄生为30株>单株寄主树木上寄生个体数量≥10株,枝条被害处长大成瘤,树冠20%~50%的枝条被寄生丛取代;所述轻度寄生为10株>单株寄主树木上寄生个体数量>0株,寄生对寄主影响小,枝条被害处稍肿胀;所述零寄生为单株寄生个体数量为0株;如图1所示;

s3.分级危害处理:于冬季待二球悬铃木一半以上叶片凋落后对重度寄生、中度寄生和轻度寄生的二球悬铃木分别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重度寄生:对重度寄生的二球悬铃木进行截干,所述截干高度为寄主树木一级侧枝距离主干1.5m处,对着生于寄主植物主干或一级侧枝1.5m以内的毛叶钝果寄生则将寄生植物吸器与寄主植物剥离;

中度寄生:对中度寄生的二球悬铃木进行整形修枝,修剪着生有毛叶钝果寄生的二级侧枝,切除毛叶钝果寄生吸器侵入部位50cm以内的枝干;

轻度寄生:对轻度寄生的二球悬铃木进行药物喷施,所述药物为草甘膦和乙烯利的混合溶液。

对截干和整形修剪后的二球悬铃木全株喷施草甘膦与乙烯利的混合溶液;二球悬铃木截干和整修修枝后,在树干伤口处涂抹油漆以保护伤口创面;混合溶液是采用浓度为200ppm的草甘膦和800ppm的乙烯利混合而成,且草甘膦与乙烯利的体积比为1:4;对去除的毛叶钝果寄生作为中药材进行回收,对去除的二球悬铃木枝条作为木料或燃料进行回收。

4.试验结果:

2019年1月,对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内的毛叶钝果寄生危害二球悬铃木处理效果进行调查,共调查二球悬铃木200株,其中,复发树木13棵,寄生百分比由78%下降为6.5%,如图3;单株寄主树木上的毛叶钝果寄生平均株数由9.6株下降到0.26株,如图4。二球悬铃木截干和整形修剪后复壮效果良好,萌发枝条均为50枝以上,未出现因本治理方法而导致的二球悬铃木树木死亡,如图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