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耕土地种植产生的污染物的生态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50304发布日期:2019-08-17 01:12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耕土地种植产生的污染物的生态修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土壤治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农耕土地种植产生的污染物的生态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农耕土地在种植过程中,耕农在一些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大量使用碱性肥料,如草木灰等,在长年累月使用过程中会使土地的碱性逐步提高,导致土壤碱化,从而使农作物的产量降低,现有的针对碱性土地的修复方法制作成本较高,或多或少的会对现有的土壤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和二次污染,导致对土壤的修复周期过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发明需要提供一种制备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快速安全且不会破坏现有的土壤生态系统的农耕土地种植产生的污染物的生态修复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农耕土地种植产生的污染物的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抽样检测:采用五点取样或s型取样法对待修复土壤抽样,整合抽样土壤后进行碱性检测并记录;

步骤2、制备土壤修复剂:所述土壤修复剂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酸化秸秆10-15份、有机质肥料25-40份、石膏粉末5-10份、活性炭粉末8-15份经过搅拌机混合均匀并装袋备用;

步骤3、确定用量:在抽样土壤中加入所述土壤修复剂后用地下水浇溉并用透明袋密封,静置36~48h后,通过不同份量的所述土壤修复剂的添加并经过多次碱度检测,直到土壤的ph值达到6.5~7.5之间为止,以确定每亩土地所用的所述土壤修复剂的用量;

步骤4、种植农作物:将制备完成的所述土壤修复剂均匀撒在待修复土壤表层,使用旋耕机械进行均匀翻耕并进行浇溉,翻耕深度为200~400mm,将翻耕土壤进行整平后静置3~5天,然后种植待种农作物,农作物生长期间定期看护施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农耕土地种植产生的污染物的生态修复方法,步骤2中的所述有机质肥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得:在任意比例的绿肥、松针土中加入占其重量10~15%有机肥和5~10%农家肥经过均匀混合并在18~25度的避光条件下静置48~72h制得而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农耕土地种植产生的污染物的生态修复方法,步骤2中的所述酸化秸秆通过以下方法制得:将秸秆破碎成长度小于10mm后置入罐中,压实静置48~72h;然后向罐中加入酸化菌剂,再加地下水至淹没秸秆,然后密封罐体,保持罐内温度在10~15度,保温20至25天,将罐内秸秆取出,并置于通风处避光条件下烘干至水分为15~20%,即得到所述酸化秸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农耕土地种植产生的污染物的生态修复方法,所述酸化菌剂为含有植物乳杆菌、乳双岐杆菌、嗜酸乳杆菌、戊糖片球菌中的两种或三种的且含量为70~80%的液体菌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农耕土地种植产生的污染物的生态修复方法,所述酸化菌剂的添加量为秸秆总量的5~8%。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农耕土地种植产生的污染物的生态修复方法,步骤1中的所述石膏粉末的目数为200~300目,其中目数200目、250目和300目的三种目数的比例为3:4:3。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农耕土地种植产生的污染物的生态修复方法,所述秸秆为小麦秆、玉米杆、高粱杆、谷杆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农耕土地种植产生的污染物的生态修复方法,步骤2中的所述活性炭粉末为100~150目的果壳活性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农耕土地种植产生的污染物的生态修复方法,所述农家肥为猪粪、牛粪、鸡粪、羊粪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混合物。

本发明的生态修复方法,通过五点取样或s型取样法对污染土地进行精确的碱性检测,并通过不同份量的土壤修复剂的添加并经过多次碱度检测,从而精准确定每亩土地所述需的土壤修复剂的用量,确保不会对农耕土地产生二次污染,其中本发明的生态修复方法所用原材料基本为农耕作物,土壤修复剂的制备成本低,周期短,且在使用过程中快速安全,大大节省了碱性土壤的生态修复时间,而且不会破坏现有的土壤生态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农耕土地种植产生的污染物的生态修复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农耕土地种植产生的污染物的生态修复方法中土壤修复剂的用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农耕土地种植产生的污染物的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s100、抽样检测:采用五点取样或s型取样法对待修复土壤抽样,整合抽样土壤后进行碱性检测并记录,其中土壤抽样的深度h≥350mm,以保证大部分农作物的播种深度;

s200、制备土壤修复剂:土壤修复剂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酸化秸秆10-15份、有机质肥料25-40份、石膏粉末5-10份、活性炭粉末8-15份经过搅拌机混合均匀并装袋备用,其中搅拌机采用复合肥搅拌机,在搅拌频率为40~80/min下搅拌20~30min;

s300、确定用量:在抽样土壤中加入土壤修复剂后用地下水浇溉并用透明袋密封,需要理解的是,浇溉效果以手攥成团不散开为宜,静置36~48h后,通过不同份量的土壤修复剂的添加并经过多次碱度检测,直到土壤的ph值达到6.5~7.5之间为止,从而确定每亩土地所用的土壤修复剂的用量,经过实际修复测试,土壤ph值在7.6~8.5时,土壤修复剂的使用量为50~150kg/亩;土壤ph值在8.6~9.5时,土壤修复剂的使用量为150~250kg/亩;

s400、种植农作物:将制备完成的土壤修复剂均匀撒在待修复土壤表层,使用旋耕机械进行均匀翻耕并进行浇溉,翻耕深度为200~400mm,将翻耕土壤进行整平后静置3~5天,然后种植待种农作物,农作物生长期间定期看护施肥。

本发明的生态修复方法,通过五点取样或s型取样法对污染土地进行精确的碱性检测,并通过不同份量的土壤修复剂的添加并经过多次碱度检测,从而精准确定每亩土地所述需的土壤修复剂的用量,确保不会对农耕土地产生二次污染,其中本发明的生态修复方法所用原材料基本为农耕作物,土壤修复剂的制备成本低,周期短,且在使用过程中快速安全,大大节省了碱性土壤的生态修复时间,而且不会破坏现有的土壤生态系统。

如图1所示,s200中的有机质肥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得:在任意比例的绿肥、松针土中加入占其重量10~15%有机肥和5~10%农家肥经过均匀混合并在18~25度的避光条件下静置48~72h制得而成,需要理解的是,有机肥为农耕土地种植所需的磷肥和氮肥。

如图1所示,s200中的酸化秸秆通过以下方法制得:将秸秆破碎成长度小于10mm后置入罐中,压实静置48~72h;然后向罐中加入酸化菌剂,再加地下水至淹没秸秆,然后密封罐体,保持罐内温度在10~15度,保温20至25天,将罐内秸秆取出,并置于通风处避光条件下烘干至水分为15~20%,即得到酸化秸秆,酸化菌剂为含有植物乳杆菌、乳双岐杆菌、嗜酸乳杆菌、戊糖片球菌中的两种或三种混合物且含量为70~80%的液体菌剂,酸化菌剂的添加量为秸秆总量的5~8%。

如图1所示,s100中的石膏粉末的目数为200~300目,其中目数200目、250目和300目的三种目数的比例为3:4:3。

如图1所示,秸秆为小麦秆、玉米杆、高粱杆、谷杆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此类秸秆的来源广泛,使用成本较低。

如图1所示,s200中的活性炭粉末为100~150目的果壳活性炭,果壳活性炭能有效的吸附土壤中的农药残留物。

如图1所示,农家肥为猪粪、牛粪、鸡粪、羊粪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混合物,来源广、数量大,便于就地取材,成本较短。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