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淡水珍珠无害化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47429发布日期:2019-09-24 20:20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淡水珍珠无害化养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淡水珍珠养殖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淡水珍珠无害化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珍珠养殖行业的不断扩大,我国的珍珠产量也不断提高,在前几年的时候达到高峰期,年产四千多吨,我国也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淡水珍珠生产国。随后因为珍珠产量过大和养殖管理不当等原因,使得珍珠产量开始了下滑。而且珍珠养殖带来的很多的问题,例如:疾病,水质污染,珍珠质量差等。

其中水质污染已是成为目前社会的热门话题,由于养殖时,向水中投放肥料、饵料过度,造成水质污染,破坏了水体,环境的污染也迫使很多地方相关政策进行打压和缩减养殖面积,这样将导致珍珠产业的下滑,从而也给珠蚌的养殖户带来不好的经济效益。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淡水珍珠无害化养殖方法,通过养殖水体的循环利用有效减轻养殖环境负担,从而提高珍珠养殖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淡水珍珠无害化养殖方法,通过建立相互隔离的幼年蚌养殖池、成年蚌养殖池、原水产养殖池以及水净化池,通过循环泵的连通形成一个环形循环养殖系统,幼年蚌养殖池内分布的是1-2龄小蚌,其每日摄食量还是排泄量均处于相对较低的时段,氮、硝氮浓度很低,通过水净化池净化后的水体首先通入至幼年蚌养殖池供小蚌生存,而幼年蚌养殖池内的水体在一定时间内排放至成年蚌养殖池供3-5龄的大蚌生存,而成年蚌养殖池内的水体中存在较高浓度后的氮、硝氮以及较多排泄物时,再将成年蚌养殖池内的水体通入至原水产养殖池供鱼类消化、食用,最后原水产养殖池的废水通入水净化池内,通过电解以及过滤处理,有效降低了水体中的氮、硝氮以及有害物质的含量,实现将废水转变成原料,不仅净化了整个养殖系统的水体,又节约了成本,减轻环境污染程度。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淡水珍珠无害化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养殖生态的建立,建立相互隔离的珠蚌养殖池、原水产养殖池、水净化池,其中珠蚌养殖池分为幼年蚌养殖池和成年蚌养殖池,幼年蚌养殖池和成年蚌养殖池以及原水产养殖池和水净化池均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口,幼年蚌养殖池的出水口与成年蚌养殖池进水口相连通,成年蚌养殖池的出水口与原水产养殖池的进水口相连通,原水产养殖池的出水口与水净化池的进水口相连通,而水净化池的出水口与幼年蚌养殖池的进水口相连通,并在进水口或出水口处设置循环泵,形成循环养殖生态;

步骤二、养殖水域的布置,分别在珠蚌养殖池、原水产养殖池内注入养殖用水,珠蚌养殖池内的养殖用水要求水体中钙的含量求在45mg/l以上,水的酸碱度以中性稍偏碱性为佳,其ph值具体为6.5-8,水色以黄绿色为佳,原水产养殖池内的养殖用水要求水体可为有或无富营养化且必须为无污染水体;

步骤三、吊养网框的布置,在两个珠蚌养殖池内均布置多组幼年蚌吊养网框和成年蚌吊养网框,吊养深度为60-100cm,吊养网框的吊养位置在养殖池水表层下20-30cm处;

步骤四、珠蚌的挑选,优选蚌壳色光、壳质厚实、珍珠层色泽光彩美丽、外鳃瓣完整无伤、喷水有力且闭壳力强的珠蚌;

步骤五、原水产养殖池的生态布置,在原水产养殖池内投放滤食性鱼类以及种植一些水生植物;

步骤六、水净化池内的布置,设置相互连通的电解池和过滤池,电解池和过滤池分别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电解池进水口与原水产养殖池的出水口相连通,电解池出水口与过滤池的进水口相连通,且过滤池的出水口与幼年蚌养殖池的进水口相连通;

步骤七、饵料的投放,在珠蚌养殖池、原水产养殖池内分别定期、定量投放饵料;

步骤八、定期开放各个循环泵1-2次/日,完成幼年蚌养殖池、成年蚌养殖池、原水产养殖池、水净化池之间的水体循环。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在养殖10-20d后,需要对养殖水域底部进行清理,冬季干塘后,每亩珠蚌养殖池用50-70公斤生石灰化水后泼洒处理,既起清塘消毒作,又可增加水质硬度和肥度。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挑选1-2龄的幼年蚌放置于幼年蚌吊养网框中,每个幼年蚌吊养网框内放置3-5只幼年蚌,挑选3-5龄的成年蚌放置于成年蚌吊养网框中,每个成年蚌吊养网框内放置2-3只成年蚌。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珠蚌养殖池内设置有多组用于固定吊养网框的固定板,多个所述吊养网框等间距分布在固定板的下端,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高强度牵引绳索,所述珠蚌养殖池靠近上端的两端侧壁上均安装有一组支撑架,一组所述支撑架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轴,两个所述转动轴上分别固定套设有与固定板位置对应的收卷辊和放卷辊,且相对位置设置的两个高强度牵引绳索分别套设在收卷辊和放卷辊上,且靠近收卷辊的支撑架上固定安装有对其中一个转动轴进行驱动的正反转电机,位于所述放卷辊上的高强度牵引绳索的下端通过高强度弹性绳索固定在珠蚌养殖池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珠蚌养殖池的内部两侧均设有导向辊,且相对位置设置的高强度牵引绳索分别套设在与其位置对应的导向辊上。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吊养网框内的底质泥沙控制在8-12cm左右,水体温度控制在15-20℃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五中滤食性鱼类优选用黄颡鱼、鳙鱼、草鱼、鲤鱼以及鲫鱼为主,所述水生植物为低等水生植物,且水生植物密度为2-7kg/m2。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六中过滤池内设有淤泥沉淀区和净化区,所述净化区内设有一级过滤棉层和二级粗砂粒填料层。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七中珠蚌养殖池内的饵料以浮游生物以及硅藻、金藻、黄藻、裸藻门中的一些单细胞藻类为主,原水产养殖池内的饵料以豆粕等含有植酸磷的植物蛋白原料为主。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七中的珠蚌养殖池内定期投放有沼液。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通过建立相互隔离的幼年蚌养殖池、成年蚌养殖池、原水产养殖池以及水净化池,通过循环泵的连通形成一个环形循环养殖系统,幼年蚌养殖池内分布的是1-2龄小蚌,其每日摄食量还是排泄量均处于相对较低的时段,氮、硝氮浓度很低,通过水净化池净化后的水体首先通入至幼年蚌养殖池供小蚌生存,而幼年蚌养殖池内的水体在一定时间内排放至成年蚌养殖池供3-5龄的大蚌生存,而成年蚌养殖池内的水体中存在较高浓度后的氮、硝氮以及较多排泄物时,再将成年蚌养殖池内的水体通入至原水产养殖池供鱼类消化、食用,最后原水产养殖池的废水通入水净化池内,通过电解以及过滤处理,有效降低了水体中的氮、硝氮以及有害物质的含量,实现将废水转变成原料,不仅净化了整个养殖系统的水体,又节约了成本,减轻环境污染程度。

(2)步骤二中在养殖10-20d后,需要对养殖水域底部进行清理,冬季干塘后,每亩珠蚌养殖池用50-70公斤生石灰化水后泼洒处理,既起清塘消毒作,又可增加水质硬度和肥度。

(3)步骤三中挑选1-2龄的幼年蚌放置于幼年蚌吊养网框中,每个幼年蚌吊养网框内放置3-5只幼年蚌,挑选3-5龄的成年蚌放置于成年蚌吊养网框中,每个成年蚌吊养网框内放置2-3只成年蚌,不同龄段的珠蚌分开养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供不同的生存环境,有效提高珠蚌的存活率。

(4)步骤三中珠蚌养殖池内设置有多组用于固定吊养网框的固定板,固定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高强度牵引绳索,位于两端的高强度牵引绳索分别套设在收卷辊和放卷辊,其中正反转电机对收卷辊进行驱动,而位于放卷辊上的高强度牵引绳索的下端通过高强度弹性绳索固定在珠蚌养殖池的侧壁上,定时启动正反转电机,正反转电机带动收卷辊转动,通过高强度牵引绳索对固定板下端的多个吊养网框进行拉动,而设置在放卷辊一端的高强度弹性绳索起到拉伸限位作用,从而实现若干个吊养网框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水平运动,水体在晃动的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刺激珠蚌分泌珍珠质。

(4)珠蚌养殖池的内部两侧均设有导向辊,且相对位置设置的高强度牵引绳索分别套设在与其位置对应的导向辊上,对高强度牵引绳索起到导向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固定板下端的若干个吊养网框水平运动的平稳性,使得吊养网框始终处于同一吊养高度。

(6)多个吊养网框内的底质泥沙控制在8-12cm左右,水体温度控制在15-20℃之间,底质泥沙有利于蚌的游走,从容有利于蚌的水底生存,为蚌珠提供一个良好养殖环境。

(7)步骤六中过滤池内设有淤泥沉淀区和净化区,净化区内设有一级过滤棉层和二级粗砂粒填料层,有利于对从原水产养殖池导出的水体进行净化处理。

(8)步骤七中的珠蚌养殖池内定期投放有沼液,沼液是在沼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内含有丰富的钾、磷以及氨基酸等,可以为浮游生物的生长提高足够的营养,此外沼液在发酵的过程中能够杀死各种寄生虫卵以及多种致病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序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珠蚌养殖区处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珠蚌养殖区处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水净化池处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固定板、2高强度牵引绳索、3导向辊、4转动轴、5收卷辊、6放卷辊、7高强度弹性绳索、8正反转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一种淡水珍珠无害化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养殖生态的建立,建立相互隔离的珠蚌养殖池、原水产养殖池、水净化池,其中珠蚌养殖池分为幼年蚌养殖池和成年蚌养殖池,幼年蚌养殖池和成年蚌养殖池以及原水产养殖池和水净化池均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口,幼年蚌养殖池的出水口与成年蚌养殖池进水口相连通,成年蚌养殖池的出水口与原水产养殖池的进水口相连通,原水产养殖池的出水口与水净化池的进水口相连通,而水净化池的出水口与幼年蚌养殖池的进水口相连通,幼年蚌养殖池、成年蚌养殖池、原水产养殖池以及水净化池相互连通,并在连通的进水口或出水口处设置循环泵,形成循环养殖生态;

步骤二、养殖水域的布置,分别在珠蚌养殖池、原水产养殖池内注入养殖用水,珠蚌养殖池内的养殖用水要求水体中钙的含量求在45mg/l以上,水的酸碱度以中性稍偏碱性为佳,其ph值具体为6.5-8,水色以黄绿色为佳,原水产养殖池内的养殖用水要求水体可为有或无富营养化且必须为无污染水体,此外,在养殖10-20d后,需要对养殖水域底部进行清理,冬季干塘后,每亩珠蚌养殖池用50-70公斤生石灰化水后泼洒处理,既起清塘消毒作,又可增加水质硬度和肥度;

步骤三、吊养网框的布置,在两个珠蚌养殖池内均布置多组幼年蚌吊养网框和成年蚌吊养网框,挑选1-2龄的幼年蚌放置于幼年蚌吊养网框中,每个幼年蚌吊养网框内放置3-5只幼年蚌,挑选3-5龄的成年蚌放置于成年蚌吊养网框中,每个成年蚌吊养网框内放置2-3只成年蚌,吊养深度为60-100cm,吊养网框的吊养位置在养殖池水表层下20-30cm处,不同龄段的珠蚌分开养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供不同的生存环境,有效提高珠蚌的存活率。

请参阅图2-3,在此需要补充的是,珠蚌养殖池内设置有多组用于固定吊养网框的固定板1,多个吊养网框等间距分布在固定板1的下端,固定板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高强度牵引绳索2,珠蚌养殖池靠近上端的两端侧壁上均安装有一组支撑架,一组支撑架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轴4,两个转动轴4上分别固定套设有与固定板1位置对应的收卷辊5和放卷辊6,且相对位置设置的两个高强度牵引绳索2分别套设在收卷辊5和放卷辊6上,且靠近收卷辊5的支撑架上固定安装有对其中一个转动轴4进行驱动的正反转电机8,位于放卷辊6上的高强度牵引绳索2的下端通过高强度弹性绳索2固定在珠蚌养殖池的侧壁上,可定时启动正反转电机8,正反转电机8带动套设有收卷辊5的转动轴4转动,通过高强度牵引绳索2对固定板1下端的多个吊养网框进行拉动,而设置在放卷辊6一端的高强度弹性绳索7起到拉伸限位作用,在正反转电机8正反转的过程中,实现若干个吊养网框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水平运动,水体在晃动的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刺激珠蚌分泌珍珠质。

同时为了提高吊养网框水平运动的平稳性,珠蚌养殖池的内部两侧均设有导向辊3,且相对位置设置的高强度牵引绳索2分别套设在与其位置对应的导向辊3上,对高强度牵引绳索2起到导向作用,使得吊养网框始终处于同一吊养高度,而多个吊养网框内的底质泥沙控制在8-12cm左右,水体温度控制在15-20℃之间;

步骤四、珠蚌的挑选,优选蚌壳色光、壳质厚实、珍珠层色泽光彩美丽、外鳃瓣完整无伤、喷水有力且闭壳力强的珠蚌;

步骤五、原水产养殖池的生态布置,在原水产养殖池内投放滤食性鱼类以及种植一些水生植物,滤食性鱼类优选用黄颡鱼、鳙鱼、草鱼、鲤鱼以及鲫鱼为主,水生植物为低等水生植物,且水生植物密度为2-7kg/m2;

请参阅图4,步骤六、水净化池内的布置,设置相互连通的电解池和过滤池,电解池和过滤池分别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电解池进水口与原水产养殖池的出水口相连通,电解池出水口与过滤池的进水口相连通,且过滤池的出水口与幼年蚌养殖池的进水口相连通,过滤池内设有淤泥沉淀区和净化区,净化区内设有一级过滤棉层和二级粗砂粒填料层,电解池出水口与淤泥沉淀区相连通,净化区与幼年蚌养殖池的进水口相连通,实现对水体的过滤净化,实现循环利用;

步骤七、饵料的投放,在珠蚌养殖池、原水产养殖池内分别定期、定量投放饵料,珠蚌养殖池内的饵料以浮游生物以及硅藻、金藻、黄藻、裸藻门中的一些单细胞藻类为主,原水产养殖池内的饵料以豆粕等含有植酸磷的植物蛋白原料为主,此外,向珠蚌养殖池内定期投放有沼液,沼液是在沼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内含有丰富的钾、磷以及氨基酸等,可以为浮游生物的生长提高足够的营养,此外沼液在发酵的过程中能够杀死各种寄生虫卵以及多种致病菌;

步骤八、定期开放各个循环泵1-2次/日,完成幼年蚌养殖池、成年蚌养殖池、原水产养殖池、水净化池之间的水体循环。

本发明建立相互隔离的幼年蚌养殖池、成年蚌养殖池、原水产养殖池以及水净化池,通过循环泵的连通形成一个环形循环养殖系统,幼年蚌养殖池内分布的是1-2龄小蚌,其每日摄食量还是排泄量均处于相对较低的时段,氮、硝氮浓度很低,通过水净化池净化后的水体首先通入至幼年蚌养殖池供小蚌生存,而幼年蚌养殖池内的水体在一定时间内排放至成年蚌养殖池供3-5龄的大蚌生存,而成年蚌养殖池内的水体中存在较高浓度后的氮、硝氮以及较多排泄物时,再将成年蚌养殖池内的水体通入至原水产养殖池供鱼类消化、食用,最后原水产养殖池的废水通入水净化池内,通过电解以及过滤处理,有效降低了水体中的氮、硝氮以及有害物质的含量,实现将废水转变成原料,不仅净化了整个养殖系统的水体,又节约了成本,减轻环境污染程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