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鳜鱼的人工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724319发布日期:2020-01-18 03:13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鳜鱼养殖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一种鳜鱼的人工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鳜鱼又叫鳌花鱼,肉食性,有鳞鱼类;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鳜鱼身体侧扁,背部隆起,身体较厚,尖头。它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中的一种。鳜鱼肉质细嫩,刺少而肉多,其肉呈瓣状,味道鲜美,实为鱼中之佳品。唐朝诗人张志和在其《渔歌子》写下的著名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赞美的就是这种鱼。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层次日益多元化,鳜鱼的市场消费量也会逐步扩大。鳜鱼的养殖与市场需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我国鳜鱼产业发展迅速,主要以池塘养殖为主,养殖形式多采用主养的方式。它虽然能够按照鳜鱼的生物学特征和生长要求进行科学的管理,但是由于鳜鱼的食性特殊,对活体饲料绝对依赖,不仅造成病菌感染引发大面积死亡,而且使用活饲料造成养殖成本极高。技术实现要素: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鳜鱼的人工养殖方法,帮助鳜鱼适应人工饲料的养殖且实现鱼蟹共存互利套养,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鳜鱼依赖活体饵料鱼疾病爆发率高且经济收益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鳜鱼的人工养殖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s1、池塘的选择、消毒与构建:选择靠近水源、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的地方分别建立鳜鱼驯养池和螃蟹养殖池,所述鳜鱼驯养池和螃蟹养殖池靠近设置,所述鳜鱼驯养池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鳜鱼驯养池的池底采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所述螃蟹养殖池采用80~100kg/亩生石灰溶化后全池泼洒的方式消毒,且在水温10~15℃时种植水草,所述水草覆盖面积占蟹养殖池总面积30~40%;s2、苗种的选择和投放前的处理:选择无感染疾病的鳜鱼苗放入消毒液中浸泡10~20分钟,所述消毒液为厚朴、艾叶、桔梗和食盐加入蒸馏水熬煮而成;选择体质健壮、无伤病的幼蟹苗,规格为80~90只/kg,在水温10~15℃时,将幼蟹苗用质量分数为3~4%的食盐水溶液浸洗5~10min;s3、鳜鱼的投放和驯化:将消毒后的鳜鱼苗投放到鳜鱼驯养池;首先对体长3~5cm的鳜鱼苗进行为期5~7天的全食活饵料鱼,投喂量m以第一天投喂时鳜鱼不再上浮抢料为标准;再对鳜鱼苗进行为期8~10天的混合投食,投食食物为冻饵料鱼和活饵料鱼,其中冻饵料鱼的投食量s=βm,所述β为冻饵料鱼系数,β的取值范围为0.5<β<0.8,混合投食结束后终结活饵料鱼的投喂;然后对鳜鱼苗进行为期3~5天的冻饵料鱼和饲料的混合投食,所述饲料的投食量p=αs,所述α为活饵鱼料系数,α的取值范围为1.2<α<1.5;随后完全使用人工饲料喂养;s4、蟹苗的投喂和管理:将消毒后的幼蟹苗投放到螃蟹养殖池前进行施肥培水,然后在螃蟹养殖池按照300~500kg/亩投放活螺蛳;s5、同步套养:待螃蟹养殖池中的螃蟹养殖周期达到20~30天时,将螃蟹苗放入鳜鱼驯养池与驯养完毕后的鳜鱼进行同步套养;s6、日常管理:每月对鳜鱼驯养池进行水质和水位管理;s7、鱼病的预防及治疗:每隔20~25天每亩用10~15kg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每月每亩使用一次三氯异氰脲酸或二氧化氯消毒剂。进一步地,所述鳜鱼驯养池的面积为2~4亩,水深1.5~2.0米,所述鳜鱼驯养池的水源选择无污染的江河水、湖水或大型水库水。进一步地,所述螃蟹养殖池面积为1~2亩,池深1.2~1.3m,池塘淤泥厚度不大于8~10cm,投放幼蟹苗前先抽干水曝晒25~30天,用60~80目筛绢过滤注水至水深50~60cm。进一步地,所述鳜鱼驯养池的鳜鱼苗放养密度为5000~10000尾/亩。进一步地,所述螃蟹养殖池的放养密度控制13500~18000尾/亩。进一步地,所述施肥培水的过程为在螃蟹放养前15~20天,用腐熟的有机肥加少量生石灰堆在池塘边水深40~45cm处肥水,每亩施180~200kg有机肥或12~16kg复合肥。进一步地,所述有机肥为草粉、菜饼、鸡粪、秸秆和糟渣混合与em菌发酵后的产物,所述复合肥为有机肥为磷酸二铵、磷酸一铵、硝酸钾、硝酸磷肥、磷酸二氢钾中的两种或三种。进一步地,所述水质管理是每个月检查1~2次鳜鱼驯养池的水体透明度是否在30~35cm区间,ph是否保持在7~8,氨氮≤0.2mg/l,池水含氧量是否达到5.0~5.2mg/l。进一步地,所述水位管理对鳜鱼驯养池每隔5~7天注水一次,每10~15天换水一次,每次加水深度为10~12cm,每月检查一次池水含氧量。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将鳜鱼养殖实现人工驯化减少对活体饵料鱼的依赖同时实现鱼蟹套养,螃蟹和鳜鱼两者互不相残且有协同共进作用,能同时增加螃蟹和鳜鱼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鳜鱼的人工养殖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科学地针对性分阶段地驯养方法对鳜鱼进行驯化养殖,其转变性好,能够帮助鳜鱼从生理上摆脱对活饲料的依赖,适应人工饲料的养殖,驯化成功率高,因为避免了大量投食活体饲料从而大大降低了流行性疾病的暴发概率,也避免了为鳜鱼相互残食,死亡率成倍增加的问题,为鳜鱼病害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也使得鳜鱼养殖成本较原养殖方式降低了,将鳜鱼人工驯化后与螃蟹苗进行套养,两者不相残,具有互补作用,可充分利用池塘的水体空间和食物资源,驯化池中的野杂鱼类吃食河蟹残饵,鳜鱼捕食野杂鱼类,解决了野杂鱼类与河蟹争食、争溶氧的问题,更有利于河蟹生长;在池塘中种植水草,不仅对河蟹有保护作用,而且有利于鳜鱼捕食野杂鱼类。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1本发明提供一种鳜鱼的人工养殖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池塘的选择、消毒与构建:选择靠近水源、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的地方分别建立鳜鱼驯养池和螃蟹养殖池,所述鳜鱼驯养池和螃蟹养殖池靠近设置,所述鳜鱼驯养池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鳜鱼驯养池的池底采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所述螃蟹养殖池采用80kg/亩生石灰溶化后全池泼洒的方式消毒,且在水温10℃时种植水草,所述水草覆盖面积占蟹养殖池总面积30%;第二步、苗种的选择和投放前的处理:选择无感染疾病的鳜鱼苗放入消毒液中浸泡10分钟,所述消毒液为厚朴、艾叶、桔梗和食盐加入蒸馏水熬煮而成;选择体质健壮、无伤病的幼蟹苗,规格为80只/kg,在水温10℃时,将幼蟹苗用质量分数为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5min;第三步、鳜鱼的投放和驯化:将消毒后的鳜鱼苗投放到鳜鱼驯养池;首先对体长3cm的鳜鱼苗进行为期5天的全食活饵料鱼,投喂量m以第一天投喂时鳜鱼不再上浮抢料为标准;再对鳜鱼苗进行为期8天的混合投食,投食食物为冻饵料鱼和活饵料鱼,其中冻饵料鱼的投食量s=βm,所述β为冻饵料鱼系数,β的取值范围为0.5<β<0.8,混合投食结束后终结活饵料鱼的投喂;然后对鳜鱼苗进行为期3天的冻饵料鱼和饲料的混合投食,所述饲料的投食量p=αs,所述α为活饵鱼料系数,α的取值范围为1.2<α<1.5;随后完全使用人工饲料喂养;第四步、蟹苗的投喂和管理:将消毒后的幼蟹苗投放到螃蟹养殖池前进行施肥培水,然后在螃蟹养殖池按照300kg/亩投放活螺蛳;第五步、同步套养:待螃蟹养殖池中的螃蟹养殖周期达到20天时,将螃蟹苗放入鳜鱼驯养池与驯养完毕后的鳜鱼进行同步套养;第六步、日常管理:每月对鳜鱼驯养池进行水质和水位管理;第七步、鱼病的预防及治疗:每隔20天每亩用10kg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每月每亩使用一次三氯异氰脲酸或二氧化氯消毒剂。进一步地,所述鳜鱼驯养池的面积为2亩,水深1.5米,所述鳜鱼驯养池的水源选择无污染的江河水、湖水或大型水库水。进一步地,所述螃蟹养殖池面积为1亩,池深1.2m,池塘淤泥厚度不大于8cm,投放幼蟹苗前先抽干水曝晒25天,用60目筛绢过滤注水至水深50cm。进一步地,所述鳜鱼驯养池的鳜鱼苗放养密度为5000尾/亩。进一步地,所述螃蟹养殖池的放养密度控制13500尾/亩。进一步地,所述施肥培水的过程为在螃蟹放养前15天,用腐熟的有机肥加少量生石灰堆在池塘边水深40cm处肥水,每亩施180kg有机肥或12kg复合肥。进一步地,所述有机肥为草粉、菜饼、鸡粪、秸秆和糟渣混合与em菌发酵后的产物,所述复合肥为有机肥为磷酸二铵、磷酸一铵、硝酸钾、硝酸磷肥、磷酸二氢钾中的两种或三种。进一步地,所述水质管理是每个月检查1次鳜鱼驯养池的水体透明度是否在30cm区间,ph是否保持在7,氨氮0.15mg/l,池水含氧量是否达到5.0mg/l。进一步地,所述水位管理对鳜鱼驯养池每隔5天注水一次,每10天换水一次,每次加水深度为10cm,每月检查一次池水含氧量。实施例2本发明提供一种鳜鱼的人工养殖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池塘的选择、消毒与构建:选择靠近水源、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的地方分别建立鳜鱼驯养池和螃蟹养殖池,所述鳜鱼驯养池和螃蟹养殖池靠近设置,所述鳜鱼驯养池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鳜鱼驯养池的池底采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所述螃蟹养殖池采用100kg/亩生石灰溶化后全池泼洒的方式消毒,且在水温15℃时种植水草,所述水草覆盖面积占蟹养殖池总面积40%;第二步、苗种的选择和投放前的处理:选择无感染疾病的鳜鱼苗放入消毒液中浸泡20分钟,所述消毒液为厚朴、艾叶、桔梗和食盐加入蒸馏水熬煮而成;选择体质健壮、无伤病的幼蟹苗,规格为90只/kg,在水温15℃时,将幼蟹苗用质量分数为4%的食盐水溶液浸洗10min;第三步、鳜鱼的投放和驯化:将消毒后的鳜鱼苗投放到鳜鱼驯养池;首先对体长5cm的鳜鱼苗进行为期7天的全食活饵料鱼,投喂量m以第一天投喂时鳜鱼不再上浮抢料为标准;再对鳜鱼苗进行为期10天的混合投食,投食食物为冻饵料鱼和活饵料鱼,其中冻饵料鱼的投食量s=βm,所述β为冻饵料鱼系数,β的取值范围为0.5<β<0.8,混合投食结束后终结活饵料鱼的投喂;然后对鳜鱼苗进行为期5天的冻饵料鱼和饲料的混合投食,所述饲料的投食量p=αs,所述α为活饵鱼料系数,α的取值范围为1.2<α<1.5;随后完全使用人工饲料喂养;第四步、蟹苗的投喂和管理:将消毒后的幼蟹苗投放到螃蟹养殖池前进行施肥培水,然后在螃蟹养殖池按照500kg/亩投放活螺蛳;第五步、同步套养:待螃蟹养殖池中的螃蟹养殖周期达到30天时,将螃蟹苗放入鳜鱼驯养池与驯养完毕后的鳜鱼进行同步套养;第六步、日常管理:每月对鳜鱼驯养池进行水质和水位管理;第七步、鱼病的预防及治疗:每隔25天每亩用15kg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每月每亩使用一次三氯异氰脲酸或二氧化氯消毒剂。进一步地,所述鳜鱼驯养池的面积为4亩,水深2.0米,所述鳜鱼驯养池的水源选择无污染的江河水、湖水或大型水库水。进一步地,所述螃蟹养殖池面积为2亩,池深1.3m,池塘淤泥厚度不大于10cm,投放幼蟹苗前先抽干水曝晒30天,用80目筛绢过滤注水至水深60cm。进一步地,所述鳜鱼驯养池的鳜鱼苗放养密度为10000尾/亩。进一步地,所述螃蟹养殖池的放养密度控制18000尾/亩。进一步地,所述施肥培水的过程为在螃蟹放养前20天,用腐熟的有机肥加少量生石灰堆在池塘边水深45cm处肥水,每亩施200kg有机肥或16kg复合肥。进一步地,所述有机肥为草粉、菜饼、鸡粪、秸秆和糟渣混合与em菌发酵后的产物,所述复合肥为有机肥为磷酸二铵、磷酸一铵、硝酸钾、硝酸磷肥、磷酸二氢钾中的两种或三种。进一步地,所述水质管理是每个月检查2次鳜鱼驯养池的水体透明度是否在35cm区间,ph是否保持在8,氨氮0.2mg/l,池水含氧量是否达到5.2mg/l。进一步地,所述水位管理对鳜鱼驯养池每隔7天注水一次,每15天换水一次,每次加水深度为12cm,每月检查一次池水含氧量。实施例3本发明提供一种鳜鱼的人工养殖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池塘的选择、消毒与构建:选择靠近水源、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的地方分别建立鳜鱼驯养池和螃蟹养殖池,所述鳜鱼驯养池和螃蟹养殖池靠近设置,所述鳜鱼驯养池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鳜鱼驯养池的池底采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所述螃蟹养殖池采用90kg/亩生石灰溶化后全池泼洒的方式消毒,且在水温12.5℃时种植水草,所述水草覆盖面积占蟹养殖池总面积35%;第二步、苗种的选择和投放前的处理:选择无感染疾病的鳜鱼苗放入消毒液中浸泡15分钟,所述消毒液为厚朴、艾叶、桔梗和食盐加入蒸馏水熬煮而成;选择体质健壮、无伤病的幼蟹苗,规格为85只/kg,在水温13℃时,将幼蟹苗用质量分数为3.5%的食盐水溶液浸洗7.5min;第三步、鳜鱼的投放和驯化:将消毒后的鳜鱼苗投放到鳜鱼驯养池;首先对体长4cm的鳜鱼苗进行为期6天的全食活饵料鱼,投喂量m以第一天投喂时鳜鱼不再上浮抢料为标准;再对鳜鱼苗进行为期9天的混合投食,投食食物为冻饵料鱼和活饵料鱼,其中冻饵料鱼的投食量s=βm,所述β为冻饵料鱼系数,β的取值范围为0.5<β<0.8,混合投食结束后终结活饵料鱼的投喂;然后对鳜鱼苗进行为期4天的冻饵料鱼和饲料的混合投食,所述饲料的投食量p=αs,所述α为活饵鱼料系数,α的取值范围为1.2<α<1.5;随后完全使用人工饲料喂养;第四步、蟹苗的投喂和管理:将消毒后的幼蟹苗投放到螃蟹养殖池前进行施肥培水,然后在螃蟹养殖池按照400kg/亩投放活螺蛳;第五步、同步套养:待螃蟹养殖池中的螃蟹养殖周期达到25天时,将螃蟹苗放入鳜鱼驯养池与驯养完毕后的鳜鱼进行同步套养;第六步、日常管理:每月对鳜鱼驯养池进行水质和水位管理;第七步、鱼病的预防及治疗:每隔23天每亩用13kg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每月每亩使用一次三氯异氰脲酸或二氧化氯消毒剂。进一步地,所述鳜鱼驯养池的面积为3亩,水深1.75米,所述鳜鱼驯养池的水源选择无污染的江河水、湖水或大型水库水。进一步地,所述螃蟹养殖池面积为1.5亩,池深1.25m,池塘淤泥厚度不大于9cm,投放幼蟹苗前先抽干水曝晒27天,用70目筛绢过滤注水至水深55cm。进一步地,所述鳜鱼驯养池的鳜鱼苗放养密度为7500尾/亩。进一步地,所述螃蟹养殖池的放养密度控制16500尾/亩。进一步地,所述施肥培水的过程为在螃蟹放养前18天,用腐熟的有机肥加少量生石灰堆在池塘边水深22cm处肥水,每亩施190kg有机肥或14kg复合肥。进一步地,所述有机肥为草粉、菜饼、鸡粪、秸秆和糟渣混合与em菌发酵后的产物,所述复合肥为有机肥为磷酸二铵、磷酸一铵、硝酸钾、硝酸磷肥、磷酸二氢钾中的两种或三种。进一步地,所述水质管理是每个月检查1次鳜鱼驯养池的水体透明度是否在32.5cm区间,ph是否保持在7,氨氮0.1mg/l,池水含氧量是否达到5.1mg/l。进一步地,所述水位管理对鳜鱼驯养池每隔6天注水一次,每13天换水一次,每次加水深度为11cm,每月检查一次池水含氧量。所述的实施例中,对鳜鱼进行驯化时,各阶段的冻饵料鱼、活体饵料鱼及饲料的投放量都是跟上一环节的投放量密切相关,通过逐步添加和转换投食食物种类的方式,使鳜鱼有效地逐渐适用转食期,避免了转食的应激性,提高了适用性。对比试验:分别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养殖鳜鱼和螃蟹为实验组;全部投食活体饵料鱼的为对照组1,单独养殖螃蟹为对照组2,每组的鳜鱼和螃蟹的养殖苗数量品质一样,保持无关变量一致,将试验结果记录如下表所示:试验项目名称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成活率(%)鳜鱼98;蟹97鳜鱼75蟹65体重增长率(%)鳜鱼92;蟹93鳜鱼68蟹62发病率(%)鳜鱼1.8;蟹2.2鳜鱼35蟹40上市所需时间(天)鳜鱼120;蟹130鳜鱼150蟹160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鳜鱼的人工养殖方法,科学地针对性分阶段地驯养方法对鳜鱼进行驯化养殖,其转变性好,能够帮助鳜鱼从生理上摆脱对活饲料的依赖,适应人工饲料的养殖,驯化成功率高,因为避免了大量投食活体饲料从而大大降低了流行性疾病的暴发概率,也避免了为鳜鱼相互残食,死亡率成倍增加的问题,为鳜鱼病害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也使得鳜鱼养殖成本较原养殖方式降低了,将鳜鱼人工驯化后与螃蟹苗进行套养,两者不相残,具有互补作用,可充分利用池塘的水体空间和食物资源,驯化池中的野杂鱼类吃食河蟹残饵,鳜鱼捕食野杂鱼类,解决了野杂鱼类与河蟹争食、争溶氧的问题,更有利于河蟹生长;在池塘中种植水草,不仅对河蟹有保护作用,而且有利于鳜鱼捕食野杂鱼类。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技术领域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