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发明涉及豇豆种植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小拱棚种植豇豆的方法。
背景技术:
:豇豆是能耐热,能耐高温,而不耐霜冻的蔬菜,因此,在南方的春季往往需要等到气温上升才能对其进行种植。然而,这样会使得豇豆的上市时间较迟,降低了豇豆的市场价值。小拱棚是农业栽培中幼苗移栽常用农业设施之一,为一种提高棚内温度的一种简易措施。因此在春季温度较低时,通过构建小拱棚以构建出适宜豇豆生长温度,促使豇豆提早上市,具有增加豇豆产值的重要意义。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小拱棚种植豇豆的方法,其能够提高豇豆种子的发芽率,提前豇豆种植的上市时间。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利用小拱棚种植豇豆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培育幼苗:使用50%的甲基托布津胶悬液浸泡豇豆种子2h,晾干后将豇豆种子播种在营养钵中,放入拱棚内进行保湿育苗,获得豇豆幼苗,其中,所述营养钵的下部为营养土,所述营养钵的上部铺设一层厚度为1-2cm的河沙,每个营养钵中播种3-4粒豇豆种子,然后再铺设2-3cm后的河沙,洒水至河沙湿透;2)整地定植:在地块表面铺设一层厚度为5-10cm的秸秆,然后将秸秆点燃,带秸秆燃烧完全后立即每亩地里施用动物粪便2000-2500kg,进行深翻耙田,覆盖地膜20-30天,掀开地膜,每亩地里施入生石灰50-100kg和过磷酸钙50-100kg,再次深翻耙细,耙平整墒,墒宽0.7-0.9m,墒高20-25cm,墒沟宽15-20cm,墒沟深15-20cm,在每个墒上作两行基坑,基坑间距为22-26cm,行距为40-50cm,在基坑内定植豇豆幼苗;3)苗期管理:定植后,利用竹片搭小拱棚覆盖薄膜,白天温度超过25℃时,在棚的两侧掀开棚膜,开小口放风,温度低于25℃时,关闭放风口,在苗高40cm以上时,拆除棚膜,搭建高腾架供豇豆植株上架,并进行中耕追肥2-3次,每次间隔25-30天,其他同常规管理;4)豇豆采收:按住豆荚基部,轻轻左右转动,将豇豆植株开花后生长5-7天豆荚摘下,获得所述豇豆。优选的是,所述河沙经过杀菌处理。优选的是,所述动物粪便为猪粪、牛粪、羊粪、鸡粪、鸭粪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优选的是,步骤3)中,在两行基坑中间挖出10-15cm深的肥料槽,往所述废料槽中添加动物粪便与秸秆的混合物,往肥料槽中回填泥土以将动物粪便覆盖,其中,将所述秸秆粉碎,粒径为0.5-2cm,在粉碎后的秸秆中喷淋em菌剂以使em菌剂均匀的粘附在秸秆上。优选的是,所述动物粪便中混合有em菌剂。优选的是,定植豇豆幼苗后,在墒宽表面均匀撒上一层牡蛎贝壳粉,每亩用量为300-500kg。优选的是,所述营养土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塘泥10-20份,泥炭土10-20份,蛭石10-20份,活性炭5-10份,草木灰5-10份,复合肥3-5份,复合维生素1-3份。优选的是,小拱棚的棚宽为1m,棚高为0.6m。优选的是,所述小拱棚包括:底部杆,其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底部杆包括左侧底部杆和右侧底部杆,所述左侧底部杆和右侧底部杆分别设置在墒的两侧边缘处,所述底部杆由若干连接杆构成,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设置有铰接孔以使铰接轴贯穿相邻两根连接杆的铰接孔后将相邻两根连接杆铰接固定;多根拱杆,其的横截面积为矩形,所述拱杆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拱杆两端分别可拆卸的与所述左侧底部杆和右侧底部杆连接以形成半圆型结构的支撑骨架,所述拱杆包括第一拱杆和第二拱杆,所述第二拱杆套设在第一拱杆内部以使第二拱杆相对第一拱杆滑动,所述第一拱杆一端的内部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第二拱杆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凸起相对的凹槽以阻止第二拱杆的一端从设置有定位凸起的第一拱杆的该端滑出;塑料薄膜,其覆盖在所述拱杆上以在墒表面围成密闭种植空间。优选的是,所述左侧底部杆的连接杆上交替的设置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右侧底部杆的连接杆上交替的设置有第三插槽和第四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的位置与所述第三插槽的位置相对应以使第一拱杆的另一端插接在所述第一插槽内,第二拱杆的另一端插接在第三插槽内,所述第二插槽的位置与所述第四插槽的位置相对应以使第二拱杆的另一端插接在第二插槽内,第四拱杆的另一端插接在第四插槽内,所述第一拱杆上设置有公魔术贴,与所述第一拱杆上的公魔术贴相对应的位置处的所述塑料薄膜设置有母魔术贴已通过魔术贴快速的将塑料薄膜固定在拱杆的上方。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在营养钵的表层铺设一层河沙,减少了豇豆种子周围的细菌,避免豇豆在育种过程中发生霉变、腐烂;通过在地里表层铺设秸秆并焚烧,一方面可以增加地里无机质的含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在还具有提高地温的作用,使动物粪便能够得到较快的分解;通过将动物粪便混入地里进行发酵,利用发酵产生的高温、厌氧环境杀死土壤中的大部分病害菌,减少后期病虫害的爆发;通过在基坑中间填入动物粪便与秸秆的混合物,使得混合物在小拱棚内持续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热量和二氧化碳,维持小拱棚内较高的温度,并未豇豆后期的生长提供肥料;通过配置养分丰富以及具有保温功能的营养土,避免豇豆的根系被冻伤。本发明具有减少豇豆病害发生、促使豇豆提早上市等作用。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小拱棚的结构示意图;图2说明的是拱杆与底部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说明的是底部杆伸直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说明的是底部杆半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1、底部杆;11、右侧底部杆;12、左侧底部杆;2、拱杆;21、第一拱杆;22、第二拱杆;3、第三插槽;4、第四插槽;5、第二插槽;6、第一插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实施例1一种利用小拱棚种植豇豆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培育幼苗:使用50%的甲基托布津胶悬液浸泡豇豆种子2h,晾干后将豇豆种子播种在营养钵中,放入拱棚内进行保湿育苗,获得豇豆幼苗,其中,所述营养钵的下部为营养土,所述营养钵的上部铺设一层厚度为1cm的河沙,每个营养钵中播种3粒豇豆种子,然后再铺设2cm后的河沙,洒水至河沙湿透;2)整地定植:在地块表面铺设一层厚度为10cm的秸秆,然后将秸秆点燃,带秸秆燃烧完全后立即每亩地里施用动物粪便2000kg,进行深翻耙田,覆盖地膜20天,掀开地膜,每亩地里施入生石灰100kg和过磷酸钙100kg,再次深翻耙细,耙平整墒,墒宽0.7m,墒高20cm,墒沟宽15cm,墒沟深15cm,在每个墒上作两行基坑,基坑间距为22cm,行距为40cm,在基坑内定植豇豆幼苗;3)苗期管理:定植后,利用竹片搭小拱棚覆盖薄膜,白天温度超过25℃时,在棚的两侧掀开棚膜,开小口放风,温度低于25℃时,关闭放风口,在苗高40cm以上时,拆除棚膜,搭建高腾架供豇豆植株上架,并进行中耕追肥2次,每次间隔25天,其他同常规管理;4)豇豆采收:按住豆荚基部,轻轻左右转动,将豇豆植株开花后生长5天豆荚摘下,获得所述豇豆。实施例2一种利用小拱棚种植豇豆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培育幼苗:使用50%的甲基托布津胶悬液浸泡豇豆种子2h,晾干后将豇豆种子播种在营养钵中,放入拱棚内进行保湿育苗,获得豇豆幼苗,其中,所述营养钵的下部为营养土,所述营养钵的上部铺设一层厚度为2cm的河沙,每个营养钵中播种4粒豇豆种子,然后再铺设3cm后的河沙,洒水至河沙湿透;其中,所述河沙经过杀菌处理;2)整地定植:在地块表面铺设一层厚度为10cm的秸秆,然后将秸秆点燃,带秸秆燃烧完全后立即每亩地里施用猪粪便2500kg,进行深翻耙田,覆盖地膜30天,掀开地膜,每亩地里施入生石灰50kg和过磷酸钙50kg,再次深翻耙细,耙平整墒,墒宽0.7m,墒高20cm,墒沟宽20cm,墒沟深15cm,在每个墒上作两行基坑,基坑间距为22cm,行距为40cm,在基坑内定植豇豆幼苗;3)苗期管理:定植后,利用竹片搭小拱棚覆盖薄膜,白天温度超过25℃时,在棚的两侧掀开棚膜,开小口放风,温度低于25℃时,关闭放风口,在苗高40cm以上时,拆除棚膜,搭建高腾架供豇豆植株上架,并进行中耕追肥2次,每次间隔30天,其他同常规管理;4)豇豆采收:按住豆荚基部,轻轻左右转动,将豇豆植株开花后生长7天豆荚摘下,获得所述豇豆。实施例3一种利用小拱棚种植豇豆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培育幼苗:使用50%的甲基托布津胶悬液浸泡豇豆种子2h,晾干后将豇豆种子播种在营养钵中,放入拱棚内进行保湿育苗,获得豇豆幼苗,其中,所述营养钵的下部为营养土,所述营养钵的上部铺设一层厚度为1cm的河沙,每个营养钵中播种3粒豇豆种子,然后再铺设2cm后的河沙,洒水至河沙湿透;其中,所述河沙经过杀菌处理;2)整地定植:在地块表面铺设一层厚度为10cm的秸秆,然后将秸秆点燃,带秸秆燃烧完全后立即每亩地里施用混合有em菌剂的牛粪便2500kg,进行深翻耙田,覆盖地膜25天,掀开地膜,每亩地里施入生石灰70kg和过磷酸钙70kg,再次深翻耙细,耙平整墒,墒宽0.8m,墒高23cm,墒沟宽17cm,墒沟深17cm,在每个墒上作两行基坑,基坑间距为26cm,行距为40cm,在基坑内定植豇豆幼苗;3)苗期管理:定植后,利用竹片搭小拱棚覆盖薄膜,白天温度超过25℃时,在棚的两侧掀开棚膜,开小口放风,温度低于25℃时,关闭放风口,在苗高40cm以上时,拆除棚膜,搭建高腾架供豇豆植株上架,并进行中耕追肥2次,每次间隔25天,其他同常规管理;其中,定植后在两行基坑中间挖出10cm深的肥料槽,往所述废料槽中添加牛粪便与秸秆的混合物,往肥料槽中回填泥土以将牛粪便覆盖,其中,将所述秸秆粉碎,粒径为0.5cm,在粉碎后的秸秆中喷淋em菌剂以使em菌剂均匀的粘附在秸秆上;4)豇豆采收:按住豆荚基部,轻轻左右转动,将豇豆植株开花后生长5天豆荚摘下,获得所述豇豆。实施例4一种利用小拱棚种植豇豆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培育幼苗:使用50%的甲基托布津胶悬液浸泡豇豆种子2h,晾干后将豇豆种子播种在营养钵中,放入拱棚内进行保湿育苗,获得豇豆幼苗,其中,所述营养钵的下部为营养土,所述营养钵的上部铺设一层厚度为2cm的河沙,每个营养钵中播种4粒豇豆种子,然后再铺设2cm后的河沙,洒水至河沙湿透;其中,所述河沙经过杀菌处理;2)整地定植:在地块表面铺设一层厚度为8cm的秸秆,然后将秸秆点燃,带秸秆燃烧完全后立即每亩地里施用混合有em菌剂的牛粪便2500kg,进行深翻耙田,覆盖地膜20天,掀开地膜,每亩地里施入生石灰100kg和过磷酸钙50kg,再次深翻耙细,耙平整墒,墒宽0.7m,墒高20cm,墒沟宽15cm,墒沟深15cm,在每个墒上作两行基坑,基坑间距为22cm,行距为40cm,在基坑内定植豇豆幼苗;定植豇豆幼苗后,在墒宽表面均匀撒上一层牡蛎贝壳粉,每亩用量为300kg;3)苗期管理:定植后,利用竹片搭小拱棚覆盖薄膜,白天温度超过25℃时,在棚的两侧掀开棚膜,开小口放风,温度低于25℃时,关闭放风口,在苗高40cm以上时,拆除棚膜,搭建高腾架供豇豆植株上架,并进行中耕追肥2次,每次间隔25天,其他同常规管理;其中,定植后在两行基坑中间挖出10cm深的肥料槽,往所述废料槽中添加牛粪便与秸秆的混合物,往肥料槽中回填泥土以将牛粪便覆盖,其中,将所述秸秆粉碎,粒径为0.5cm,在粉碎后的秸秆中喷淋em菌剂以使em菌剂均匀的粘附在秸秆上;4)豇豆采收:按住豆荚基部,轻轻左右转动,将豇豆植株开花后生长5-7天豆荚摘下,获得所述豇豆。在两行基坑中间施加牛粪便与秸秆的混合物,利用微生物的活动产生较多的热量与二氧化碳,从而实现了小拱棚内温度的提高,经试验表明,与未在基坑中间施加牛粪便与秸秆混合物相比,施加牛粪便与秸秆混合物后小拱棚内问题提高了3.2℃。相比于传统的小拱棚种植方法,本案的拱棚种植方法至少可以提前15天仍能保持豇豆的正常生长。实施例5一种利用小拱棚种植豇豆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培育幼苗:使用50%的甲基托布津胶悬液浸泡豇豆种子2h,晾干后将豇豆种子播种在营养钵中,放入拱棚内进行保湿育苗,获得豇豆幼苗,其中,所述营养钵的下部为营养土,所述营养钵的上部铺设一层厚度为2cm的河沙,每个营养钵中播种3粒豇豆种子,然后再铺设3cm后的河沙,洒水至河沙湿透;其中,所述河沙经过杀菌处理,所述营养土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塘泥10份,泥炭土10份,蛭石10份,活性炭5份,草木灰5份,复合肥3份,复合维生素1份;2)整地定植:在地块表面铺设一层厚度为8cm的秸秆,然后将秸秆点燃,带秸秆燃烧完全后立即每亩地里施用混合有em菌剂的牛粪便2000kg,进行深翻耙田,覆盖地膜20天,掀开地膜,每亩地里施入生石灰100kg和过磷酸钙50kg,再次深翻耙细,耙平整墒,墒宽0.9m,墒高20cm,墒沟宽20cm,墒沟深15cm,在每个墒上作两行基坑,基坑间距为26cm,行距为50cm,在基坑内定植豇豆幼苗;定植豇豆幼苗后,在墒宽表面均匀撒上一层牡蛎贝壳粉,每亩用量为500kg;3)苗期管理:定植后,利用竹片搭小拱棚覆盖薄膜,白天温度超过25℃时,在棚的两侧掀开棚膜,开小口放风,温度低于25℃时,关闭放风口,在苗高40cm以上时,拆除棚膜,搭建高腾架供豇豆植株上架,并进行中耕追肥2次,每次间隔30天,其他同常规管理;其中,定植后在两行基坑中间挖出10cm深的肥料槽,往所述废料槽中添加牛粪便与秸秆的混合物,往肥料槽中回填泥土以将牛粪便覆盖,其中,将所述秸秆粉碎,粒径为2cm,在粉碎后的秸秆中喷淋em菌剂以使em菌剂均匀的粘附在秸秆上;4)豇豆采收:按住豆荚基部,轻轻左右转动,将豇豆植株开花后生长6天豆荚摘下,获得所述豇豆。实施例6如图1-4所示,一种利用小拱棚种植豇豆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培育幼苗:使用50%的甲基托布津胶悬液浸泡豇豆种子2h,晾干后将豇豆种子播种在营养钵中,放入拱棚内进行保湿育苗,获得豇豆幼苗,其中,所述营养钵的下部为营养土,所述营养钵的上部铺设一层厚度为1cm的河沙,每个营养钵中播种3粒豇豆种子,然后再铺设2cm后的河沙,洒水至河沙湿透;其中,所述河沙经过杀菌处理,所述营养土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塘泥20份,泥炭土20份,蛭石20份,活性炭10份,草木灰10份,复合肥5份,复合维生素3份;2)整地定植:在地块表面铺设一层厚度为10cm的秸秆,然后将秸秆点燃,带秸秆燃烧完全后立即每亩地里施用混合有em菌剂的牛粪便2000kg,进行深翻耙田,覆盖地膜20天,掀开地膜,每亩地里施入生石灰100kg和过磷酸钙100kg,再次深翻耙细,耙平整墒,墒宽0.9m,墒高20cm,墒沟宽15cm,墒沟深15cm,在每个墒上作两行基坑,基坑间距为26cm,行距为40cm,在基坑内定植豇豆幼苗;定植豇豆幼苗后,在墒宽表面均匀撒上一层牡蛎贝壳粉,每亩用量为500kg;3)苗期管理:定植后,利用竹片搭小拱棚覆盖薄膜,白天温度超过25℃时,在棚的两侧掀开棚膜,开小口放风,温度低于25℃时,关闭放风口,在苗高40cm以上时,拆除棚膜,搭建高腾架供豇豆植株上架,并进行中耕追肥2次,每次间隔25天,其他同常规管理;其中,定植后在两行基坑中间挖出10cm深的肥料槽,往所述废料槽中添加牛粪便与秸秆的混合物,往肥料槽中回填泥土以将牛粪便覆盖,其中,将所述秸秆粉碎,粒径为0.5cm,在粉碎后的秸秆中喷淋em菌剂以使em菌剂均匀的粘附在秸秆上;4)豇豆采收:按住豆荚基部,轻轻左右转动,将豇豆植株开花后生长5天豆荚摘下,获得所述豇豆。本实施例搭建的小拱棚的棚宽为1m,棚高为0.6m;本实施例搭建的所述小拱棚包括:底部杆1,其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底部杆1包括左侧底部杆12和右侧底部杆11,所述左侧底部杆12和右侧底部杆11分别设置在墒的两侧边缘处,所述底部杆由若干连接杆构成,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设置有铰接孔以使铰接轴贯穿相邻两根连接杆的铰接孔后将相邻两根连接杆铰接固定;多根拱杆2,其的横截面积为矩形,所述拱杆2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拱杆两端分别可拆卸的与所述左侧底部杆12和右侧底部杆11连接以形成半圆型结构的支撑骨架,所述拱杆包括第一拱杆21和第二拱杆22,所述第二拱杆22套设在第一拱杆21内部以使第二拱杆22相对第一拱杆21滑动,所述第一拱杆21一端的内部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第二拱杆22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凸起相对的凹槽以阻止第二拱杆22的一端从设置有定位凸起的第一拱杆21的该端滑出;塑料薄膜,其覆盖在所述拱杆上以在墒表面围成密闭种植空间;其中,所述左侧底部杆12的连接杆上交替的设置有第一插槽6和第二插槽5,所述右侧底部杆11的连接杆上交替的设置有第三插槽3和第四插槽4,所述第一插槽6的位置与所述第三插槽3的位置相对应以使第一拱杆21的另一端插接在所述第一插槽6内,第二拱杆22的另一端插接在第三插槽3内,所述第二插槽5的位置与所述第四插槽4的位置相对应以使另一根第二拱杆22的另一端插接在第二插槽5内,其的第一拱杆21的另一端插接在第四插槽4内,所述第一拱杆21上设置有公魔术贴,与所述第一拱杆21上的公魔术贴相对应的位置处的所述塑料薄膜设置有母魔术贴已通过魔术贴快速的将塑料薄膜固定在拱杆的上方。底部杆1由若干连接杆铰接构成,使得底部杆1可以折叠收起,有利于缩短底部杆1的长度以利于搬运;通过在底部杆设置插槽,实现底部杆与拱杆的可拆卸连接,便于快速的搭建拱棚骨架;通过将第二拱杆22套设在第一拱杆21内,有利于缩短第二拱杆22的长度使得搬运与存储更为方便;通过设置第一插槽6、第二插槽5、第三插槽3与第四插槽4,使得第一拱杆21和第二拱杆22交替的设置在所述左侧底部杆12和右侧底部杆11上,以使魔术贴交替的设置在左侧和右侧,将塑料薄膜固定在第一拱杆21上。对比试验一试验a、往营养钵中填充营养土,每个营养钵中播种3粒消毒过的豇豆种子后覆盖2cm厚的营养土,进行3组试验,每组进行6次试验,统计并计算豇豆的平均发芽率,结果如表1所示。试验b、往营养钵中填充营养土,每个营养钵上铺设1cm厚的消毒过的河沙,每个营养钵中播种3粒种子,然后再铺设2cm厚消毒过的河沙,进行3组试验,每组进行6次试验,统计并计算豇豆的平均发芽率,结果如表1所示。试验c、往营养钵中填充消毒过的河沙,每个营养钵中每个营养钵中播种3粒消毒过的豇豆种子后覆盖2cm厚的河沙,进行3组试验,每组进行6次试验,统计并计算豇豆的平均发芽率,结果如表1所示。表1发芽率(%)试验a90.6试验b98.5试验c98.9从表1结果可知,利用河沙进行育苗,具有提高豇豆种子发芽率的作用,并且,统计20天豇豆幼苗苗高,结果显示试验b组的苗高比与验c的高出了11%,试验b组的幼苗苗高与试验a的幼苗高度无统计学差异。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