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姜-水稻-百合轮作栽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32694发布日期:2019-09-11 21:49阅读:8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姜-水稻-百合轮作栽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轮作栽培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姜-水稻-百合轮作栽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百合为单子叶亚纲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国人民依据百合地下鳞茎是由许多鳞片抱合而成,故取其名为“百合”。中国是应用和栽培百合最早的国家,据现存的最早一部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上记载,百合有清肺润燥、滋阴清热的功效。根据史料记载我国约在南北朝时期就已将百合己作为观赏花卉,广泛种植于庭院中。由此可见,百合兼具药用和观赏价值。目前百合多采用“一地一用”的种植模式,容易产生百合连作障碍。百合连作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1)土壤性状改变。由于连作,破坏了百合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壤的非活性孔隙比例相对降低,造成土壤板结,通气性、透水性变差,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连作条件下持续大量施肥,致使土壤含盐量不断增加,造成土壤盐类物质聚集,土壤次生盐渍化,进而更加影响百合的生长发育。长期连作还会造成土壤ph显著下降,引起土壤酸化,最终引起土壤养分有效性改变,引起植株养分吸收异常,进而对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同一种植物长期连作,必然造成土壤中某一种或者某几种营养元素的亏缺,造成土壤养分失衡,引起植株产生缺素症,影响植株正常生长。(2)土壤生物学环境改变。连作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数量发生较大变化,主要是土壤中病原微生物数量增加,而有益拮抗菌数量减少,造成土传病虫害加重,影响百合植株的生长发育,造成产量品质下降。(3)化感自毒作用。由于连作,百合的茎、叶、根系等植株残体留在大田中,在雨水的冲涮作用下可产生对百合自身生长发育有害的化学物质,会降低百合根系干重和根系活力,使百合产量明显降低,同时百合的根系分泌物对幼苗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能刺激百合病原菌生长,并促使其大量繁殖,最后导致百合植株病害发生严重。连作障碍对百合的危害:(1)影响百合正常的生长发育。主要表现在百合出苗率下降或出苗不整齐,百合株高降低,叶片数减少,营养生长缓慢,尤其到了生长后期,百合生长状况更加恶化,表现出发黄枯萎及病害加重等现象。(2)加大百合病害的发生。百合连作会导致百合植株病害加重,尤其是土壤传染的病害发生。百合连作打破了大田营养元素的平衡,出现缺乏或者过剩,是导致百合生理性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植株一般表现为:百合大面积植株生长滞缓或者停止,也色变浓或者变淡,严重时叶缘焦枯,甚至落叶。同时也加重了百合非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主要是百合枯萎病、百合灰霉病、百合炭疽病等。(3)降低百合产量和品质。由于连作影响到百合植株的生长发育,最终导致其产量降低,减产10%-35%,严重的高达80%以上,几乎绝产绝收。同时,连作也会影响到百合的品质,使其品质变劣。在外观形态上,主要表现为百合鳞茎变小,鳞片松散,有斑点,严重时球茎基部腐烂;在内在品质上,主要表现为百合的维生素等有效成分降低,而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增多。姜为姜科姜属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e.。以新鲜根茎入药,中药名生姜[rhizomazingiberisrecens]。别名:凤头姜(来凤)、白姜等。我国除东北外,其它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以人工栽培为主。恩施州适宜生姜生长,现已成为山区农民广为种植的品种,无论是出售鲜品还是加工药材,都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来凤县,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质量最好,俗称“凤头姜”。根茎含挥发油0.25~3%,油中主要成分为姜醇、姜烯、水芹烯、茨烯、柠檬醛、芳樟醇、甲基庚烯酮、壬醛、α-龙脑醇、桉油精等;辣味成分为姜辣素,分解则变成油状辣味成分姜烯酮和结晶性辣味成分姜酮、姜帖酮的混合物。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等症。另外,其干燥根茎也可入药,称干姜[rhizomazingiberis],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等症。姜喜温暖,不耐寒,不耐旱,地上部分遇霜冻即凋谢,根茎遇霜冻则完全丧失发芽能力。发芽要求气温在15~18℃以上,生长期的适宜温度为25~29℃,20℃以下生长缓慢,15℃时生长停止。地上茎生长适温为18~28℃,根茎发育以20~27℃为宜,不耐寒,遇霜即凋萎,需在无霜地区或季节栽培,抗旱力弱,不耐热,如阳光直射,则生长受阻。在散射阳光下生长最好,在干旱炎热的夏季,茎叶枯萎,根茎不能膨大。姜须根很不发达,地下茎腋芽活动能力强,不断分生,基部膨大形成肥大的肉质第一根茎,称“母姜”或“姜母”,继由母姜两侧腋芽又发生两个苗,此时株高13~15㎝,称“昌二芽”,继而两侧苗基部膨大形成子姜(第一次子姜),各子姜外侧腋芽又发生1~2苗,基部肥大形成第二次子姜,此时苗高30㎝,具有苗4~5股,称“四马杈”,依次子姜又生子姜,多者可形成四五次,直至地上部因霜冻枯死为止,每株约有苗10~15枝以上,子孙一体,形成扇状的地下肉质根茎,呈不规则块状,表皮淡黄色,肉质黄白色,味辣。因每一个地上茎基部都可肥大形成姜块,故地上茎数目愈多,产量亦就愈高。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1)现有技术的土壤性状改变、土壤生物学环境改变、化感自毒作用会形成百合连作障碍。(2)现有技术的连作障碍影响了百合正常的生长发育、加大百合病害的发生、降低百合产量和品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意义:通过姜、水稻、百合进行科学合理的水旱轮作,除了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杂草危害,破坏病虫源的滋生环境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程度,改善土壤肥力结构、促进土壤环境的修复。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姜-水稻-百合轮作栽植方法,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姜-水稻-百合轮作栽植方法,所述姜-水稻-百合轮作栽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姜、水稻、百合轮作栽植生产基地,选择无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污染、远离垃圾场和污染源的区域为生产基地。(2)进行姜栽植、水稻栽植、百合轮作模式栽植。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的栽植生产基地具体选择交通便利、排灌方便、远离城区和工矿区、生态条件良好、无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污染、远离垃圾场和其他污染源与交通主干线,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姜栽植具体步骤包括:第一步,选地整地,选择地势较高,排灌良好,土质疏松,肥力好的沙质壤土。种植地选好后,施足基肥,耙碎土壤,除净杂草,开排水沟,然后起畦。第二步,繁殖,利用根状茎进行繁殖。第三步,田间管理,进行播种、合理密植、浇水、遮荫、追肥、培土及病虫害防治。第四步,采收加工与贮藏。进一步,第一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选择地势较高,排灌良好,土质疏松,肥力好的沙质壤土,所述沙质壤土为新垦荒地,或为没有种过姜的土地。2)整地,种植地选好后,施足基肥,耙碎土壤,除净杂草,开好排水沟,然后起畦,畦面宽2.5~3m,开行,施上基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500-5000㎏、复合肥35-50㎏。种前进行土壤消毒,用45-50%代森锌和45-50%多菌灵粉剂各0.5-1㎏,对水400㎏,于种植前2~3天均匀喷洒土地,根据土壤虫情,每亩施入2-3%的辛硫磷颗粒剂3.5-5㎏,过数天种植。进一步,第二步繁殖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姜种准备,在8月底9月初收获种姜,取出种姜后及时封沟。b)催芽,间隙加温(25℃-30℃)催芽,发芽率60-70%时,停止催芽。c)排芽,催芽后的种姜分切成小块,每小块重量30~50g,每块留一个壮芽,瘦小的芽去掉;d)播种,在3~4月进行播种,采用穴播、沟播。采用穴播中,在整好的畦面上,按40×30㎝开穴,穴深15-17㎝,施入基肥后每穴施一块种姜,芽头向上,覆盖细碎土,浇上粪水。采用沟播中,在整好的畦面上,按40~50㎝行距开横沟或直沟,沟深15-17㎝,放基肥后,按17~25㎝株距播种,芽头向上,覆土与畦面平齐,浇水或浇粪水以促生根。进一步,第三步田间管理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i)播种、合理密植,3-4月进行播种,浇足底水,将健壮的芽块横向平播于沟底,株距15㎝,每亩种植密度6000-8000株左右。随后用湿土盖严,厚度3.5~5㎝。喷施地乐胺除草剂,然后用小拱棚覆盖。ii)浇水,栽后10天姜出土齐苗后,浇一次齐苗水,以后每7~10天浇一次,生长期间保持田间湿润;8~9月份早上8点钟前浇灌;iii)遮荫,6月上、中旬,苗高25-30㎝、具有1~2个分枝时进行揭膜;并利用植物秸杆、树枝或利用遮荫网进行遮荫。iv)追肥,7月上旬追施复合肥,每亩用10-15㎏;8月上旬每亩撒施复合肥15-20㎏;v)培土,苗高10~15cm,有2~3个马杈时,及时揭膜和拔草,并进行第一次培土,将垅台上的少量土培入垅沟,间隔7~8天培土一次,共培土3~4次后再中耕二次,间隔天数为8~10天;vi)病虫害防治。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水稻栽植具体步骤为:(1)品种选择:选择生育期偏短的早、中熟品种。(2)种子处理: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选、筛种,然后间歇浸种催芽24-48h。催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高温破胸,30-35℃持续8-12h。第二阶段适温催根长芽,在25-30℃持续20-24h。第三阶段摊晾催芽,持续12-24h。(3)大田准备:水稻种植田选择土质疏松、地势平坦、地下水位低、排水方便、水源清洁的地块,并施用腐熟农家肥2500-3500kg/亩,复合肥20-30kg/亩作为基肥。做好插秧畦,畦宽100-150cm,沟宽30-45cm。(4)水肥管理:出苗后施用2次尿素,1-5kg/亩,移栽前3-5天施用尿素5-10kg/亩。(5)插秧:水稻在5月上旬移栽完毕。(6)田间管理。(7)病虫害防治。(8)收获:当水稻成熟度达到95%的时及时收获,收获完毕后种植百合。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百合栽植具体步骤为:(1)将种球分列排开,放入田间,然后覆盖营养土,土覆盖的厚度土盖过种球后,以种球的高度再覆盖二分之一即可,百合种植在田间两颗间距为20cm左右。(2)种植后浇水,种植后3-5周即可发芽,出苗前不用浇水,土壤干裂则需浇水。(3)等出苗后,浇水至浇透。(4)百合长高到70公分后,施有机肥300-500kg/亩。(5)花蕾出现时,浇水,不暴晒。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姜-水稻-百合轮作栽植方法在改善土壤肥力结构,促进土壤环境的修复上的应用。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百合产量至少可以提高500kg/亩,且产量稳定。通过姜、水稻、百合进行科学合理的水旱轮作,除了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杂草危害,破坏病虫源的滋生环境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程度,改善土壤肥力结构、促进土壤环境的修复。在1个轮作周期内栽培1茬姜、1茬水稻和1茬百合,采收姜不仅经济效益好,而且还可及早让茬,有利于后茬作物的生长。通过姜-水稻-百合轮作栽植可以促进百合正常的生长发育,减少百合病害的发生,从而可以提高百合产量和品质。本发明通过实验表明,选取4亩试验地,土壤肥沃且排灌方便。将试验地均分成3部分,每部分1亩地,同时将每部分1亩地均分成3部分,每部分3分地,剩下的1分地作为分隔带用,故4亩试验地分成12块,每块3分地。在这12块中随机安排本发明的轮作模式1(姜-水稻-百合栽植模式)、对照种植模式2(水稻-百合栽植模式)、对照种植模式3(姜-百合栽植模式)和对照种植模式4(百合栽植模式)的种植方式,每种方式3块,连续种植3代。每种实施例的3块试验地,每块随机抽取20个姜或百合样本,称取它们的单重,算出平均值。收获3块试验地的姜或者百合,算出平均值。表1本发明的轮作模式1种植方式下姜、百合产量收获代数姜单重(g)姜亩产量(kg)百合单重(g)百合亩产量(kg)第1代89.21420.667.31435.9第2代92.11422.168.11436.2第3代91.61430.968.51440.5表2对照种植模式2种植方式下百合产量表3对照种植模式3种植方式下姜产量收获代数姜单重(g)姜亩产量(kg)第1代87.51380.6第2代79.21252.3第3代65.11143.7表4对照种植模式4种植方式下百合产量收获代数百合单重(g)百合亩产量(kg)第1代63.21315.1第2代51.6636.8第3代42.1440.2在3代的连续种植中,在本发明种植方式下,三代的姜、百合产量高且稳定;在对照种植模式2种植方式下,百合产量逐代下降;在对照种植模式3种植方式下,姜产量逐代下降;在对照种植模式4种植方式下,百合产量逐代下降,且下降比较明显。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姜-水稻-百合轮作栽植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现有技术的土壤性状改变、土壤生物学环境改变、化感自毒作用会形成百合连作障碍。现有技术的连作障碍影响了百合正常的生长发育、加大百合病害的发生、降低百合产量和品质。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姜-水稻-百合轮作栽植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姜-水稻-百合轮作栽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建立姜-水稻-百合轮作栽植生产基地。s102:姜栽植。s103:水稻栽植。s104:百合栽植。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02姜的栽植方法包括:(一)选地整地1、选地由于姜根系生长较弱,所以种姜的地,宜选择地势较高,排灌良好,土质疏松,肥力较好的沙质壤土,最好是新垦荒地,或近几年没有种过姜的土地,姜易发生腐败病(俗称姜瘟),不宜连作。2、整地种植地选好后,施足基肥,耙碎土壤,除净杂草,开好排水沟,然后起畦,畦面宽2.5~3m,开好行,施上基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500-5000㎏左右、复合肥(氮、磷、钾各占15%)35-50㎏。连作熟地容易发病,种前要进行土壤消毒,可用45-50%代森锌和45-50%多菌灵粉剂各0.5-1㎏,对水400㎏,于种植前2~3天均匀喷洒土地,根据土壤虫情,每亩施入2-3%的辛硫磷颗粒剂3.5-5㎏,过数天即可种植。(二)繁殖方法生产上以根状茎繁殖为主。1、姜种准备在8月底9月初可收获种姜,也叫“扒老姜”。顺播种方向扒开土层,露出种姜,左手按住姜苗茎部,右手轻提种姜,使种姜与新姜分离。取出种姜后要及时封沟。注意不能摇动姜苗,以防伤根。对弱的姜苗不宜进行取种姜。姜块妥善保存,可作为来年的姜种。2、催芽以提高温度来促进发芽,温度不宜过高,且应间隙加温,芽开始发白,发芽率在60-70%左右时,即停止催芽。3、排芽催芽后的种姜按生长情况分切成小块,每小块重量30~50g,每块留一个壮芽,瘦小的芽去掉,以保证壮芽出苗后营养充足,生长健壮、整齐。4、播种生产上多采用春播,一般在3~4月进行,穴播、沟播均可。(1)穴播在整好的畦面上,按40×30㎝的规格开穴,穴深15-17㎝,施入基肥后每穴施一块种姜,芽头向上,覆盖细碎土,浇上粪水。(2)沟播在整好的畦面上,按40~50㎝行距开横沟或直沟,沟深15-17㎝,放基肥后,按17~25㎝株距播种,芽头向上,覆土与畦面平齐,浇水或浇粪水以促生根。(三)田间管理1、播种、合理密植姜不耐霜冻,姜种在15℃以上才开始发芽,4月中下旬种植,浇足底水,将健壮的芽块横向平播于沟底,株距15㎝左右,每亩种植密度6000-8000株左右。随后用湿土盖严,厚度3.5~5㎝为宜。喷施地乐胺除草剂,然后用小拱棚覆盖。2、浇水栽后10天左右姜出土齐苗后,浇一次齐苗水,以后每7~10天浇一次,生长期间保持田间湿润,以表土不发白为原则。8~9月份是姜枝叶和姜块生长的旺盛时期,必须经常浇灌,一般以早上8点钟以前浇灌为宜。雨季要排涝,防止秋水烂苗。3、遮好荫在6月上、中旬,苗高长至25-30㎝、具有1~2个分枝时进行揭膜。姜属阳性耐阴植物,喜暖、湿润,不耐高温和炎热,在“花荫”(三分阳七分阴)状态下生长良好。姜遮阴有二种方法,一是利用植物秸杆,树枝等遮荫;二是利用遮荫网进行遮荫。4、追肥当姜处于“三马杈”旺盛生长阶段(7月上旬)时,应追施复合肥(氮、磷、钾各占15%),每亩用10-15㎏。8月上旬姜进入根茎生长盛期,为防止植株脱肥早衰,再每亩撒施复合肥(氮、磷、钾各占15%)15-20㎏。5、培土当苗高10~15cm,有2~3个马杈时,应及时揭膜和拔草,并进行第一次培土,将垅台上的少量土培入垅沟,间隔7~8天培土一次,共培土3~4次后再中耕二次,间隔天数为8~10天。6、病虫害防治(1)病害危害姜的主要病害有姜瘟、根腐病等。姜瘟:发病后一般减产20~30%,重者达60~80%,甚至绝收。传播途径有种子传播、土壤传播、肥水传播、地下害虫及风雨传播。对姜瘟可通过采用优良品种、合理轮作等措施加以综合防治,如轮作倒茬;高畦种植,排水防涝;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稳施氮肥、多施钾肥;药剂防治,可用姜瘟散、姜瘟宁,绿霸等药剂浇根,每隔7~10天一次,连浇3~4次,可有效地控制姜瘟病的发生。根腐病:发病后全株枯萎下垂,根茎腐烂。防治方法:轮作;催芽时用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及时拔除病株,并用石灰消毒病穴。(2)虫害生长期间的主要虫害有玉米螟、姜弄蝶、地老虎、蝼蛄、钻心虫等。玉米螟:幼虫蛀食姜茎,使植株枯萎。防治方法:虫害发生期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防治。姜弄蝶:危害叶片。防治方法:虫害发生期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杀。地老虎:又名地蚕、乌地蚕。属鳞翅目夜蛾科。有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以幼虫为害,昼伏夜出,咬断根茎,造成缺苗。防治方法: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2.5%溴氰菊酯1000倍液施在幼苗上或幼苗根际处,对多种地老虎都有很好效果。蝼蛄:危害幼苗,防治方法:人工捕杀;毒饵诱杀;用敌百虫穴周浇灌预防。钻心虫:钻入地下根茎(种根茎),把根茎吃空,致使地上部叶片发黄、下垂,严重时对植株的正常生长、产量和种根茎质量影响很大。防治方法:当植株地上部表现出衰弱发黄时,用茶子饼浸出液(10~15kg茶子饼加水100~150kg浸泡1~2天)进行泼浇,可有效杀灭此种害虫。(四)、采收加工1、采收姜不耐零度以下低温,收获期要在“霜降”前后,地上部茎叶干枯时为宜。收获前2~3天浇一次水,使土壤湿润,有利于收获,而且生姜色泽好。2、加工保留2cm左右的地上茎,洗净泥土,摘去须根,即可出售。入药姜可入窖贮藏,勿需凉晒。干姜为老姜的干燥品,冬季采挖较老的根状茎,去掉茎叶及须根后,洗净晒干或微火烘干即可。3、贮藏贮藏应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4、商品规格无论生姜还是干姜都为统货。其中干姜要求货干,扁平块状,肥壮饱满,具指状分枝,表面灰黄或浅灰棕色,粗糙,有纵皱纹和明显环纹。质坚实,断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颗粒状,内皮层环纹明显。气香、味辛辣。无烤焦、虫蛀、霉变。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02水稻栽植方法包括以下几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包括:(1)品种选择:选择生育期偏短的早、中熟品种。(2)种子处理: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选、筛种,然后间歇浸种催芽24h。催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高温破胸,30℃持续8h。第二阶段适温催根长芽,在25℃持续20h。第三阶段摊晾催芽,持续12h。(3)大田准备:水稻种植田应选择土质疏松、地势平坦、地下水位低、排水方便、水源清洁的地块,并施用腐熟农家肥2500kg/亩,复合肥20kg/亩作为基肥。做好插秧畦,畦宽10cm,沟宽30cm,要求平、直、细。(4)水肥管理:秧苗主要以施用氮素为主,出苗后施用2次,每次施用尿素1kg/亩,移栽前3天施用尿素5kg/亩。(5)插秧:水稻要在5月上旬移栽完毕。(6)田间管理:因为前作是姜,因此可以少施氮肥,多施钾肥。(7)病虫害防治:以农业防治为主,采取水稻群体优化调控技术,增强水稻植株自身抗性。水稻当季主要病害有水稻纹枯病,主要虫害有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在水稻分蘖盛期前,每亩用10%己唑醇35ml营养叶面肥粒粒宝25ml对水20公斤,或在水稻分蘖末期,每亩用10%己唑醇50ml营养叶面肥粒粒宝25ml对水30公斤,于清晨露水未干时喷于水稻下部。对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采用3%杀虫丹颗粒剂800g/亩撒施或者15%杀虫双水剂150g/亩兑水喷雾或者15%三唑磷乳油100ml/亩兑水喷雾或者35%杀螟松乳油50ml/亩兑水喷雾,施药后保持3厘米浅水层,72小时不排灌。(8)收获:当水稻成熟度达到95%的时候就要及时收获,收获完毕后种植百合。第二种模式包括:(1)品种选择:选择生育期偏短的早、中熟品种。(2)种子处理: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选、筛种,然后间歇浸种催芽36h。催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高温破胸,33℃持续10h。第二阶段适温催根长芽,在28℃持续22h。第三阶段摊晾催芽,持续18h。(3)大田准备:水稻种植田应选择土质疏松、地势平坦、地下水位低、排水方便、水源清洁的地块,并施用腐熟农家肥3000kg/亩,复合肥25kg/亩作为基肥。做好插秧畦,畦宽135cm,沟宽37cm,要求平、直、细。(4)水肥管理:秧苗主要以施用氮素为主,出苗后施用2次,每次施用尿素3kg/亩,移栽前4天施用尿素7kg/亩。(5)插秧:水稻要在5月上旬移栽完毕。(6)田间管理:因为前作是姜,因此可以少施氮肥,多施钾肥。(7)病虫害防治:以农业防治为主,采取水稻群体优化调控技术,增强水稻植株自身抗性。水稻当季主要病害有水稻纹枯病,主要虫害有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在水稻分蘖盛期前,每亩用10%己唑醇37ml营养叶面肥粒粒宝27ml对水25公斤,或在水稻分蘖末期,每亩用10%己唑醇53ml+营养叶面肥粒粒宝28ml对水35公斤,于清晨露水未干时喷于水稻下部。对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采用4%杀虫丹颗粒剂900g/亩撒施或者17%杀虫双水剂170g/亩兑水喷雾或者17%三唑磷乳油130ml/亩兑水喷雾或者40%杀螟松乳油75ml/亩兑水喷雾,施药后保持4厘米浅水层,72小时不排灌。(8)收获:当水稻成熟度达到95%的时候就要及时收获,收获完毕后种植百合。第三种模式包括:(1)品种选择:选择生育期偏短的早、中熟品种。(2)种子处理: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选、筛种,然后间歇浸种催芽48h。催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高温破胸,35℃持续12h。第二阶段适温催根长芽,在30℃持续24h。第三阶段摊晾催芽,持续24h。(3)大田准备:水稻种植田应选择土质疏松、地势平坦、地下水位低、排水方便、水源清洁的地块,并施用腐熟农家肥3500kg/亩,复合肥30kg/亩作为基肥。做好插秧畦,畦宽150cm,沟宽45cm,要求平、直、细。(4)水肥管理:秧苗主要以施用氮素为主,出苗后施用2次,每次施用尿素5kg/亩,移栽前5天施用尿素10kg/亩。(5)插秧:水稻要在5月上旬移栽完毕。(6)田间管理:因为前作是姜,因此可以少施氮肥,多施钾肥。(7)病虫害防治:以农业防治为主,采取水稻群体优化调控技术,增强水稻植株自身抗性。水稻当季主要病害有水稻纹枯病,主要虫害有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在水稻分蘖盛期前,每亩用10%己唑醇40ml营养叶面肥粒粒宝30ml对水30公斤,或在水稻分蘖末期,每亩用10%己唑醇55ml+营养叶面肥粒粒宝30ml对水40公斤,于清晨露水未干时喷于水稻下部。对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采用5%杀虫丹颗粒剂1000g/亩撒施或者20%杀虫双水剂200g/亩兑水喷雾或者20%三唑磷乳油150ml/亩兑水喷雾或者50%杀螟松乳油100ml/亩兑水喷雾,施药后保持5厘米浅水层,72小时不排灌。(8)收获:当水稻成熟度达到95%的时候就要及时收获,收获完毕后种植百合。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03百合栽植方法包括:(1)将种球分列排开,放入田间,然后覆盖营养土,土覆盖的厚度土盖过种球后,以种球的高度再覆盖二分之一即可,百合种植在田间两颗间距为20cm左右。(2)种植后浇水,种植后3-5周即可发芽,出苗前不用浇水,土壤干裂则需浇水。(3)等出苗后,浇水至浇透即可。(4)当百合长高到70公分后,开始生长花蕾,准备绽放了,此时施有机肥。(5)花蕾出现时,花朵即将开放,此时浇水,尽量不要暴晒,百合即可正常开花生长。百合收获完毕后种植姜。实施例二(对照实施例)水稻-百合栽植模式包括:水稻栽植模式与实施例1的水稻栽植方法相同。百合栽植模式与实施例1的百合栽植相同。实施例三(对照实施例)姜-百合栽植模式包括:姜栽植模式与实施例1的姜栽植方法相同。百合栽植模式与实施例1的百合栽植相同。实施例四(对照实施例)百合栽植模式包括:百合栽植模式与实施例1的百合栽植相同。下面结合具体实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在湖北恩施地区选取4亩试验地,土壤肥沃且排灌方便。将试验地均分成3部分,每部分1亩地,同时将每部分1亩地均分成3部分,每部分3分地,剩下的1分地作为分隔带用,故4亩试验地分成12块,每块3分地。在这12块中随机安排实施例1(姜-水稻-百合栽植模式)、实施例2(水稻-百合栽植模式)、实施例3(姜-百合栽植模式)和实施例4(百合栽植模式)的种植方式,每种方式3块,连续种植3年。每种实施例的3块试验地,每块随机抽取20个姜或百合样本,称取它们的单重,算出平均值;产量是三块试验地收获的平均值。表1实施例1种植方式下姜、百合产量年限姜单重(g)姜亩产量(kg)百合单重(g)百合亩产量(kg)第1年89.21420.667.31435.9第2年92.11422.168.11436.2第3年91.61430.968.51440.5表2实施例2种植方式下百合产量年限百合单重(g)百合亩产量(kg)第1年62.61335.3第2年58.11236.8第3年50.51140.7表3实施例3种植方式下姜产量年限姜单重(g)姜亩产量(kg)第1年87.51380.6第2年79.21252.3第3年65.11143.7表4实施例4种植方式下百合产量在3年的连续种植中,观察到在实施例1种植方式下,三年的姜、百合产量高且稳定;在实施例2种植方式下,百合产量逐年下降;在实施例3种植方式下,姜产量逐年下降;在实施例4种植方式下,百合产量逐年下降,且下降比较明显。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