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七叶一枝花林下原生态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892517发布日期:2021-02-09 10:36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0001]
本发明涉及七叶一枝花种植方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七叶一枝花林下原生态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七叶一枝花为百合科重楼属的植物,别名蚤休、蚩休,重台根、整休,草河车,重台草,白甘遂,金线重楼,虫蒌,九道箍、鸳鸯虫,枝花头,螺丝七、海螺七,灯台七,白河车,螺陀三七,土三七,又名七叶莲。其特征是由一圈轮生的叶子中冒出一朵花,花的形状像极了它的叶子,它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外轮花及内轮花,外轮花与叶子很像,约有6片,而内轮花约有8片,七叶一枝花的叶序属轮生叶,片数有个体差异、从4片到14片都有,“七叶”只是名称,花的结构特别:叶心如轮状会开花,花萼为绿色,花瓣呈细丝带状,台湾早期用来治蛇毒与疮疡肿毒等症状。
[0003]
目前七叶一枝花林下原生态种植方法,七叶一枝花的存活率较低,生产量较低,不利于广泛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七叶一枝花林下原生态种植方法,解决了目前七叶一枝花林下原生态种植方法,七叶一枝花的存活率较低,生产量较低,不利于广泛推广使用的问题。
[0005]
(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七叶一枝花林下原生态种植方法,包括以下种植方法:s1:选址:生于海拔1800-3200m的林下,年均气温13-18℃,有机质、腐殖质含量较高的砂土、壤土种植和微酸性沙质壤土;s2:整地:选好种植区域后,清除地面上的杂灌、杂草和杂物,深挖20-30cm,将发酵腐熟的枯饼肥或有机肥均匀地撒在林地上,再翻挖、细碎、整平,喷施波尔多液消毒,然后根据地形作畦,沟宽30cm,沟深20cm,沟泥待种植时打碎铺在畦面上,开好排水沟即可;s3:种苗移栽:主要分为以下步骤:s31:育苗移栽:翻挖土地前最好用40%五氯硝基苯,每平方米5-10g拌细土撒施,进行土壤消毒,然后反复翻挖表土层,把墒面整平整细后,在墒面上按15cm的行距开5cm左右深的播种沟,在沟中按株距5cm播种,然后覆土3cm,盖细粪2cm,浇透水并覆盖地膜,5-7天可出苗,育苗1月后,把小苗移栽大田;s32:根茎种植:秋、冬季采挖健壮、无病虫害根茎置于阴凉干燥处砂贮,于翌年4月上、中旬取出,按有萌发能力的芽残茎、芽痕特征,切成小段,每段保证带1个芽痕,切好后适当晾干并拌草木灰,像播种一样条栽于苗床,并盖薄膜,15-20天生根长芽后,于5月中下旬,移
栽大田;s4:田间管理;s5:采收:种植5年后,在每年10月至翌年3月,选择晴天,先割除茎叶,然后用洁净的锄头从侧面开挖,挖出根茎,去除泥土、须根,粗大者切成2块~4块,晾干或在30
°
c~65
°
c温度下烘干,水分含量控制在10%~12%,将干品打包后贮藏或出售。
[0006]
进一步地,所述s4主要分为间苗补苗、中耕除草、施肥、摘蕾、遮阴和病虫害防治。
[0007]
进一步地,所述间苗补苗为5月中、下旬对直播地进行间苗,同时查塘补缺,间苗前要先浇水,用木棍撬取苗,补苗时浇定根水,充分利用小苗,保证全苗和足够的密度。
[0008]
进一步地,所述中耕除草为苗齐或移植后,应及时除草松土,做到勤锄、浅锄,避免伤根,影响生长。
[0009]
进一步地,所述施肥为每年2月至3月地上部分出土前和5月至6月营养生长高峰期各施追肥1次,每株施发酵腐熟的糠壳加畜禽粪50g或腐熟的有机肥100g,在6月至7月用0.5%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施肥,每15天1次,连续喷施3次。
[0010]
进一步地,所述摘蕾为根据生产的需要,如果不需留种,为减少养分消耗,使养分集中供应在地下根茎,促进根茎生长,在4~7月份出现花萼片时,应及时摘除子房,保留萼片,通过增进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0011]
进一步地,所述遮阴为对林下种植的地块,透光率过低时,要修除林木过多的枝叶,遮荫度不够时,可采取插树枝遮荫的办法。
[0012]
进一步地,所述病虫害防治为若发现七叶一枝花病毒病,拔除病株,在病穴用5%菌毒清水剂,或者将病株拔出;若发现金龟子危害,用90%结晶敌百虫850~950倍液,每4~8天喷1次,连喷3~4次;若发现根腐病,在病穴用8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剂1200倍液和50%的多菌灵每15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3次。
[0013]
(三)有益效果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七叶一枝花林下原生态种植方法,通过利用现有林地,可以提高林地利用率,减少野生资源的消耗,保护环境,并且能够提高其遮荫度,降低了人工遮阴的工作量,通过采用育苗移栽和根茎种植,大大降低了七叶一枝花的育苗繁殖难度,且进一步提高了七叶一枝花的存活率,提高其生产量,有利于广泛推广使用。
[0014]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6]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1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七叶一枝花林下原生态种植方法,包括以下种植方法:s1:选址:生于海拔1800-3200m的林下,年均气温13-18℃,有机质、腐殖质含量较高的砂土、壤土种植和微酸性沙质壤土,微酸性沙质壤土ph值为5.5~7.0;s2:整地:选好种植区域后,清除地面上的杂灌、杂草和杂物,深挖20-30cm,将发酵腐熟的枯饼肥(一百千克每六百六十七平方米)或有机肥(两百千克每六百六十七平方米)均匀地撒在林地上,再翻挖、细碎、整平,喷施波尔多液消毒,然后根据地形作畦,沟宽30cm,沟深20cm,沟泥待种植时打碎铺在畦面上,开好排水沟即可;s3:种苗移栽:主要分为以下步骤:s31:育苗移栽:翻挖土地前最好用40%五氯硝基苯,每平方米5-10g拌细土撒施,进行土壤消毒,然后反复翻挖表土层,把墒面整平整细后,在墒面上按15cm的行距开5cm左右深的播种沟,在沟中按株距5cm播种,然后覆土3cm,盖细粪2cm,浇透水并覆盖地膜,5-7天可出苗,育苗1月后,把小苗移栽大田;s32:根茎种植:秋、冬季采挖健壮、无病虫害根茎置于阴凉干燥处砂贮,于翌年4月上、中旬取出,按有萌发能力的芽残茎、芽痕特征,切成小段,每段保证带1个芽痕,切好后适当晾干并拌草木灰,像播种一样条栽于苗床,并盖薄膜,15-20天生根长芽后,于5月中下旬,移栽大田;s4:田间管理;s5:采收:种植5年后,在每年10月至翌年3月,选择晴天,先割除茎叶,然后用洁净的锄头从侧面开挖,挖出根茎,去除泥土、须根,粗大者切成2块~4块,晾干或在30
°
c~65
°
c温度下烘干,水分含量控制在10%~12%,将干品打包后贮藏或出售。
[0018]
所述s4主要分为间苗补苗、中耕除草、施肥、摘蕾、遮阴和病虫害防治。
[0019]
所述间苗补苗为5月中、下旬对直播地进行间苗,同时查塘补缺。间苗前要先浇水,用木棍撬取苗,补苗时浇定根水,充分利用小苗,保证全苗和足够的密度。
[0020]
所述中耕除草为苗齐或移植后,应及时除草松土,做到勤锄、浅锄,避免伤根,影响生长。
[0021]
所述施肥为每年2月至3月地上部分出土前和5月至6月营养生长高峰期各施追肥1次,每株施发酵腐熟的糠壳加畜禽粪50g或腐熟的有机肥100g,在6月至7月用0.5%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施肥,每15天1次,连续喷施3次。
[0022]
所述摘蕾为根据生产的需要,如果不需留种,为减少养分消耗,使养分集中供应在地下根茎,促进根茎生长,在4~7月份出现花萼片时,应及时摘除子房,保留萼片,通过增进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0023]
所述遮阴为对林下种植的地块,透光率过低时,要修除林木过多的枝叶,遮荫度不够时,可采取插树枝遮荫的办法。
[0024]
所述病虫害防治为若发现七叶一枝花病毒病,拔除病株,在病穴用5%菌毒清水剂,或者将病株拔出;若发现金龟子危害,用90%结晶敌百虫850~950倍液,每4~8天喷1次,连喷3~4次;若发现根腐病,在病穴用8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剂1200倍液和50%的多菌灵每15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3次。
[0025]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
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26]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