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绿色可循环的水产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2131发布日期:2019-10-15 19:49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绿色可循环的水产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绿色可循环的水产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黄鳝在水箱养殖时,多将黄鳝直接放置于水箱内,水箱多处于位置固定状态,容易受风雨冲击损坏,如果水箱直接用网布围起来,水箱上部种植水葫芦等植物进行遮阳,遮阳水箱一方面不耐使用,可重复安装循环利用性差,另一方面水葫芦很容易布满水箱开口,影响饲料的投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绿色可循环的水产养殖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态绿色可循环的水产养殖装置,包括箱框架、隔网组件、饲喂组件、浮圈组件和遮阳网组件,浮圈组件为中空环状,浮圈组件浮在水面上,浮圈组件底部和箱框架上部相固定连接,箱框架内设置隔网组件,隔网组件内部固定饲喂组件,箱框架上部与浮圈组件底部相固定连接,浮圈组件上部固定遮阳网组件;

所述隔网组件包括塑料网和压网组件,塑料网选用柔软渔网布材质,塑料网上部边缘与浮圈组件底部相固定连接,塑料网中部开设网穿孔,网穿孔为圆形,塑料网铺盖于侧杆一、连接侧杆二、连接侧杆三、连接侧杆四和底盘外侧,塑料网通过压网组件被压紧固定;

所述饲喂组件包括喂食框、水草区和接料盘,喂食框为矩形状,喂食框四角与浮圈组件内壁相固定连接,喂食框之间形成喂食区,喂食框外壁与浮圈组件内壁之间形成水草区,水草区数量为四个均匀分布于浮圈组件内,喂食框底部设置接料盘,接料盘对应设置于喂食区下部;

所述浮圈组件包括浮圈壳、浮圈腔和连接组件,浮圈壳为圆环状且选用pvc塑料材质,浮圈壳内部密封设置浮圈腔,浮圈腔为截面为圆形,浮圈腔两侧设置连接组件;

所述遮阳网组件包括遮阳支架、遮阳网和遮阳网固定环,遮阳支架可升降,遮阳支架底部固定于连接座上,遮阳支架上部一侧与遮阳网上部相连接,遮阳网底部通过遮阳网固定环与浮圈壳相连接。

所述箱框架包括连接侧杆一、连接侧杆二、连接侧杆三、连接侧杆四和底盘,连接侧杆一、连接侧杆二、连接侧杆三和连接侧杆四均为矩形塑料片状,连接侧杆一、连接侧杆二、连接侧杆三和连接侧杆四上部与浮圈组件底壁相固定连接,连接侧杆一、连接侧杆二、连接侧杆三和连接侧杆四底部与底盘四周边缘相固定连接,底盘为塑料圆盘状,连接侧杆一、连接侧杆二、连接侧杆三和连接侧杆四均匀分布于底盘边缘,连接侧杆一、连接侧杆三、连接侧杆四、连接侧杆二和底盘边缘之间依次形成窗口一、窗口二、窗口三和窗口四。

所述压网组件包括固定柱和压盘,固定柱为圆柱状,固定柱外壁开设外螺纹,固定柱底部固定于底盘上部并且固定柱穿过网穿孔,压盘为圆盘状,压盘与底盘相对应设置,压盘中部开设压盘孔,压盘孔为圆孔状且内壁开设内螺纹,压盘与固定柱相螺纹固定。

所述接料盘包括固定杆和接料台,接料台为圆形,接料台上均匀开设接料台槽,接料台槽截面为半圆形且开口朝上,接料台槽从接料台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接料台槽数量为三个且均匀分布于接料台上,接料台底部与固定杆上部相固定连接,固定杆底部固定于压盘上,固定杆对称设置于压盘两侧,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座、立柱、固定螺母和连接横杆,连接座为矩形状,连接座一端与浮圈壳侧壁相固定连接,连接座上固定连接立柱,立柱为圆柱状,立柱上部外壁设置外螺纹,连接横杆一侧开设横杆孔,横杆孔为圆孔,立柱穿过横杆孔,立柱上部设置外螺纹,固定螺母与立柱上部相螺纹连接。

所述遮阳支架包括支架底管、支架上管、支架横杆和销钉,支架底管为圆管状,支架底管侧壁贯通开设支架底管孔,支架底管孔均匀分布于支架底管上,支架上管套于支架底管内,支架上管侧壁贯通开设支架上管孔,支架上管孔均匀分布于支架上管上,销钉穿过支架底管孔和支架上管孔,支架横杆一端与支架上管一侧相固定连接,支架横杆另一端下部固定挂钩,

所述遮阳网为锥形状,遮阳网的锥形结构,遮阳网中部固定上挂环,遮阳网边缘固定下挂钩,下挂钩均匀固定于遮阳网边缘,浮圈壳上部固定遮阳网固定环,下挂钩挂于遮阳网固定环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牢固,拆卸方便,可重复利用性高,在饲养中可以避免箱内的植物因过快生长影响饲料的投放,便于水产生物的进食,在遇到大风中,因为本发明处于漂浮状态,可以缓冲暴风雨对其造成的冲击力,不容易损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箱框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接料盘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浮球壳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b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c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箱框架1、连接侧杆一11、连接侧杆二12、连接侧杆三13、连接侧杆四14、底盘15、隔网组件2、塑料网21、压网组件22、压网组件22、固定柱221、压盘222、饲喂组件3、喂食框31、水草区32、接料盘33、接料盘33、固定杆331、接料台332、浮圈组件4、浮圈壳41、浮圈腔42、连接组件43、连接组件43包、连接座431、立柱432、固定螺母433、连接横杆434、遮阳网组件5、遮阳支架51、遮阳网52、遮阳网固定环53、遮阳支架51、支架底管511、支架上管512、支架横杆513、销钉514、上挂环521、遮阳网52、下挂钩522、遮阳网固定环5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9所示的一种生态绿色可循环的水产养殖装置,包括箱框架1、隔网组件2、饲喂组件3、浮圈组件4和遮阳网组件5,浮圈组件4为中空环状,浮圈组件4浮在水面上,浮圈组件4底部和箱框架1上部相固定连接,箱框架1内设置隔网组件2,隔网组件2内部固定饲喂组件3,箱框架1上部与浮圈组件4底部相固定连接,浮圈组件4上部固定遮阳网组件5;箱框架1与隔网组件2相配合给黄鳝或泥鳅提供一个生长环境,饲喂组件3配合箱框架1与隔网组件2实现对黄鳝或泥鳅的饲养,遮阳网组件5和浮圈组件4相配合实现对养殖装置的遮阳作用同时避免外界飞鸟攻击黄鳝或泥鳅;箱框架1包括连接侧杆一11、连接侧杆二12、连接侧杆三13、连接侧杆四14和底盘15,连接侧杆一11、连接侧杆二12、连接侧杆三13和连接侧杆四14均为矩形塑料片状,连接侧杆一11、连接侧杆二12、连接侧杆三13和连接侧杆四14上部与浮圈组件4底壁相固定连接,连接侧杆一11、连接侧杆二12、连接侧杆三13和连接侧杆四14底部与底盘15四周边缘相固定连接,底盘15为塑料圆盘状,连接侧杆一11、连接侧杆二12、连接侧杆三13和连接侧杆四14均匀分布于底盘15边缘,连接侧杆一11、连接侧杆三13、连接侧杆四14、连接侧杆二12和底盘15边缘之间依次形成窗口一111、窗口二131、窗口三121、和窗口四141;连接侧杆一11、连接侧杆二12、连接侧杆三13、连接侧杆四14和底盘15形成一个截面为梯形的框架,连接侧杆一11、连接侧杆二12、连接侧杆三13、连接侧杆四14和底盘15共同起到支撑隔网组件2的作用;隔网组件2包括塑料网21和压网组件22,塑料网21选用柔软渔网布材质,具体的为40目聚乙烯网布,塑料网21上部边缘与浮圈组件4底部相固定连接,塑料网21中部开设网穿孔211,网穿孔211为圆形,塑料网21铺盖于侧杆一11、连接侧杆二12、连接侧杆三13、连接侧杆四14和底盘15外侧,具体的塑料网21预先贴近侧杆一11、连接侧杆二12、连接侧杆三13、连接侧杆四14和底盘15铺设,塑料网21通过压网组件22被压紧固定。具体的塑料网21底部贴近底盘15后通过压网组件22将塑料网21压紧,压网组件22包括固定柱221和压盘222,固定柱221为圆柱状,固定柱221外壁开设外螺纹,固定柱221底部固定于底盘15上部并且固定柱221穿过网穿孔211,压盘222为圆盘状,压盘222与底盘15相对应设置,压盘222中部开设压盘孔2221,压盘孔2221为圆孔状且内壁开设内螺纹,压盘222与固定柱221相螺纹固定。

请重点参阅图1、3,饲喂组件3包括喂食框31、水草区32和接料盘33,喂食框31为矩形状,喂食框31四角与浮圈组件4内壁相固定连接,喂食框31之间形成喂食区311,喂食框31外壁与浮圈组件4内壁之间形成水草区32,水草区32数量为四个均匀分布于浮圈组件4内,喂食框31底部设置接料盘33,接料盘33对应设置于喂食区311下部;水草区32内种植水草植物,水草区32配合遮阳网组件5共同给装置内的饲养生物提供一个遮阳的环境,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水草区32内种植水草植物会越长越旺盛,大量的水草会遮蔽浮圈组件4的开口区域,此时如果再向浮圈组件4内抛入饲料,饲料多落在水草植物上,因为黄鳝、泥鳅多处在植物根部以下位置因此会造成大部分饲料无法被其进食的情况,浪费了饲料,降低了饲料的利用率同时不利于黄鳝或泥鳅的生长,而喂食框31可以阻挡避免水草植物的遮蔽,提供一个专门的喂食器区域。接料盘33包括固定杆331和接料台332,接料台332为圆形,接料台332上均匀开设接料台槽3321,接料台槽3321截面为半圆形且开口朝上,接料台槽3321从接料台332一端延伸至另一端,这样便于黄鳝或泥鳅从接料台槽3321一端自由钻入,接料台槽3321数量为三个且均匀分布于接料台332上,接料台332底部与固定杆331上部相固定连接,固定杆331底部固定于压盘222上,固定杆331对称设置于压盘222两侧,固定杆331给接料台332提供支撑作用,接料盘33与喂食区311相对应设置,这样在投放饲料时多余的饲料会落入接料盘33上,大部分下沉的饲料落入接料台槽3321内或其附近,而接料台槽3321的圆弧形设计,这样就便于黄鳝或泥鳅游动至接料台槽3321内进行进食饲料,同时接料台332通过与压盘222连接,可便于后期拆卸,安装。请重点参阅图6,浮圈组件4包括浮圈壳41、浮圈腔42和连接组件43,浮圈壳41为圆环状且选用pvc塑料材质,浮圈壳41内部密封设置浮圈腔42,浮圈腔42为截面为圆形,浮圈腔42两侧设置连接组件43;请重点参阅图7,连接组件43包括连接座431、立柱432、固定螺母433和连接横杆434,连接座431为矩形状,连接座431一端与浮圈壳41侧壁相固定连接,连接座431上固定连接立柱432,立柱432为圆柱状,立柱432上部外壁设置外螺纹,连接横杆434一侧开设横杆孔4341,横杆孔4341为圆孔,立柱432穿过横杆孔4341,立柱432上部设置外螺纹,固定螺母433与立柱432上部相螺纹连接,固定螺母433底部和连接座431上部之间形成间隙部4321,连接横杆434在间隙部4321内可上下移动和转动,请重点参阅图1、7、8,遮阳网组件5包括遮阳支架51、遮阳网52和遮阳网固定环53,遮阳支架51可升降,遮阳支架51底部固定于连接座431上,遮阳支架51上部一侧与遮阳网52上部相连接,遮阳网52底部通过遮阳网固定环53与浮圈壳41相连接,遮阳支架51包括支架底管511、支架上管512、支架横杆513和销钉514,支架底管511为圆管状,支架底管511侧壁贯通开设支架底管孔5111,支架底管孔5111均匀分布于支架底管511上,支架上管512套于支架底管511内,支架上管512侧壁贯通开设支架上管孔5121,支架上管孔5121均匀分布于支架上管512上,销钉514穿过支架底管孔5111和支架上管孔5121,支架横杆513一端与支架上管512一侧相固定连接,支架横杆513另一端下部固定挂钩5131,遮阳网52为锥形状,遮阳网52的锥形结构,结构牢固,耐风雨,不会轻易被风雨刮跑或刮破,遮阳网52中部固定上挂环521,遮阳网52边缘固定下挂钩522,下挂钩522均匀固定于遮阳网52边缘,浮圈壳41上部固定遮阳网固定环53,下挂钩522挂于遮阳网固定环53上。遮阳网52可拆卸结构,在喂食抛撒饲料时候可以打开相应的遮阳网挂钩,从打开的开口处抛撒饲料,在不需要饲养时候将遮阳网重新安装好,避免了鸟类攻击黄鳝或泥鳅。

将塑料网21上部外围预先固定于浮圈壳41底部,可以通过螺丝等固定件固定,后期可以拆卸,将塑料网21底部的网穿孔211穿过固定柱221,再旋转压盘222沿着固定柱221向下逐渐贴近底盘15并最终压紧塑料网21,塑料网21在箱框架1内表面呈贴附绷紧状;

再将浮圈组件4连同箱框架1整体移动至池塘内,浮圈组件4靠自身浮力位于水面上,箱框架1位于水面以下;

再将泥鳅或黄鳝放入塑料网21内;

再将挂钩5131和上挂环521连接,后将下挂钩522和遮阳网固定环53相连接,然后再调节支架底管511和支架上管512的长度,使得遮阳网52处于绷紧状态;

在水草区32内种植水草;

将下挂钩522和遮阳网固定环53分离留出缺口,然后将饲料从缺口抛洒饲料至喂食区311,对泥鳅或黄鳝进行喂养;

后将遮阳网52重新覆盖浮圈组件4,避免飞鸟攻击泥鳅或黄鳝。

将若干组本装置通过连接组件43进行连接(如图9所示),在遇到暴风雨时,本装置可在池塘水面上漂浮移动,缓冲风雨的冲击力,避免了本装置的倾覆,相邻的本装置连接在一起,增强了整体的抗风雨能力。

在捕获黄鳝或泥鳅时,将浮圈组件4、箱框架1整体抬起移动至岸边,箱框架1内的水自动漏出,旋转压盘222沿着固定柱221向上逐渐与底盘15分离并最终退出固定柱221,最终拉起塑料网21,将黄鳝或泥鳅捕获;

清洗塑料网21,按上述步骤重新安装循环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所示”、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