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香黄檀与顶果木混交修复石漠化植被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44673发布日期:2019-11-15 23:22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林业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降香黄檀与顶果木混交修复石漠化植被的方法。



背景技术:

降香黄檀是豆科,黄檀属乔木,高10-15m,除幼嫩部分、花序及子房略被短柔毛外,全株无毛;树皮褐色或淡褐色,粗糙,小枝有小而密集皮孔;羽状复叶,近革质,卵形或椭圆形;圆锥花序腋生,分枝呈伞房花序状,花冠乳白色或淡黄色;荚果舌状长圆形,果瓣革质,有种子1到2粒为中国海南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定植后一般在7-8年后才形成心材,心材显红褐色,材质致密硬重,耐浸耐磨,不裂不翘,且散发芳香经久不衰,花纹自然形成各种图案,是制作高级红木家俱,工艺制品、乐器和雕刻、镶嵌,美工装饰等的上等材料,其木材经蒸馏后所得降香油,可作香料上的定香剂;

顶果树是豆科,属高大无刺乔木,枝下高可达30米;二回羽状复叶,顶部的为一回羽状复叶;近革质,卵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稍偏斜,总状花序腋生,花大,猩红色,花托钟形;花瓣披针形,萼片均同被黄褐色微柔毛;雄蕊与花瓣互生,子房扁平,有胚珠多颗。荚果扁平,紫褐色,种子淡褐色;花期3-4月,果熟期6-7月;在中国分布于广西和云南,生长在海拔1000-1200米的疏林中;其质坚劫,少开裂,可供制家具和建筑用材。木材的木纤维细长而壁薄,可作纤维工业原料,是乡土阔叶速生树种之一,有较好观赏价值,可作风景树;根系发达,是改良土壤的良好生态林树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降香黄檀与顶果木混交修复石漠化植被的方法,其方法简单,施肥量少,能够有效的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激活土壤肥力,增加土壤肥沃度,实现石漠化植被快速修复,促进珍贵树种降香黄檀和顶果木快速成材;顶果木材性好,为珍贵的速生树种,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与降香黄檀混交,能够有效调节林间小气候,促进降香黄檀形成良好的干形,降低种植成本。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降香黄檀与顶果木混交修复石漠化植被的方法,包括:

清山整地、树种选择、苗木选择、混交造林和抚育管理工序,其中,树种选择中,树种选择降香黄檀和顶果木,降香黄檀选择1.5-2年容器苗,顶果木选择6-9月容器苗。

优选的是,降香黄檀容器和顶果木苗容器苗起苗前先浇透水,用编织袋或竹筐包装运输,苗木装车运输时用隔板分层,起苗在苗木新芽萌动前进行,其中,降香黄檀的容器苗要求苗高≥100cm、地径≥0.6cm,顶果木容器苗要求苗高≥50cm、地径≥0.5cm。

优选的是,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造林前一年的秋冬季进行人工清除杂草、穴状整地,先将种植穴周围1.0m范围内的灌木与杂草清除干净,然后挖种植穴,规格为30cm×30cm,穴深25cm-30cm;

步骤二、1月初进行回穴,先回表土后回心土,在回穴土至半穴时,施放基肥,用量500g/穴,基肥为氮磷钾复合肥,将基肥与底土充分混匀后继续回穴土至平穴备栽;

步骤三、在1-3月雨后土壤湿润时进行造林;在地势平,土壤比较多区域采取行状混交造林,栽种降香黄檀和顶果木,具体栽种标准为,株行距为2m×3m,混交比例为1︰1;在有坡度,土壤分布不规则的区域,造林时根据土壤的分布情况采用点状混交造林,混交比例为1︰1;

步骤四、造林后种植当年除草2次,后两年间除草2次,施肥1次。

优选的是,步骤三中,栽种降香黄檀和顶果木容器苗的具体栽种方法为:挖种植坑,准备好的种植穴中间挖一个小穴,深度超过容器苗的杯体3-5cm,然后把苗木的杯体清除后放进小穴中并扶正,苗木根部舒展后回填一层碎土,踩实,再在面上填埋一层高出苗木容器5-6cm的疏松碎土,并以苗木为中心围成盘状,最后再用干草覆盖在苗木周围,覆盖范围为40-50cm,略超出种植穴。

优选的是,步骤三中,栽植时容器苗去除杯体,适当深栽,回土要细,适当压实,做到“适深、苗正,根舒、踩实、穴满”,穴面与山坡形成反倾斜,并在植株周围覆盖松土和杂草。

优选的是,步骤四中,种植当年两次除草的具体时间分别为5-6月和9-10月,种植后的第2-3年间除草2次的具体时间为第一次除草在第二年的4-5月,第一次除草后进行施肥操作,第二次除草在第三年9-10月进行;

除草方法为:先铲除幼树周边1.0m范围内的藤本植物和杂草,幼树1.0m范围外的区域保留木本植物,铲除草本植物;

施肥方法为:在树冠下方,即距离幼苗20-30cm处挖施肥沟,深度为20cm,施放氮磷钾复合肥250g。

优选的是,在步骤四以后还要进行修枝操作,修枝操作以降香黄檀为主,在造林后的第1-2年进行第一次修枝,造林后的第4-5年进行第二次修枝,其中,第一次修枝为清除基部萌芽,第二次修枝为去除下垂枝、弱枝和过多的侧枝。

优选的是,修枝后剪掉的枝叶覆盖在树干周围。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顶果木相较于现有的降香黄檀的其它混交树种而言,具有更好的材性,生长速度快,而且能够调节林间小气候促进降香黄檀的生长,保证降香黄檀的良好干形;

第二、顶果木为豆科植物,能够有效固定土壤中的氮,能够起到自肥作用,减少肥料的使用,而且固氮菌能够释放植物需要的相关激素,提同时激活土壤中的微生物,提高土壤养分,增强土壤中各种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使土壤的活性成分增加。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实施例1>

一种降香黄檀与顶果木混交修复石漠化植被的方法,本具体实施例于2006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的中等石漠化山地作为顶果木与降香黄檀混交林林地,其坡度为0-6°,ph值测得为6.2。

2006年11月,进行人工清除杂草、穴状整地,先将种植穴周围1.0m范围内的灌木与杂草清除干净,然后挖种植穴,规格为30cm×30cm,穴深25cm-30cm;

2007年1月初进行回穴,先回表土后回心土,在回穴土至半穴时,施放基肥,用量500g/穴,基肥为氮磷钾复合肥,将基肥与底土充分混匀后继续回穴土至平穴备栽;

在2007年1-3月雨后土壤湿润时进行造林;由于土壤坡度小于10°,因此采取行状混交造林,栽种降香黄檀和顶果木,具体栽种标准为,株行距为2m×3m,混交比例为1︰1;

树种选择降香黄檀和顶果木,降香黄檀选择1.5-2年容器苗,顶果木选择6-9月容器苗;降香黄檀容器和顶果木苗容器苗起苗前先浇透水,用编织袋或竹筐包装运输,苗木装车运输时用隔板分层,起苗在苗木新芽萌动前进行,其中,降香黄檀的容器苗要求苗高≥100cm、地径≥0.6cm,顶果木容器苗要求苗高≥50cm、地径≥0.5cm;

栽植时容器苗去除杯体,适当深栽,回土要细,适当压实,做到“适深、苗正,根舒、踩实、穴满”,穴面与山坡形成反倾斜,并在植株周围覆盖松土和杂草;具体栽种方法为:挖种植坑,准备好的种植穴中间挖一个小穴,深度超过容器苗的杯体3-5cm,然后把苗木的杯体清除后放进小穴中并扶正,苗木根部舒展后回填一层碎土,踩实,再在面上填埋一层高出苗木容器5-6cm的疏松碎土,并以苗木为中心围成盘状,最后再用干草覆盖在苗木周围,覆盖范围为40-50cm,略超出种植穴;

2007年除草2次,2008-2009年两年间除草2次,施肥1次。

<实施例2>

一种降香黄檀与顶果木混交修复石漠化植被的方法,本具体实施例于2010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的中等石漠化山地作为顶果木与降香黄檀混交林林地,其其坡度为20°以上,ph值测得为6.2-7.3。

2010年11月,进行人工清除杂草、穴状整地,先将种植穴周围1.0m范围内的灌木与杂草清除干净,然后挖种植穴,规格为30cm×30cm,穴深25cm-30cm;

2011年1月初进行回穴,先回表土后回心土,在回穴土至半穴时,施放基肥,用量500g/穴,基肥为氮磷钾复合肥,将基肥与底土充分混匀后继续回穴土至平穴备栽;

在2011年1-3月雨后土壤湿润时进行造林;由于土壤坡度大于10°,因此采取无规则点状混交造林,栽种降香黄檀和顶果木,具体栽种标准为,株行距为2m×3m,混交比例为1︰1;

树种选择降香黄檀和顶果木,降香黄檀选择1.5-2年容器苗,顶果木选择6-9月容器苗;降香黄檀容器和顶果木苗容器苗起苗前先浇透水,用编织袋或竹筐包装运输,苗木装车运输时用隔板分层,起苗在苗木新芽萌动前进行,其中,降香黄檀的容器苗要求苗高≥100cm、地径≥0.6cm,顶果木容器苗要求苗高≥50cm、地径≥0.5cm;

栽植时容器苗去除杯体,适当深栽,回土要细,适当压实,做到“适深、苗正,根舒、踩实、穴满”,穴面与山坡形成反倾斜,并在植株周围覆盖松土和杂草;具体栽种方法为:挖种植坑,准备好的种植穴中间挖一个小穴,深度超过容器苗的杯体3-5cm,然后把苗木的杯体清除后放进小穴中并扶正,苗木根部舒展后回填一层碎土,踩实,再在面上填埋一层高出苗木容器5-6cm的疏松碎土,并以苗木为中心围成盘状,最后再用干草覆盖在苗木周围,覆盖范围为40-50cm,略超出种植穴;

2011年除草2次,分别为5-6月和9-10月,2012-2013年两年间除草2次,施肥1次,具体为第一次除草在2008年的4-5月,第一次除草后进行施肥操作,第二次除草在2009年的9-10月进行;

除草方法为:先铲除幼树周边1.0m范围内的藤本植物和杂草,幼树1.0m范围外的区域保留木本植物,铲除草本植物;

施肥方法为:在树冠下方,即距离幼苗20-30cm处挖施肥沟,深度为20cm,施放氮磷钾复合肥250g,其中复合肥为市售含15%n、15%p、15%k的复合肥。

<实施例3>

一种降香黄檀与顶果木混交修复石漠化植被的方法,本具体实施例于2010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的中等石漠化山地作为顶果木与降香黄檀混交林林地,其坡度为0-12°,ph值测得为6.2-7.3。

2010年11月,进行人工清除杂草、穴状整地,先将种植穴周围1.0m范围内的灌木与杂草清除干净,然后挖种植穴,规格为30cm×30cm,穴深25cm-30cm;

2011年1月初进行回穴,先回表土后回心土,在回穴土至半穴时,施放基肥,用量500g/穴,基肥为氮磷钾复合肥,将基肥与底土充分混匀后继续回穴土至平穴备栽;

在2011年1-3月雨后土壤湿润时进行造林;由于土壤坡度为0-12°,因此在地势平,土壤比较多区域采取行状混交造林,栽种降香黄檀和顶果木,具体栽种标准为,株行距为2m×3m,混交比例为1︰1;在有坡度,土壤分布不规则的区域,造林时根据土壤的分布情况采用点状混交造林,混交比例为1︰1;

树种选择降香黄檀和顶果木,降香黄檀选择1.5-2年容器苗,顶果木选择6-9月容器苗;降香黄檀容器和顶果木苗容器苗起苗前先浇透水,用编织袋或竹筐包装运输,苗木装车运输时用隔板分层,起苗在苗木新芽萌动前进行,其中,降香黄檀的容器苗要求苗高≥100cm、地径≥0.6cm,顶果木容器苗要求苗高≥50cm、地径≥0.5cm;

栽植时容器苗去除杯体,适当深栽,回土要细,适当压实,做到“适深、苗正,根舒、踩实、穴满”,穴面与山坡形成反倾斜,并在植株周围覆盖松土和杂草;具体栽种方法为:挖种植坑,准备好的种植穴中间挖一个小穴,深度超过容器苗的杯体3-5cm,然后把苗木的杯体清除后放进小穴中并扶正,苗木根部舒展后回填一层碎土,踩实,再在面上填埋一层高出苗木容器5-6cm的疏松碎土,并以苗木为中心围成盘状,最后再用干草覆盖在苗木周围,覆盖范围为40-50cm,略超出种植穴;

2011年除草2次,分别为5-6月和9-10月,2012-2013年两年间除草2次,施肥1次,具体为第一次除草在2008年的4-5月,第一次除草后进行施肥操作,第二次除草在2009年的9-10月进行;

除草方法为:先铲除幼树周边1.0m范围内的藤本植物和杂草,幼树1.0m范围外的区域保留木本植物,铲除草本植物;

施肥方法为:在树冠下方,即距离幼苗20-30cm处挖施肥沟,深度为20cm,施放氮磷钾复合肥250g,其中复合肥为市售含15%n、15%p、15%k的复合肥。

在2011年-2012年期间还要进行第一次修枝,修枝操作以降香黄檀为主,造林后的第4-5年进行第二次修枝,其中,第一次修枝为清除基部萌芽,第二次修枝为去除下垂枝、弱枝和过多的侧枝;修枝后剪掉的枝叶覆盖在树干周围。

<对比例1>

纯降香黄檀林,其种植地区和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但不混交顶果木。

<对比例2>

任豆与降香黄檀混交,任豆采用5-8月任豆容器苗,具体的种植地区与实施例1相同,种植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仅将其中的顶果木容器苗更换成任豆容器苗进行种植。

实验例

一、混交两年后微生物含量检测

土壤采集:

利用五点采样法,当混交林的林龄到达5年时,取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采集混交林的0~40cm的土壤,装入无菌封口袋中,带回实验室4℃保存备用。

样品分析及数据处理

土壤微生生物数量的测定采用稀释涂布平板阀,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分别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pda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细菌稀释梯度设置105、106、107cfu·g-1,放线菌稀释梯度设置104、105、106cfu·g-1,真菌稀释梯度设置103、104、105cfu·g-1,每隔浓度梯度设置3个重复,数据采用excel2010、orign8.05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为差异显著(p<0.05),#为差异显著(p<0.08);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活的有机体,他们的组成和数量变化常能够反映出土壤生物活性水平,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可以促进土壤的形成和发育,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氮、磷、钾等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提高土壤肥力;

由上表可以看出降香黄檀混交林中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细菌数大于放线菌数大于真菌数,实施例1(86.42±4.58×104cfu·g-1,65.42±3.45×103cfu·g-1,25.63±4.25×103cfu·g-1)、实施例2(91.35±4.65×104cfu·g-1,64.31±5.12×103cfu·g-1,25.12±3.15×103cfu·g-1)、实施例3(91.56±1.25×104cfu·g-1,66.20±5.70×103cfu·g-1,24.88±2.85×103cfu·g-1)中的各菌种数相较于对比例2(67.75±2.55×104cfu·g-1,44.21±2.12×103cfu·g-1,19.01±2.14×103cfu·g-1)有明显提高,远大于对比例1(53.47±6.14×104cfu·g-1,32.32±6.12×103cfu·g-1,11.33±1.47×103cfu·g-1),因此说明,降香黄檀混交林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能够加速森林土壤的物质转化,而且降香黄檀林和顶果木混交的实施例1~3明显优于对比例2的降香黄檀和任豆混交,说明固氮植物混交更加有利于土壤的活化。

二、混交林植株生长状况

分别于混交后的第二年的4月份、第三年的四月份、第五年的四月份对实施例1~3,对比例1,对比例2进行植株的树高和平均地径进行测量,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由表2可知,混交后的植株相较于单一的降香黄檀林而言,植株的同年的平均高度均大于单一的降香黄檀林,采用顶果木混交的降香黄檀林又相较于任豆混交的降香黄檀林也有更好的长势,表示能够花费更短的时间更快的达到树木成材的要求,由于顶果木为速生树种,其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很快覆盖林地,且高度能快速高过降香黄檀,调节林下小气候,促进降香黄檀生长,而且顶果木作为固氮植物也具有自肥功能。

三、土壤理化性质基本情况

实施例1的样品取自2007年4月,混交林2年林龄;

实施例2的样品取自2012年4月,混交林2年林龄;

实施例3的样品取自2012年4月,混交林2年林龄;

对比例1的样品取自2012年4月,纯降香黄檀林2年林龄;

对比例2的样品取自2012年4月,混交林2年林龄;

具体数据见表3;

检测方法:

水分含量采用tzs-iw型土壤水分温度测量仪现场测定;土壤ph值采用1mol/lkcl浸提用ph计进行测定;

土壤有机质采用水合热重铬酸钾-硫酸-比色法;

土壤全氮含量测定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

土壤有效磷含量采用nahco3浸提,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测定;

土壤有效钾含量测定采用火焰光度法;

土壤多酚氧化酶的测定采用邻苯三酚比色法;

土壤脲酶活性的测定采用苯酚钠-次氯酸钠比色法。

表3

由表3的数据可知,实施例1~3的全氮含量、有效钾含量、有效磷含量、脲酶和多酚氧化酶的含量均相较于对比例1和对比例2要高,因此可以看出混交林相对于单一林土壤的理化成分要好,而两种固氮植物混交相对于单一固氮植物和景观植物混交而言,更能够加快土壤的肥沃速度,能够有效改善石漠化地区土壤的性质。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