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稻虾循环生态养殖系统及其应用的种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659286发布日期:2020-01-10 20:51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盐碱地稻虾循环生态养殖系统及其应用的种养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盐碱地种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盐碱地稻虾循环生态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支柱性产业;我国的水产养殖业虽然在规模和产量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但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水环境及资源问题也日益严峻。

全球有9.5亿公顷盐碱地,亚洲3.2亿公顷,而中国有1亿公顷(15亿亩)盐碱地,其中2.8亿亩可以开发利用。中国可利用来种植海水稻的盐碱地有2亿多亩,按照未来亩产200-300kg计算,可增产粮食数百亿公斤,多养活约2亿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盐碱地稻虾循环生态养殖系统,既能海水稻种植,又能海水养殖对虾,综合提高盐碱地的产出效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盐碱地稻虾循环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对虾地膜养殖池塘、蓄淡池、循环沟和稻田,循环沟沿稻田四周设置,循环沟外侧沟沿高于稻田地面,对虾地膜养殖池塘的排污口通过排污管与循环沟相连通,在排污管上安装有排污阀,稻田与对虾地膜养殖池塘之间还设有还通过一回水管道连通,在稻田或循环沟内还设置有过滤水槽,所述回水管道的进口处设置在过滤水槽内,回水管道的出口设置在对虾地膜养殖池塘上方,在回水管道上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蓄淡池与地膜养殖池塘之间通过补水管道连通,在补水管道上安装有第二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蓄淡池、地膜养殖池塘、循环沟和稻田四者按照投影面积为0.5:1:0.1:1比例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对虾地膜养殖池塘池深2.5m,池底呈锅底形,坡度0.4%,对虾地膜养殖池塘的排污口设置在池底中央。所述蓄淡池水深3.0m。所述循环沟深度0.5m,宽度0.5m,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水槽由框架和包裹在框架上的过滤网构成。

进一步地,在所述循环沟内位于所述排污管道与回水管道之间的位置上还设置有一活动隔离板。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采用上述盐碱地稻虾循环生态养殖系统的种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稻田中种植海水稻,在对虾地膜养殖池塘中放入凡纳滨对虾和斑节对虾,凡纳滨对虾放苗密度75万尾/hm2,斑节对虾放苗密度50万尾/hm2;(2)在种养殖过程中,监测对虾地膜养殖池塘养殖水的盐度,通过第二水泵抽取蓄淡池的淡水调节控制对虾地膜养殖池中养殖水盐度,使养殖水盐度保持在5以内;(3)当对虾地膜养殖池需要排污时,打开排污阀,污水从排污管道进入循环沟并漫延到稻田中,当稻田的水深达到20cm时,关闭排污阀,12小时后,开启第一水泵,将稻田中的水回抽至对虾地膜养殖池中;当稻田的水深在5cm时,停止第一水泵,然后开启排污阀,当稻田中的水深达到20cm时,关闭排污阀,完成一次排污及回流的过程;(4)重复步骤(2)、(3),直至收获。

进一步地,所述盐碱地稻虾循环生态养殖系统还包括一可编程控制器、上液位传感器和下液位传感器,所述排污阀为电磁阀,所述上液位传感器和下液位传感器分别与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口电连接,所述排污阀、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分别与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出口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的循环生态养殖系统,建造简单,既能海水稻种植,又能海水养殖对虾,整个养殖和种植全程不用药,养殖对虾的产生的残饵和粪便可以作为海水稻的肥料,可以充分提高盐碱地的利用率。对应的种养殖方法操作简单方便,能大大提高盐碱地的产出效益,并且能够扩大国内对虾的养殖规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可编程控制器输入输出口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盐碱地稻虾循环生态养殖系统,包括对虾地膜养殖池塘1、蓄淡池2、循环沟3和稻田4,循环沟3沿稻田4四周设置,循环沟3外侧沟沿高于稻田地面。对虾地膜养殖池塘1的排污口5通过排污管6与循环沟3相连通,在排污管6上安装有排污阀61,稻田4与对虾地膜养殖池塘1之间还设有还通过一回水管道7连通。在稻田4或循环沟3内还设置有过滤水槽8;所述回水管道7的进口处设置在过滤水槽内底部,回水管道7的出口设置在对虾地膜养殖池塘1上方,在回水管道7上安装有第一水泵11;所述蓄淡池2与地膜养殖池塘1之间通过补水管道10连通,在补水管道10上安装有第二水泵12。

优选地,所述蓄淡池2、地膜养殖池塘1、循环沟3和稻田4四者按照投影面积为0.5:1:0.1:1比例设置。具体的,所述对虾地膜养殖池塘1池深2.5m,池底呈锅底形,坡度0.4%,对虾地膜养殖池塘的排污口5设置在池底中央。所述蓄淡池2水深3.0m。所述循环沟3深度0.5m,宽度0.5m,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水槽8由框架和包裹在框架上的过滤网构成。具体的,过滤水槽8的长宽高均为1m。

进一步地,在所述循环沟内位于所述排污管道与回水管道之间的位置上还设置有一活动隔离板9。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采用上述盐碱地稻虾循环生态养殖系统的种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稻田中种植海水稻,在对虾地膜养殖池塘中放入凡纳滨对虾和斑节对虾,凡纳滨对虾放苗密度75万尾/hm2,斑节对虾放苗密度50万尾/hm2;(2)在种养殖过程中,监测对虾地膜养殖池塘养殖水的盐度,通过第二水泵抽取蓄淡池的淡水调节控制对虾地膜养殖池中养殖水盐度,使养殖水盐度保持在5以内;(3)当对虾地膜养殖池需要排污时,打开排污阀,污水从排污管道进入循环沟并漫延到稻田中,当稻田的水深达到20cm时,关闭排污阀,12小时后,开启第一水泵,将稻田中的水回抽至对虾地膜养殖池中;当稻田的水深在5cm时,停止第一水泵,然后开启排污阀,当稻田中的水深达到20cm时,关闭排污阀,完成一次排污及回流的过程;(4)重复步骤(2)、(3),直至收获。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自动化控制,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所述盐碱地稻虾循环生态养殖系统还包括一可编程控制器13、上液位传感器14和下液位传感器15,所述排污阀61为电磁阀,所述上液位传感器14和下液位传感器15分别与可编程控制器13的输入口电连接,所述排污阀61、第一水泵11和第二水泵12分别与可编程控制器13的输出口相连接。

上液位传感器14和下液位传感器15通过支架设置在稻田中,分别用于监测稻田中的水深在20cm和水深5cm的信号。可编程控制器通过获取上液位传感器14和下液位传感器15监测到的液位信号,控制排污阀61、第一水泵11和第二水泵12的动作,以实现种养殖方法过程中的自动控制。

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