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果蝇蛹寄生蜂的繁育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便于操作的果蝇蛹寄生蜂的饲养瓶及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果蝇作为一种害虫,严重威胁樱桃、桃等果实的产量和质量。在果蝇的防治工作中,生物防治是对环境污染最小的防治措施。果蝇生物防治的大量繁殖,是通过投放果蝇蛹寄生蜂来实现的。在投放前,需要繁育果蝇蛹寄生蜂,在繁育过程中,当果蝇蛹被寄生后需要将寄生蜂取出转移至其它繁育瓶内进行继续繁育。这就需要定期对寄生蜂进行转移,无疑增加了繁育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的果蝇蛹寄生蜂的饲养瓶及操作方法,用于方便果蝇蛹寄生蜂的繁育。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便于操作的果蝇蛹寄生蜂的饲养瓶,其特征是,它包括:
单瓶,所述单瓶为并排设置的三个;
导管,在每一所述单瓶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导管,相邻的两个单瓶之间通过导管连接在一起;
开闭单元,所述开闭单元设置在导管上,实现对导管的打开和关闭;
挡蜂单元,所述挡蜂单元设置在单瓶的瓶口上,阻挡寄生蜂飞出单瓶,但不影响单瓶内外的空气交换。
进一步地,开闭单元包括滑杆、固定在滑杆末端的挡板、设置在导管内的密封环,所述滑杆为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的三根,且滑杆滑动安装在导管侧壁上;密封环为圆环形结构,密封环的内壁上设有板槽,挡板为扇形结构并与板槽滑动连接,三块挡板之间两两接触时,导管被关闭;挡板移动至密封环上的板槽内时,导管被打开。
进一步地,在导管侧壁上设有与滑杆配合的通孔,在通孔与滑杆之间设有阻尼件。
进一步地,开闭单元包括转动安装在导管侧壁上的转轴、固定在转轴上端的手柄、固定在转轴下端且置于导管内侧的球阀,在球阀上设有圆孔,在球阀两侧分别设有挡块,挡块外壁与导管内壁接触,在挡块的第一端设有与球阀外壁接触的球面,在挡块的第二端设有连通孔,导管通过连通孔与圆孔连通。
进一步地,在挡板的第一个接触面上设有密封条,在挡板的第二个接触面上设有长槽;相邻的两挡板之间,第一个挡板上的密封条伸入第二个挡板的长槽内,第二个挡板上的密封条伸入第一个挡板的长槽内。
进一步地,在导管顶部固定有支撑体,转轴与支撑体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挡蜂单元包括与瓶口螺纹连接的瓶盖、设置在瓶盖内侧的挂板、设置在挂板与瓶盖内壁之间的径向杆、设置在相邻的径向杆之间以及瓶盖内壁之间的纱网、在瓶盖的顶部螺纹安装封板。
进一步地,在径向杆上方设有与瓶盖内壁固定连接的限位环,限位环用于与封板接触。
进一步地,在挂板中心设有吊孔,吊孔用于悬挂繁育袋。
便于操作的果蝇蛹寄生蜂的饲养瓶的操作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在第一个单瓶的瓶盖上悬挂繁育袋,并使得繁育袋置于第一个单瓶内;
(2)待第一个单瓶内繁育袋中的大部分三龄幼虫发育成果蝇蛹附着在第一个单瓶内壁上时,将寄生蜂投入第二个单瓶内,封闭第一个单瓶右端的导管,打开第一个单瓶左端、第二个单瓶两端以及第三个单瓶两端的导管,通过封板封闭第二个单瓶和第三个单瓶的瓶盖,然后向第三个单瓶左端的导管内吹气,此时第二个单瓶内的寄生蜂被转移至第一个单瓶内;随后,封闭第一个单瓶左端的导管;
(3)在第二个单瓶的瓶盖上悬挂繁育袋,并使得繁育袋置于第二个单瓶内,卸下第二个单瓶瓶盖上的封板,关闭第二个单瓶两端的导管;
(4)待第一个单瓶内的果蝇蛹用尽后,在第一个单瓶的瓶盖上安装封板,将第二个单瓶瓶盖上的封板卸下,打开第二个单瓶右端的导管,然后向第一个单瓶右端的导管内吹气,将第一个单瓶内的寄生蜂转移至第二个单瓶内,随后关闭第二个单瓶右端的导管,此时寄生蜂在第二个单瓶内继续繁育;
(5)在第三个单瓶的瓶盖上悬挂繁育袋,并使得繁育袋置于第三个单瓶内,卸下第三个单瓶瓶盖上的封板,关闭第三个单瓶两端的导管;
(6)待第二个单瓶内的果蝇蛹用尽后,在第二个单瓶的瓶盖上安装封板,将第三个单瓶瓶盖上的封板卸下,打开第三个单瓶右端的导管,然后向第一个单瓶右端的导管内吹气,将第二个单瓶内的寄生蜂转移至第三个单瓶内,随后关闭第三个单瓶右端的导管,此时寄生蜂在第三个单瓶内继续繁育直至成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便于操作的果蝇蛹寄生蜂的饲养瓶及操作方法,可以实现对寄生蜂的繁育;繁育过程中,在不开启瓶口的前提下,就可以实现寄生蜂在各个单瓶之间的转移,操作方便、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果蝇蛹寄生蜂的饲养瓶的正视图;
图2为去除纱布后的饲养瓶三维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2的右视图;
图5为单瓶的剖视图;
图6为导管的侧视图;
图7为实施例一的开闭单元的示意图;
图8为图3中的a-a剖视图;
图9为实施例二的开闭单元安装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二的开闭单元示意图;
图11为瓶盖的仰视图;
图12为瓶盖的俯视图;
图13为瓶盖的剖视图;
图14为在瓶盖上悬挂繁育袋的示意图
图15为转移寄生蜂时的示意图;
图16为密封环的示意图;
图17为球阀在导管内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1单瓶,11瓶口,12放置面,13导管安装面,2导管,20通孔,21滑杆,22密封环,23挡板,24密封条,25球阀,26圆孔,27转轴,28手柄,29支撑体,3纱布,31皮筋,4瓶盖,41挂板,42吊孔,43径向杆,44纱网,45限位环,46封板,47把手,5繁育袋,51疙瘩,6挡块,61球面,62连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7所示,本发明的饲养瓶主要包括单瓶1、导管2和开闭单元,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单瓶1为透明的玻璃瓶或塑料瓶,单瓶的底面为水平面,使用时将底面与桌面接触进而使得单瓶处于正立状态;单瓶的外壁上设有一对平行设置的导管安装面13,导管安装面为竖直面,在单瓶的外壁上还设有放置面12,放置面与底面之间呈锐角夹角,放置面与导管安装面垂直设置。
在导管安装面上固定有导管2,导管为透明圆管,导管与单瓶一体成型。在导管上设有开闭单元,如图5所示,在导管的侧壁上设有三个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的通孔20,如图6所示,在通孔内滑动安装有滑杆21,滑杆的第一端伸入导管内,滑杆的第二端伸出导管,在滑杆的第一端固定有挡板23,挡板为扇形结构,在导管内壁上固定有密封环22,密封环为圆环形结构,如图16所示,且密封环的内壁上设有三个均匀设置的板槽221,挡板滑动设置在对应的板槽内。向外拉动滑杆直至挡板与导管内壁接触,此时挡板完全移动至板槽内;向内推动滑杆直至三个挡板之间两两相互接触时,挡板将导管内腔封闭。如图7所示,为保证挡板对导管内腔的密封效果,在挡板的其中一个接触面上设有长槽,在挡板的另一个接触面上设有密封条24,当某一挡板上的密封条伸入相邻挡板的长槽内,且相邻挡板上的密封条伸入该某一挡板的长槽内时,三块挡板接触面之间的密封性更好。滑杆与通孔之间设有阻尼件,以避免滑杆与导管之间的任意滑动。滑杆、密封环、挡板和密封条构成了开闭单元,通过开闭单元实现导管的导通和封闭,且整个开闭单元在导管上的位置使得开闭单元靠近单瓶。在导管顶部设有支撑体29,转轴转动安装在支撑体上,支撑体可以为轴承。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饲养瓶至少包括三个单瓶,且单瓶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相邻的两个单瓶之间通过导管连接在一起。两相邻单瓶上的导管尺寸不同;但应使得相邻的两个单瓶中,如图8所示,其中一个单瓶上的导管能伸入另一个单瓶的导管内侧,且两导管之间紧密接触。当设置有三个单瓶时,中间位置的单瓶上的导管外径等于其它两单瓶上的导管内径。
使用时,通过导管将三个单瓶连接在一起,并通过开闭单元将所有的导管均封闭。在第一个单瓶内悬挂装有果蝇三龄幼虫和食物的繁育袋5,在单瓶瓶口11上包裹纱布3,并通过皮筋31将纱布扎紧。当三龄幼虫成长为果蝇蛹附着在单瓶内壁上后,向第一个单瓶内投放寄生蜂,此时寄生蜂会以果蝇蛹为生而生长。与此同时,在第二个单瓶内加入繁育袋。当第一个单瓶内果蝇蛹用尽后,通过吸蜂装置将第一个单瓶内的寄生蜂取出后转移至第二个单瓶内,此时第二个单瓶内大部分果蝇三龄幼虫成长为果蝇蛹而附着在单瓶的内壁;寄生蜂在第二个单瓶内繁育一段时间后,在第三个单瓶内加入繁育袋,当第二个单瓶内的果蝇蛹用尽后,将寄生蜂再次取出放入第三个单瓶内,此时第三个单瓶内的大部分三龄幼虫生长为果蝇蛹附着在单瓶内壁。直至第三个单瓶内果蝇蛹用尽时,寄生蜂已发育成成蜂,可用于投放在田间。纱布构成了实现对单瓶瓶口进行封堵、防止寄生蜂飞出单瓶的挡蜂单元。
如图9、图10所示,作为开闭单元的另一种结构形式,开闭单元包括球阀25、固定在球阀上的转轴27、固定在转轴上的手柄28,球阀设置在导管内侧,转轴转动安装在导管侧壁上,手柄设置在导管上方。在球阀上设有圆孔26,旋转旋钮,可以使得球阀在导管内旋转,当圆孔轴线与导管轴线共线后,导管被完全打开;如图17所示,当圆孔轴线与导管轴线垂直时,导管内腔的大部分被封闭。为实现对导管的完全封闭,沿导管轴线在球阀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挡块6,挡块的第一端设有球面61,挡块的第二端设有连通孔62,该球面与球阀的外壁紧密接触,当圆孔轴线与导管轴线垂直时,两挡块配合作用实现对圆孔的封闭,进而实现对导管的完全封闭。圆孔轴线与导管轴线共线时,连通孔的设置,使得圆孔与导管内腔连通。
为在不打开瓶口的前提下,将第一个单瓶内的寄生蜂转移至第二个单瓶内,在瓶口上螺纹安装瓶盖4,如图11至图13所示,瓶盖4为圆环形结构,在瓶盖的内侧设有圆形的挂板41,在挂板与瓶盖的内壁之间设有至少三根径向杆43,通过径向杆实现瓶盖与挂板之间的连接。如图14所示,在挂板中心设有吊孔42。安装时,将繁育袋5的吊绳伸入吊孔中,并在吊绳上端系上疙瘩51,疙瘩尺寸大于吊孔,进而实现对繁育袋5的悬挂。在相邻的径向杆与瓶盖内壁之间设有纱网44,在保证单瓶内空气流通的前提下,可以避免寄生蜂飞出单瓶。在径向杆的上方设有圆环形的限位环45,限位环的外壁与瓶盖的内壁接触固定。在限位环上方设有与瓶盖内壁螺纹连接的圆形封板46,在封板上固定有把手47。瓶盖、纱网、径向杆、挂板构成了实现对单瓶瓶口进行封堵、阻挡寄生蜂飞出单瓶的挡蜂单元。
在单瓶内对寄生蜂进行繁育时,将封板卸下,以保证良好的透气性。当需要将第一个单瓶内的寄生蜂转移至第二个单瓶内时,如图15所示,将第一个单瓶上的两个导管均打开,将第二个单瓶左端的导管封闭、右端的导管打开,将第一个单瓶上的瓶盖顶部的封板安装上,然后通过第一个单瓶右端的导管向第一个单瓶内吹气,此时第一单瓶内的寄生蜂被吹入第二个单瓶内,直至第一个单瓶内的寄生蜂完全转移至第二个单瓶内后,将第二个单瓶右端的导管封闭,最后将第二个单瓶上的瓶盖上的封板打开,此时可在第二个单瓶内对寄生蜂进行继续繁育。同理,采用上述方式,可以将第二个单瓶内的寄生蜂转移至第三个单瓶内。
便于操作的果蝇蛹寄生蜂的饲养瓶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第一个单瓶的瓶盖上悬挂繁育袋,并使得繁育袋置于第一个单瓶内;
(2)待第一个单瓶内繁育袋中的大部分三龄幼虫发育成果蝇蛹附着在第一个单瓶内壁上时,将寄生蜂投入第二个单瓶内,封闭第一个单瓶右端的导管,打开第一个单瓶左端、第二个单瓶两端以及第三个单瓶两端的导管,通过封板封闭第二个单瓶和第三个单瓶的瓶盖,然后向第三个单瓶左端的导管内吹气,此时第二个单瓶内的寄生蜂被转移至第一个单瓶内;随后,封闭第一个单瓶左端的导管;
(3)在第二个单瓶的瓶盖上悬挂繁育袋,并使得繁育袋置于第二个单瓶内,卸下第二个单瓶瓶盖上的封板,关闭第二个单瓶两端的导管;
(4)待第一个单瓶内的果蝇蛹用尽后,在第一个单瓶的瓶盖上安装封板,将第二个单瓶瓶盖上的封板卸下,打开第二个单瓶右端的导管,然后向第一个单瓶右端的导管内吹气,将第一个单瓶内的寄生蜂转移至第二个单瓶内,随后关闭第二个单瓶右端的导管,此时寄生蜂在第二个单瓶内继续繁育;
(5)在第三个单瓶的瓶盖上悬挂繁育袋,并使得繁育袋置于第三个单瓶内,卸下第三个单瓶瓶盖上的封板,关闭第三个单瓶两端的导管;
(6)待第二个单瓶内的果蝇蛹用尽后,在第二个单瓶的瓶盖上安装封板,将第三个单瓶瓶盖上的封板卸下,打开第三个单瓶右端的导管,然后向第一个单瓶右端的导管内吹气,将第二个单瓶内的寄生蜂转移至第三个单瓶内,随后关闭第三个单瓶右端的导管,此时寄生蜂在第三个单瓶内继续繁育直至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