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灵芝的轮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340881发布日期:2020-04-10 22:14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灵芝的轮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灵芝轮作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灵芝的轮作方法。



背景技术:

灵芝栽培技术指的是种植灵芝的技术。目前灵芝人工栽培有椴木栽培和代料栽培。灵芝又名红芝,赤芝,还阳草,万年蕈,神仙草,灵芝草。广义上:多孔菌类的总称,全世界120多个种类,我国87个种类。

灵芝属高温型菌类,菌丝生长范围15--35度,适宜25-30度,菌丝体能忍受0度以下的低温和38度的高温,子实体原基形成和生长发育的温度是10-32度,最适宜温度是25-28度,自然季节棚式栽培可安排在4月初至9月底。

当同一片土地连续多年对灵芝进行种植时,会产生灵芝的连作障碍,连续种植两年后,灵芝的产量和品质在同一片土壤上会产生急剧下降,对种植灵芝之后土壤,通常需要进行多年的养护,或通过平菇对灵芝进行轮作,起到土壤修养的作用,在土壤的养护过程中,将土壤进行闲置的自我恢复,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中国专利号cn106034749a公开了一种灵芝与平菇轮作栽培方法:

栽培棚准备:平菇采收后,立即进行菇棚的处理、消毒,在晴天将菇棚的薄膜及草帘掀开,暴晒2-3天,并清除菇棚周围的杂草,棚上需覆盖遮光率为85%的遮阳网;

栽培料的配制及灭菌:栽培料采用以下配方中的一种:

木屑35%,棉籽壳25%,麸皮或米糠28%,玉米粉10%,磷酸二氢钾0.5%,石膏粉1%,石灰1%,含水量60%-65%;

玉米芯40%,木屑25%,麸皮或米糠22%,玉米粉10%,过磷酸钙1%,石膏粉1%,石灰1%,含水量60%-65%;

配制方法如下:按配方中各营养成分的配比,准确称取各营养成分,先将难溶于水的成分干拌,再将易溶于水的成分溶解于水中,制成母液,拌料时每次加水均从母液中取水,边加水边搅拌,直至将栽培料的含水量调到64-66%,调节ph值为7.0~8.0,装袋、灭菌,即得;

接种: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将菌种接种于栽培袋料的接种穴内;

发菌期管理:将接种后的栽培料袋放于事先经过消毒处理的发菌室内,温度为20~22℃,每天检查室温、料温,定时通风1~2h,保持发菌室的干燥,每隔7d翻堆一次,内外、上下变换位置;

催蕾:当菌丝长满栽培料3-5天后即可打开袋口,移入至催蕾室,温度控制在25-28℃范围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保持室内的通风良好,10-15天即可完成催蕾;

排袋:采用立式不覆土栽培或者立式覆土栽培;

出芝管理:棚室内的温度保持在25-30℃,若温度超过35℃,需采取降温措施;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在灵芝子实体生长期间及时清理杂草,以防病虫害的发生;

采芝:包括灵芝孢子粉的采收和灵芝子实体的采收。

上述公开的这种灵芝与平菇的轮作方式,单纯实用平菇与灵芝进行轮作,由于平菇的生长周期较短,在对灵芝的连作障碍修复过程中,当频繁的种植平菇,会产生平菇的连作障碍,后期平菇的种植产生的效益和效果低,而当种植平菇时间较短时,土壤并不能充分消除对灵芝的连作障碍,阻碍了灵芝的生长,同时两批平菇在种植之间需要进行平菇间作,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使得土地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地利用率,减少化肥、农药对环境污染的灵芝的轮作方法。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灵芝的轮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第一轮作物的种植为,进行灵芝的种植;

步骤b:灵芝采收后,对种植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步骤c:第二轮作物的种植为,在土壤里种植羊肚菌;

步骤d:第三轮作物的种植为,采收羊肚菌,开始种植绞股蓝。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以下步骤:在采收绞股蓝后,进行水稻的种植,作为第四轮作物。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a中,灵芝的种植为2潮,即第一潮灵芝采收结束后,不对栽种土地进行处理,第二年第二潮出芝采收后,再进行步骤b的栽培工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b对种植的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其步骤包括灌水,洒入石灰氮,覆盖农膜,翻耕,灌水的量为没过土壤1~15cm,石灰氮的量为15~30kg/亩,覆盖农膜时间为20~45天。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在进行步骤c之前,对土壤进行翻耕、做畦,畦的宽度为1.2~1.4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轮作物的种植,为羊肚菌菌种洒入土中,覆土,其中,羊肚菌菌种的用量为250kg/亩,覆土厚度为1~2c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轮作物的种植,在完成覆土后,等菌丝生长到肉眼可见,摆上经过打孔后的羊肚菌营养包,用量为1~5个/平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轮作物的种植为采收完羊肚菌之后,将营养包脱袋,打散,洒在土壤上,作为肥料。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轮作物的种植为绞股蓝扦插完成后,期间注意保湿,用足有机肥,采收两年,第一年采收一次,第二年采收两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轮作物的种植为完成绞股蓝采收后,清除棚内杂草,然后进行泡水、翻耕,疏松种植土壤,整平土面,准备第二圈的轮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羊肚菌和绞股蓝的种植,种植品种的多样性不会造成连作障碍,可保证种植的产量和品质,灵芝、羊肚菌和绞股蓝的种植时间相连接,可充分利用土壤的使用率,降低土壤的闲置率,羊肚菌和绞股蓝的种植时间较长,便于工作人员的种植,灵芝种植过后,使土壤更疏松,有利于羊肚菌更快生长、发菌。种植羊肚菌后再种绞股蓝,会使绞股蓝的根系更加发达,绞股蓝产量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灵芝轮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作物轮作,消除灵芝连作障碍、降低土壤的闲置率的方法,,主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第一轮作物的种植为,进行灵芝的种植;

步骤b:灵芝采收后,对种植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步骤c:第二轮作物的种植为,在土壤里种植羊肚菌;

步骤d:第三轮作物的种植为,采收羊肚菌,开始种植绞股蓝。

灵芝种植结束后,对废弃菌棒进行清场,然后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其步骤包括灌水,洒入石灰氮,覆盖农膜,翻耕,灌水的量为没过土壤1~15cm,石灰氮的量为15~30kg/亩,覆盖农膜时间为20~45天。

种植羊肚菌前,对土壤进行翻耕、做畦,畦的宽度为1.2~1.4m。

种植羊肚菌的方法为:羊肚菌菌种洒入土中,覆土,其中,羊肚菌菌种的用量为250kg/亩,覆土厚度为1~2cm。等菌丝生长到肉眼可见,摆上经过打孔后的羊肚菌营养包,用量为1~5个/平米。采收完羊肚菌后,参与营养包进行脱袋,粉碎后,洒在土壤中作为下一轮作物的肥料。

种植绞股蓝期间,应注意保湿,为扩大受益,可适时追肥。

在进行第二轮灵芝种植之前,需要对土地进行泡水、翻耕,疏松种植土壤,整平土面。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中,种植地块相近,面积均为1亩。如无特殊说明,每一实验组的作物种植方式均如上述所述,所选地块均为新地(第一次进行种植灵芝)。

对比例一:

第1-2年,完成两茬灵芝采收。得鲜子实体980kg,鲜孢子粉680kg。

第3年:重新排场种植灵芝,产出鲜重子实体200kg,鲜孢子粉130kg。

连续种植,第二轮子实体和孢子粉的产量为新地种植的20.5%、19.1%,说明灵芝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无法进行连续种植。

对比例二:

第1-2年,完成两茬灵芝采收。得鲜子实体965kg,鲜孢子粉650kg。

第3-5年,土地闲置。

第6年,重新排场种植灵芝,产出鲜重子实体310kg,孢子粉200kg。

第二轮子实体和孢子粉的产量为新地种植的32.1%、30.7%,在土地闲置期间,会长出杂草,对土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时间越长,对于灵芝的产出提高越大。但一方面田租、设施化大棚的折旧等,可导致成本升高。另一方面,采用的“种一茬,换一地”策略土地恢复速度慢,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施例一:(灵芝-水稻轮作)

第1-2年,完成两茬灵芝采收。得鲜子实体985kg,鲜孢子粉680kg。

第3年,进行水稻的种植,投入成本0.20万元,净利润0.1万元。

第4-5年,土地闲置。

第6年,重新排场种植灵芝,产出鲜重子实体680kg,孢子粉430kg。

第二轮子实体和孢子粉的产量为新地种植的69.0%、63.2%,本组实验,水稻与灵芝的水旱轮作,是提高产量的关键,但短期内也无法使产量完全恢复到新地种植时的状态,且在水稻的收益较低。

实施例二:(灵芝-羊肚菌-水稻轮作)

第1-2年,完成两茬灵芝采收。得鲜子实体980kg,鲜孢子粉675kg。清场后,进行羊肚菌的栽培。

第3年,4月份采收羊肚菌后,进行水稻种植0.90万元,净利润0.90万元。

第4-5年,土地闲置。

第6年,重新排场种植灵芝,产出鲜重子实体690kg,孢子粉445kg。

第二轮子实体和孢子粉的产量为新地种植的70.4%、65.9%,本组实验表明,羊肚菌对于灵芝第二轮种植产量提高没有明显影响,但利用了灵芝采收后到水稻种植前的间隔,种植羊肚菌,可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残留的羊肚菌的营养包可以给水稻的种植提供一定的肥力。

实施例三:(灵芝-羊肚菌-绞股蓝轮作)

第1-2年,完成两茬灵芝采收。得鲜子实体975kg,鲜孢子粉665kg。

第3-4年,种植绞股蓝,投入成本0.9万元,净利润0.4万元。

第5年,土地闲置。

第6年,经除草、泡水、翻耕后,重新排场种植灵芝,产出鲜重子实体790kg,孢子粉550kg。

第二轮子实体和孢子粉的产量为新地种植的81.0%、82.8%,相比于实施例二,本组实验中,种植两年绞股蓝后,对于第二轮灵芝种植产量的恢复效果更好。且收益更高,理论上种植绞股蓝后,除第一年只可采一次外,每年均可采收2次,不会造成土地闲置状态。

实施例四:(灵芝-羊肚菌-绞股蓝-水稻轮作)

如图1所示,第1-2年,完成两茬灵芝采收。得鲜子实体940kg,鲜孢子粉625kg。清场后,进行羊肚菌的栽培。

第3年,4月份采收羊肚菌,进行绞股蓝的种植,第3年、第4年连续采收。

第5年,种植水稻。(共投入1.75万元,得净利润1.1万元。)

第6年,重新排场种植灵芝,采收得鲜重子实体880kg,孢子粉570kg。

第二轮子实体和孢子粉的产量为新地种植的93.6%、91.2%,考虑到不同年份的气候等因素影响,基本可以认为,经过本试验轮作,土壤得到完全修复,产量恢复到了新地种植的水平。

实施例四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实施例四的实际产生操作过程如下:首年4月~9月,在种植大棚土地内种植并收获第一轮灵芝,在第二年4月~9月,在种植大棚土地内种植并收获第二轮灵芝,灵芝种植过程中保证棚内温度和空气湿度恒定,灵芝的种植为2潮,即第一潮灵芝采收结束后,不对栽种土地进行处理,第二年第二潮出芝采收后,再进行羊肚菌的栽培工作。

首年4月在新地土壤上进行第一轮灵芝种植,在同年9月对第一轮灵芝进行采收,4月~9月期间对种植土壤进行科学管理,之后对种植土壤进行休养,在第二年9月对第一轮灵芝进行采收,第二年的4月~9月期间对种植土壤进行科学管理。

在第二年灵芝收获后的9月-12月间,对种植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其包括灌水,洒入石灰氮,覆盖农膜,翻耕,在棚内种植土壤中加水加石灰氮,灌水的量为没过土壤1~15cm,石灰氮的量为15~30kg/亩,覆盖农膜时间为20~45天,土壤进行翻耕、做畦,畦的宽度为1.2~1.4m,盖棚闷一个月,使得种植土壤在石灰氮的作用下得到充分杀菌,便于后期对羊肚菌的种植。

石灰氮的目的是用于杀灭/中和灵芝栽培过程中伴生的一些其他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有害物质,但这会造成土壤中氮含量过高,不利于灵芝的生长,因此利用绞股蓝根系生长时需要大量的氮元素特点,来吸收多余的氮,在灵芝采收后到绞股蓝种植前的这段时间间隔,用于栽培羊肚菌,以来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来可以利用灵芝栽培时的那些设施促进羊肚菌的生长。

在第二年12月将羊肚菌菌种洒入土中,覆土,其中,羊肚菌菌种的用量为250kg/亩,覆土厚度为1~2cm,在完成覆土后,等菌丝生长到肉眼可见,摆上经过打孔后的羊肚菌营养包,用量为1~5个/平米,到第三年4月份对羊肚菌进行采收。

在第三年4月份完成羊肚菌采收后,将残留的羊肚菌的菌包脱袋,粉碎洒入大田,作为接下来种植绞股蓝的肥料,在同年11月份对绞股蓝进行采收。

在对第三年第一批绞股蓝进行采收后,适当追肥,第四年在4月、11月可以进行两轮绞股蓝的采收,并在第五年4月-7月、7月-10月进行两熟的水稻种植,越冬后,在第六年4月再次种植灵芝。

实施例五:(灵芝-羊肚菌-水稻-绞股蓝轮作)

第1-2年,完成两潮灵芝采收。得鲜子实体960kg,鲜孢子粉645kg。清场后,进行羊肚菌的栽培。

第3年,4月份采收羊肚菌,进行水稻种植。

第4-5年,种植绞股蓝,并连续采收。

(共投入1.75万元,得净利润1.1万元。)

第6年,重新排场种植灵芝,采收得鲜重子实体920kg,孢子粉610kg。

二轮子实体和孢子粉的产量为新地种植的75.0%、79.1%,本组试验说明,改变水稻在轮作中的顺序,对于第二轮灵芝的产量没有明显的有益效果。实施例五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进行轮作,实施例五的前两年与实施例四的相同,在第三年4月份清理羊肚菌的菌包后,进行水稻的种植,同年10月对水稻进行采收,之后在第三年11月进行绞股蓝的种植,第四年4月种植绞股蓝、同年11月采收,追肥越冬后第五年4月、11月对两轮绞股蓝进行采收,在第六年4月再次种植灵芝。

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五的对比结果证明,羊肚菌-绞股蓝-水稻的轮作的排列组合顺序具备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具有较好的修复土壤,使第二轮种植时,灵芝子实体、孢子粉的产量升高。

以上实验说明,本发明所述技术,可以有效地修复由于连作障碍造成的土壤损坏,使该地块可以重新种植灵芝。为灵芝栽培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思路。避免了在土地修整期间由于闲置造成的资源浪费。羊肚菌在两轮作物间进行种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科学的轮作顺序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效益。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