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藜麦种植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95216发布日期:2021-06-04 10:2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藜麦种植技术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层压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藜麦种植技术。


背景技术:

2.藜麦是藜科藜属植物。穗部可呈红、紫、黄,植株形状类似灰灰菜,成熟后穗部类似高粱穗。植株大小受环境及遗传因素影响较大,从0.3-3米不等,茎部质地较硬,可分枝可不分。单叶互生,叶片呈鸭掌状,叶缘分为全缘型与锯齿缘型。藜麦花两性,花絮呈伞状、穗状、圆锥状,藜麦种子较小,呈小圆药片状,直径1.5-2毫米,千粒重1.4-3克。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等中高海拔山区。具有一定的耐旱、耐寒、耐盐性,生长范围约为海平面到海拔4500米左右的高原上,最适的高度为海拔3000-4000米的高原或山地地区,但是我国的藜麦种植技术低,产量不高,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藜麦种植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藜麦种植技术,解决我国的藜麦种植技术低,产量不高的问题。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藜麦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选地选茬;步骤(b),精细整地;步骤(c),种子处理;步骤(d),施肥;步骤(e),适期播种;步骤(f),强化田间管理;步骤(g),及时防治病虫害。
5.前述的一种藜麦种植技术,所述步骤(a)中,海拔在1280—1550m区域范围内均适宜,选择避风、向阳、地力中下等偏下的地块种植。
6.前述的一种藜麦种植技术,所述步骤(b)中,播前一周精细旋耕一次,踏墒后播种。
7.前述的一种藜麦种植技术,所述步骤(c)中,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拌种。
8.前述的一种藜麦种植技术,所述步骤(d)中,藜麦施肥采用“三肥一次”底深施的方法。即在春季结合整地将肥料施入土壤,施肥要掌握肥地少施、薄地多施的原则,—般亩施有机肥2000kg,磷酸二铵15kg。
9.前述的一种藜麦种植技术,所述步骤(e)中,藜麦生育期只有90天,最佳播期为5月中下旬,播种要根据气候状况,力争雨前播种、雨后出苗,干旱年份可掌握“干种湿出”的原则,及时播种。采用二腿耧播种,宽窄行种植,窄行40cm,宽行60cm,株距25-30cm,播深2cm左右,播量为0.5kg/亩,密度为4400-5300株/亩。
10.前述的一种藜麦种植技术,所述步骤(f)中,前期管理:苗高10cm时及时间苗,苗高20—30cm时定苗。全生育期中耕3次,中期管理:苗高40-50cm时,结合中耕、清垄,进行培土防倒折,特别是要采取化控技术,把株高控制在0.8-1.2m之间,促进侧枝形成大穗,后期管理,未采取化控措施,植株株高达到2m以上的要设置护栏或护网,防止茎倒折。
11.前述的一种藜麦种植技术,所述步骤(g)中,地下害虫如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危害严重的地块,用辛硫磷粉剂1-2kg在春季翻地时施入土壤,进行防治,对地上害虫如黑绒金龟子、豆芫菁、小菜蛾、象甲虫等危害严重的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菊酯类或生物农药防治。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藜麦种植的进行分步管理,通过选地选茬、精细整地、种子处理、施肥、适期播种、强化田间管理和及时防治病虫害的分步进行,使得藜麦的成活率大大的增高了。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5.参看图1:一种藜麦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选地选茬;步骤(b),精细整地;步骤(c),种子处理;步骤(d),施肥;步骤(e),适期播种;步骤(f),强化田间管理;步骤(g),及时防治病虫害。
16.优选的,步骤(a)中,海拔在1280—1550m区域范围内均适宜,选择避风、向阳、地力中下等偏下的地块种植。
17.优选的,步骤(b)中,播前一周精细旋耕一次,踏墒后播种。
18.优选的,步骤(c)中,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拌种。
19.优选的,步骤(d)中,藜麦施肥采用“三肥一次”底深施的方法,在春季结合整地将肥料施入土壤,施肥要掌握肥地少施、薄地多施的原则,—般亩施有机肥2000kg,磷酸二铵15kg。
20.优选的,步骤(e)中,藜麦生育期只有90天,最佳播期为5月中下旬,播种要根据气候状况,力争雨前播种、雨后出苗,干旱年份可掌握“干种湿出”的原则,及时播种。采用二腿耧播种,宽窄行种植,窄行40cm,宽行60cm,株距25-30cm,播深2cm左右,播量为0.5kg/亩,密度为4400-5300株/亩。
21.优选的,步骤(f)中,前期管理:苗高10cm时及时间苗,苗高20—30cm时定苗。全生育期中耕3次,中期管理:苗高40-50cm时,结合中耕、清垄,进行培土防倒折,特别是要采取化控技术,把株高控制在0.8-1.2m之间,促进侧枝形成大穗,后期管理,未采取化控措施,植株株高达到2m以上的要设置护栏或护网,防止茎倒折。
22.优选的,步骤(g)中,地下害虫如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危害严重的地块,用辛硫磷粉剂1-2kg在春季翻地时施入土壤,进行防治,对地上害虫如黑绒金龟子、豆芫菁、小菜蛾、象甲虫等危害严重的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菊酯类或生物农药防治。
23.综上,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对藜麦种植的进行分步管理,通过选地选茬、精细整地、种子处理、施肥、适期播种、强化田间管理和及时防治病虫害的分步进行,使得藜麦的成活率大大的增高了。
24.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