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虾生态共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485574发布日期:2020-04-21 21:38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小龙虾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稻虾生态共养方法。



背景技术:

小龙虾繁殖快、养殖周期短,同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市场需求量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经济效益很高,广泛存在于我国淡水池中。然由于水体污染严重,导致野生小龙虾的品质受到严重影响;同时,野生资源的过量捕捞和落后的人工养殖技术,引起种质资源退化和产量的下降。为满足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生态养殖,但目前稻田养殖方法与模式不当,产出的小龙虾普遍存在个体较小、色泽较差且病害较多,使得小龙虾的成活率与产量均受到影响,且不能保证养殖户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虾生态共养方法,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养殖过程不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小龙虾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稻虾生态共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稻田改造与建设:选择养殖小龙虾的稻田,沿稻田内侧开挖环形虾沟,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上设防逃网。

(2)稻田消毒:虾苗投放前1个月,向环形沟内进水,当环形沟内水深达50-60cm时,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和清野,生石灰的用量为80-100kg/亩,14-16天后继续进水至稻田内水深到10-20cm。

(3)种植水草:在稻田及环形沟内移栽水草,环形沟内水草移栽要求环形沟内水深0.6-0.8米,3-5天后继续进水,稻田内水草移栽要求稻田内水深10-20cm,水草移栽3-5后,继续进水至稻田内水深30-40cm。

(4)虾苗投放:在3-4月中旬,投放优质虾苗于虾沟和稻田中,投放量40-60斤/亩,虾苗规格为60-120只/斤,雌雄比例为3:1,每天按虾苗体重4-6%进行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早晨5-7点第一次投喂,投喂量占日总投喂量的30%,下午6-7点投喂第二次,投喂量占日总投喂量的70%。

(5)稻虾共作:6月下旬,将稻田中的水草翻耕作为绿肥,在秧苗和水稻移栽前7天,每亩稻田施以优质有机肥700kg;秧苗栽插密度:行距30-40cm,株距为25cm;水稻栽插密度为1.5万穴/亩;对秧苗和水稻浅水勤灌;待秧苗返青后,将虾沟浸水使虾苗进入稻田养殖,并适当补充虾苗。

(6)第二季虾苗投放:收获水稻,然后投放第二季虾苗,虾苗规格为60-100只/斤,放养密度为30-40斤/亩,每天按小龙虾体重2-3%进行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早晨5-7点第一次投喂,投喂量占日总投喂量的30%,下午6-7点投喂第二次,投喂量占日总投喂量的70%。

(7)收获第二季成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每年可收获两季成品虾和一季水稻,将虾稻连作和虾稻共作有机结合起来;不同生长阶段使用人工配合饲料,既有利于小龙虾快速生长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又提高了饲料营养成分的利用效率,降低了残饵和粪便对养殖水体的污染;水稻栽种实行栽一行空一行的方式,为小龙虾进入稻田活动、觅食和消灭杂草和害虫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和场所,同时充分利用边际效应,既有利于稻田的生长又减少了稻田的用药,降低了种植成本,生产绿色水稻;同时在小龙虾捕捞后,小龙虾新陈代谢产物为水稻生产增加有机肥,可为水稻生长提供丰富的有机肥料,减少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相互促进生长,同时有效利用了稻田的空间,水质保持方面,土壤中及饲料中含有的有机成分,分解成氨,使水体中氨氮含量增高,水质容易富营养化;本发明养殖的小龙虾生长快、规格整齐,且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产,一田两用,大大提高了收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1)稻田改造与建设:选择养殖小龙虾的稻田,沿稻田内侧开挖环形虾沟,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上设防逃网。

(2)稻田消毒:虾苗投放前1个月,向环形沟内进水,当环形沟内水深达50-60cm时,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和清野,生石灰的用量为100kg/亩,14-16天后继续进水至稻田内水深到10-20cm。

(3)种植水草:在稻田及环形沟内移栽水草,环形沟内水草移栽要求环形沟内水深0.6米,3-5天后继续进水,稻田内水草移栽要求稻田内水深10-20cm,水草移栽3-5后,继续进水至稻田内水深30-40cm。

(4)虾苗投放:在3-4月中旬,投放优质虾苗于虾沟和稻田中,投放量60斤/亩,虾苗规格为100只/斤,雌雄比例为3:1,放苗时,对虾苗消毒,放入4%淡盐水中浸泡5分钟,每天按虾苗体重5%进行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早晨5-7点第一次投喂,投喂量占日总投喂量的30%,下午6-7点投喂第二次,投喂量占日总投喂量的70%。

(5)稻虾共作:6月下旬,将稻田中的水草翻耕作为绿肥,在秧苗和水稻移栽前7天,每亩稻田施以优质有机肥700kg;秧苗栽插密度:行距30-40cm,株距为25cm,采取插一行留一空行的方式;对秧苗和水稻浅水勤灌;待秧苗返青后,将虾沟浸水使虾苗进入稻田养殖,并适当补充虾苗。

(6)第二季虾苗投放:收获水稻,然后投放第二季虾苗,虾苗规格为80只/斤,放养密度为40斤/亩,每天按小龙虾体重3%进行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早晨5-7点第一次投喂,投喂量占日总投喂量的30%,下午6-7点投喂第二次,投喂量占日总投喂量的70%。

(7)收获第二季成虾。

人工配合饲料按重量份包括:鱼粉30份、芝麻粕20份、高粱粉15份、啤酒糟15份、蝉蛹粉15份、菌糠15份。

实施例2

(1)稻田改造与建设:选择养殖小龙虾的稻田,沿稻田内侧开挖环形虾沟,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上设防逃网。

(2)稻田消毒:虾苗投放前1个月,向环形沟内进水,当环形沟内水深达50-60cm时,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和清野,生石灰的用量为80kg/亩,14-16天后继续进水至稻田内水深到10-20cm。

(3)种植水草:在稻田及环形沟内移栽水草,环形沟内水草移栽要求环形沟内水深0.8米,3-5天后继续进水,稻田内水草移栽要求稻田内水深10-20cm,水草移栽3-5后,继续进水至稻田内水深30-40cm。

(4)虾苗投放:在3-4月中旬,投放优质虾苗于虾沟和稻田中,投放量50斤/亩,虾苗规格为80只/斤,雌雄比例为3:1,放苗时,对虾苗消毒,放入4%淡盐水中浸泡5分钟,每天按虾苗体重6%进行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早晨5-7点第一次投喂,投喂量占日总投喂量的30%,下午6-7点投喂第二次,投喂量占日总投喂量的70%。

(5)稻虾共作:6月下旬,将稻田中的水草翻耕作为绿肥,在秧苗和水稻移栽前7天,每亩稻田施以优质有机肥700kg;秧苗栽插密度:行距30-40cm,株距为25cm,采取插一行留一空行的方式;对秧苗和水稻浅水勤灌;待秧苗返青后,将虾沟浸水使虾苗进入稻田养殖,并适当补充虾苗。

(6)第二季虾苗投放:收获水稻,然后投放第二季虾苗,虾苗规格为60只/斤,放养密度为35斤/亩,每天按小龙虾体重2%进行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早晨5-7点第一次投喂,投喂量占日总投喂量的30%,下午6-7点投喂第二次,投喂量占日总投喂量的70%。

(7)收获第二季成虾。

人工配合饲料按重量份包括:鱼粉35份、芝麻粕22份、高粱粉18份、啤酒糟12份、蝉蛹粉12份、菌糠12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