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食药用菌纯培养栽培装置及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275965发布日期:2020-04-07 14:28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体式食药用菌纯培养栽培装置及栽培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一种食药用菌培养栽培装置,具体为一体式食药用菌纯培养栽培装置,以及采用该栽培装置进行栽培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食药用菌栽培技术是先从培养基灭菌(或堆制发酵),其次到接种进行菌丝体培养,最后到喷雾出菇管理;可见,该种栽培技术需要经过分阶段、分场地来实现食药用菌栽培。

因此,上述栽培技术存在的缺陷有:(1)培养基需多次搬动、转移地方,既增加成本,又降低菌料成品率;(2)喷雾出菇耗水量大,增加出菇成本;(3)常出现病害、虫害或鼠害,降低了子实体的质量和产量;(4)场地可能的空气污染或农药使用也会造成子实体的残留污染,达不到环保健康产品要求;(5)菌糠料达不到无异物无杂菌要求,后期菌糠料的利用价值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培养基灭菌-冷却-接种-菌丝体培养-子实体生长-子实体采收的栽培全过程在同一场地、同一装置的一体式食药用菌纯培养栽培装置,以及采用该栽培装置进行栽培的栽培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一体式食药用菌纯培养栽培装置,包括:箱体、保温件、排放口、子实体取出件、接种枪和进入口;箱体顶部设置有透明密封件;保温件,密封固定安装于箱体的四周侧面,并在位于该箱体纵向两侧的保温件开设有操作口,而所述操作口采用橡胶手套密封;进入口设置于该箱体的一侧横端面上部,并对其采用可拆式密封固定连接;排放口设置于该箱体的另一侧横端面底部,并对其采用可拆式密封固定连接;子实体取出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外,该子实体取出件的一端贯穿所述保温件,并对该子实体取出件与该保温件的连接处进行密封;及接种枪置于该箱体内,与该接种枪连通的接种管其另一端贯穿所述保温件,并对该接种管和该保温件的连接处进行密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明密封件包括:固定平垫,密封焊接固定于该箱体顶部;第一密封垫,密封安装于该固定平垫顶面;透明密封件,密封安装于该第一密封垫的顶面;第二密封垫,密封安装于该透明密封件的顶面;及活动平垫,密封安装于该第二密封垫的顶面;其中,所述活动平垫通过螺栓与所述固定平垫螺纹紧固密封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本发明的栽培装置还包括支撑垫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活动安装于所述箱体底部,且其顶面高于所述排放口,而所述支撑垫覆盖于该支撑架顶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子实体取出件包括:出口件,其一端位于所述箱体外,其另一端贯穿该侧的保温件并延伸至箱体该内侧壁,并对该出口件与所述保温件的连接处进行密封;输送管,侧壁设置有相连通的蒸汽阀,该输送管的一端紧套于位于所述箱体外的所述出口件一端;及管夹,包括第一管夹和第二管夹,所述第一管夹、第二管夹安装于所述输送管,并分别位于所述蒸汽阀两侧。第一管夹和第二管夹分别实现对输送管两端进行密封夹紧,且输送管与出口件是紧套式连接,使得两者连接处实现紧固密闭。蒸汽阀能方便采用饱和蒸汽对输送管内部进行灭菌,即为当灭菌时,将蒸汽阀打开,饱和蒸汽从蒸汽阀进入输送管内进行灭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的栽培装置还包括有出口三通件、排水阀和串联阀;所述出口三通件的一端与排放口位于所述箱体外侧底的端口连接,所述出口三通件余下的另外两端分别与排水阀、串联阀连接。为了提高本发明栽培装置的密闭性,出口三通件与排水阀、串联阀,排放口与出口三通件连接处均采用密闭连接。串联阀能方便多个栽培箱串联同时使用,即可对多个栽培箱内的栽培基质进行灭菌或对多个栽培箱内栽培食药用菌时通入无菌氧气和无菌水汽。排水阀既能及时将栽培箱内的剩余水及时向外排放,又能利于使用饱和蒸汽通过下一个栽培箱的进入口对该级栽培箱内的栽培基质灭菌,再经该级栽培箱排放口向外排放剩余水,实现饱和蒸汽在栽培基质内流畅灭菌,较大提高灭菌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的栽培装置还包括进口三通件、进汽阀和水汽阀;所述进口三通件的一端与进入口位于所述箱体外侧上部的端口连接,所述进口三通件余下的另外两端分别对应连接进汽阀、水汽阀。进入口与进口三通件,进口三通件与进汽阀、水汽阀之间的连接处均采用密闭连接,进而能有效提高本发明栽培装置的整体密闭性。进汽阀能方便将饱和蒸汽通入本发明栽培装置的箱体内进行灭菌。水汽阀能便于将无菌氧气和无菌水汽混合通入本发明的栽培装置的箱体内,为箱体内提供氧气及水汽,促进菌种的生长发育。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汽阀与饱和蒸汽管道连通。为箱体内提供饱和蒸汽进行灭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汽阀通过管道分别与贮气罐、水汽发生系统连通。贮气罐提供无菌氧气,水汽发生系统提供无菌水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包括:箱框;及底板,密封焊接于所述箱框底部。底板既能增加箱体的承重能力,又能通过焊接提高箱体的底板密闭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底部并排平行布置若干根加强筋。能进一步增强箱体底部承重能力,又能便于起吊整个箱体,并且能保证起吊时箱体不发生变形。

本发明的一体式食药用菌纯培养栽培装置进行栽培食药用菌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栽培基质,采用生鲜或不霉变的植物料,而植物料中的长条形物料要求其长度不超过1.8m,且植物料可不经过切粉加工,直接使用;

(2)栽培基质装箱,栽培基质由箱顶装入,按装填一层植物料接着装填一层营养料进行循环装填,装料至62~68cm高后再填装木糠和营养料厚4~8cm,并压实表面平整;并对箱顶部向上依次固定密封连接第一密封垫、透明密封件、第二密封垫和活动平垫;

(3)灭菌,从箱体上的进入口向箱体内通入饱和热蒸汽,并打开排放口,在箱体顶部加盖保温棉罩,当栽培基质的温度达100℃后,并继续通饱和蒸汽保温9小时;

(4)通气稳压,灭菌完成后,先关闭排放口,进入口由通入饱和蒸汽立即转换为通入无菌氧气,一面冷却一面通入无菌氧气,保持箱体内外气压平衡,并将箱体上的保温棉罩掀开,直至箱内温度降至45℃以下时即可停止供氧气;

(5)接种栽培,箱内的栽培基质温度降至30℃后,通过箱体内的接种枪对栽培基质表面和内部进行接种;接种完成后,打开进入口通入氧气和水汽,接着打开排放口,排放口将存积于栽培箱内底部的液体排出,并让气体通出;然后箱体盖上保温棉罩,通过调控氧气流、水汽流的速度和温度,使之适合菌丝体的纯培养;菌丝体培养达到生理成熟后,调整栽培箱内的氧气、湿度、温度、光照等最适宜环境条件来促使子实体的生长;

(6)采收,子实体采收通过操作口的橡胶手套进行人工采收;

(7)取出子实体,利用子实体取出件将采收后的子实体向箱体外输送,所取出的子实体为纯培养的无杂菌子实体;随后将子实体取出件灭菌密封,留待下次子实体的采收;

(8)添加营养液和植物料,经过2~3次子实体采收,通过接种枪添加营养液,促使基质内剩余纤维素和木质素尽可能分解,增加出菇批次;在该箱体食药用菌栽培过程中,随着子实体的采收,箱体内的植物料会消耗下沉,此时也可通过子实体取出件向箱体内添加灭菌好的植物料,添加结束后,对子实体取出件清理并灭菌密封;

(9)栽培箱体内的食药用菌栽培期结束后,打开箱体顶部,取出菌糠料;循环进入下一个栽培周期。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营养料包括麦麸、玉米粉或豆粕中的至少一个,该营养料添加量为占栽培基质干重量的5%~10%。

箱体内为了便于观察、监测箱内温度及湿度,在箱内设置有温度计和湿度计。

箱体内灭菌时,在箱体顶部加盖保温棉罩,能有效提高保温效果;灭菌时,当栽培基质温度达到100℃时,因箱体的耐压程度和保温棉罩的保温作用,箱体内的温度可达到105℃;压力为0.1-0.205mpa。

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栽培装置内从栽培基质灭菌-冷却-接种-菌丝体培养-子实体生长-子实体采收的栽培全过程在同一场地同一装置内“一体式”完成;整体栽培装置内部呈密闭空间,从而能为食药用菌纯栽培过程提供密闭无杂菌空间,在该密闭空间内人工创造最利于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的基质营养条件和生长环境(包括无菌氧气、无菌水汽、温度、光照)条件,杜绝病害、虫害、鼠害以及不利的其它环境因子;确保子实体无污染残留,达到子实体的优质高产;同时极大降低水资源的消耗,排出的剩余水可循环利用,降低人工管理费;而且本发明的栽培装置还可以把多个栽培装置无杂菌侵入的相互串连,可实现食药用菌工厂化纯栽培方式。

(2)本发明的栽培装置通过进入口和排放口结合,能使得多个栽培装置内实现饱和热蒸汽流动式的多级灭菌,保温灭菌,充分利用灭菌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循环,节约灭菌能源,提高灭菌效率。

(3)本发明的栽培装置中设置有子实体取出件和操作口,能实现无杂菌方式采摘,利用操作口上的橡胶手套采摘子实体,再将子实体放入取出件内,再经子实体取出件向外输送子实体;子实体取出件的操作为:采摘子实体后,松开子实体取出件上的第一管夹,将子实体通过出口件放入输送管内,再拧紧第一管夹,使得该端的输送管处于密闭状态;然后,松开第二管夹,将输送管内的子实体向外倾卸,即可完成子实体采摘;取出子实体后,即对该段的输送管进行清理,后拧紧第二管夹使得该端的输送管处于密封状态,由蒸汽阀通入热饱和蒸汽对输送管内灭菌,待下次采收子实体备用。有效避免在子实体采收过程中箱外杂菌侵入栽培装置内。

(4)本发明的栽培装置内设置有接种枪,接种枪通过接种管与外部连通,且接种管与栽培装置的连接处进行密封,通过操作口上的橡胶手套即可对接种枪进行操作,如对栽培基质进行菌种接种或添加营养液。

(5)本发明的栽培装置设有无菌氧气和无菌水汽流的进入口,经进入口向栽培装置内连续通入无菌氧气和无菌水汽以满足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对氧气和水分的需求,免去栽培出菇过程中的喷水工序,大大节约水资源,降低材料和人工成本。采用本发明栽培装置来栽培食药用菌,从菌丝生长到子实体生长过程中,保持连续通入无菌氧气和水汽,通过调控氧气和水汽温度来调节栽培装置内的培养温度,缩短食药用菌的生长周期。

(6)本发明的栽培装置能无杂菌侵入运行时间可达到一周年以上,能周年工厂化栽培生产净洁的、优质的、高产的子实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一体式食药用菌纯培养栽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进入口、排放口上安装三通件及三通件上安装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箱体侧壁未安装保温件及底部未安装支撑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箱体与贮气罐、水汽发生系统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箱体顶部的透明密封件分解结构示意图;便于显示箱体顶部各部件的安装顺序;

图6为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支撑架安装于箱体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支撑架安装于箱体底部时,支撑架上安装支撑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透明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密封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固定平垫、活动平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子实体取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管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元件名称及序号:底板1,箱框2,加强筋3,保温件4,出口三通件5,排水阀6,串联阀7,固定平垫8,第一密封垫9,透明密封件10,第二密封垫11,活动平垫12,子实体取出件13,输送管131,第一管夹132,蒸汽阀133,第二管夹134,出口件135,管夹螺栓13a,固定板13b,活动板13c,立柱13d,挤压板13e,拉动板13f,横杆13g,操作口14,橡胶手套15,挂钩件16,接种枪17,螺栓18,进汽阀19,进口三通件20,水汽阀21,支撑垫22,支撑架23,纵向杆231,横向板232,固定横杆24,接菌种阀25,接种管26,贮气罐27,水汽发生系统28,进入口29,排放口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参看图1至14所示,一种一体式食药用菌纯培养栽培装置,包括箱体、保温件4、进入口29、排放口30、子实体取出件13和接种枪17,箱体顶部设置有透明密封件,透明密封件包括固定平垫8、第一密封垫9、透明密封件10、第二密封垫11和活动平垫12,固定平垫8密封焊接固定于该箱体顶部,再向上依次固定密封连接第一密封垫9、透明密封件10、第二密封垫11和活动平垫12;活动平垫12通过螺栓18与固定平垫8螺纹紧固密封连接;保温件4密封固定安装于箱体的侧壁,并在位于该箱体纵向两侧的保温件4开设有操作口14,而所述操作口14采用橡胶手套15密封;进入口29设置于该箱体的一侧横端面上部,并对其采用可拆式密封固定连接;排放口30设置于该箱体的另一侧横端面底部,并对其采用可拆式密封固定连接,该横端面与进入口29所在横端面相对齐;子实体取出件13设置于所述箱体外,该子实体取出件13的一端贯穿所述保温件4,并对该子实体取出件13与该保温件4的连接处进行密封;及接种枪17置于该箱体内,与该接种枪17连通的接种管26其另一端贯穿所述保温件4,并对该接种管26和该保温件4的连接处进行密封。

进入口29、排放口30均是采用可拆式密封固定连接,既能方便使用进入口29、排放口30,又能起到密闭作用。

进入口29能便于向箱体内通入饱和蒸汽对栽培基质灭菌;还能便于在菌种栽培过程中向箱体内通入无菌氧气和无菌水汽。

排放口30能利于将渗透至栽培基质底部的多余水分向外排放。在排放过程,做好防护,避免排放过程杂菌从排放口进入箱体内。

透明密封件10可为厚度0.25mm(即25s)聚丙烯薄膜或聚酯薄膜,箱外光源透过薄膜为箱体内提供光照,利于箱体内的子实体生长发育;便于观察箱内情况;便于直观显示箱内气压和缓冲箱内气压。

第一密封垫9、第二密封垫11可采用硅胶、橡胶或聚四氟乙烯制成,能有效提高箱体顶部的密闭性。

固定平垫8提高箱体顶面的平面度,有效提高固定平垫8与第一密封垫9之间的密闭性。

活动平垫12与固定平垫8采用螺栓18进行螺纹紧固密闭连接,能便于进行密封和拆卸。

接种枪17能便于在箱体内对栽培基质进行液体菌种接种和添加营养液,且是能在密闭无菌环境下进行接种,确保接种成功率。

进入口29一方面能方便向箱体内通入饱和蒸汽对栽培基质进行灭菌,另一方面还可用于通入无菌氧气、无菌水汽,为箱体内的菌丝体生长繁殖发育提供良好条件。

排放口30便于排气或排水。能将渗漏至箱体的底部的多余水进行排除,避免该多余水份浸泡箱体底部的栽培基质。

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放置接种枪17,在箱体内侧壁顶部设置安装有挂钩件16,能方便将接种枪17吊挂于其上。

接种枪17与接种管26连通,通过接种管26将液体菌种或营养液输送至接种枪17,再通过接种枪17进行菌种接种或添加营养液。而位于箱体外的接种管26上设置安装有接菌种阀25,能便于对输送至接种管26内的液体菌种或营养液进行操控。

如图3所示,为了对子实体取出件13进行加强固定支撑作用,利用固定横杆24对其加强支撑固定。

如图13和14所示,子实体取出件13包括出口件135、输送管131和管夹,出口件135其一端位于所述箱体外,并固定安装于固定横杆24,其另一端贯穿该侧的保温件4并延伸至箱体该内侧壁,并对该出口件135与所述保温件4的连接处进行密封;输送管131侧壁设置有与其相连通的蒸汽阀133,该输送管131的一端紧套于位于箱体侧壁的该出口件135一端,实现输送管131和出口件135密闭连接;管夹包括第一管夹132和第二管夹134,第一管夹132、第二管夹134安装于输送管131,并分别位于蒸汽阀133两侧。

蒸汽阀133是为了便于对第一管夹132和第二管夹134间的输送管131密闭段进行灭菌而设定,当对输送管131内部进行饱和蒸汽灭菌时,即可将蒸汽阀133打开,从而饱和蒸汽能从蒸汽阀133进入该段内进行灭菌,灭菌结束后,即可关闭蒸汽阀133。从而能避免了打开第二管夹132取出子实体时杂菌侵入箱体内。

管夹包括管夹螺栓13a、固定板13b、活动板13c、立柱13d、挤压板13e、拉动板13f和横杆13g;固定板13b与挤压板13e之间安装有活动板13c,固定板13b、挤压板13e和活动板13c的两端采用立柱13d贯穿连接,且活动板13c可在立柱13d上滑动,而固定板13b、挤压板13e与立柱13d之间分别各自固定连接;固定板13b上螺纹连接有管夹螺栓13a,管夹螺栓13a通过螺纹连接在固定板13b上实现上下移动,管夹螺栓13a底部设置有横杆13g,横杆13g与设置于活动板13c上的拉动板13f配合连接。

管夹的工作方式:挤压板13e、活动板13c与立柱13d之间形成的通口内套于输送管131上,旋转管夹螺栓13a,向下移动,并推动活动板13c沿立柱13d朝挤压板13e移动,活动板13c同时推动输送管131向挤压板13e挤压变平,持续旋转管夹螺栓13a直至输送管131的内壁相互间被挤压板13e和活动板13c挤压完全贴合密闭,从而实现密闭性。能有效防止外部杂菌进入,提高箱体内的安全性,为菌种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如图1至3所示,为了便于对排放口30活动密封以及后续的操作,所述排放口30位于所述箱体外侧底部的端口与出口三通件5一端密封连接,所述出口三通件5余下的另外两端分别与排水阀6、串联阀7连接。排放口位于箱体底部能便于排放箱内剩余水,避免箱体底部多余的水沉积。

出口三通件5既能实现多个栽培箱串联,又能对单个箱体的底部积水及箱体内气体进行排放。出口三通件5上一个端口连接串联阀7,该串联阀7可为球阀,通过串联阀7与下一个箱体上的进入口串联,即可实现多个箱体串联连接,从而实现对多个箱体内的栽培基质同时灭菌以及后续菌种培养中同时通入所需无菌氧气和无菌水汽,能节省栽培工序,可进一步提高栽培效率。

出口三通件5另一端口安装连接排水阀6,排水阀6能利于将箱底积水及时排放,又能利于饱和蒸汽从栽培基质顶部往底部渗透栽培基质;饱和蒸汽灭菌时,将排水阀6打开,此时,排水阀6处的气压相对于箱体内栽培基质顶部的气压低,在气压作用下,栽培基质顶部的饱和蒸汽渗透栽培基质向排水阀6流窜,使得栽培基质内实现流通的饱和蒸汽,能有利于对栽培基质进行充分杀菌。

排水阀6在栽培过程中对箱体底部的剩余水进行排放时,采用分段式排放,需两个排水阀,两个排水阀间连接排水管,排水管及排水阀在箱体进行饱和蒸汽灭菌时连带一起灭菌;具体排水操作为:靠近箱体的排水阀打开将剩余水排入排水管内,再关闭该排水阀;然后打开远离箱体的排水阀将排水管内的剩余水进行排放,管内水排净后,进行消毒灭菌;后关闭该处排水阀,再打开靠近箱体的排水阀将箱体内的剩余水排入排水管内,再重复之前的排水操作,直至将箱体内的剩余水排净。

如图1至3所示,为了便于对进入口29进行活动密封以及后续的操作,所述进入口29位于所述箱体外侧上部的端口与进口三通件20的一端密闭连接,所述进口三通件20余下的另外两端分别对应连接进汽阀19、水汽阀21。

进汽阀19与饱和蒸汽管道连通;为箱体内进行灭菌提供饱和蒸汽。

水汽阀21通过管道分别与贮气罐27、水汽发生系统28连通。贮气罐27、水汽发生系统28的出口上各自安装有减压阀,贮气罐27出口上的减压阀用于调整无菌氧气的气压及调节无菌氧气流速,水汽发生系统28上的减压阀用于调整无菌水汽的压力及流速。

贮气罐27贮存的无菌氧气由氧气发生器产生,经氧气增压系统而得到。贮气罐27置于空调房内,空调房利于调控无菌氧气的温度。

水汽发生系统28置于空调房内,空调房内能利于调控水汽发生系统28所产生的无菌水汽的温度。

水汽发生系统28将无菌水转化成无菌水汽,实现供应无菌水汽。在给箱体内通氧气和水汽时,水汽发生系统28提供水汽,贮气罐27提供无菌氧气,无菌氧气通过密封管道进入水汽发生系统,经水汽发生系统将无菌氧气和无菌水汽进行混合,再从水汽发生系统通过输送管道输送至箱体上的进入口29,因此,无菌水汽、氧气进入从水汽发生系统输出时,需经水汽发生系统28出口处的减压阀进行调整,得到缓和的氧气、水汽流。输送管道采用保温棉管进行保温。避免无菌氧气、水汽在输送过程中热量损耗。

如图6所示,箱体包括:箱框2及底板1,底板1密封焊接于所述箱框2底部。

为增强箱体底部的承力能力,在底板1底部并排平行布置若干根加强筋3,加强筋3的根数可为3、4或5等。

上述显示了本发明的一体式食药用菌纯培养栽培装置,采用本发明该栽培装置进行栽培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栽培基质,采用生鲜或不霉变的植物料,而植物料中的长条形物料要求其长度不超过1.8m,且植物料可不经过切粉加工,直接使用;

(2)栽培基质装箱,栽培基质由箱顶装入,按装填一层植物料接着装填一层营养料进行循环装填,装料至62cm高后再填装木糠和营养料厚4cm,并压实表面平整;密封好栽培箱顶部,并对箱顶部加盖保温棉罩;

(3)灭菌,从箱体上的进入口向箱体内通入热饱和蒸汽,即为打开进汽阀19,水汽阀处于关闭状态,并打开排放口,对单一个箱体内基质灭菌时,则为打开排水阀6,串联阀7处于关闭状态;多个箱体串联灭菌时,则为处于串联状态的串联阀打开,只有末尾箱体上的串联阀处于关闭状态,并且只有末尾箱体上的排水阀打开;栽培箱通入热蒸汽灭菌时箱顶部加盖保温棉罩,当栽培基质温度达100℃后,并继续通热饱和蒸汽保温9小时;在保温棉罩作用下能提高箱体内的温度,箱体内温度可达到105℃左右;

(4)通气稳压,灭菌完成后,为了预防冷却过程中箱体内产生负压,先关闭排放口,即为排水阀6和串联阀7均处于关闭状态,进入口上的进汽阀19关闭,停止饱和蒸汽输入,进入口上的水汽阀21打开,即为由通入饱和蒸汽立即转换为通入无菌氧气,一面冷却一面通入无菌氧气,保持箱体内外气压平衡,并将箱体上的保温棉罩掀开,直至箱内温度降至45℃以下时即可停止供氧气;

(5)接种栽培,箱内的栽培基质温度降至30℃后,通过箱体内的接种枪17对栽培基质表面和内部接种,接种枪17内的液体菌种通过接种管26供应;接种完成后,打开进入口上的水汽阀通入无菌氧气和无菌水汽,接着打开排放口上的排水阀6,排水阀6将存积于栽培箱内底部的液体排出,并让气体通出;然后箱体盖上保温棉罩,通过调控氧气流、水汽流的速度和温度,使之适合菌丝体的纯培养;菌丝体培养达到生理成熟后,调整栽培箱内的氧气、湿度、温度、光照等最适宜环境条件来促使子实体的生长;在食药用菌栽培过程中如需光源时,可在栽培箱外顶面透明薄膜中心面上10cm处安装led光源灯,作为人工光源,或是采用自然光;

(6)采收,子实体采收通过操作口的橡胶手套进行人工采收;

(7)取出子实体,利用子实体取出件13将采收后的子实体向箱体外输送,所取出的子实体为纯栽培的无杂菌子实体;随后将子实体取出件13灭菌密封,留待下次子实体的采收;子实体取出件13的操作为:采摘子实体后,松开子实体取出件13上的第一管夹132,将子实体通过出口件135放入输送管131内,再拧紧第一管夹132,使得该端的输送管131处于密闭状态;然后,松开第二管夹134,将输送管131内的子实体向外内倾卸,即可完成子实体采摘;取出子实体后,即对该段的输送管131及出口件135进行清理,后拧紧第二管夹134使得该端的输送管处于密封状态并对输送管内灭菌;有效避免子实体在采摘过程的无杂菌侵入栽培装置内;

(8)添加营养液和植物料,经过2~3次菌子实体采收,通过接种枪17添加营养液,促使基质内剩余纤维素和木质素尽可能分解,增加出菇批次;在该箱体菌栽培过程中,随着子实体的采收,箱体内的植物料会消耗下沉,此时也可通过子实体取出件13向箱体内添加灭菌好的植物料,添加结束后,对子实体取出件清理并灭菌密封;

(9)栽培箱体内的食药用菌栽培期结束后,打开箱体顶部,取出菌糠料;循环进入下一个栽培箱体内的食药用菌栽培期。

所述营养料包括麦麸、玉米粉和豆粕,麦麸、玉米粉、豆粕的重量比为1:1:1;该营养料添加量为占栽培基质干重量的5%。

植物料采用原木、树枝条、农作物秸秆、野芒草、木材边角料、木糠和树皮等,按等量混合均匀作为栽培基质。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基础上进行改进,区别在于:增加安装支撑垫22和支撑架23,支撑架23活动安装于箱体底部,且其顶面高于排放口30,而支撑垫22覆盖于该支撑架23顶面。

如图7和8所示,支撑架23包括有纵向支撑方管和横向支撑板,纵向支撑方管间隔平行排列,再在其上间隔安装横向支撑板,且横向支撑板与纵向支撑方管交叉垂直。使得支撑架23上下可通气,从而能利于多个箱体之间串联,箱体之间可水汽、氧气和饱和蒸汽互通。

支撑垫22可采用不锈钢网制成,支撑垫22利于透水和透气。

支撑架23顶面高于排放口30,能利于支撑架23顶面的底部与排放口30之间具有充足的空间,既能利于放置于支撑垫22上的栽培基质滤掉多余的水分,滤出的多余水通过排放口30向外排放,避免该部分多余水浸泡栽培基质底部;还能利于透气,箱体内通入饱和蒸汽灭菌时,因支撑架23顶面与箱体底部存在空间,利于饱和蒸汽向栽培基质底部渗透,可实现对栽培基质进行充分消毒灭菌。并且也利于无菌氧气和无菌水汽的渗透。

上述显示了本发明的一体式食药用菌纯培养栽培装置,采用本发明该栽培装置进行栽培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栽培基质,采用生鲜或不霉变的植物料,而植物料中的长条形物料要求其长度不超过1.8米,且植物料可不经过切粉加工,直接使用;

(2)栽培基质装箱,栽培基质由箱顶装入,按装填一层植物料接着装填一层营养料进行循环装填,装料至68cm高后再填装木糠和营养料厚8cm,并压实表面平整;并对箱顶部加盖保温棉罩;

(3)灭菌,从箱体上的进入口向箱体内通入饱和蒸汽,即为打开进汽阀19,水汽阀处于关闭状态,并打开排放口,单一个箱体灭菌时,则为打开排水阀6,串联阀7处于关闭状态;多个箱体串联时,则为处于串联状态的串联阀打开,只有末尾箱体上的串联阀处于关闭状态,并且只有末尾箱体上的排水阀打开;当栽培基质经饱和蒸汽加热温度达100℃后,在箱体顶部加盖保温棉罩,并继续通入100℃饱和蒸汽保温9小时;在保温棉罩作用下能提高箱体内的温度,箱体内温度可达到105℃;

(4)通气稳压,灭菌完成后,为了预防冷却过程中箱体内产生负压,先关闭排放口30,即为排水阀6和串联阀7均处于关闭状态,进入口29上的进汽阀19关闭,停止饱和蒸汽输入,进入口上的水汽阀21打开,即为由通入饱和蒸汽立即转换为通入无菌氧气,一面冷却一面通入无菌氧气,保持箱体内外气压平衡,并将箱体上的保温棉罩掀开,直至箱内温度降至45℃以下时即可停止供氧气;

(5)接种栽培,箱内的栽培基质温度降至30℃后,通过箱体内的接种枪17对栽培基质表面和内部接种,接种枪17内的液体菌种通过接种管26供应;接种完成后,打开进入口29上的水汽阀通入无菌氧气和无菌水汽,接着打开排放口30上的排水阀6,排水阀6将存积于栽培箱内底部的液体排出,并让气体通出;然后箱体盖上保温棉罩,通过调控氧气流、水汽流的速度和温度,使之适合菌丝体的纯培养;菌丝体培养达到生理成熟后,调整栽培箱内的氧气、湿度、温度、光照等最适环境条件来促使子实体的生长;在栽培过程中如需光源时,可在栽培箱体顶面透明薄膜中心面上10cm处安装led光源灯,作为人工光源,或是采用自然光;

(6)采收,子实体采收通过操作口14的橡胶手套进行人工采收;

(7)取出子实体,利用子实体取出件13将采收后的子实体向箱体外输送,所取出的子实体为纯栽培的无杂菌子实体;随后将子实体取出件13灭菌密封,留待下次子实体的采收;子实体取出件13的操作为:采摘子实体后,松开子实体取出件13上的第一管夹132,将子实体通过出口件135放入输送管131内,再拧紧第一管夹132,使得该端的输送管131处于密闭状态;然后,松开第二管夹134,将输送管131内的子实体向外内倾卸,即可完成子实体采摘,取出子实体后,即对该段的输送管131及出口件135进行清理,后拧紧第二管夹134使得该端的输送管处于密封状态并对输送管内灭菌;有效避免子实体在采摘过程的无杂菌侵入栽培装置内;

(8)添加营养液和植物料,经过2~3次子实体采收,通过接种枪17添加营养液,促使基质内剩余纤维素和木质素尽可能分解,增加出菇批次;在该箱体食(药)用菌栽培过程中,随着子实体的采收,箱体内的植物料会消耗下沉,此时也可通过子实体取出件13向箱体内添加灭菌好的植物料,添加结束后,对子实体取出件清理密封并灭菌;

(9)栽培箱体内的食药用菌栽培期结束后,打开箱体顶部,取出菌糠料;循环进入下一个栽培周期。

所述营养料包括玉米粉和豆粕,玉米粉、豆粕的重量比为1:1;将玉米粉和豆粕混合均匀即可为营养料;该营养料添加量为占栽培基质干重量的10%。

植物料采用原木、树枝条、农作物秸秆、野芒草、木材边角料、木糠或树皮等,可选择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作为栽培基质。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相比,区别之处在于:

采用本发明该栽培装置进行栽培的操作步骤(2)修改为:(2)栽培基质装箱,栽培基质由箱顶装入,按装填一层植物料接着装填一层营养料进行循环装填,装料至65cm高后再填装木糠和营养料厚6cm,并压实表面平整;并对箱顶部采用透明密封件进行密封。

采用本发明该栽培装置进行栽培的操作步骤(8)中的营养料:所述营养料包括麦麸和豆粕,麦麸、豆粕的重量比为1:1;将麦麸和豆粕混合均匀即得营养料;该营养料添加量为占栽培基质干重量的5%~10%。上述实施例1至3中营养液的成分为:马玲薯粉3%、豆粕2%、葡萄糖2%、蔗糖1%、水92%。

应用实施例

本发明的栽培箱a,现有栽培中采用的栽培箱b,栽培箱a和b的栽培内部空间相同,放入相同量的栽培基质及接种相同量的菌种,且菌种相同,栽培箱b采用现有的栽培方法,栽培箱a采用本发明的栽培方法。栽培结束后,两箱对比如表1所示。

表1栽培箱a和b栽培对比

备注:a、b箱各装干料重240.0kg。

由上述表格对比,可得,本发明各项均是优于现有栽培技术,栽培箱b的耗水量高于本发明的栽培箱a,栽培箱b内易混入有害菌,影响菌种的生长发育;而本发明的栽培箱a能实现无杂菌环境,为菌种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本发明的栽培箱a内生物转化率达到100%,而且所得子实体个体匀称、体大、颜色明亮;本发明的栽培箱a经饱和蒸汽灭菌后,需用时8小时,可见,本发明的栽培箱a内的栽培基质得到充分加热灭菌;而本发明产量比现有栽培技术多出43.2kg,可明显提高种植经济效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