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方格蔟的上蔟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90849发布日期:2020-06-05 21:41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转方格蔟的上蔟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养蚕上簇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翻转方格蔟的上蔟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养蚕大国,养蚕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重要技艺,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幼蚕经过4眠5龄后,蚕体明显增大、增长,蚕粪变绿、蚕体透明即为熟蚕,将熟蚕捡出轻放到蔟上使其吐丝营茧,这种操作叫做上蔟。上蔟是养蚕生产中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丰产丰收的重要一环。这个环节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蚕茧产量和质量的好坏。而目前的上蔟技术较为简单,蚕茧产量和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因此一个互不干扰,便于熟蚕上蔟吐丝营茧的翻转方格蔟的上蔟方法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翻转方格蔟的上蔟方法,使熟蚕各自营茧,互不干扰,减少各种次下茧的产生,提高上茧率。

技术方案

一种翻转方格蔟的上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蔟室;蔟室应选择地势高燥,座北朝南,易于通风排湿,光线明暗均匀的房屋;

步骤二、蔟片备用;原已使用过的方格蔟蔟片应在日光下曝晒2h~3h,使其充分干燥。新置方格蔟蔟片在使用前应摊在阳光下曝晒6h,然后用桑叶汁喷洒在方格蔟片上晾干备用;

步骤三、场地准备;上蔟前1天,根据饲养数量在阴凉通风房屋整理好蔟室并消毒,张种面积不少于20m2

步骤四、搭建方格蔟架;将内置有方格蔟蔟片的四联片方格蔟架等距有序排放在蔟室内,四联片方格蔟架与墙距离为0.6m,所述四联片方格蔟架之间留余操作道宽度为0.6m;

步骤五、选择上蔟适期;春蚕、晚中秋蚕见熟蚕30%;晚秋蚕见熟蚕40%;夏蚕、早中秋蚕见熟蚕20%为上蔟适期;

步骤六、上蔟;用打孔薄膜把熟蚕收集到洁净的脸盆内,拌上防僵粉,将扎制好的四联片方格蔟架平放在铺有薄膜的地面上,待熟蚕均投放入方格蔟孔格后,轻轻提起四联片方格蔟架,有序排放在蔟室内;掉落蔟架下方的熟蚕及时收集重新上蔟;

步骤七、蔟中管理;春蚕上蔟后24h,夏秋蚕上蔟后12h~18h,初具茧形见白后,及时清理蔟室场地,清除蚕沙;当大部分蚕已营茧定位时,将游离在方格蔟蔟片孔格外找不到营茧位置的熟蚕提出另行上蔟;

步骤八、翻蔟;在大批蚕吐丝营茧之前可进行一次翻蔟,将有空格多的一边翻挂在上方,茧形见白后不宜进行翻蔟;

步骤九、采茧;当蛹体呈黄褐色即为采茧适期;其中,春蚕和晚中秋蚕的采茧适期为上蔟后6天~7天,夏蚕、早中秋蚕的采茧适期为上蔟后5天~6天;采茧时先剔除死蚕烂茧,再采薄皮茧、双宫茧,最后采好茧;采下的茧要及时薄摊于蚕匾中,蚕匾搁空后用竹篓或箩筐装运;

步骤十、蔟具清理;将方格蔟蔟片上的浮丝通过火烤方式烧去;

步骤十一、蔟具消毒;将四联片方格蔟架及清理过的方格蔟蔟片展开平铺于水泥地面,用消毒液喷雾进行喷洒消毒,再用塑料薄膜覆盖后在阳光下照射3h~4h,揭开薄膜将蔟片移至阴凉通风处晾干,再置日光下曝晒后收拢捆扎平整放于通风干燥处贮藏。

在步骤四中,方格蔟架还包括长木转轴和底座架,所述四联片方格蔟架中间位置套接在长木转轴的两端,底座架设置在长木转轴中间底部,所述底座架设有弧形托架,所述长木转轴中间部位为与所述弧形托架相适配的圆柱部。

在步骤六中,每片方格蔟蔟片内的孔格可投放的熟蚕数为130头~140头。

在步骤四中,相邻的方格蔟蔟片之间的间隔12cm-15cm。

在步骤六中,在步骤投放熟蚕头数约为方格蔟孔格总数的85%。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四联片方格蔟框架套挂在水平长木转轴的两端,通过水平长木转轴的两端的方形结构和支撑口处两侧侧边之间上下挡块的作用,使水平长木转轴旋转时带动四联片方格蔟框架同步翻转。方格区内的方格蔟片可以将熟蚕放入至内部的一个个方格中,将相邻的熟蚕分隔开,适用于熟蚕各自营茧,互不干扰,减少各种次下茧的产生,提高上茧率。蚕沙易清理,提高了方格蔟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方格簇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四联片方格蔟架1、方格蔟蔟片2、方格区3、长木转轴4、底座架5、上(下)木挡块6、弧形支撑面7、“工”字形木架8。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说明阐述本发明内容,下面结合实施实例和实施例附图进行展开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翻转方格蔟的上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蔟室;蔟室应选择地势高燥,座北朝南,易于通风排湿,光线明暗均匀的房屋;

步骤二、蔟片备用;原已使用过的方格蔟蔟片2应在日光下曝晒2h~3h,优选3h,使其充分干燥。新置方格蔟蔟片2在使用前应摊在阳光下曝晒6h,然后用桑叶汁喷洒在方格蔟片上晾干备用;

步骤三、场地准备;上蔟前1天,根据饲养数量在阴凉通风房屋整理好蔟室并消毒,张种面积不少于20m2

步骤四、搭建方格蔟架;将内置有方格蔟蔟片2的四联片方格蔟架1等距有序排放在蔟室内,四联片方格蔟架1与墙距离为0.6m,所述四联片方格蔟架1之间留余操作道宽度为0.6m;

步骤五、选择上蔟适期;春蚕、晚中秋蚕见熟蚕30%;晚秋蚕见熟蚕40%;夏蚕、早中秋蚕见熟蚕20%为上蔟适期;

步骤六、上蔟;用打孔薄膜把熟蚕收集到洁净的脸盆内,拌上防僵粉,将扎制好的四联片方格蔟架1平放在铺有薄膜的地面上,待熟蚕均投放入方格蔟孔格后,轻轻提起四联片方格蔟架1,有序排放在蔟室内;掉落蔟架下方的熟蚕及时收集重新上蔟;

步骤七、蔟中管理;春蚕上蔟后24h,夏秋蚕上蔟后12h~18h,本实施例中优选16h;初具茧形见白后,及时清理蔟室场地,清除蚕沙;当大部分蚕已营茧定位时,将游离在方格蔟蔟片2孔格外找不到营茧位置的熟蚕提出另行上蔟;

步骤八、翻蔟;在大批蚕吐丝营茧之前可进行一次翻蔟,将有空格多的一边翻挂在上方,茧形见白后不宜进行翻蔟。

步骤九、采茧;当蛹体呈黄褐色即为采茧适期;其中,春蚕和晚中秋蚕的采茧适期为上蔟后6天~7天,优选6天;夏蚕、早中秋蚕的采茧适期为上蔟后5天~6天,优选5天;采茧时先剔除死蚕烂茧,再采薄皮茧、双宫茧,最后采好茧;采下的茧要及时薄摊于蚕匾中,蚕匾搁空后用竹篓或箩筐装运;

步骤十、蔟具清理;将方格蔟蔟片2上的浮丝通过火烤方式烧去;

步骤十一、蔟具消毒;将四联片方格蔟架1及清理过的方格蔟蔟片2展开平铺于水泥地面,用消毒液喷雾进行喷洒消毒,再用塑料薄膜覆盖后在阳光下照射3h~4h,优选4h,揭开薄膜将蔟片移至阴凉通风处晾干,再置日光下曝晒后收拢捆扎平整放于通风干燥处贮藏。

进一步的,在步骤四中,为了便于翻转,方格蔟架还包括长木转轴4和底座架5,所述四联片方格蔟架1中间位置套接在长木转轴4的两端,底座架5设置在长木转轴4中间底部,所述底座架5设有弧形托架,所述长木转轴4中间部位为与所述弧形托架相适配的圆柱部。

进一步的,在步骤六中,每片方格蔟蔟片2内的孔格可投放的熟蚕数为130头~140头,优选130头;

进一步的,在步骤四中,相邻的方格蔟蔟片2之间的间隔12cm-15cm,优选14cm。

进一步的,在步骤六中,在步骤投放熟蚕头数约为方格蔟孔格总数的85%。

具体的,由图1所示,本发明中的四联片方格蔟架1制作简单:用木条(未示出)制成边长111cm×94.5cm,厚12cm,宽3.0cm的方形木框,木框内用木条钉成“囬”字状,使左右两侧的各形成一个长方形方格,再将每一侧的长方形方格用木条中间隔开形成2个方格区3,每一个方格区3内放置有例如14*14条木条纵横交错形成的156方格孔规格的方格蔟蔟片2用细铁丝或木工汽枪钉固定在框内的木条侧边上,“囬”字形木条中间上下两处设有4cm厚的上、下木挡块6,其间距7cm-8cm,便于四联片方格蔟架1穿过套接固定在长木转轴4的一端上。长木转轴4为一根长300cm,中间为圆柱状结构,两端为截面7cm×7cm方形结构的杉木,置于底座托架上。底座托架高110cm,由2个呈“工”字形木架8中间相连而成一体结构,弧形支撑面7用于托住长木转轴4的中间圆柱状部位,便于水平长木转轴4沿水平轴心带动四联片方格蔟架1进行同步翻转。使熟蚕各自营茧,互不干扰,减少各种次下茧的产生,提高上茧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可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