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蒜联合收获机浮动分禾扶禾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90336发布日期:2020-02-22 02:11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蒜联合收获机浮动分禾扶禾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蒜收获机,尤其是一种大蒜联合收获机浮动分禾扶禾机构,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蒜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收获工序包括挖掘铺放、剪秧、切根须、去土清选和收集装袋等。由于大蒜不仅种植密度大,而且土壤类型繁多,因此机械化收获难度大。尤其是大蒜多常采用覆膜种植,且在收获期倒伏严重,因此如何在进行后续收获工序前如何能扶起倒伏的蒜秧并避免将地面残膜带起成为大蒜机械化收获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据申请人了解,现有大蒜联合收获设备大多设置了分禾和扶禾装置,但分扶禾装置主要为固定式尖锥结构,并且扶禾装置无独立动力,对覆膜贴地面倒伏的大蒜,要么无法扶起,要么连带地膜一起带起,结果严重影响收获质量,尤其是收获期严重贴地倒伏的场合,难以收获。

检索可知,申请号为201210246514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走式大蒜联合收获机》,包括行走底盘,发动机,底架,升降架,夹持装置,蒜苗铺放槽,蒜头输送槽,蒜头收集箱,行走底盘上设有底盘驱动桥,底架与行走底盘连接,升降架后端与底架连接、前端与升降油缸铰连接,升降油缸绕升降架转轴回转,升降架的前端下部设有挖掘装置。其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是挖掘装置前部设有破膜刀,破膜刀的前部设有分禾器,破膜刀虽可以一定程度避免了地膜缠挂,但却无法解决倒伏问题。

此外,申请号为201710212235.0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大蒜收获机》,包括机架以及安装于机架上的起送蒜单元、增力振动铲和齐蒜断茎单元,齐蒜断茎单元下方设置有与机架固接的输送蒜单元,起送蒜单元前端安装有断草分禾器。其独特的断草扶禾采用固定导向板扶禾、侧边圆盘刀切断结构,然而,由于大蒜在收获期倒伏达50%以上,且倒伏方向杂乱,侧边切断虽然可防止缠挂,但难免切断蒜秧,导致这些已切断的蒜秧在后续收获过程中无法夹持造成损失。

而申请号为2018111991152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多行大蒜联合收获机》前端依靠浮动轮式分禾以及相邻的柔性齿轮相互啮合起到扶禾及辅助喂入的作用;但受其空间尺度限制,浮动轮较小,仍易造成缠挂残膜,而柔性齿则易将扶起的残膜喂入夹持输送机构,造成后续作业不顺畅。

总之,现有技术未能妥善解决将倒秧扶起的同时避免地膜缠挂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妥善解决将倒秧扶起且避免地膜缠带起难题的大蒜联合收获机浮动分禾扶禾机构,从而为后续挖掘、剪秧、切根须、收集等机械化作业奠定基础,有效避免蒜头损伤。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大蒜联合收获机浮动分禾扶禾机构的基本技术方案为:包括位于收获机前部的收获台架以及安装在收获台下前伸的挖掘铲,所述挖掘铲的前方两侧分别装有分禾装置,所述分禾装置包括位于前伸分禾柄杆最前端高于挖掘铲的分禾尖端,所述分禾尖端的后部固定朝后扩展的半包围分禾锥板;所述分禾锥板的后上方装有扶禾装置,所述扶禾装置由位于挖掘铲上方电机带动的前伸水平轴圆盘刷构成,所述挖掘铲两侧的圆盘刷内侧以切向朝上的方向旋转。

当收获机前行收获时,挖掘铲两侧的分禾装置借助其分禾锥板逐渐将倒伏蒜秧挑起,紧接着,两侧圆盘刷内侧以切向朝上方向旋转将蒜秧扶至直立,从而使其处于“扶起”状态被挖掘铲铲挖,有效保证了挖掘收获的质量、有助于避免蒜头损伤,并且毛刷的柔让性不会牵扯地膜,从而避免了缠带现象,进一步保证了收获的顺畅。

本发明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分禾锥板的后下部固连与之形成前高后低滑切斜面的分禾底板。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分禾柄杆的后端上翘,且与分禾安装板焊接固连;所述分禾安装板铰装于收获台架单路割台前下部,且装有限制分禾柄杆绕铰装处旋转角度的限位螺杆。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扶禾装置由位于电机盒内电机带动的前伸水平轴圆盘刷构成,所述电机盒后部铰装在所述单路割台前上部,所述电机盒后部还装有调节扶禾装置垂向支撑下极限位置的支撑调节螺杆。

本发明又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挖掘铲的中部和后部分别通过前支轴和后支轴与前挂杆和驱振板的下端铰接,所述前挂杆和驱振板的上端分别铰接于收获台架的下部,所述驱振板的中部通过铰接的驱振杆与偏心轮传动连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浮动分禾扶禾机构的大蒜联合收获机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收获台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浮动分禾扶禾机构的分禾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浮动分禾扶禾机构的扶禾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浮动分禾扶禾机构安装在图1所示多行大蒜联合收获机前部的收获台架3前端。该联合收获机的履带式行走底盘9安置有蒜头升运清土输送装置10、自卸式集果仓11,其前部通过可左右回转浮动的收获台安装架1安装可上下浮动的收获台架3和蒜头汇集并排草的输送杆链装置2,收获台架3的前端装有支撑于两侧限深轮4上的多个单路割台5,各单路割台5沿由低至高的输送方向装有输送链,其下方装有前伸的挖掘铲6。

该挖掘铲6如图2所示,中部和后部分别通过前支轴6-2和后支轴6-3与前挂杆6-1和驱振板6-4的下端铰接,长度通过螺杆机构可调的前挂杆6-1上端铰接于收获台架3的下部,驱振板6-4的上端通过后挂接销6-6铰接于收获台架3的下部,并且驱振板6-4的中部通过前驱振销6-5与驱振杆6-7的前端铰接,驱振杆6-7的后端通过后驱振销6-8与动力源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的偏心轮传动连接,因此可以实现高频振动挖掘,不仅使土壤松动便于挖出大蒜,而且可以通过振动去除蒜须上的粘土,从而提高收获质量。图2中的3-10、3-11、3-12分别是用于安装和支撑各单路割台5的收获台架3的前横梁、下横梁和后横梁,2-15是集料斗、2-16是排料槽。挖掘铲6的前方两侧分别装有分禾装置7。

分禾装置7的具体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朝前延伸的分禾柄杆7-3最前端为高于挖掘铲6的锥形分禾尖端7-1,分禾尖端7-1的后部固定朝后扩展的半包围分禾锥板7-2,分禾锥板7-2的后下部固连与之形成前高后低滑切斜面的分禾底板7-7,分禾柄杆7-3的后端上翘,与分禾安装板7-4焊接固连,该分禾安装板7-4通过分禾安装销7-5铰装于收获台架3单路割台5前下部,且分禾安装板7-4还装有限制分禾柄杆7-3绕分禾安装销7-5旋转角度的限位螺杆7-6,该限位螺杆安装在单路割台5前下部安装耳的圆弧形长孔中,因此分禾装置7可绕分禾安装销7-5在限位螺杆7-6被圆弧形长孔限定的角度范围内摆转,呈现出随底面升降的“浮动”特性;分禾锥板7-2的后上方装有扶禾装置8。

扶禾装置8参见图5,由位于挖掘铲上方电机盒8-3内减速电机8-4带动的前伸水平轴圆盘刷8-5构成,该电机盒8-3通过后部的水平扶禾安装销8-1铰装在固连于收获台架3单路割台5前上部的支板位置,因此扶禾装置8可绕扶禾安装销8-1摆转,也呈现出“浮动”特性,电机盒8-3后部垂向安装的支撑调节螺杆8-2可以调节扶禾装置8垂向支撑的下极限位置,从而使圆盘刷8-5适应各种不同的大蒜生长状况。

现有技术的大蒜联合收获机虽有些也设置了分禾和扶禾装置,但其只能与整体收获台“浮动”,而大蒜收获期的实际状况为杂乱倒伏,且倒伏的蒜秧柔软贴在地膜上;收获台体量重,其对地浮动不仅反应慢且难以准确分禾扶禾,很容易导致残膜被分禾、扶禾装置挑起,无法保证后续工作顺畅。本实施例的悬臂状分禾装置前端底部具有与地面接触的滑切斜面,可单独浮动,使得工作过程中前端锥尖离地间隙稳定,并且浮动反应快、位置准确,不会将地膜挑起;尤其是,在分禾尖端插分倒伏的蒜秧并通过分禾锥板的锥面逐渐将其垄起后,两侧的圆盘刷内侧以切向朝上的方向旋转,当其刷扫地膜时,蒜秧被刷扫扶起,处于“扶起”状态被挖掘铲铲挖,而地膜仍保持覆地原状,结果保证了挖掘收获的质量,有效避免了地膜的缠带现象,保证了收获的顺畅。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