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螺的人工繁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990989发布日期:2020-02-22 02:17阅读:3907来源:国知局
辣螺的人工繁育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辣螺的人工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辣螺学名疣荔枝螺(thaisclavigerakuster),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新腹足目,骨螺总科,荔枝螺属。由于其食用具有辣味,俗称辣螺。辣螺的贝壳小型,呈纺锤形,壳质坚厚,通常壳高2~3cm,约6螺层,疣状突起的有5列,壳表面为灰绿色和黄褐色,常杂以白色条纹,壳内面黄白色,外唇内侧黑紫色。辣螺是广温广盐性种类,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生活在最低潮线以下的岩石内,主要以藤壶、苔藓虫、固着性双壳贝类为食。

辣螺壳可入药,螺肉肉质鲜嫩,辣螺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为我国沿海渔民重要的捕捞对象之一,近年来,其资源量严重衰退,辣螺的人工繁育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但由于辣螺在夏秋季节近海石缝扎堆结群交配产卵片,但是其卵片多产在岩石缝内或同伴壳背上难以收集,且辣螺习性与目前养殖的大量多螺类不同,无法直接套用其养殖模式,使得辣螺的人工繁殖和育苗一直无法推进,也不利于其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完全由人工进行辣螺繁育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辣螺的人工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螺培养:在种螺培育池内铺设四脚板砖,然后加入比重为1.020,ph值为8的海水,然后放入成螺,充气开对流水养殖,放养的密度为3-3.2kg/m2,每日日落后投喂鲜杂鱼块,每天排干池内海水冲洗一次,成螺交配产出卵片,收集卵片;

2)孵化:待卵片膜变薄,幼体游动加快后将其放入孵化池内,所述孵化池经消毒处理,注有过滤后比重为1.020,ph值为8.0的海水,向孵化池内充气,孵化池内的幼体密度为6200-9500只/m2

投喂单细胞藻,每日对孵化池内进行换水,换水量为孵化池容积的1/10;

幼体培育20-25d至稚螺的体长为0.2-0.3cm时收集稚螺;

3)标粗:在标粗池底部铺设四脚板砖,注入过滤海水,将稚螺放入标粗池内,投放密度为6000-6300只/m2,开对流水并充气,对流水交换量为标粗池总容量的3倍/24h,经过2-4个月的养殖,得到小螺;

4)养成:在铺有四脚砖的养成池里,注入过滤海水,投放密度为2000-2500只/m2的小螺,开对流水并充气,对流水交换量为养成池总容量的3倍/24h,经过5-8个月的养殖,得到成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辣螺的人工繁育方法,通过铺设四脚板砖提供符合辣螺习性的生长环境,使其能够在人工池内产卵,相较于在自然海区收集卵片,效率更高,且所得卵片孵化后得到幼体的成活率显著提升,通过对水流、投饵的控制,促进受精卵的孵化和幼体的育成,该辣螺的人工繁育方法,弥补了辣螺自然苗种不足的问题,克服了现阶段辣螺的无法进行完全的人工繁育的问题,有效提升了辣螺的养殖收益,同时有效保护了野生辣螺的种质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四脚板砖的仰视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四脚板砖的侧视图;

标号说明:1、顶板;2、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对水体水质和环境的控制,使辣螺可在人工池塘内进行产卵。

请参照图1-2所示,本发明的辣螺的人工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螺培养:在种螺培育池内铺设四脚板砖,然后加入比重为1.020,ph值为8.0的海水,然后放入成螺,充气开对流水养殖,放养的密度为3-3.2kg/m2,每日日落后投喂鲜杂鱼块,每天排干池内海水冲洗一次,经2个月左右后,成螺夜间交配产出卵片,每个卵片上约300粒左右受精卵,每日日出后收集卵片,收集时用刀片小心将卵片从池底或四脚板砖表面刮下收集,估数;

2)孵化:待卵片膜变薄,幼体游动加快后将其放入孵化池内,所述孵化池经消毒处理,注有过滤后比重为1.020,ph值为8.0的海水,向孵化池内充气,孵化池内的幼体密度为6200-9500只/m2

投喂单细胞藻,每日对孵化池内进行换水,换水量为孵化池容积的1/10;

幼体培育20-25d至稚螺沉底,体长为0.2-0.3cm时排干孵化池收集稚螺;

3)标粗:在标粗池底部铺设四脚板砖,注入过滤海水,将稚螺放入标粗池内,投放密度为6000-6300只/m2,开对流水并充气,对流水交换量为标粗池总容量的3倍/每24h,经过2-4个月的养殖,稚螺生长到1000只/kg及以上时,得到小螺;

4)养成:在铺有四脚砖的养成池里,注入过滤海水,投放密度为2000-2500只/m2的小螺,开对流水并充气,对流水交换量为养成池总容量的3倍/24h,经过5-8个月的养殖,得到50只/kg成螺。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辣螺的人工繁育方法,通过铺设四脚板砖提供符合辣螺习性的生长环境,使其能够在人工池内产卵,相较于在自然海区收集卵片,效率更高,且所得卵片孵化后得到幼体的成活率显著提升,通过对水流、投饵的控制,促进受精卵的孵化和幼体的育成,该辣螺的人工繁育方法,弥补了辣螺自然苗种不足的问题,克服了现阶段辣螺的无法进行完全的人工繁育的问题,有效提升了辣螺的养殖收益,同时有效保护了野生辣螺的种质资源。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种螺培养中,每日日落后投喂鲜杂鱼块的量为每50kg成螺投喂3kg。

从上述描述可知,辣螺在日落后开始觅食,其摄食量和活动量较大,此时投喂适当的饵料,有助于种螺的育成。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孵化中,所述单细胞藻为金藻、扁藻、小球藻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单细胞藻的投喂量为100万个单细胞藻每立方水体。

从上述描述可知,上述的单细胞藻可作为辣螺幼体的饵料。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标粗养成中,当稚螺体长为0.2-0.5cm时,投喂新鲜牡蛎浆,投喂量为90-100g/m2,当稚螺体长为0.5cm以上时投喂新鲜杂鱼浆,投喂量为150-160g/m2

从上述描述可知,不同规格的稚螺投喂不同的饵料有助于加速稚螺的生长。

进一步的,所述四脚板砖由顶板和四个支脚组成,所述顶板为正方体结构,顶板厚度为3cm,所述支脚设置于顶板的下底面的四个顶角处。

进一步的,所述支脚为由上底面、下底面和三个侧面组成的五面体,所述上底面和下底面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上底面和下底面的顶角位于同一侧边上,所述侧边与顶板的下底面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所述上底面与顶板的下底面连接,所述上底面的横截面面积大于下底面的横截面面积,所述支脚的高度等于或大于顶板的高度。

从上述描述可知,四脚板砖能够为辣螺提供合适的躲避和栖息场所。

实施例1:

本发明的辣螺的人工繁育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种螺培养:在种螺培育池内铺设四脚板砖,然后加入比重为1.020,ph值为8.0的海水,然后放入成螺,充气开对流水养殖,放养的密度为3-3.2kg/m2,每日日落后投喂鲜杂鱼块,每天排干池内海水冲洗一次,经2个月左右后,成螺夜间交配产出卵片(芒种至霜降期间均可产卵片),每个卵片上约300粒左右受精卵,每日日出后收集卵片,收集时用刀片小心将卵片从池底或四脚板砖表面刮下收集,估数;

2)孵化:待卵片膜变薄,幼体游动加快后将其放入孵化池内,所述孵化池经消毒处理,注有过滤后比重为1.020,ph值为8.0的海水,向孵化池内充气,孵化池内的幼体密度为6200-9500只/m2

投喂单细胞藻,每日对孵化池内进行换水,换水量为孵化池容积的1/10;

幼体培育20-25d至稚螺沉底,体长为0.2-0.3cm时排干孵化池收集稚螺;

3)标粗:在标粗池底部铺设四脚板砖,注入过滤海水,将稚螺放入标粗池内,投放密度为6000-6300只/m2,开对流水并充气,对流水交换量为标粗池总容量的3倍/每24h,经过2-4个月的养殖,稚螺生长到1000只/kg及以上时,得到小螺;

4)养成:在铺有四脚砖的养成池里,注入过滤海水,投放密度为2000-2500只/m2的小螺,开对流水并充气,对流水交换量为养成池总容量的3倍/24h,经过5-8个月的养殖,得到50只/kg的成螺。

实施例2:

本发明的辣螺的人工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螺培养:在种螺培育池(长8m×宽2m×高1m)内铺设四脚板砖,然后加入比重为1.020,ph值为8.0的海水,然后放入50kg成螺,充气开对流水养殖,每日日落后投喂3kg鲜杂鱼块,每天排干池内海水冲洗一次,经2个月左右后,成螺夜间交配产出卵片,每个卵片上约300粒左右受精卵,每日日出排水后收集卵片,收集时用刀片小心将卵片从池底或四脚板砖表面刮下收集,估数;

2)孵化:待卵片膜变薄,幼体游动加快后将其放入孵化池内,所述孵化池(长8m×宽2m×高1m)经消毒处理,注有过滤后比重为1.020,ph值为8.0的海水,向孵化池内充气,每个孵化池内的幼体数量为10-15万只;

投喂单细胞藻,每日对孵化池内进行换水,换水量为每天10cm;

幼体培育20-25d至稚螺沉底,体长为0.2-0.3cm时排干孵化池收集稚螺;

3)标粗:在标粗池底部铺设四脚板砖,注入过滤海水,将稚螺放入标粗池内,每个标粗池投放数量为10万只左右,开对流水并充气,对流水交换量为标粗池总容量的3倍/每24h,经过2-4个月的养殖,稚螺生长在1000只/kg及以上时,得到小螺;

4)养成:在铺有四脚砖的养成池里,注入过滤海水,投放密度为2000-2500只/m2的小螺,开对流水并充气,对流水交换量为养成池总容量的3倍/24h,经过5-8个月的养殖,得到50只/kg的成螺。

所述步骤1)种螺培养中,所述单细胞藻为金藻、扁藻、小球藻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单细胞藻的投喂量为100万个单细胞藻/立方水体;

所述步骤3)标粗养成中,当稚螺体长为0.2-0.5cm时,投喂新鲜牡蛎浆,投喂量为90-100g/m2,当稚螺体长为0.5cm以上时投喂新鲜杂鱼浆,投喂量为150-160g/m2,随着稚螺的进一步成长,提升新鲜杂鱼浆的投喂量;

所述新鲜牡蛎浆为新鲜的母粒磨成的浆,所述新鲜杂鱼浆为新鲜捕捞的杂鱼磨成的浆,所述牡蛎和杂鱼在制程浆之前未死亡或死亡时间不超过3h;

所述四脚板砖由顶板和四个支脚组成,所述顶板为正方体结构,顶板厚度为3cm,所述支脚设置于顶板的下底面的四个顶角处;

所述支脚由上底面、下底面和三个侧面组成的五面体,所述上底面和下底面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上底面和下底面的顶角位于同一侧边上,所述侧边与顶板的下底面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所述上底面与顶板的下底面连接,所述上底面的横截面面积大于下底面的横截面面积,所述支脚的高度等于或大于顶板的高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辣螺的人工繁育方法,通过铺设四脚板砖提供符合辣螺习性的生长环境,使其能够在人工池内产卵,相较于在自然海区收集卵片,效率更高,且所得卵片孵化后得到幼体的成活率显著提升,通过对水流、投饵的控制,促进受精卵的孵化和幼体的育成,该辣螺的人工繁育方法,步骤简单易于掌握操作,适合在农户(渔民)之间推广应用,弥补了辣螺自然苗种不足的问题,克服了现阶段辣螺的无法进行完全的人工繁育的问题,有效提升了辣螺的养殖收益,同时有效保护了野生辣螺的种质资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